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复习题1及参考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687823 上传时间:2019-07-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复习题1及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复习题1及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复习题1及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复习题1及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复习题1及参考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复习题1及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复习题1及参考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人专科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一、 名词解释1 人文科学-通常被说成是“人文学”,指关于人的本身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是对人的存在、本质、价值和发展等问题以及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进行探索的学问。2. 人文社会科学-就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目的的科学。3. 定性研究-就是对于事物的质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 P744. 经济自由主义-是西方经济学发展两大经济思潮之一,它的发端于17世纪到19世纪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古典经济学认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要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最好的经济政策就是给私人经济活动以完全的自由,充分的自

2、由竞争是发挥社会每个成员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条件。5. 时代主题-是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态势的聚集点是全球发展格局的集中体现。6. 终身教育-终身教育始于20世纪60年代瑞典的“回归教育”试验,理念代表人物是法国教育家保尔朗格朗。它所回答的基本问题是:教育如何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如何适应人的终身发展需求。主要内容包括:全程教育、全域教育、全民教育和全面教育。二、 填空题1. 20世纪上半叶,现代心理学几乎在同一个时期,主要从四个方向上,向产生于19世纪的心理学冯特学派进行挑战。这四个方向是:强调心理学主要建立在可以客观观察和测量的对象上面的 行为 主义,突出心理现象整体的综合的研究的 格

3、式塔 心理学,在精神病理学研究基础上形成的 精神分析 理论,和前苏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背景和 巴浦洛夫 在生理基础上开展的心理学研究。2、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心理学在 认识 理论领域、人格理论领域和 情绪 理论领域提出了新的观点或理论假说。3、 人类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 体质 人类学与 文化 人类学两大分支。4、 19世纪中后期,经济学列变为两个体系:一是 资本主义的 经济学,一是 马克思主义的 经济学。这两大体系在研究对象上有很大区别。5、纵观西方经济学发展历史,基本上是两大经济思潮:一是 经济自由主义 ,一是 国家干预主义 。6、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期,西方社会学的主要思潮一分为二

4、。逐步取得主导地位的,是以法国第一位社会学教授 迪尔凯姆 为代表的实证主义社会学思潮。而德国社会学家韦伯倡导的研究社会行动者的行为动机和价值取向的“ 理解社会学 ”,也产生了持久而重大的影响。 7、法学学科框架的传统构成主要包括 理论 法学、历史法学、部门法学及 应用 法学几大板块。理论法学又称法理学,是法学研究的基础;应用法学主要研究国内和国际的现行法律及其制定、解释和应用,是法学体系的 主要部分 。8、人文社会和科学主义趋于综合具有深刻背景:一是全球问题尖锐化所产生的 客观需求 ,二是科学的自由发展有着融合的 内在要求 。9、现代科学发展的突出特点,就是在高度分化、广泛渗透的基础上 整体综

5、合化 和 全面社会化 。10、作为研究手段高技术化的标志之一,运用 数学 方法进行研究工作,使 计算机 更多地渗透到研究过程之中,已经成为当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种时尚。11. 20世纪世界格局首次变动前后的时代主题是 战争与革命 ,世界格局第二次变动前后的时代主题是对抗和对话,世界格局第三次变动前后的时代主题是 和平与发展 。12. 20世纪自然科学的综合化有三种表现:一是 自然科学各学科、技术各领域内部的综合 ,二是 自然科学各学科之间、技术各领域之间的综合 ,三是自然科学与技术的综合。13. 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 之间、社会革命与学术建设之间的复杂的联结和冲突,以

6、及这三个序列之间的复杂的 关联与撞击 ,使现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在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的世界版图上有着某种特别的位置和色调。14. 20世纪西方哲学发展的两大思潮一是 科学主义思潮 ,或者叫作实证主义思潮;二是 人本主义思潮 ,或者叫作非理性主义思潮。三、 选择题1.要科学地解释人的本质,就必须( C用人的社会存在去解释 )2.社会形态的划分主要依据( D. 综合考虑社会物质发展水平,社会生产力方式与社会关系状况,以及人的发展水平 )3科学是内在的整体,它被分解为单独的部份主要是由于( A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 )。4事实上,各种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的最后目标都是人,只是它们研究人的角度、领域和层次

