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第6单元22课《《礼记》二则》之《虽有嘉肴》教案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92706095 上传时间:2019-07-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第6单元22课《《礼记》二则》之《虽有嘉肴》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第6单元22课《《礼记》二则》之《虽有嘉肴》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第6单元22课《《礼记》二则》之《虽有嘉肴》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第6单元22课《《礼记》二则》之《虽有嘉肴》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第6单元22课《《礼记》二则》之《虽有嘉肴》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第6单元22课《《礼记》二则》之《虽有嘉肴》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第6单元22课《《礼记》二则》之《虽有嘉肴》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虽有嘉肴精品教案2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感受文言文特有的韵律美。2.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语感和能力。3.理解文意,联系实际感悟“教学相长”的道理。教学重难点1.读准文章的朗读节奏,读出文言文特有的韵律美。2.理解文意,联系实际感悟“教学相长”的道理。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鲁迅先生回忆三味书屋的读书经历时写道,“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学生们所念的句子都是古书上的一些话。鲁迅小时候在私塾的学习内容还是以四书五经为主的古书。(课件出

2、示题目)【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四书五经指什么吗?【学生回答】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教师点拨】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五经之一礼记中的一篇短文,礼记又名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儒家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们拿出更多的时间,以更大的热情来背诵经典,今天就让我们想象自己置身于私塾中,感受不一样的读书趣味。二、放声朗读,读准字音【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先读为快,自由、小声地朗读课文。【学生活动】自由朗读。【教师点拨】鲁迅先生曾这样描绘他们和私塾老师读书的情形:【课件展示】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3、:“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满噫,千杯未醉嗬”【提出问题】我们学习文言文,必须反复朗读,北大教授温儒敏先生说过:“读”最重要,应当把读放在首位。宋代大理学家朱熹也主张朗读,他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不读,辜负了这样的好文章啊!请同学们放开喉咙,大声朗读文章。【学生活动】初读两遍后再两人合作,你读我听,把跟自己读得不一样的地方拿出来讨论。【师生共议】刚才同学们朗读时有异议的字音,我们一块来解决。【学生回答】预设一:“教学相长”的“长”,意思是增长,所以读“zhng”。预设二:兑命中的“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

4、相傅说,读“yu”。预设三:“学学半”第一个“学”是教的意思,故读“xio”。【教师点拨】拿不准的时候,可以根据意思来判断它的读音。除了参照课下注释,还可以查古代汉语词典,字典是最好的老师。(设计意图:查字典解决问题,看似简单,但大多数学生没有查字典的习惯,不管是学生懒于查也好,还是小学没有这样的训练也罢,总之从初一开始,我们就要把查字典当做一件大事来做,坚持不懈地认真做,别担心浪费时间,只要有收获,就值得去做。)【师生共读】我们一起大声来读两遍课文。三、授之以渔,学生讲解“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教给大家翻译文言文最简单的方法“直译法”。【课件展示】直译法,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

5、字逐句的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要做到字字落实,达到“准确、全面、通顺”的要求。【提出问题】假如你是三味书屋里的私塾先生,现在要给学生们讲解这篇虽有嘉肴,请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意,为讲解作准备。(“学学半”嘛,学生来讲,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可以是同桌互教,可以是小组讲解,亦可以是全班一起来做,视难易程度来定。俗话说得好“懒娘历练好孩子”,教师“懒”了,学生就“勤快”了。)【教师点拨】“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除了自己用心思考外,要善于合作,帮助别人,你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接受帮助,你会收获一份感动。【学生活动】或独立或互读合作疏通文意【教师提问】在讲解之前,我

6、们可以先提出自己遇到的疑难词句,共同解决。【学生回答】预设一:不知其旨也,“旨”,甘美,后来引申为“主旨”。预设二:虽有至道,“至”,达到极点,今义为“到达”。预设三:教然后知困,“困”,困惑,今义为“困倦”“困难”。预设四: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是”,指示代词,这,这样,今义为判断词。【教师点拨】在古汉语中,有一部分词语的意思和现在有很大的差别,我们称之为“古今异义词”,翻译时一定要弄清楚。平时还要注意积累,积累得多了,翻译起来就容易了。(设计意图:虽说现在学的文言词语较少,但应该从一开始就让学生有积累的意识,学会分类整理,比如古今词义区别不大的词,古今词义区别较大的词,近义词,一词多义,可用

7、成语印证的词等等。只要框架建构起来了,我们以后每学 一点,都可以收进来,这样一来积累起来的知识就能提升文百语感。)【提出问题】请几名同学为全班同学讲解文意。先一人一句,再完整地说。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了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篇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师生共评】看看是不是做到了字字落实,重要的字词翻译是否恰当,及时讨论

