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_第一部分 必考部分 第2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1节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685826 上传时间:2019-07-12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2.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_第一部分 必考部分 第2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1节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_第一部分 必考部分 第2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1节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_第一部分 必考部分 第2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1节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_第一部分 必考部分 第2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1节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_第一部分 必考部分 第2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1节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_第一部分 必考部分 第2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1节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一轮复习_第一部分 必考部分 第2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1节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课件 新人教版(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向高考 化学,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人教版 高考总复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章,第一部分 必考部分,第一节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第二章,【考纲要求】 1.了解分子、原子 、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3.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4.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命题趋势】 今后高考对本部内容的考查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仍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再现能力为主,题型延续选择题的形式;物质的分类与社会热点及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知识,在今后的高考中应予以关注。,物质的组成与分类,【知识梳理】,分子,原

2、子,离子,相同核电荷数,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由多种元素组成,(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 游离态:元素以_形式存在的状态。 化合态:元素以_形式存在的状态。 (5)关系图,单质,化合物,2物质的分类 (1)分类的概述 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 分类应依据一定的“_”进行,“_”不同,分类方法也不相同。 (2)分类法 按常用的两种分类法是_分类法和_分类法。由于物质分类可以有不同的标准,那么对某一物质而言就可以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分属于不同的物质类别。,标准,标准,交叉,树状,交叉分类法的应用示例。,树状分类法的应用示例。 请把下列物质的序号填写到下图的括号中 硫黄 次氯酸

3、 NH3H2O 铜 硫酸氢钠 NO2,【易错警示】,【互动思考】,(6)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 (7)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 (8)溶于水呈酸性的是酸,呈碱性的是碱( ) (9)HCOOH含有两个氢,所以是二元酸( ) (10)盐一定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 ) 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典例透析】,解析 根据题给信息可知两点:一是合成的是一种氧分子;二是其化学式为O4,即每个分子中含有4个氧原子。A项中O4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因此该物质是单质而不是化合物,所以错误;B项中

4、O4是纯净物而不是混合物,所以错误;D项中1个O4分子是由4个氧原子构成的,所以错误。 答案 C,方法技巧 1.认真读取信息,圈定关键字词。本题属于新信息题,信息的读取很关键,可以将有效信息用笔圈出,比如“氧分子”。 2找出新旧知识点的关联,利用已知,根据物质组成的基础知识与题给信息进行解答。O4和O2的相同点是它们都是单质,都是纯净物;不同点是每个分子含有氧原子个数不同。,答案 C,方法技巧 此题的解题过程可分为两步:第一步,分析各选项中分类标准一栏的各种物质,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判断分类标准是什么;第二步,判断所给物质是否符合分类标准。 在物质分类正误的判断题中,通常用到特例法,即举出不符合

5、题给表述的特例,以确定题给表述的错误。如判断“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正误时,通过“金刚石与石墨均由碳元素组成,二者混合所得的物质是混合物”这个特例,可判断该叙述是错误的。,解析:考查物质的成分的确定及物质分类的辨析的知识。A.石油是多种烷烃、环烷烃的混合物, 错误;B.生石灰是CaO,是化合物,属于纯净物,正确;C.铝热剂是Al与难熔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错误;D.漂粉精是CaCl2、Ca(ClO)2的混合物,错误。 答案:B,【跟踪演练】,解析:物质的分类。A.盐酸是混合物,水煤气为混合物,醋酸是电解质,干冰是非电解质,错误,不选A;B.天然气是混合物,空气是混合物,苛性钾是电解质,

6、石灰石是混合物,错误,不选B;C.液氨是纯净物,氯水是混合物,硫酸钠是电解质,乙醇是非电解质,正确,选C;D.胆矾是纯净物,漂白粉是混合物,氯化钾是电解质,氯气是单质不属于非电解质,错误,不选D。 答案:C,解析:生铁中含有碳和铁,属于混合物,氯水是氯气溶于水形成的混合物,正确;蛋白质属于胶体,错误;CO为非成盐氧化物,不是酸性氧化物,错误;含氢原子的盐不一定属于酸式盐,例如醋酸钠,正确,答案选B。 答案:B,解析:有些金属的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例如七氧化二锰,错误;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例如一氧化碳等,错误;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正确;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例如七氧

7、化二锰是酸性氧化物,错误;酸性氧化物不一定能和水反应,例如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但不和水反应,错误;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但其不是酸性氧化物,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但其不是碱性氧化物,正确;不能跟酸反应的氧化物不一定能和碱反应,例如一氧化碳,错误;故选D。 答案:D,明晰分类标准是对物质正确分类的关键,【总结提升】,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知识梳理】,2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3.化学反应的分类,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有无离子参与,有无电子转移,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吸热反应,放热反应,4根据物质类别研究物质性质 (1)单质、氧化物、酸、碱、盐

8、之间的转化。 各列举一个化学反应填在横线上(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金属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4NaO2=2Na2O,Na2OH2O=2NaOH,NaOHHCl=NaClH2O,非金属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CO2H2O=H2CO3,H2CO32NaOH=Na2CO32H2O,2H2SO2=2S2H2O,SO22H2S=3S2H2O,1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电离,将固体NaCl溶于水中时,NaCl中离子键发生了断裂。 2焰色反应属于物理变化。,【易错警示】,【互动思考】,(6)分馏、蒸馏、蒸发、萃取、分液、过滤都属于物理变化( ) (7)加热I2,固体从试管底部跑到上部属于物理变化(

