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A文】格力公司治理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2692224 上传时间:2019-07-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A文】格力公司治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7A文】格力公司治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7A文】格力公司治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7A文】格力公司治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7A文】格力公司治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A文】格力公司治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A文】格力公司治理(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格力电器公司治理分析报告 科目:公司治理 班级:工商管理二班 姓名:梁洪保 学号:20RR3140214【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目录一、公司简介1二、公司发展阶段及策略2三、格力电器公司治理现状4(一)公司股权结构41.公司股权结构图42.公司股权结构变化5(二)内部治理体系51.内部治理结构图52.董事会73.监事会74.经理层7四、格力公司治理问题8格力事件大股东落选董事会8五、格力公司完善公司治理措施9六、格力电器公司治理创新10(一)成功解决国资股“一股独大”10(二)关于累计投票制10七、对于格力电器公司治理建议11(一)合理处理好股权结构

2、的分散与集中的问题11(二)处理好高管与股东的关系12八、总结13格力电器公司治理分析报告一、公司简介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1年。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空调企业,20RR年销售收入608亿元,连续十年上榜美国财富杂志“中国上市公司100强”。格力电器旗下的“格力”品牌空调,业务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RR年至今,格力空调连续五年全球销量领先。格力从一个当初年产不到2万台的空调小厂,发展壮大成为今天拥有珠海、重庆、合肥、巴西四大生产基地、员工超过35000人、家用空调年产能力超过1500万台、商用空调年产值达50亿元的知名跨国企业;净资产从

3、1990年的不足1000万元,增长到目前的超过30亿元,增长了300多倍;1995年以来累计销售空调5000多万台(套),销售收入超过900亿元,纳税超过42.5亿元;自1996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以来共募集资金7.2亿元,而历年来向股东分红则超过18亿元;1995年至今,格力空调连续12年产销量、市场占有率均居行业第一;20RR年实现销售收入238.03亿元,家用空调销量突破1300万台(套),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二、公司发展阶段及策略格力由创业初的默默无闻到现如今的国际知名,格力的壮大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格力所选择的战略也不尽相同。创业阶段:19911993年,新成立的格力电

4、器,是一家默默无闻的小厂,只有一条简陋的、年产量不过2万台窗式空调的生产线。后来格力开发了一系列适销对路的产品,抢占了市场先机,初步树立了格力品牌形象,为公司后续发展打下了基础。发展阶段:19941995,虽然空调市场仍然处于卖方市场,但格力公司却开始以抓质量为中心,提出了“出精品、创名牌、上规模、创世界一流水平”的质量方针,推行“零缺陷工程”。使格力产品在质量上实现了质的飞跃,奠定了格力产品在质量上的竞争优势,创出了“格力”品牌,1994年,董明珠总裁开始主管销售工作,凭借不断创新的营销模式,95年在其它产品断货的情况下,格力空调凭借良好的口碑,产销量一举跃居全国同行第一。这一阶段,格力致力

5、于抓质量,巩固了他的品牌形象。壮大阶段:199720RR年,格力指定抓市场、抓成本、抓规模的战略,公司狠抓市场开拓,独创了被誉为“21世纪经济领域的全新经营模式”的“区域性销售公司”。1998年公司三期工程建设完毕,20RR年重庆公司投入建设,巴西生产基地投入生产,格力的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形成了规模效益;同时,通过强化成本管理,为公司创造了最大利润。自此产量、销量、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一直稳居国内行业领头地位,在竞争激烈的家电行业占据了领先的地位。国际化阶段:20RR20RR年,随着20RR年中国入世成功,中国的企业不得不开始面对国外同行业的竞争。中国的入世对于国内企业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此时

6、的格力打出了“争创世界第一”的发展目标,加大拓展国际市场力度,向国际化企业发展。20RR年,公司家用空调销量突破1000万台/套,实现销售世界第一的目标。创全球知名品牌阶段:20RR年格力提出“打造精品企业、制造精品产品、创立精品品牌”的战略,并推出与之相适应的广告策略,朝着“缔造全球领先的空调企业,成就格力百年的世界品牌”的愿景奋进。三、格力电器公司治理现状(一)公司股权结构1.公司股权结构图珠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100%珠海格力集团有限公司 18.22%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2.公司股权结构变化1991年成立、1996年上市,格力电器长期处于国资绝对控股。至20RR年2月,珠海市

7、国资委旗下国有独资企业格力集团直接持股格力电器50.28%,明显的一股独大。之后格力集团持股大幅下降。20RR年3月持股41.36%,降至50%以下。20RR年3月持股39.74%,低于40%;20RR年5月持股29.74%,低于30%这个相对控股的比例。20RR年12月持股20%,事实上可谓不控股了。20RR年4月持股19.45%,首次低于20%。20RR年2月至今持股18.22%增至。其中,20RR年格力电器的股改方案提到股改后引进战略投资者。一股独大成为历史后,格力集团和上市公司的关系(这是公司治理中重要的关系)趋于正常。截止2016年4月,格力集团是格力电器第一大股东,持股18.22%

8、,第二大股东民营企业河北京海担保投资有限公司(该公司的股东为电器的10家区域性销售公司)格力持股8.91%,第三、四、五、六大股东,持股分别为2.99%、1.40%、1.21%、1.14%,耶鲁大学基金会持股0.95%,董明珠持股0.73%。国资仍然是第一大股东(今后不少国企发展混合所有制时,很可能同样会如此)的同时,格力电器破除了一股独大,已形成了相对分散制衡的股权结构。(二)内部治理体系1.内部治理结构图股东大会监事会(3人)监事会主席:许楚镇监事郭书战职工监事王丽琴董事会(11人)董事长:董明珠董事:叶志雄、孟祥凯、黄辉、张军督、徐自发独立董事:王如竹、卢馨、郭杨、贺小勇、唐国平提名委员

