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专版)201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_专题二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682175 上传时间:2019-07-12 格式:PPT 页数:120 大小:1.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营专版)201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_专题二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东营专版)201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_专题二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东营专版)201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_专题二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东营专版)201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_专题二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东营专版)201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_专题二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营专版)201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_专题二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营专版)201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_专题二课件(1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二 实验与探究题,类型一 测量型实验 命题角度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例1(2018重庆中考B卷)小丽同学在“测量鸡蛋的密度”实验中,进行了以下操作:,(1)将天平放在 桌面上,在天平托盘中分别放入不吸水 的纸,把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指针静止后的情形如图甲 所示。要使横梁平衡,应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 “左”或“右”)调,直至天平平衡。接着将鸡蛋放在天平 的左盘,在右盘加减砝码、移动游码直到天平重新恢复平 衡,所加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被测鸡 蛋的质量为 g。,(2)因可供选择的量筒口径较小,鸡蛋无法放入,小丽自制 了一个溢水杯,采用如图丙所示的方法测量鸡蛋的体积,其

2、具体做法是:先在溢水杯中加水,直到水面恰好与溢水口相 平,把量筒放在溢水口下方,将鸡蛋慢慢放入水杯中,鸡蛋 最终沉入水底,量筒收集完从溢水杯溢出的水后,示数如图 丙所示。他所使用量筒的分度值为 cm3,在读取量筒中 水的体积时,视线与液面 (选填“相平”或“不相平”), 鸡蛋的体积为 cm3。,(3)被测鸡蛋的密度为 g/cm3。 (4)若小丽用上述方法先测出鸡蛋的体积V,再取出溢水杯中 的鸡蛋,放在天平的左盘,称出它的质量为m,然后利用 计算出鸡蛋的密度。用这种方法测得鸡蛋的密度与真 实值相比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一样”)。,【思路点拨】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 尺

3、的零刻线处,当指针恰好指在分度盘的中央或左右摆动 幅度相同时,表示横梁平衡;鸡蛋的质量砝码的质量 游码的读数。(2)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 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因为鸡蛋沉底,所以鸡蛋 的体积等于鸡蛋排出水的体积。(3)利用密度公式可求得鸡 蛋的密度。(4)先测出鸡蛋的体积,再用天平测鸡蛋的质量,时,鸡蛋上会沾有水,使得质量的测量值偏大,根据密度公式可判断密度的测量值偏大还是偏小。 【自主解答】 (1)水平 右 42 (2)2 相平 40 (3)1.05 (4)偏大,命题角度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例2 (2017齐齐哈尔中考)某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

4、据如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 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 (2)小组同学发现实验过程中边拉动边读数,示数不稳定, 应该静止读数,你认为他们的想法 (选填“正确”或 “不正确”),因为他们没有考虑到 对滑轮组机械效 率的影响。,(3)用图丁装置进行实验,得出表中第4次实验数据,请将表中的两个数据填写完整。 (4)通过比较 (填实验次数的序号)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同一重物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绳子段数无关。 (5)通过比较 (填实验次数的序号)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物重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6)通过比较3、4两次实验数据可得

5、出结论:_ _ _。,【思路点拨】 (1)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匀速缓慢拉动弹簧测 力计。(2)在测力计静止时读数,没有考虑到轮与轴、绳与 轮之间的摩擦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3)根据绳端移动 距离与物体升高的高度的关系snh求解;根据机械效率公 式求解。(4)研究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绳子段数的关系 时,要控制提升物体的重力相同,改变绳子的有效段数。,(5)研究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关系时,要控制绳子的段数相同,改变提升物体的重力。(6)对比3、4两次实验的相同量和不同量,结合表中数据得出结论。,【自主解答】(1)匀速 (2)不正确 摩擦 (3)0.4 80% (4)1、2 (5)2、3

6、 (6)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时,动滑轮越轻,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或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命题角度 伏安法测电阻 例3 (2018绥化中考)图甲是实验小组用伏安法测未知电阻Rx的实物电路,电源电压未知但恒定,已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R。(电阻均不受温度影响),(1)在图甲中找出连接错误的一根导线,并在导线上画 “”,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连接正确。(所画的 导线要用实线,不可用虚线,导线不能交叉) (2)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位于 (选填“左”或“右”)端。,(3)该实验的原理是 。 (4)在实验操作中,发现电流表已损坏,电压表完好

7、,于是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电路图也完成了实验。请你帮助他们把以下实验步骤填写完整: 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当滑片位于最左端时,读出此时电压表的示数,记为U1; 再 ,读出此时电压表的示数,记为U2; 则未知电阻Rx 。,【思路点拨】 (1)电压表与电阻并联,电流表串联在电路 中,滑动变阻器要“一上一下”接入电路。(2)为了保护电 路,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至 阻值最大处。(3)伏安法测未知电阻Rx的实验原理是R 。 (4)根据电源电压不变的特点,结合串联电路电流、电压的 规律进行分析。,【自主解答】 (1)如图所示,(2)断开 右 (3)R (4)将滑

