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_板块一 古代的中国和世界 专题3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702510 上传时间:2019-07-12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3.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_板块一 古代的中国和世界 专题3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_板块一 古代的中国和世界 专题3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_板块一 古代的中国和世界 专题3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_板块一 古代的中国和世界 专题3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_板块一 古代的中国和世界 专题3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_板块一 古代的中国和世界 专题3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_板块一 古代的中国和世界 专题3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件(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3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板块一 古代的中国和世界,知识框架,内容索引,考点突破 基础落实,考向聚焦 素养渗透,考点突破 基础落实,考点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b) 刀耕火种(原始社会)石器锄耕(商周时期)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知识排查,2.古代中国耕作技术的进步(b),3.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a) (1)战国: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工程和郑国主持的郑国渠工程。 (2)两汉:关中农民创造了“井渠”,王景成功治理黄河。 4.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b) (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土地制度: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2、是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 (3)经营方式:以个体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是封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4)生产模式:精耕细作是我国封建农业的主要特色。 (5)农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以家畜饲养业为辅。 (6)历史地位:农业在封建经济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 (7)主要作物:最早培植粟和水稻;明代引进推广玉米、甘薯。,1.中国古代社会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铁犁牛耕的普及。 农民自身的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较高;努力改进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封建政府的扶持: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重点深化,(2)不利因素

3、 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较低。 由于规模小和生产条件简陋,古代农业经济维持着简单再生产水平,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封建政府统治腐朽、剥削沉重及社会动荡。,2.古代农耕经济难以推动社会转型的原因 (1)政治因素:封建土地私有制很难实现社会财富的积累及向商业资本的转化。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既不能积累财富,也不能拓展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难以推动工业化。 (2)经济因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不利于商品市场的扩大和农产品的真正商品化。 (3)思想因素:以农立国的经济思想,导致民间资本不能成为工商业资

4、本。,(201711月浙江选考)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右图所示人物主持的水利工程闻名于世,历苍黄风雨,惠泽中华民族两千余载,堪称世界水利工程的典范。这一水利工程是,真题研磨,李冰石像,A.灵渠 B.都江堰 C.郑国渠 D.白渠,析错因,抓题眼,答案,抓题眼 “水利与李冰”是题眼所在,与此相关的史实是战国时期修建的都江堰,故答案为B。 析错因 现行人民版教材并没有涉及灵渠、郑国渠、白渠。,(1)随着浙江新高考改革的推行,学考与高考分开命题考试,试卷难度会逐步加大,必修部分所占分值比重也会提高,但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仍是不变的备考方略。 (2)史学素养 古代社会强调以农立国,精耕细作,耕作技术的进步、小农

5、经济特点、土地制度等将会是命题热点。,1.(20174月浙江选考)中国农业从远古洪荒走来,经历了“刀耕火种”“牛耕铁犁”等阶段。下列选项中属于“刀耕火种”阶段的耕作工具有 石斧 耧车 骨镰 曲柄锄 A. B. C. D.,对点训练,解析 “刀耕火种”“牛耕铁犁”的分界线是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牛耕铁犁”代替了“刀耕火种”,属于“刀耕火种”,属于“牛耕铁犁”,故选A项。,答案,解析,2.(201610月浙江选考)下图信息,最能体现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基本特点的是,A. B. C. D.,答案,解析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基本特点”是解题的思考方向,分别是手工业冶铁设备、汉代“讲经图”,与“农业经

6、济”不符,故选C。,解析,3.(2018浙江名校学考押题交流)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重农”的思想 B.“靠天吃饭”的观念 C.“不误农时”的思想 D.“精耕细作”的特点,解析 材料涉及农业耕作方式的问题,并未体现“重农”的思想,故A项错误; 材料无法体现“靠天吃饭”的观念,故B项错误; 材料未涉及“不误农时”的思想,故C项错误; 据材料可知古代中国的农业体现“精耕细作”的特点,故D项正确。,答案,解析,1.古代中国的丝织业(b) (1)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已经出现人工

7、育蚕和丝织技术。 (2)商代:有指导桑蚕生产的专职官员,“妇功”成为“国有六职”之一。 (3)汉代:丝织品通过丝绸之路远销到地中海地区,中国被称为“丝国”。 (4)唐代:官营纺织业有相当大规模,私营纺织作坊兴起。 (5)宋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等地区,丝织工艺水平有所提高。,知识排查,考点二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6)元代:黄道婆对纺织工艺进行革新,棉布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 (7)明代: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扩大,而且出现了雇工和自由劳动力市场,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 2.商周青铜器的铸造(b) (1)商代:铸造工艺高,如司母戊大方鼎;出土地

