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A文】工程力学

上传人:Jerm****014 文档编号:92691431 上传时间:2019-07-12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2.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A文】工程力学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7A文】工程力学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7A文】工程力学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7A文】工程力学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7A文】工程力学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A文】工程力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A文】工程力学(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eiWei_81重点借鉴文档】第一章 静力学公理与物体受力分析1.1(填空题)作用在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保持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1.2(填空题)作用在刚体上的两个力等效的条件是(等值;反向;共线)。1.3(填空题)对非自由体的某些位移起限制作用的周围物体称为(约束)。约束反力的方向必与该约束所能阻碍的位移方向(相反 )。1.4(是非题)静力学公理中,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和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适用于任何物体;二力平衡公理和加减平衡力系原理适用于刚体。 ( )1.5(是非题)两端用铰链连接的构件都是二力构件。 ( )1.6(是非题)分析二力构

2、件的受力与构件的形状无关。 ( )1.7(选择题)如果FR是F1、F2的合力,即FR= F1+ F2,则三力大小间的关系为( D )。A. 必有 B. 不可能有C. 必有, D. 可能有,1.8(选择题)刚体受三个力作用平衡,则此三个力的作用线( C ) A. 必汇交于一点 B. 必互相平行 C. 必在同一面 D. 可以不在同一面1.9 画出下列各物体的受力图。未画重力的物体的自重不计,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 (d)1.10 画出图示组合梁中各段梁及整体的受力图。 E1.11 某化工塔器的竖起过程如图所示,下端搁置在基础上,C处系以钢绳并用绞盘拉住,上端B处也系以钢绳,并通过定滑轮联接到卷扬

3、机E上,设塔器的重量为W,试画出塔器在图示位置的受力图。52.1(填空题)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几何条件是( 力多边形自行封闭);平衡的解析条件是( 各力在两个坐标轴上的投影之和分别为零 )。2.2(填空题)同平面内的两个力偶等效的条件是( 力偶矩相等 )。2.3(填空题)合力对于平面内任一点之力矩等于(各分力对该点矩的代数和 )。2.4(是非题)已知一刚体在五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若其中四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O点,则第五个力的作用线必经过O点。 ( )MW题2.5图2.5(是非题)图示平面平衡系统中,若不计滑轮与绳的重量,且忽略摩擦,则可以说作用在轮上的矩为M的力偶与重物的重力W相平衡。( )2.

4、6(是非题)用解析法求解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问题时,投影轴R与R一定要相互垂直。( )2.7(选择题)力偶对刚体产生的运动效应为( A ) A. 只能使刚体转动 B. 只能使刚体移动 C. 既能使刚体转动又能使刚体移动 D. 它与力对刚体产生的运动效应有时相同,有时不同F4F1F2F3题2.8图2.8(选择题)已知F1、F2、F3、F4为作用于刚体上的平面汇交力系,其力矢关系如图所示,由此可知( C )A. 该力系的合力FR0 B. 该力系的合力FRF4C. 该力系的合力FR2 F4 D. 该力系对任一点的力矩的代数和为零2.9(选择题)刚体上四点A、B、C、D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如在其四个顶点

5、作用四个力,此四个边恰好组成封闭的力多边形。则( D ) ABCDF1F2F2F1题2.9图A. 力系平衡 B. 力系有合力C. 力系的合力偶矩等于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D. 力系的合力偶矩等于负的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的2倍2.10 电动机重W=5000N,放在水平梁AC的中央,如图所示。梁的A端以铰链连接,另一端以撑杆BC支持,撑杆与水平梁的夹角为30。如果忽略梁和撑杆的重量,求撑杆BC的内力及铰支座A处的约束反力解:1)以AC为研究对象,画AC的 受力图,并画出其矢量多边形如由图。2)由矢量三角形有如下关系:FC FAW5000N所以撑杆BC的内力及铰支座A处的约束反力均为5000N

6、 题2.10图 2.11 图为一夹紧机构的示意图。已知压力缸直径d=120mm,压强p=6MPa。设各杆的重量及各处的摩擦忽略不计,试求在=30位置时所能产生的压紧力F。 题2.11图解:以ACB为研究对象画受力图,并作矢量多边形如图:FC3.14pd2/4 (1)FAsin+FBCsin= FC (2) FBCcosF (3)FA=FBC=FBC (4)解(1) (2) (3) (4)有:F=58767.1N2.12 在图示结构中,各构件的自重略去不计,在构件AB上作用一力偶矩为M的力偶,求支座A和C的约束反力。(提示:BC为二力杆)解:以AB为研究对象,画受力图如下:FA=FBCa FA

7、M故而有:FA=FBCa53.1(填空题)可以把作用在刚体上点A的力平移到任一点B,但必须同时附加一力偶,这个附加的力偶的矩等于(力F对B点矩 )。3.2(填空题)平面任意力系中所有各力的矢量和称为该力系的( 主矢 );而这些力对于任选简化中心的力矩的代数和称为该力系对简化中心的(主矩)。前者与简化中心(无关);后者一般与简化中心(有关)。3.3(填空题)在平面问题中,固定端处的约束反力可以简化为( 两个约束力和一个约束力偶 )。3.4(是非题)平面任意力系的主矢就是该力系的合力。 ( )3.5(是非题)平面任意力系向某点简化得到合力。若另选一适当简化中心,该力系可简化为一合力偶。 ( )3.