8、订正。【教师点拨】注意虚词的用法,如“其”,表示推测,相当于大概。这一虚词直接影响了整句话的语气、语调和情感,可见虚词不虚,【学生活动】自己再疏通一遍文意。【师生互动】教师说原文,学生说译文。四、划分节奏,读出韵律【提出问题】理解了文意,就能更好地读出古文的韵律感。请同学们结合文意,借助语感,试着给这篇短文划分节奏。【教师点拨】注意节奏与断句不是一个概念,断句是句间的停顿,节奏是句中的停顿,要注意保持短语的意义和结构的完整性。(关于停顿的技巧不宜讲太多,只需要让学生根据文意和语感来划分就可以了。)【学生活动】先自己试着划分,再对照大屏幕在书上标注。【课件展示】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

9、/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提出问题】请同学自己再试着读一下,注意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学生活动】自己读完后,全班齐读。【教师追问】划分了节奏,读起来感觉怎么样?【学生回答】真的有了抑扬顿挫的滋味了,也更容易理解文章的意思了。【教师点拨】尤其是一些古今异义词,节奏读错了,意思也容易弄错。正确的有节奏的朗读是理解文章内容和字词的前提,真正理解了字词和句子的意思,才能读得抑扬顿挫,感情充沛,读者、作者的感情才能达到一致。【提出问题】本文在句式上也有一些独特

10、之处,我们来看稍作修改之后的文章。【课件展本】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弗学至道,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则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分别齐读该文和原文,比较读起来感觉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教师点拨】礼记多用短句,语言简洁精练概括,富有文采;常用排比手法,句式工整;语言富于哲理,有感染力。在朗读时,要读出这种感染力,用娓娓道来、意味深长的语气来朗读。【课件展示】“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教师点拨】这是鲁迅先生描写私塾老师醉

11、心读书的情景。请同学们捧起课本,带着对文章的理解,想象自己就是旧时私塾的学生,模仿老先生的样子,大声齐读文章。所谓“三分诗,七分读”,透过朗读,就能看出你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学生活动】学生自由朗读。【教师点拨】朱自清说过,偶然的,随意的吟诵是无用的,足以消遣,不足以受用成果。得下一番切实的功夫,便是记诵。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与其囫囵吞枣或是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这三百首虽少,是你自己的,那十部诗集虽多,看过了就还了别人,读了还不和没读一样!所以我们要背下来。【学生活动】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诵。【教师点拨】记诵也是一种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的

12、。记得东西越多,理解能力也就随之增强,再接受新的东西自然就快一些了。【学生展示】先背给同桌听,再在班内展示。五、联系实际,理解观点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它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于战国晚期。课文节选的这一部分,阐述了怎样的观点?【学生回答】主要是围绕教与学的关系展开论述,阐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教师点拨】从“故曰:教学相长也”一句可以看出是对全文的总结,即文章的中心观点。【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教学相长”的理解。【学生回答】从教过我的老师来看,善于学习的老师,教得好,可见教师更需要学习。自己在学习生活中,与同学

13、讨论、交流,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有时候,帮助别人检查作业,不仅能帮助同学发现错误,还能引起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从而加深了理解。如果能讲给同学听,帮助同学弄明白,那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就更深刻了。【教师小结】从教师的角度看,教的过程中能够发现自己备课时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就需要老师进一步去学习,才能弄明白,其实有时候我们的讨论也能让老师有一些收获。从你们的角度看,教别人或与人交流时,也会发现自己的问题,从而自我反省,再去学习、思考,这样对知识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可见“教学相长”既适合老师,也适合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都要努 力做到“教学相长”。【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再静心细品文

14、章,看看在你的学习生活中,课文哪一句话最能说到你心坎里去,从中还获得了哪些启示?【学生回答】预设一:我觉得第一句话就像是在批评我,因为我平日里总是空谈理想,却懒于去实践。学了这篇课文,我明白了学习贵在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和学问。预设二:我最喜欢“学然后知不足”,不学习,犹如井底之蛙,只会自高自大,自我满足,浅尝辄止,止步不前。只有深入学习,才能不断开阔自己的知识领域,才能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不足。所以越是学养深厚的人,越是谦虚内敛。预设三:我还是最赞同“教学相长”这句话,我喜欢学数学,成绩也不错,可每次有同学来问我数学作业时,我都会发现很多我会做的题目却总是讲不大清楚,这归根结底

15、还是我的知识掌握得并不十分全面牢固,这又促使我重新梳理这一章节的知识,不知不觉又进步了不少。我想这也是文中提到的“教然后知困”和“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的意思吧。【教师点拨】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就要善于思考,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做到学以致用,这才能算是真正的收获。孔子也说了“吾日三省吾身”,每天都应做自我反省,在不断的反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不断的进步。可见经典中的知识是相通的。我们如果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就一定能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六、趣味练习,会晤经典【提出问题】同学们在过去的学习经历中,一定也接触过四书五经中的经典篇目,请联系所读,完成下面的对联。上联:读孟子,通民贵君轻治国之道下联: 参考答案:读论语,悟见贤思齐为人之理七、反复朗读,自然成诵【学生活动】自由朗读,做到自然成诵。【学生活动】集体背诵。(设计意图:在充分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之后,再水到渠成提出背诵的要求,学生背起来难度就小多了,而且这样的背诵不易出错,也不容易忘记。)八、作业设计1.用正楷字认真默写课文。(默写之前一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