8、点分布广、生产规模大。 (2)西周:青铜器是礼制的象征(代表权力和秩序),铸造工艺水平高。,3.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b) (1)汉武帝时铁业官营制度。 (2)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 (3)供风形式由自然风到人力皮囊鼓风,到畜力鼓风。 (4)东汉初,杜诗发明水力鼓风装置水排,提高生产效率。,4.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b) (1)陶器:原始时代的彩陶工艺水平高;唐代“唐三彩”风行一时。 (2)瓷器 从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是陶发展到瓷的过渡时期。 唐代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越窑(浙江)青瓷;邢窑(河北)白瓷名闻天下。 唐宋出现各具风格的五大名窑,景德镇在宋代成为“瓷都”,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

9、”的重要外销商品。,1.影响私营手工业发展的因素 (1)四大有利因素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农业生产的进步为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 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削弱促进了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官营手工业陈旧的管理模式,压抑了广大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重点深化,(2)四大不利因素 市场因素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对市场商品的需求量不大。 官营压制官营手工业占据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加之其规模大、技术精,对民营手工业产生了冲击。 政策限制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下,封建政府往往对之征收重税。 社会动荡民间手工业力量弱小,封建社会的动荡往往对其冲击巨大

10、。,2.中国手工业产品的世界地位,两条丝绸之路的路线,(20184月浙江选考,3)古诗有云:“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 万车炭(煤)为君铸作百链刀,要斩长鲸为万段。”中国古代以煤作为燃料冶铁开始于 A.战国 B.西汉 C.南北朝 D.北宋,真题研磨,定时空,抓题眼,答案,抓题眼 “用煤炭作燃料冶铁”是史料的核心信息,是题眼所在。,定时空 中国西汉时开始用煤炭作燃料冶铁,故答案为B。,1.(201711月浙江选考)有学者认为,古代丝绸之路的意义不仅使中国的丝绸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世界,更大的贡献还在于沟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下列项中反映东西方交流的有 中国造纸术经丝路传到欧洲 美洲马铃薯、玉

11、米传到欧洲 中国印刷术沿海上丝路传到日本 中国瓷器经丝路远销欧洲 A. B. C. D.,答案,对点训练,解析 题目要求反映东西方交流的史实,美洲马铃薯、玉米传到欧洲和中日之间的往来均不属于“东西方交流”,故答案为B。,解析,2.(2016浙江文综,15)定州在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下列关于定州的表述,正确的是 秦汉始置州 唐代私营绫织作坊兴起 宋代以制瓷业闻名天下 元代为中书省辖地 A. B. C. D.,答案,解析,解析 秦朝在地方实行郡县制,汉武帝时期将地方划为十三个监察区,称之为州,到东汉末年,地方行政区划出现州郡县三级,而定州则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确定的名称,故错误; 定州是我国著

12、名的手工业中心,唐朝的私营手工业作坊比较发达,故正确; 宋代定州的定窑是著名的五大官窑之一,故正确; 元代河北地区归中书省直接管辖,被称为“腹里”,因此定州为中书省辖地,正确,故D项正确。,3.据古罗马学者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汉代纺织技术发达,产品远销地中海地区 B.绒锦、织金绒、天鹅绒等纺织品流行 C.唐代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输至欧洲 D.黄道婆改进织造技术,答案,解析 古罗马时代与中国的汉代大体处于同一时期,除A项外,其他选项的历史现象均发生于汉代以后,故选A项。,解析,1.商业的产生和发展 (1)西周时期:

13、官府严格控制工商业。 (2)春秋战国: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富足的巨商和许多商品市场。 (3)宋元时期:海外商运发展迅速;货币发展,出现了纸币(交子)。 (4)明清时期:出现会馆。会馆与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有关,如徽商、晋商实力最为强大。,知识排查,考点三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2.“市”在历代的发展(d) (1)秦代:以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2)汉代:“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3)南北朝:出现民间集市“草市”。政府设草市尉进行管理。 (4)唐代:长安设东市和西市,“草市”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繁荣。 (5)宋代:“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

14、活动不再受官吏直接监管;“草市”已具有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6)明清:形成繁华的商业区,专门化商业市镇兴起。,3.“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加试】(c) (1)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2)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3)提出:商鞅变法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 (4)影响: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长期得不到正常发展。,4.“海禁”政策及其影响【加试】(c) (1)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2)目的:为了防范外国滋扰和抵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侵略,维护自身统治,巩固封建经济。 (3)影响:

15、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使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1.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多重影响 (1)对城市交通贸易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推动了南方沿海沿江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后的元明清时期,南方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一直影响至今。 (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北方人口的南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吸引了北方人口的南迁。 (3)对人才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也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重点深化,(4)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导致南方某

16、些地区过度开发,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16世纪后中国开始落伍的经济表现及原因 (1)表现:16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与此相比中国,在经济方式上,仍固守家庭经营方式和自给自足的生产目的,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在经济政策上,仍坚持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中外交流。,(2)原因:君主专制强化,政治腐朽黑暗。小农经济阻碍社会分工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影响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和海外贸易发展。八股取士等文化专制束缚了人们思想,影响了科技创新。传统科技没有实现向近代科技的转变。总之,腐朽的专制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关系,是导致中国落伍的根本原因。,1.(20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