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踏莎行》课件_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选读》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680001 上传时间:2019-07-12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踏莎行》课件_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中语文《踏莎行》课件_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中语文《踏莎行》课件_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高中语文《踏莎行》课件_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高中语文《踏莎行》课件_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踏莎行》课件_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踏莎行》课件_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选读》(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踏莎行,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译文: 漫雾遮没楼台,暗淡的月色蒙住津渡,桃源美境任你怎样盼望都是无法找到之处。怎能忍受这孤独的馆舍正紧紧关住春天的冷寒,特别是在杜鹃悲啼不停夕阳将暮。 驿站寄来了梅花,鱼雁传送到书素,堆砌起来的怨恨重重叠叠无法指数。郴江幸运而又悠然自得地环绕着郴山,为了何人又要流向潇湘去。,秦观():北宋词人。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高邮)人。三十六岁中进士。曾任蔡州教授、太学博士、国史院编修官等职位。在新旧党之争中,因和苏轼关系密切而

2、屡受新党打击,先后被贬到处州、郴州、横州、雷州等边远地区,最后死于藤州。,故宫藏图,秦观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以词闻名,文辞为苏轼所赏识。其词风格婉约纤细、柔媚清丽,情调低沉感伤,愁思哀怨。向来被认为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对后来的词家有显著的影响。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又名淮海词)。 秦少游所写的常是那种最柔婉的、最幽微的一种感受一种很敏锐的感觉。他的词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比较早期的词,表现了一种柔婉幽微的感受;一类是他经过政治挫伤以后,所写的寄慨身世的词。,北宋后期,王安石变法失败后,新旧两党争斗激烈,由政见的不合而发展为意气用事,甚至出于一己私利,而互相倾轧,党同伐异。元祐间新党重新执

3、政,苏轼因为旧党而坐罪,秦观受牵连同遭贬谪,他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酒税,最后又被人罗织罪名,贬徙郴州,并削去了所有的官爵和俸禄。接二连三的贬官,理想破灭,前途渺茫,万分哀怨,悲愤交加,他到郴州后写下了这首词,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了谪居之凄苦与幽怨,成为词坛的千古绝唱之一。,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直接抒情(找词眼,明词情) 、间接抒情(找意象,悟词意) 、联系词人生平和写作背景 、多读、经常读、反复读,词的上阕中词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词上片中描写了哪些景色?这些景色哪些是实些,哪些是虚写?,楼台 津渡 桃源,虚,孤馆 斜阳,实,由此看,词的上片除了借景抒情,还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虚实相生

4、,词文赏析: 踏莎行是他最悲哀的词,他从悲哀中开拓出一种意境,是他独特的成就。传统的读词中注意形象与情意的结合,情中生景,景中生情,给读者以更直接更鲜明的感动兴发的力量。这种形象和情意都是现实的。,1“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词人是在郴州的一个客舍里的。他说怎么能忍受这种凄凉的滋味:孤馆闭锁在春天的料峭的寒意之中,听了一天杜鹃的啼声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他在贬谪途中,他的家人妻子没有伴随着他。他是一个人被迁贬在外的,所以他这样说。哪一天才能回到妻子身边去团聚呢?所以,这两句者写实的情景。,2“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楼台”,高大,崇高。词人少有大志、喜读兵书的时候

5、,心中有一个高远的理想和目标,好像是一个楼台一样。可是,经过这么多的挫伤,是“雾失楼台”,在云雾的遮蔽之中,这个理想的楼台迷失了,再也看不见了。,“津渡”,是一个出路,一个出口,是登船上路的码头。在夜月的迷蒙之中,这津渡也迷失找不到了。 这里的雾和月,与后面写的“杜鹃声里斜阳暮”的现实情景是不相符合的。这两句所写的不是现实的情景,而是他内心之中的一咱破灭的感觉。而把内心破灭的感觉,用这种假想的、不是现实的形象表现出来,就使它有了一种象征的意味。,“桃源”,象征着一种追求的理想世界,是一个理想世界破灭的象征。秦少游想到了桃源的故事,才说“桃源望断无寻处”。由这句的联想,想到了“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6、”,是一个美好理想的破灭,而他们现实生活则是“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3“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他说怀念自己的家人亲友,想托驿使带去一封家信。 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砌”字赏析: 感情的品质和感情的数量,是代表这个作者的品格和质量的。 此字有力感,有份量感。 和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写流去的恨

7、。而此处的恨是一块一块坚硬的砖石砌起来的,是那样的沉重,是重重叠叠的恨,数不清说不尽的恨。 同时,也化虚为实,赋予愁以具体可感的形态。,4“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最为苏轼所欣赏。“少游已矣,虽万人莫赎。”郴江发源于郴山,而它的下游流到了潇湘水中去了。这是地理的现实。秦少游问的无理。他说郴江从郴山发源,就应该永远留在郴山,它为什么居然要流到潇湘的水中去了呢?“何日桑田俱变了,不教伊水向东流。”(寄远),“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无理之语,却是至情之辞。正是那生活遭遇到极大忧患挫伤苦难的人,才对天地之间的不平发出这样的诘问。 所以这两句词的意思是,郴江就应该留在郴山。有美好志愿的人,应该

