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_板块三 现代史部分板块综合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682550 上传时间:2019-07-12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_板块三 现代史部分板块综合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江苏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_板块三 现代史部分板块综合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江苏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_板块三 现代史部分板块综合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江苏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_板块三 现代史部分板块综合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江苏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_板块三 现代史部分板块综合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_板块三 现代史部分板块综合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_板块三 现代史部分板块综合课件(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板块综合,板块三 现代史部分,内容索引,时空坐标 多维架构,模块融通 中外关联,核心素养 命题渗透,时空坐标 多维架构,一、世界现代史,二、中国现代史,模块融通 中外关联,模块融通,一、欧美近现代不同经济发展模式,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体制的转变,四、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 1.政治上 (1)纠正“文化大革命”中的“左”倾错误,恢复和完善中国的民主制度,健全法律制度,促进国家政治民主化、法制化。 (2)在祖国统一问题上,对台湾政策发生了变化,提出了和平统一的方针,形成了“一国两制”的策略,香港、澳门回归,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2.经济上 (1)抛弃“以阶

2、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2)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为主向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向转变,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倡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发展思想从片面盲目发展到全面科学发展的转变。在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更加突出地强调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强调可持续发展,注重宏观调控,强调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外交上 (1)由革命外交转变为全方位的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2)坚持和扩大对外开放,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加入世

3、界贸易组织。,4.思想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 5.科技教育上:科技快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载人航天技术等逐渐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教育全面发展。,中外关联,一、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对中国的影响 1.政治上:斯大林体制中“以党代政、个人崇拜、对国内外形势的错误估计”等问题使中国领导人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主观夸大了阶级斗争的严重性,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使国家的民主和法制受到严重破坏。 2.经济上:经济结构与体制仿效苏联变多种所有制为单一的公有制,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4、;农业领域,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逐步消灭了私有制,走农业合作化或集体化的道路;工业领域,开展五年经济发展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工业化体系等等。,3.文化教育上: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段时期内,教育的形式、内容全部采用苏联模式,使中国的文化教育打上了深深的苏联烙印。 4.外交上:20世纪50年代后期执行所谓“革命外交”,意识形态挂帅,对外封闭,恶化了我国的外交关系。 5.社会生活上: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穿衣打扮与政治生活紧密联系,以列宁装、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二、世界三大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同,三、美苏“冷战”对新中国外交的影响,核心素养 命题渗透,一

5、、时空观念,1.利用时间年表对相关史实进行描述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及其影响,答案,解析,运用1 20世纪30年代,美国最畅销的两部小说飘(1936年)和逆性的安东尼(1933年)都是以早期生活为背景的浪漫史诗,此时最畅销的杂志生活(1936年创刊)则以精彩的摄影著称。对此最合理的解释应是,当时美国 A.文艺具有明显的反战情绪 B.现实主义文学受到追捧 C.文艺呈现逃避现实的趋向 D.科技极大地改变了生活,解析 文艺具有明显的反战情绪材料没有涉及到,故A项错误; 现实主义文学受到追捧与“都是以早期生活为背景的浪漫史诗”相矛盾,故B项错误; 20世纪30年代,不论是小说还是杂志都没有触及现实的生活,

6、美国20世纪30年代是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时期,文艺对现实采取逃避的态度,故C项正确; 科技极大地改变了生活材料没有涉及到,故D项错误。,2.用特定时空术语对较长时段史实加以概括,认识事物来龙去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历程,运用2 下面是近现代中国某时期择偶标准(部分要素)差异统计表(单位:%),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是,A.改革开放后更加注重个人的价值 B.20世纪80年代后婚姻更加自由 C.文革时期婚姻是政治利益的牺牲品 D.近代社会国人的素质普遍较低,答案,解析,解析 改革开放后择偶标准关注家庭出身和政治面貌的比重降低,对学历关注度提高,故A项正确; 材料未提及个人婚姻选择权,故B项错误;

7、“文革”期间择偶受到家庭出身和政治面貌影响大,但不意味着婚姻是政治利益的牺牲品,故C项错误; 材料中择偶标准主要关于现代,且择偶标准不能作为直接衡量个人素质的标准,故D项错误。,3.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对历史主题进行合理论述近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历程 (1)16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欧洲是世界政治、经济中心。政治上,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渐确立并不断完善。经济上,随着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发展,两次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生产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政治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日本普遍衰落,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8、经济上,建立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3)20世纪70年代至今,政治多极化和经济的区域化、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政治上,欧洲联合、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壮大和中国崛起,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苏联解体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经济上,西欧、日本经济发展,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发展,加速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运用3 基辛格认为,冷战结束,制造出了观察家称之为“单极世界”或“一个超级大国”的世界。但是,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面独断全部问题。这一认识说明 A.美国的综合国力开始衰退 B.世界权力中心更加分散化 C.“一超多强”局面尚未出现 D.美国需加强单方面独断能力