9、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经理层总裁:董明珠副总裁:庄培(财务负责人)、望靖东、陈伟才、刘俊董事会秘书:望靖东目前,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由公司决策层、内控管理层、各业务单位构成。决策层包括公司股东大会和董事会,股东大会是公司权力机构,依法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选举和更换董事、监事,审议批准董事会、监事会报告,审议批准年度财务决算方案,重大资产的购买、出售等事项。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召集股东大会并向股东大会报告工作,执行股东大会的决议,制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制定公司的年度财务预决算方案,制定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制定公司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发行债券或其他证券上市方案;

10、拟定公司重大收购、回购本公司股票方案,在股东大会授权范围内决定公司对外投资、收购出售资产、资产抵押、对外担保等事项,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等。2.董事会目前,董事会成员为董事长董明珠,董事叶志雄、孟祥凯、黄辉、张军督、徐自发,独立董事王如竹、卢馨、郭杨、贺小勇、唐国平。公司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和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三个议事机构。审计委员会主要负责公司内、外部审计的沟通、监督和核查工作;提名委员会主要负责对公司董事和经理人员的人选,依据选择标准和程序进行选择并提出建议;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主要负责制定公司董事及经理人员的考核标准并进行考核,负责制定、审查公司董事及经理人员的薪酬政策与方案,

11、对董事会负责。各委员会职责分工明确,整体运作情况良好。3.监事会监事会有5人,监事会主席许楚镇、监事郭书战、职工监事王丽琴,负责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公司财务,对董事会编制的公司定期报告进行审核并提出书面审核意见,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并向股东大会提出提案等职权。4.经理层经理层有总裁董明珠、副总裁庄培、财务负责人、副总裁、董事会秘书望靖东、副总裁陈伟才、副总裁刘俊。经理层负责组织实施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事项,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四、格力公司治理问题格力事件大股东落选董事会5月25日,格力电器召开20RR年度股东大会,朱江洪正式卸任格力电器董事长,原任公

12、司副董事长兼总裁的董明珠接任,她获得了占出席会议所有股东所持表决权126.05%高票。半个月之前,朱江洪已离开格力集团董事长、总裁、党委书记的职位,董明珠成为格力集团新董事长。戏剧性一幕在股东大会出现,格力集团向格力电器推举了4位董事候选人,而刚刚由国资委空降至集团的党委书记、总裁周少强,在累计投票制表决中,仅获得了36.6%的同意票,未能通过股东大会审议,落选格力电器新一届董事会。格力事件反映出的治理问题主要是,国资股对格力集团的干预,以及国资股这一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矛盾。由国资委空降至集团的党委书记、总裁周少强,在累计投票制表决中,仅获得了36.6%的同意票,未能通过股东大会审议,落选

13、格力电器新一届董事会。此次格力电器股份大股东推荐董事人选的落选,就是对其传统思维的棒喝。由于格力电器董事长退休,企业核心成员发生替换,国资委当然有权派自己的代表入驻格力,担任监管者角色。但是,应当看到个法人治理健全的公司,在决定高层人选,其实也就意味着决定企业发展前途命运的大事面前,不仅大股东有参与权、决策权,机构、中小股东也有参与权和决策权。经格力事件以后,格力电器缺少一位董事,需要再由国资股提名,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博弈还要持续。只有从根本上解决股东之间的相互制衡问题,董事会才能正常运行。五、格力公司完善公司治理措施格力集团20RR年改革方案为:珠海市国资委拟通过无偿划拨方式将公司持有的格力

14、地产-0.17%资金研报股份有限公司51.94%股权、珠海格力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建设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权、珠海格力航空投资有限公司100%股权,及公司对格力地产债权等资产,注入珠海市国资委新设立的全资子公司(该公司目前正在办理注册手续);之后,珠海市国资委拟将不超过公司49%的股权通过公开挂牌转让的方式引进战略投资者。在格力集团此次引进战略投资者之后,短期内,珠海市国资委仍将保留对格力集团的绝对控股权,并仍是格力电器的实际控制人,但间接持有格力电器的股份比例由18.22%下降至9.3%。珠海市国资委引进战略投资者是为了让格力的股权结构更为合理,新的投资者将成为第二大股东,势必会要进入董事会

15、,要有话语权。随着集团层面新战略投资者的引入,格力股权结构更加优化,国资股属性得到进一步削弱,在此背景下,公司治理独立性及连贯性均有所加强。另一方面,此前资本市场对格力一直所诟病的治理结构、经营风格及接班人等问题也有望因战略投资者引入得到解决或缓解。六、格力电器公司治理创新(一)成功解决国资股“一股独大”自A股市场成立以来,“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一直主导着股东大会的话语权。中小股东也习惯了大股东决定一切的定式思维,即便是机构投资者,在股东大会上,也只能是顺从或服从大股东的意志。为了改变这一现状,20RR年股权分置改革正式启动,截至20RR年底,股改基本完成,A股进入全流通时代。股改的过程,就是国有股和法人股股东出让部分股份给流通股股东,以对价换取上市流通资格的过程,客观上讲,这也是大股东小幅减持股份的过程。股改后,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上市公司越来越流行的“定向增发”和“非定向增发”大扩容,大股东持股比例普遍下降,“一股独大”的现象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