8、成就美好的志愿。为什么样不能使美好的东西永远留下来呢?表情沉痛。,找出主要意象和关键动词和形容词,主要意象:雾、楼台、月、津渡、桃源、杜鹃、斜阳、驿、梅花、尺素、郴江、郴山 关键动词和形容词:失、迷、望、寻、闭、寄、传、砌,“雾”、“月” 是指什么?,本身的虚无缥缈 ,喻不可克服的现实阻碍 。,“失”“迷”的用法及其表现作用,使动用法:使失;使迷。 既准确地勾勒出月下雾中楼台、津渡的模糊,又恰切地写出了作者无限凄迷的意绪。,“楼台”“津渡”喻指什么?,心中的理想与希望,胸中的抱负与出路,桃源(注释) 理想的寄托,心中的乐土,作者苦苦追寻,多方探寻。却是“望断无寻处”。 “望断”写出了词人怎样的

9、情态和心情? “望穿秋水,无处可觅”,“为伊寻得人憔悴,桃源乐土无处觅!”,词人寻觅理想境界的怅惘目光及其失望痛苦心情。,此三句所营造的境界,所描绘的画面。 夜雾凄迷、月色朦胧的画面 ,凄楚迷茫、黯然销魂的境界。 此三句所用的表现手法 对仗,用典,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莫道不销魂,一失一迷一望断!孤馆春寒今又是,杜鹃斜阳正伤心。” 沦落天涯,春寒料峭 ,独处客馆 ,往事纷纷,不寒而栗。,“闭”有何妙处? 锁住了料峭春寒中的馆门,也锁住了那颗希冀的心灵。 一是衬托荒凉而又寂寞的环境。 二是逃避袭人的“春寒”,闭户不出。 三是妄图借此阻止进入耳鼓的杜鹃的哀啼。

10、四是妄图阻挡映入眼帘的落山的夕阳。,有人认为“斜阳暮”语义重复 ,你是如何认为的? 夕阳在渐渐西沉 人生在慢慢耗费 理想在缓缓磨灭 痛苦在时时滋长 这三字表明着时间的推移,为“望断”作注。夕阳偏西,是日斜之时,慢慢沉落,始开暮色。“暮”,为日沉之时,这时间顺序,蕴含着词人因孤寂而担心夜晚来临更添寂寞难耐的心情。 其实正是这种重复,才强化了感情的浓度,也真切地表达出作者对渐次加深的黄昏阴影的心理感受。,试问为什么寄的是“梅花”呢? 傲霜斗雪,希望词人能抗击风雨,千磨万击还坚劲 想象一下,尺素里面写的是什么内容? 有朋友和亲人的来信应该让游子倍感宽慰,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按理应该欣喜 。

11、但身为贬谪之词人,北归无望,却“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每一封裹寄着亲友的书信,触动的总是词人那根敏感的心弦,奏响的是对往昔生活的追忆和痛省今时困苦处境的一曲曲凄伤哀婉的歌。每一封信来,词人就历经一次这个心灵挣扎的历程,正是“梅花尺素无重数,此恨绵绵无绝期!,“砌”字 有何妙处?试作分析 “堆叠”之意。一朵朵梅花,一封封书信,如砖石垒墙般“砌”起一道高高的,无法逾越的“恨”墙。 将那无形的伤感形象化 ,恨谁?恨什么? 一切尽在不言中!,怎样理解“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一、“郴江也不耐山城的寂寞,流到远方去了,可是自己还得呆在这里,得不到自由” 二、“自己好端端一个读书人,本想出来

12、为朝廷做一番事业,正如郴江原本是绕着郴山而转的呀,谁会想到如今竟被卷入一切政治斗争漩涡中去呢 三、“在深重坚实之苦恨中,面对无情之天地,发出的无理问天之语。”,浓雾淡月俩朦胧 楼台津渡互迷离 极目远望,桃源仙境在哪里? 孤寂客馆,料峭春寒怎忍受? 杜鹃哀啼鸣不停, 斜阳无声渐西沉 驿站寄来梅花 鱼雁传送书信 恨墙堆砌离愁别绪重重又叠叠 郴江呵,你生来就围绕着郴山, 为何竟向潇湘水流去?,译句,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拓展,毛泽东与三绝碑,1960年3月12日,毛泽东到湖

13、南视察时,问起“三绝碑 ”。所谓“三绝”指的是秦词、苏跋、米书。即秦少游作词、苏东坡写跋、米芾书法。,苏小妹三联三难秦少游,小妹虽小,小手小脚小嘴,小巧但不小气,你要小心。,少游年少,少家少室少妻,少见且又少有,愿娶少女。,古代官员任免升降常用词语,谪(贬官,降职并外放) 贬(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 黜(罢免官职) 徙(改任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 迁(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 “迁谪”表示削职。) 举(举荐) 辟(招用) 征(征召。特指君招臣) 拜(授予官职),除(任命,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擢(提升官职)超擢(破格提拔) 陟(提升,提拔) 升(提升) 调(调动、调迁) 转(迁职调任,无所谓升降) 夺(削去、罢免) 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