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四首名师打造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4古代诗歌四首共49张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2682288 上传时间:2019-07-12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四首名师打造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4古代诗歌四首共49张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古代诗歌四首名师打造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4古代诗歌四首共49张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古代诗歌四首名师打造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4古代诗歌四首共49张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古代诗歌四首名师打造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4古代诗歌四首共49张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古代诗歌四首名师打造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4古代诗歌四首共49张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四首名师打造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4古代诗歌四首共49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四首名师打造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4古代诗歌四首共49张(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诗歌四首,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了解诗词有关知识,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 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 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学习目标,观沧海,曹操,1.根据拼音写出恰当的词语。 沧海 碣石 竦峙 水何澹澹 萧瑟 2.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澹澹: (2)竦峙: (3)星汉: (4)萧瑟: (5)至: (6)何: (7)若: (8)临:,(cng),(ji),(sngzh),(dn),(xios),水波摇荡。,高高地挺立。竦,高。峙:挺立。,银河。,树木

2、被秋风吹动的声音。,极。,多么,好像,登上,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通常所说的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 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 。如本课的 。而唐朝新出现的 、 叫近体诗。如本课的 和 。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5言律诗、7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有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 曲是一种与词相近的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用口语,用韵也更接近口语。如本课的,古体诗,观沧海,绝句,律诗,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文体知识,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镇压黄

3、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挟天子而令诸侯”后,先后灭吕布,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打败兵强地广的袁绍,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07年)北征乌桓,大胜。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他善诗歌,常借诗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报负。其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壮,是文学史上建安文学的开创者。步出厦门行蒿里行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作者简介,背景链接,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他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的途中。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

4、不在建安十二年毅然北上征伐乌桓。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把前后的事件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看出,北征乌桓对曹操来说是一次多么重要的战争了。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一定会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因而成为一篇优秀的作品。,诗歌朗读,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

5、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自由朗读诗歌,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高耸陡立。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渺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渺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就用声来畅抒心中的情怀。,2.结合注释解读诗意。,整体感知,1.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

6、想象的? 第一层(1-2):交代观海的地点。 第二层(3-8):描写海水与山岛。(实景) 第三层(9-12):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想象) 第四层(13-14):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3.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描绘大海形象的? (1)“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 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2)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诗人已经削平 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为即 将挥师南下统一中原解除了后顾之忧。在踌躇满 志的时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 写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雄浑诗句

7、。,深层探究,1.如何理解“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一句?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以及观察的对象,这两句虽然没有直接写到人,但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望海时的那种勃勃英姿。“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创造出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给诗歌增添了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诗人联想日月星辰这些自然界伟大的景象,全离不开大海的怀抱。想象奇特,胸怀开阔,渗透着诗人自己的雄心壮志和昂扬奋发的精神,展现了诗人力挽狂澜、重建天下的

8、雄心,塑造了自我豪气盖世的英雄形象。,3.诗人在这首诗中把自己欲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人借助什么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呢? 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描写沧海的壮丽景 色,表现博大的胸怀,抒发统一天下的宏伟抱负。,板书设计,观沧海,水:,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日月:,运行出其中,星汉:,虚景,(壮丽气势),(向荣姿态),实景 借景抒情,(奇特想象),(宏伟意境),博大胸襟,灿烂出其里,拓展延伸,请你搜集几句有关“胸襟”“抱负”“志趣”的诗句。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3.会当凌绝顶,一

9、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作者简介 李白 (701762年),生日701年2月8日,汉族,字太白,号 ,唐代伟大的 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 。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 ,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青莲居士,浪漫主义,诗仙,李杜”,这首诗中对 时节特定景物

10、 、 的描写,表达了 的思想感情。,暮春,杨花,子规,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切,诗歌大意,背景链接 王昌龄早年家贫,不惑之年才中进士,开始任秘书省校书郎,后任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后来因事贬至岭南,一生遭遇坎坷。王昌龄天宝年间被贬到龙标尉,与其交情深厚的李白当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慰藉远方的友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诗歌阅读,解读诗意,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一路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陪着您一直到夜郎以西。,整体感知,1.诗人在第一句

1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描写了“杨花”和“子规”。写“杨花”且是“落尽”是点明了时令是“暮春”,“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又因为“杨花”是漂泊无定的,表现了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2.该诗中哪一句点明了主旨?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抒发了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心的思想感情。,3.“每一首诗中必定会有的那个人,就是诗人自己。”在这首诗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

12、李白?请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描写诗人此时的形象。,李白正独自站在窗前,抬头仰望着遥远天边那一轮明月,心中牵挂着远方的友人,这个月明之夜啊,又将彻夜难眠!,4.这首诗很能打动人心,得益于表现手法和修 辞手法的恰当运用,选择一个角度,联系诗 歌内容略作分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作者把明月和轻风人格化了,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通过把明月人格化,让明月成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到偏远荒凉的所在。同时,还不仅表现出诗人和朋友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富有只要明月还在,两人的友谊就会像皓月一样长存之意。,板书设计,景:杨花落尽 子规

13、啼鸣 哀切、凄惨 情景交融 情:寄情明月 随风相伴 同情、关切,拓展延伸,积累李白借月抒怀的诗歌 1.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玉阶怨 2.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秋浦歌(十三) 3.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 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 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月下独酌 4.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 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 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关山月,次北固山下,王湾,

14、朗诵,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次: (2)客路: (3)风正: (4)悬: (5)残夜:,住宿,此指停泊,途中暂时停宿。,旅途。,风顺,挂。,夜将尽而未尽的时候。,作者简介,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官洛阳尉。早有文名,往来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其诗流传不多。,背景链接,次北固山下是王湾在先天年间或开元初年游历江南时所作,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据说,宰相张说曾亲自将这首诗题写于政事堂。 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三面环江,为名胜之地。,1.自由朗读诗歌

15、,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交流点拨】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诗歌朗读,2.结合注释解读诗意。 在青山之外旅行,在绿水之中行舟。 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显得更宽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挂。 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思念故乡的家书要传到哪里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整体感知,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1)首联点题。“青山”指北固山。诗人在船上,想象船到 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2)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 用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 悬空的态势。“潮平”句又是为颈联中“江春”句作铺垫。 (3)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 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 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 (4)尾联:诗人离家日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新年来到, 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旅食他乡,久不得归,见到此 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大雁来给他传递家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