8、片移到最右端 ,命题角度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例4 (2018德州中考)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4.5 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 V,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约为10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 整。要求: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A端移动时,连入电路 的电阻变大,连线不得交叉。 (2)小刚同学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 示数为 V(如图乙所示),若他想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应将图甲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 (选填“A”或“B”) 端移动,图丙的IU图像是小刚根据多组实验数据绘制的, 根据图像可得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3)由实验中IU

9、图像发现小灯泡电阻是变化的,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4)若把小灯泡换成一个定值电阻,还可探究 的关系。 A电流与电阻 B电流与电压,【思路点拨】 (1)本实验电流表、灯泡和滑动变阻器应串联 在电路中,根据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确定电流表量程,根 据滑片向A端移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大确定变阻器的接线 柱。(2)根据图乙电压表量程和分度值读出其示数,根据串联 电路的电压特点分析要使灯泡正常发光滑片的移动方向;由图 像读出灯泡额定电压对应的电流,然后由PUI求出灯泡的额 定功率。(3)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4)探究电流与 电阻的关系时,需保持电压不变;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 需保持

10、电阻不变。,【自主解答】 (1)如图所示 (2)2.2 B 0.5 (3)温度 (4)B,类型二 探究型实验 命题角度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例5(2018绥化中考)如图所示为小斌同学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把一个 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 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 于镜面。,(1)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当光贴着纸板E入射 时,在纸板F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 线。 (2)小斌想要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接下来的操作是 。,(3)他让一束光线沿着BO方向入射,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说明光在反射时光路是 的。

11、(4)对于每一条确定的入射光线而言, 光线是唯一的。,【思路点拨】 (1)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则法线与平面镜不垂直,根据“三线共面”可得到此题答案。(2)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看能不能看见反射光线。(3)由“让一束光线沿着BO方向入射,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告诉的信息,可以得到此题的答案。(4)对于每一条确定的入射光线而言,都有唯一的反射光线与之对应。,【自主解答】(1)不能 (2)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看能不能看见反射光线 (3)可逆 (4)反射,命题角度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例6 (2018临沂中考)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

12、(1)将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垂直架在纸上,在玻璃 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蜡烛 的像。 (2)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 (选填“透过”或“不透过”) 玻璃板,观察光屏上有无像。,(3)将另一支完全相同的 (选填“点燃”或“未点燃”) 的蜡烛放到玻璃板后,调整位置使其与像重合,说明像与 物的大小 。 (4)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所 示倾斜,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 (选填“A1”“A2”或 “A3”)。,【思路点拨】 (1)观察光屏上有无像时不需要透过玻璃板。(2)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3、“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可判断蜡烛A的像。 【自主解答】 (2)不透过 (3)未点燃 相等 (4)A2,命题角度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例7(2018滨州中考)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 律”的实验。 (1)前面学过,物体离照相机的镜头比较远,成缩小的实 像;物体离投影仪的镜头比较近,成放大的实像;物体离 放大镜比较近,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据此小明提出的问 题是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 有什么关系?,(2)如图甲,小明让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 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 cm。 (3)小明所用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若将凸透镜放在光具座 刻度50 cm位置处不变,把蜡烛放在刻度

14、10 cm处,利用此 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选填“照相 机”“放大镜”或“投影仪”)。,(4)如图丙所示是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的像 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成实像时物距逐渐减小, 像距逐渐 ,当u2f时,物体移动速度 (选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像移动的速度。当fu2f时,物体移 动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像移动的速 度。,【思路点拨】 (1)像的虚实、大小、正倒可能与物距有关。 (2)测透镜焦距的方法:平行光聚焦法,光屏上最小最亮的 光斑即为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就是焦距。(3)当物距大 于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

15、的镜头就是 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4)分析图像结合凸透镜成像规律填 空。,【自主解答】 (1)物距 (2)10 (3)照相机 (4)增大 大于 小于,命题角度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例8 (2017德州中考)如图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 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该物质的沸点为217.9 )。 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 间变化的图像。,(1)该物质的熔点是 。 (2)该物质在AB段的比热容 (选填“大于”“小于”或 “等于”)在CD段的比热容。 (3)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加热20 min后继续加热,被研究物 质的温度却不再升高,这是因为 。,【思路点拨】 (1)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即为熔点。(2)由图像 可知AB段和CD段的温度变化,利用热量公式Qcmt比较 AB段和CD段比热容的大小关系。(3)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 温度保持不变。 【自主解答】 (1)80 (2)小于 (3)烧杯中的水达到沸 点,吸热沸腾,温度不再升高,命题角度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例9 (2018荆州中考)如图甲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 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 相同。,(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 上而下”)的顺序进行。 (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红按如图甲所示进行读数, 其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