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_第2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三节 水圈和水循环(第2课时)洋流及其地理意义课件 鲁教版必修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682568 上传时间:2019-07-12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_第2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三节 水圈和水循环(第2课时)洋流及其地理意义课件 鲁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中地理_第2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三节 水圈和水循环(第2课时)洋流及其地理意义课件 鲁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中地理_第2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三节 水圈和水循环(第2课时)洋流及其地理意义课件 鲁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高中地理_第2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三节 水圈和水循环(第2课时)洋流及其地理意义课件 鲁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高中地理_第2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三节 水圈和水循环(第2课时)洋流及其地理意义课件 鲁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_第2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三节 水圈和水循环(第2课时)洋流及其地理意义课件 鲁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_第2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三节 水圈和水循环(第2课时)洋流及其地理意义课件 鲁教版必修1(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课时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一,二,三,一、洋流 1.概念 洋流是海洋水沿相对稳定的方向作大规模运动的现象。 2.主要动力 大气运动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3.分类 (1)根据水温:暖流和寒流。 (2)根据成因: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一,二,三,议一议 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洋流一定都是暖流吗?为什么? 提示:不是。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高的是暖流,如果洋流只是从低纬流向高纬则不一定是暖流,如索马里寒流。 自我总结:不同性质的洋流,在垂直方向上的流向不同:暖流由表层流向较深处,寒流由深处流向表层。,一,二,三,二、洋流分布规律 1.分布规律 (1)中低纬度海区:以

2、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3)南纬40附近海域:环球性西风漂流。 2.主要洋流分布(北半球冬季),一,二,三,思考讨论 南半球为什么没有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提示:南半球中纬度海区三大洋连在一起,缺乏陆地对洋流的阻挡,没有形成强大的大洋环流;高纬度则是南极大陆,在这里形成了环球性的西风漂流。,一,二,三,三、洋流的地理意义 1.气候。 (1)调节全球热量平衡:促进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 (2)影响沿岸气候:暖流有增温、增湿作用;寒流有降温、减湿作用。 2.生物: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世界著名渔场多形成于此。 3.航运:顺

3、洋流航行速度快。 4.环境:扩大污染范围;加速原污染海域的净化。,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问题导引 英国一男子戴维的居住地与工作地为英国西部沿海的两个不同城市。2015年夏天由于受够了堵车,戴维采用在海面上依靠顺风冲浪的方式上班,这比他乘车快10分钟左右,但下班只能乘车回家。 结合材料探究: (1)该地沿岸流经的洋流是什么? 提示:北大西洋暖流。 (2)戴维冲浪最有可能借助什么风? 提示:北半球的西风。,名师精讲 一、洋流的形成与分布 1.洋流分布与气压带、风带的关系 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因此洋流的分布与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密切相关。如下图所示: 全球洋流与气压带、风带相

4、关模式图,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2.世界大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二、寒流和暖流的判断方法 1.流向判别法 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的洋流,一般是暖流;相反,由较高纬流向较低纬的洋流,一般是寒流。 2.等温线判别法 (1)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分布规律确定南、北半球。 如果海水等温线的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增大,则该海域在北半球,如图甲;如果海水等温线的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变小,则该海域在南半球,如图乙。,探究一,探究二,(2)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确定洋流的性质。 如果海水等温线向低温区凸出(北半球向北,南半球向南),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地区

5、温度高,则洋流为暖流;如果海水等温线向高温区凸出,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地区温度低,则该洋流为寒流,如下图。 (3)海水等温线的凸向为洋流的流向。,探究一,探究二,典例剖析 【例题1】 下图为某区域洋流环流简图,右侧箭头为相应风带的盛行风。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若图示区域为太平洋,则处洋流名称为( ) A.秘鲁寒流 B.日本暖流 C.加利福尼亚寒流 D.阿拉斯加暖流,探究一,探究二,(2)流经处的洋流流向与下列四幅图所示一致的是 ( ),探究一,探究二,解析:1.读图析图:第(1)题,根据盛行风向判断,图中示意北半球中低纬度,若在太平洋,则为加利福尼亚寒流。第(2)题,图中处应为北半球暖流,

6、再结合洋流的流向即等温线的凸向做进一步的判断。A图表示南半球寒流,B图表示南半球暖流,C图表示北半球暖流,D图表示北半球寒流。 2.思路展示:(1)明确图示区域为太平洋,再结合右侧盛行风的偏转方向,确定该区域位于北太平洋。(2)根据图中风向及位置,确定图中的西南风为北半球西风带,东北风为东北信风带。(3)根据风带位置,进一步确定图示信息表示北太平洋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则可以判定代表的洋流名称及性质。(4)依据寒、暖流性质的判断方法,结合等温线的弯曲方向与洋流流向,综合分析即可。,探究一,探究二,3.技巧归纳:对于等温线图中的洋流,可以借鉴“凸高为寒,凸低为暖”的规律加以判断,即等温线向水温高的区