8、6(是非题)平面任意力系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力系的主矢和对于任一点的主矩都等于零。 ()3.7(选择题)关于平面力系与其平衡方程式,下列的表述中正确的是(C)。.任何平面力系都具有三个独立的平衡方程式。.任何平面力系只能列出三个平衡方程式。.如果平面任意力系平衡,则该力系在任意轴上投影的代数和必为零。.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只能是投影式。3.8(选择题)在刚体上、三点分别作用三个力1、2、3,各力的方向如图所示,大小恰好与ABC的边 ABC6060F1F2F3题3.8图长成比例。则该力系(D)。A.平衡.主矢不为零.主矩为零.可以合成合力偶3.9(选择题)对于如图所示的四个平面结构的静定与静

9、不定判断正确的是(A) FF1F2F (a) (b) (c) (d) 题3.9图.()是静定结构 .()、()、()是静不定结构.()、()是静定结构.都是静不定结构3.10(选择题)如图所示,一重物重为,置于粗糙斜面上,物块上作用一力,且。已知斜面与物块间的摩擦角为。物块能平衡的情况是(C) 30G30GF30GF (a) (b) (c) 题3.10图.都能平衡.()、()可以平衡.()可以平衡.都不能平衡题3.11图题3.11图3.11 在图示刚架中,已知q=3kN/m,kN,M=10 kNm,不计刚架自重。求固定端A处约束反力。 解:如图画受力图:解得 FAR0 ; FAR6KN; MA

10、12KN.m。3.12 图示为一旋转式起重机结构简图,已知起吊货物重W=60kN,AB=1m,CD=3m,不计支架自重,求A、B处的约束反力。题3.12图解:以整体为研究对象,画受力图:解得:FAR180KN ; FAR60KN;FB180KN。3.13 在图示结构中,物体重W1200N,由细绳跨过滑轮E而水平系于墙上。已知:AD=BD=2m,CD=ED=1.5m。不计杆和滑轮的重量,求支承A 、B处的反力,以及BC杆的内力FBC。 题3.13图解:以整体为研究对象,画受力图:设轮半径 为rFEW解得:FAR1200N ; FAR150N; FB1050N;以CE为研究对象画受力图: FERF

11、ERW 解得:FBC=1500N3.14 图为汽车台秤简图。BCE为整体台面,杠杆AB可饶O轴转动,B、C、D三处均光滑铰接,AB杆处于水平位 题3.14图置。试求平衡时砝码的重量W1与汽车重量W2的关系。解:1) 以AB为研究对象,画受力图: 2) 以BC为研究对象,易得FBRFBR W2 代入上式:故而:W1/W2=a/l3.15 如图所示为一偏心轮机构,已知推杆与滑道间的摩擦系数为fS,滑道宽度为b,若不计偏心轮与推杆接触处的摩擦,试求要保证推杆不致被卡住,a最大为多少?题3.15图解:1) 以推杆为研究对象,在恰好卡住时,画受力图:FfA、FfB为摩擦力且:FfAFAfs ,FfBFB

12、fs2)以轮为研究对象,易得:FCM/e 联立上述方程,解得:ab/2fs故而:要保证推杆不致被卡住,a最大为b/2fs54.1(填空题)力对轴的矩是力使刚体绕该轴转动效应的度量,其值等于(该力在垂直于该轴的平面上的分力对于这个平面与该轴交点的矩 )。4.2(填空题)力对轴的矩等于零的情形有(当力与轴相交和当力与轴平行)。4.3(填空题)地球表面物体的重力可以看作是平行力系,此平行力系的中心就是(物体的重心)。重心有确定的位置,与物体在空间的位置(无关)。4.4(是非题)当力与轴在同一平面时,力对该轴的矩等于零。()4.5(是非题)空间任意力系的独立平衡方程数目只有六个,必须是三个投影方程及三个力矩方程。()4.6(是非题)如均质物体有对称面、或对称轴、或对称中心,则该物体的重心必相应的在这个对称面、或对称轴、或对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