9、,答案,解析,解析 冷战结束后,依据综合国力来看,美国依然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故A项错误; 冷战结束,世界格局由两级向多极转化,世界出现多个力量中心,故B项正确; 依据所学知识得知,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故C项错误; 由材料得知,冷战结束后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面独断全部问题,因而也就不存在加强单方面独断能力的问题,故D项错误。,二、唯物史观,1.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苏联(俄)在农业方面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举措和评价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适应当时战争的特殊需要而采取的非常措施,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物质保障,但是超越了生产力

10、发展水平,后期引起农民的不满。 (2)新经济政策的粮食税: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巩固了工农联盟,是小农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3)斯大林模式形成过程中的农业集体化:基本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但是过度牺牲农民利益,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运用4 所有制、经济管理等方面全面推行社会主义化,在苏俄内战结束后引起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为此,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总结了经验教训,苏俄政府迅速调整政策 A.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 B.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允许资本主义的存在 C.推行集体农庄制度,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D.全力发展重

11、工业,抵御法西斯德国的侵略,答案,解析,解析 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之一,故A项错误; 材料“在苏俄内战结束后引起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反映了苏联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B项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B项正确; C项推行集体农庄制度是斯大林时期的农业政策,由国家计划主导,否定商品经济的作用,故C项错误; D项与斯大林模式有关,故D项错误。,2.联系和发展,继承和创新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1)从思想路线上看:毛泽东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邓小平继承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中国走上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从道路选

12、择上看:正如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一样,邓小平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取得巨大成功后再进行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这符合中国的国情。 (3)从统一战线上看: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同样,邓小平在改革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统一战线。,答案,解析,运用5 1978年6月2日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说:“我们也有一些同志天天讲毛泽东思想,却往往忘记、抛弃甚至反对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他们的观点,事实上是主张只要照抄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同志的原话,照抄照搬就行了。要不然,就说这是违反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违反了中央精神。”当时这一讲话的现实意义是 A.引发了关于真

13、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实现了建国以来党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C.有利于打破“右”的思想的禁锢 D.成为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的锐利武器,解析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掀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故A项错误;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党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故B项错误; 该讲话有利于打破“左”的错误,故C项错误; 邓小平的讲话成为了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的锐利武器,故D项正确。,3.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统一全面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原因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是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

14、加剧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矛盾,造成一系列难以解决的危机,迫使私人垄断资本家接受国家的干预和调节。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特殊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战争中,国家对工业部门实行集中管理以适应战争需要,这为战后的国有化政策及建立国营经济奠定了物质基础。,(3)经济危机的惨痛教训。危机迫使垄断资产阶级呼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挥干预和调节作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其固有矛盾造成的,危机期间,单靠个人垄断和市场机制已无法缓解矛盾,无法通畅再生产循环过程。 (4)战后出现的高科技产业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所需要的巨额资金以及对各部门有效的管理,超出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承受能力,经济的发展需要国家政权的有力

15、干预。,答案,解析,运用6 下表为美国1981年综合预算调整法中部分削减的内容及金额(单位:10亿美元)。据此可知美国政府政策调整的依据是 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 B.“经济复苏”局面的出现 C.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失灵 D.“福利国家”政策的破产,解析 根据题中的表格数据可知,1981年综合预算调整法决定在1982、1983、1984年削减医疗、社会保险、住房补贴,并且削减的数额逐年增加,1973年美国经济“滞胀”局面的出现,说明凯恩斯主义理论(国家干预经济)的失灵,美国对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 “经济

16、复苏”局面的出现不是经济政策调整的依据而是经济政策调整的结果,故B项错误; 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失灵是美国经济政策调整的依据,故C项正确; “福利国家”政策陷入困境但是并未破产,故D项错误。,三、历史解释,1.从多方面说明导致不同解释的原因并加以评析农业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同之处,答案,解析,运用7 从1957年到1978年,中国农村的一个生产队未能向国家交售1斤粮食,反吃了国家25万斤返销粮;1979年以来的两年半时间中,这个队却向国家交售了10万斤粮食,等于以前全队三年的粮食总产量。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生产自主权扩大刺激了农业生产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重大作用 C.人民公社化运动激发生产积极性 D.取消农业税极大地减轻农民负担,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不难得知,材料中这种结果出现的原因是广大农村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而生产自主权的扩大极大地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A项正确。,2.对所学内容中的历史结论加以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