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党性培训班心得体会一篇与参观红旗渠感想体会六篇

上传人:李****8 文档编号:92703263 上传时间:2019-07-1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旗渠”党性培训班心得体会一篇与参观红旗渠感想体会六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红旗渠”党性培训班心得体会一篇与参观红旗渠感想体会六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红旗渠”党性培训班心得体会一篇与参观红旗渠感想体会六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红旗渠”党性培训班心得体会一篇与参观红旗渠感想体会六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红旗渠”党性培训班心得体会一篇与参观红旗渠感想体会六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红旗渠”党性培训班心得体会一篇与参观红旗渠感想体会六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旗渠”党性培训班心得体会一篇与参观红旗渠感想体会六篇(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红旗渠”党性培训班心得体会一篇与参观红旗渠感想体会六篇 “红旗渠”党性培训班心得体会一篇 (篇一) 信仰的力量 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动工于1960年,勤劳勇敢的林县人民,苦战10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解决了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 油”的千古难题。经过了几天认真又全面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无处不在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难忘响彻红旗渠干部学院每一个角落的记录片红旗渠主题曲定叫山河换新装:“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奇志,誓把山河重安排!”,更难忘身边每位学员发自肺腑的

2、敬佩感叹,热烈的交流探讨和悄悄擦拭的热泪! 是什么让林县人民敢于“改天换地”并坚信不疑,是什么支撑着无数党员和群众们为了理想百折不挠,持续前进?是信仰的力量,是对社会主义新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无限信赖与敬仰。 信仰是什么?信仰是指对某种思想或某人某物的信奉和敬仰,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信仰是努力的方向,也是前行的力量,人一旦具有了信仰,将变得坚不可摧、百折不回。在给学生们上党课的时候,我谈的最多的关键词就是“信仰”。而在红旗渠参观学习的过程中,我听到见到最多的,也是人民群众对党的敬仰,对党员干部的信赖,他们深情又坚定地说:“干部能搬石头,群众就能搬山头;干部能流一滴汗,群众的汗水流成河”。

3、遥想50多年前,国家刚解放不久,人民从水深火热的旧社会挣扎着活到了新社会,一定对美好的生活充满了期待和向往,而当时的物质条件还比较艰苦,六十年代初又赶上了三年自然灾害。但是,人们从新旧社会的对比中懂得,只有毛主席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人们过上好生活。于是,林县人民一呼百应,自觉地投入到了“引漳入林”的伟大自救工程。此时的人民,一定特别相信毛主席,相信共产党。纪念馆里有这样一张照片,在热火朝天劳动的堤岸上,放着大大小小很多毛主席的画像和照片,开渠的条件是异常艰难的,劳动的人们却是斗志昂扬的,那是因为有精神的支柱,信仰的力量。“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他们相信只要跟着共产党走一定

4、会有好日子过,再苦再累,哪怕牺牲也在所不惜。他们相信前人栽树后人便可乘凉,为了后代能过上不愁水的日子,多苦多累都可承受。所以才有了那么多的人们前仆后继、奋不顾身、不计报酬的奋战。 虽然红旗渠已经成功修建并惠泽人民近50年了,但是红旗渠的精神却始终在激励和鼓舞着人们。诗人惠特曼说过:“没有信仰,则没有名符其实的品行和生命”。党的十九大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党员干部们更需要夯实信仰的支撑、增厚信仰的土壤、激发信仰的力量。 党员干部的“精神力”需要信仰提供。开凿红旗渠是改天换地的壮举,当年简单而又执着,朴素而又坚定的信仰一直是那些战斗在一线的决策者和修建者的思想源泉,这种理想信念成为开凿红旗渠的支撑

5、力量,更是依靠群众、为民奋斗的价值追求。如今,我们身处物质发达、价值多元化的新时代,更加需要坚定信仰,坚守精神家园,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高校教师“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只有这样,才不会迷失方向,才能抵挡住纷繁社会中的各种诱惑,坚持初心。 党员干部的“坚持力”需要信仰提供。仅仅在口头上谈理想信仰并不难,难的是我们如何在实际行动中塑造崇高的信仰,坚定地保持信仰。红旗渠修成后,林州人民走出太行,能工巧匠遍布全国各地搞建筑,90年代以后又回乡创业,发展乡镇企业,现在又不断吸引更多人来参观、旅游,形成了“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四部曲,这就是红旗渠精神体现的坚持力。我校目前正处在“