7、域凸出的为寒流,等温线向水温低的区域凸出的为暖流。 答案:(1)C (2)C,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问题导引 2015年10月10日,4艘“福远渔”系列舰从北海道渔场返航,停靠在厦门,共载有冻鲐鱼1 159吨。北海道渔场地处亚洲东部的日本北海道岛附近海域,是世界第一大渔场。 结合材料探究: (1)北海道渔场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位于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处。 (2)寒暖流交汇处为什么可以形成大渔场? 提示:寒暖流交汇可使海水发生扰动,把营养盐类带到海洋表层,使浮游生物繁盛,进而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渔业资源丰富。,探究一,探究二,名师精讲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

8、气候的影响,探究一,探究二,2.对渔场的影响 (1) (2),探究一,探究二,3.对航海的影响 (1) (2),探究一,探究二,4.对海洋污染的影响,典例剖析 【例题2】 (2015四川文综)2013年4月5日,我国帆船手驾驶“青岛号”帆船荣归青岛港,实现了中国人首次单人不间断环球航海的壮举。下图为此次航行的航线图。据材料完成下题。,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此次航行中,最能利用盛行风和洋流的航程是( ) A.南美洲以南非洲以南 B.非洲以南南海 C.南海台湾海峡 D.台湾海峡青岛 解析:题意是“最能利用盛行风和洋流的航程”。南美洲以南至非洲以南的航线处于西风带上,该处洋流为西风漂流,风

9、向和洋流流向与航向相同;从非洲以南到南海的航线上,中间要经过0和30附近的无风海域;到达青岛港的时间为4月5日,故在到达青岛之前的南海台湾海峡青岛航线多盛行偏北风,顺水逆风。综合以上分析,选项A最符合题意。 答案:A,1 2-3 4-5 6,1.下图中正确表示大洋表层洋流模式的是( ) A. B. C. D. 解析:该题利用洋流模式图考查全球洋流分布规律。解题关键在于确定南、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中低纬度海区洋流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答案:C,1 2-3 4-5 6,下图为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23题。 2.以下全部属于寒流的一组是

10、( ) A. B. C. D. 3.有关洋流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洋流 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B.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洋流 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C.中低纬度海区,大陆东岸是暖流 D.中高纬度海区,大陆西岸是寒流,1 2-3 4-5 6,解析:第2题,从图中可知,为秘鲁寒流,为西风漂流,为千岛寒流,为加利福尼亚寒流,四者都属于寒流。第3题,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陆西岸是暖流;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答案:2.B 3.C,1 2-3 4-5 6,导学号11690032下图为某海域洋流示意图。读图,完成第45题。 4.图中甲洋流(

11、 ) A.其性质一定为暖流 B.对沿岸气候具有增温、增湿作用 C.流经海域可能形成渔场 D.对沿岸气候具有降温、减湿作用 5.若甲洋流所在纬度为60,其所在洋流系统 最可能是 ( ) A.北太平洋洋流系统 B.南大西洋洋流系统 C.北印度洋洋流系统 D.南极环流洋流系统,1 2-3 4-5 6,解析:第4题,由图可知,该洋流位于大洋东部,自南向北流,如果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则为寒流,可能形成渔场,对沿岸气候具有降温、减湿作用;如果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则为暖流,对沿岸气候具有增温、增湿作用,也可能形成渔场。第5题,若甲洋流所在纬度为60,其只能位于北半球,最可能为北太平洋洋流系统,北印度洋洋流系统位

12、于中低纬度海区。 答案:4.C 5.A,1 2-3 4-5 6,6.根据下列材料及大西洋部分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由A地到B地),共花了37天的时间。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只花了20天的时间就顺利到达,比第一次少用了17天。,1 2-3 4-5 6,(1)哥伦布第二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比第一次少用17天,试从洋流(写出名称)对航海影响的角度分析原因。 (2)哥伦布从美洲返回欧洲,若想一路顺风顺水,则利用的盛行风为 ,所借助的洋流是 ,该洋流按洋流成因分类应属 流。 (3)C处附近渔场名称是什么?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解析:第(1)题,哥伦布第一次到美洲是逆洋流而行的,故所用时间长;第二次是顺洋流而行的,故所用时间短。第(2)题,从美洲返回欧洲,若想一路顺风顺水,可借助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按成因分类是风海流。第(3)题,在寒暖流交汇处往往形成大渔场,C处即为处于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的纽芬兰渔场。,1 2-3 4-5 6,答案:(1)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是逆着北大西洋暖流和墨西哥湾暖流而去的,第二次是顺着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而去的。 (2)西风 北大西洋暖流 风海 (3)纽芬兰渔场。位于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