7、不同。研究“时间中的人”的学科是( C历史学 )。5研究对象涉及整个客观世界的、在大科学体系中地位特殊的学科是( A哲学 )6研究人类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活动的学科是( B经济学 )。7从学科结构的层次着眼,人文社会科学的主干学科均属( B一级学科,可以称为门类学科 )。8文艺心理学、历史语言学等学科属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中的( D交叉学科 )。9下列学科中没有明显阶级倾向的是( D语言学、考古学 )。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的是( D历史的治乱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兴衰完全同步 )。11. 20世纪中国2030年代对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影响最大的论战是( A 东西方文化关

8、系的论战 )12、据有关资料分析,1978年以后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最为突出的学科是( A经济学 )13、世界哲学的三大发源地是( C古代印度、中国和古希腊 )14、20世纪西方存在主义哲学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B.海德格尔,萨特 )问答题 当代西方经济学出现了哪些新的发展趋势?答:当代西方经济学出现的新的发展趋势是:(1)流派林立,歧见迭出;(2)各个反对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的流派的出现,已经改变了凯恩斯主义“一家独尊”的地位。 教材所阐述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三种“一般方法”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答:(1)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三种“一般方法”是指:理性批判与情感激发的统一、定性研究

9、与定量研究的统一、直觉领悟与技术分析的统一。(2)理性批判与情感激发的统一观,合理体现了认识论的发展成果,不仅在研究行为上反映了人类哲学理论的新水平,而且在操作上成功实现了从认识论到方法论的过渡。人要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既要依赖科学认识,发展自己调控自然的现实力量,又要依赖文学艺术等认识形式,调节人的精神世界,丰富人的活动,借助于情感激发使人得到全面发展。(3)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统一观体现了人文社会科学的活力所在,使这些学科的工作者比之于他们的前辈,更能在研究中取得有价值的突破。它们的关系是:对特定对象的认识往往是从初步的定性研究开始的,定性研究是定量研究的基础,定量研究则是对定性研究的深化和

10、细化。两者循环交替,不断把主体对对象的认识引向深入。(4)直觉领悟与技术分析的统一观在方法上对人类智能的两极给予了同样的重视。科学家常常能凭借卓越的直觉能力,在混乱复杂的事实材料面前,敏锐地觉察到某一类现象和思想可能具有重大意义,预见到将来在这方面可以产生重大的科学发现或科学成果。这样由直觉作出的大胆预言,常常决定了某一领域科学研究的发展战略。同时,如能加以一定的、科学的分析技术进行预测和研究,该研究领域的成果就更可靠。 试以管理学的发展为例,说说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特点。答: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特点是:(1)社会实践与科学理念的交互作用日趋明显。主要表现在:科学理论对于社

11、会实践的依存性和科学理论对于社会实践的能动作用两方面。例如:管理学领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除管理者和管理学家外,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生物学、数学、哲学等学科的专家也纷纷介入,从各自的背景,用不同的视角和方法研究同一对象-管理过程。从而形成了“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强调系统化,注重人的因素,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广泛运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追求“效率”和“效果”的统一,面向实际,注重预测,强调创新,强调组织管理集中化等,提示了人类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促进了现代管理水平的提高。(2)多科性综合性的科学体系逐步形成。多科性是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广度的扩展和深度

12、的拓进相联系的。综合性有两层含义:一是研究对象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对外主动和自然科学联系,内部积极推进各学科交叉联结;二是与自然科学相对应,自身结构具备有机的统一。例如:管理领域中,除了管理学外,还融合了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生物学、数学、哲学等学科知识和相关的研究专家,共同推动现代管理技术的发展。(3)人的解放和发展受到广泛的关注。各个学科领域的研究都得出了一个共识是:未来是以个人素质全面发展为基础的社会。例如:管理学领域中,由于行为科学理论、心理学理论、人的需要理论的发展和应用、知识经济的出现等等,使管理活动中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认识从“经济人”、“社会人”、“复杂人”、“信息人”的方向发展,就是充分体现了人的解放和发展受到广泛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