6、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时期,使命光荣,目标宏伟,任务艰巨,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国际化进程等多方面工作中都需要这种百折不挠、敢闯敢拼的坚持力。学校十六次党代会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党员干部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一个中心,五路并举”的战略布局,科学规划,求真务实,坚持不懈,负重奋进。 党员干部的“约束力”需要信仰来提供。领导工作的最高境界,是将组织的要求转化为每位成员的自觉行动和行为习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作风”。在林县,涌现出了一批象县委书记杨贵这样的优秀、务实、勇于担当的党员干部,他们永远走在创业改革队伍的最前端,他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他们重道德自律,树清风正气,让信仰成为一种

7、最有力最有效的约束力。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也应该少一些概念口号,多一些实际行动,少一些花拳绣腿,多一些求真务实。贴近生活,融入实践,真真切切的为师生为群众为社会服务,在信仰的约束中,不断的提升精神境界和战斗力。 信仰是我们的统一思想,是我们的一致目标,是我们的行动指南,有了统一的认识、一致的目标,我们才能紧密团结在一起,在发展的道路上同频同步同向前进。习近平总书记教导我们说:“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走得再远,走到再辉煌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 发。”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时至今日依然是指引着我们前行的精神力量。我们一定要“不忘初心,

8、牢记使命”,让信仰的力量永放光芒! 参观红旗渠感想体会六篇 参观红旗渠感想体会六篇 【篇一】 非常荣幸能够参加这次的红旗渠参观学习,作为新入职的同志,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种实地的学习。在短短的两天时间内,通过“观、听、感”这样一个三位一体的参观学习,让我的心灵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震撼和洗礼。 观人工天河太行红旗渠 在大巴车上,看到红旗渠的纪录片;在红旗渠纪念馆,看到墙壁上一张张因为缺水而干枯的面庞;在青年洞,看到如此陡峭的悬崖,在这样的环境下,水竟然已经贵过了人命。我作为一名95年后出生于南方小镇的人,实在是无法想象在如此缺水的境况下,林县人民到底是如何生存下来的,说句玩笑话,我可以接受没电的生活

9、,但是绝对不能缺水。可想而知,当初的林县人民,过着怎样的生活。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能够感受到林县人民的开山掘路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这是他们生命的信仰和力量。 听干部学院老师全面解读 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林县人民不靠天,不靠地,不伸手向国家要钱,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他们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2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挖砌土石达1515万立方米,如果把这些土石筑成2米高,3米宽的墙,可以纵贯祖国南北,将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 这是林县党和人民的智慧与勇气,是一面永不褪色的伟大旗帜。 感精神信仰造就伟大理想 在参观途中我就在想:这样一个工程如果放到现在,将是怎样的

10、一种情景?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明知道会有牺牲,现在还会有人愿意参加吗?我不说我愿不愿意,就单说在纪念馆的那个玻璃道,透明的玻璃底下是缓缓流淌的红旗渠水,大概也就是七八米高。但是当我脚踏上去的那一刻,我由内心散发出一种恐惧感,我双脚颤巍巍的走完了这不到5米的玻璃道。那当初的林县人民呢?他们在悬崖峭壁上,开山掘渠,是有着多大的勇气和无畏的精神。五十多年弹指一挥间,今天的我们无疑生活在幸福的时代,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个人,社会,国家,在精神层面上,在经济水平上,仍存在的机遇与挑战。我们的确已经有了经济基础,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换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

11、矛盾。我们仍旧需要学习红旗渠精神和扁担精神,为祖国的两个一百年计划,继续奋斗终身。不去谈这么大的话题,在我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我需要做到的就是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始终向党校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学习;应该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不沉迷于物质生活条件的丰富,而是追求精神世界的满足;时常翻阅人民日报、新时代面对面和习总书记的系列丛书。可能我所在的工作岗位,可能无法直接接触群众,但是在我的生活中,我应当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党员,无私奉献。 可以说,红旗渠已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它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成为了党和人民刻在太行山岩上的一座丰碑! 【篇二】 这次到红旗渠学习考察,有许多体会: 一、