9、) (8)加热NH4Cl晶体,固体从试管底部跑到上部属于物理变化( ) (9)向蛋白质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产生沉淀属于化学变化( ) (10)向蛋白质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产生沉淀属于化学变化( ),(11)紫色石蕊溶液中加入活性炭褪色是化学变化( ) (12)用铂丝蘸取NaCl溶液进行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 ) (13)金属熔化、从NaCl溶液中结晶析出NaCl晶体、从浓盐酸中挥发出HCl气体均属于物理变化( ) (14)核裂变、核聚变均有新物质生成,均属于化学变化( ) 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0、) (14),【典例透析】,解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反之是物理变化。导电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金属导电,错误;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错误;缓慢氧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正确;SO2使品红溶液褪色是化学变化,正确;无水硫酸铜由白变蓝生成胆矾,是化学变化,正确;工业制O2利用的是空气,属于物理变化,错误;白磷转化为红磷是化学变化,正确;久置浓硝酸变黄是浓硝酸的分解,是化学变化,正确;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错误;答案选B。 答案 B,方法技巧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 从宏观上判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反之为物理变化。 从微观上判断:有旧化学键断裂,同时

11、有新化学键形成的是化学变化;只有化学键断裂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NaCl晶体的熔化。,【跟踪演练】,解析:A项,明矾净水利用的是Al3水解生成Al(OH)3,Al(OH)3具有吸附性;B项,纯碱水解使溶液显碱性,油污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发生水解而被除去;C项,食醋中含有CH3COOH,食醋除水垢是因为CH3COOH能与CaCO3反应,利用的是CH3COOH的酸性;D项。漂白粉中的ClO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物质。 答案:D,解析:A项,Al(OH)3Al的转化,必须经过Al(OH)3Al2O3Al这两步;C项,SiO2H2SiO3必须经过两步SiO2Na2SiO3H2SiO3,H2SiO3Si也

12、必须经过两步H2SiO3SiO2Si;D项,NH3NO2必须经过两步NH3NONO2。 答案:B,解析:金属单质与酸反应生成对应的盐和H2;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碱与酸(或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非金属单质和金属化合可得到盐;酸性氧化物或酸与碱(或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 答案:D,解析:聚合硫酸铁作为净水剂的作用原理是Fe3在水中水解生成Fe(OH)3胶体,是化学变化,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使物质沉淀,是物理变化,D错误。 答案:D,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转化关系,【总结提升】,分散系 胶体,1分散系的分类 (1)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标准是:_;其中胶体粒子直径的大小

13、为_之间。 (2)分散系若按分散质或分散剂的状态分类,可分为9种分散系,如图:,【知识梳理】,分散质粒子的大小,1100 nm,2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效应: 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胶体中出现的现象为_。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原因是胶体粒子对光线有散射作用。 (2)聚沉: 在一定条件下,胶体粒子聚集成较大的颗粒,形成沉淀从分散剂中析出。使胶体聚沉的常用方法有:加入_;加入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_。,一条光亮的通路,电解质溶液,加热,3Fe(OH)3胶体的制备 (1)过程: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 mL_,继续煮沸至溶液呈_,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 (2)化学

14、方程式: _。,饱和氯化铁溶液,红褐色,3三种分散系比较,1 nm,1100 nm,100 nm,能,能,不能,1区分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方法是丁达尔效应,而提纯、净化胶体的方法是渗析。 2丁达尔效应是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 3胶体不带电,胶体中的胶粒能够吸附体系中的带电粒子而使胶粒带电荷,但整个分散系仍是电中性的。 4Fe(OH)3胶体粒子是分子的集合体,因此,1 mol Fe3完全水解得到Fe(OH)3胶体粒子数小于NA个。,【易错警示】,答案:(1) (2) (3) (4) (5),【互动思考】,【典例透析】,解析 考查了胶体的性质和应用的相关知识。水泥厂和冶金厂常用高压直流电除去大量烟

15、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是利用气溶胶在通电条件下发生电泳现象,使大量烟尘被吸附,与胶体有关,不选;植物油、水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不属于胶体,选;蛋白质溶液是胶体,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所以与胶体有关,不选;稀硫酸是电解质溶液,会引起氢氧化铁胶体聚沉,继续加入稀硫酸,氢氧化铁沉淀会溶解,与胶体有关,不选;人体的血液是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因此可以用血液透析来治疗肾衰竭引起的血液中毒,与胶体有关,不选;,FeCl3溶液和小苏打溶液混合发生双水解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和无色气体,与胶体无关,选;墨水属于胶体,同一支钢笔先后吸入不同牌子的墨水会使胶体发生聚沉,易造成钢笔堵塞,与胶体有关,不选。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有,故选C。 答案 C,方法技巧 关联理解胶体的应用 根据性质决定用途的学科思想,我们在理解胶体应用时,首先要从胶体的性质入手,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的对应关系归纳如下,【跟踪演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