12、什么时候都需要有科学精神。原来以为红旗渠就是战天斗地,就是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革命精神。现在看来认识不够,其中的科学精神被淡忘和忽略了。红旗渠主干渠70公里,渠首到渠尾落差只有12米,1/8000的坡比,也就是说人们看不出坡度,但水却在向渠尾流动,这在一个完全靠传统工具作业的工程上实现,非常不易,没有科学精神光靠大干快上是不行的。后来修支渠时采取的“长藤结瓜”修筑水库调节水量以丰补歉等做法也体现了这种精神。 原来以为红旗渠是粗超和因陋就简的,这次一看是那么精致,那么讲究,这不也是一种科学的精神吗。 二、取得领导效果是要讲方法的。修红旗渠是一项艰苦的工程,有一些人当初就有不同意见,随着困难的加大和伤

13、亡人数的增加,反对和怀疑的意见就会大起来,修渠的阻力就会增大。这时语言的力量是苍白的,县委书记杨贵的办法就是“隔三修四”,先放下难度较大的第三工段不修而先修第四段,一边把上游水库里的水先引过来,先让部分乡得益,从而让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修渠的好处,从而毫无怨言同心同德参加修渠。 由于是长期自力更生修渠,农村能够没有足够资源提供持续支援,上头虽然在后期也给予一些支援,但仍旧是杯水车薪。县委组织了30个施工队到全国承揽工程,用赚来的钱支持修渠。也就是这30个施工队打出了林县建筑品牌,奠定了林县走出去的坚实基础。 三、领导人的个人魅力是修渠成功的关键因素。县委书记林贵的魅力很多,印象最深的有三。一是实

14、事求是。他坚持不虚报粮食产量,为以后修建红旗渠留下了可贵的储备粮和储备金。红旗渠的修建是艰苦的,但民工并没有饿着肚子干活。后来大练钢铁,林县也没有放弃修渠的主要工作。地委说“就你林县特殊”。可不是吗?谁叫毛主席周总理接见了他呢?不过,在左风最盛、“红旗”举得最高的河南,能有这样的实事求是精神,确属不易。二是坚持。红旗渠不是一年修成的,断断续续修了十年。杨贵在林县当县委书记当了21年(当然,多数时候是兼职的),他不停地维护和完善整个灌溉系统,维护红旗渠的名誉和形象。虽然任期长保证了他把主要精力投入修渠,但如果没有一心为民的态度,红旗渠也是修不起来的。三是不贪污的同时还不浪费。林贵斩钉截铁地说我们

15、修红旗渠一不贪污二没浪费。巨大工程往往是贪污的温床,没有一人贪污已属不易了,但敢于承诺没有一点浪费却更属不易。当今,回答没有贪污的官员会有,但在这么大的工程中敢于回答没有浪费的有吗?这三点是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特别珍贵的品质。 【篇三】 为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增强教职工的宗旨意识、责任意识,特别是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我校第二期教职工“传承红旗渠精神 争做新时代党校人”专题培训班于*日在红旗渠干部学院开班。 在这次培训中,红旗渠干部学院依托特有的红旗渠精神资源,采用现场教学、音像教学、体验教学、延伸教学、专题讲座等多种教学模式开展培训。既有观看话剧红旗渠、记录片红

16、旗渠、巍峨山碑杨贵篇的音像教学,又有走红飘带、水长城的体验教学;既有观摩红旗渠纪念馆、青年洞、扁担精神纪念馆、谷文昌纪念馆的现场教学,又有考察世界文化遗产殷墟博物苑的延伸教学。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个个沙盘模型,一件件简陋的工具,一身身破旧的棉衣,勤劳勇敢的十万林州人民,苦战十个春秋,一锤、一铲,用两只手生生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被称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创造了“世界第八大奇迹”。在培训过程中,感受很多。我认为学好红旗渠精神,最主要就要做好四个“弘扬”: 一是弘扬爱岗敬业态度。敬业就是要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他远远的超过了责任感。”一个人不论从事什么行业,首先必须热爱自己的职业。只有这样他才会全心全意的投入。林州的领导集体正是因为拥有强烈的爱岗敬业的态度,才能不畏艰难险阻,打破地域理念,勇敢正确制定引漳入林的鸿篇巨制;才能克难攻坚,带领林州人民脱贫致富,创造繁荣富强的新生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能只是一种口号,而应当成为新时代广大党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