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_4.1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课件 中图版必修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678672 上传时间:2019-07-12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_4.1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课件 中图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高中地理_4.1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课件 中图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高中地理_4.1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课件 中图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高中地理_4.1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课件 中图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高中地理_4.1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课件 中图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_4.1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课件 中图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_4.1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课件 中图版必修1(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节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一,二,一、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1.地形对城市的影响 (1)平原地形:,一,二,(2)山区地形: (3)热带地区:,一,二,2.气候对城市的影响 (1)影响城市区位 (2)影响城市的内部结构与布局:风向和风速对城市用地有很大影响。,一,二,3.水对城市的影响 (1)影响城市区位: (2)影响城市形态: 主要表现在位于河流两岸的城市,形态上往往呈带状或被河流分割成组团状。,一,二,4.矿产对城市的影响 矿产资源的分布、蕴藏量和开采水平影响很多矿业城市的形成、规模和发展。 思考讨论 结合教材图4-1-4“中国特大

2、城市分布与地形的关系”,分析为何我国西部地区人口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稀疏。 提示:一方面,西部地区多山地和盆地,城市建设成本高;另一方面,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人口稀少。,一,二,二、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1.对交通线路走向的影响 (1)决定性因素:产品产地和销售地的分布及相应的运输需要。 (2)地形对线路具体走向影响明显:山区线路弯曲程度大,总长度长;在平原、丘陵区弯曲程度小,总长度短。 2.对线网密度和分布格局的影响 (1)分布:线路常选建在平原、缓丘、山间盆地、河谷和山口等处。 (2)原因:这些地区自然条件好,利于修建并且也适于人们生活和生产,人口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3、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大。,一,二,3.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 (1)靠近河流和海洋的地区适于发展水上运输,陆地上则适于发展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等。 (2)海港建设受到海岸线形态、沿岸水深、附近泥沙移动及工程地质等条件的影响。 思考讨论 京沪高铁主要经过我国东部平原地区,为何还要采取“以桥代路”的方式? 提示:尽量少占用耕地,保护东部地区宝贵的耕地资源。,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问题导引 下面是我国北方某平原区域图。,探究一,探究二,结合材料探究: (1)图中A、B、C、D表示乡村聚落,其中A、B、C发展的主要有利因素是什么? 提示:地形平坦,靠近河流,利于航运和灌

4、溉。 (2)A、B、C、D四个聚落中,可能最先发展为城市的是哪个?原因是什么? 提示:B聚落。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水陆交通便利。,探究一,探究二,名师精讲 1.地形对城市的影响 (1)平原地形。 平原是建城的理想地形。世界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绝大多数位于海拔200米以下的濒海、濒湖或沿河平原地区;我国特大城市也大部分在第三级阶梯上。,探究一,探究二,(2)山区地形。 山区城市一般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例如我国汾河、渭河谷地城市的分布。 山区城市的发展受地形制约。例如我国西北重要城市兰州分布于黄河谷地,地形较为平坦,取水方便,但因地处谷地,两边有山地限制,使城市为狭长地带型,给

5、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一定困难。 (3)热带地区。 在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所以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例如,巴西的城市多分布在巴西高原上,而不是分布在亚马孙平原上。,探究一,探究二,2.气候对城市的影响 (1)气候影响城市的区位。如下图所示:,探究一,探究二,世界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在这个地带内,沿海地区气候条件一般比内陆地区优越,人口又向沿海地区聚集,使世界城市多数集中在临海的边缘地带。气候条件恶劣的荒漠干旱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则很少有城市分布。,探究一,探究二,(2)气候对城市内部结构和布局的影响。 在城市规划中,污染大气的企

6、业用地布局与风向有很重要的关系,如下表所示:,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3.河流对城市的影响 河流为城市提供水源,满足城市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的需要。水运是影响早期城市形成的重要因素。,探究一,探究二,4.矿产对城市的影响,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典例剖析 【例题1】 下图中有A、B、C、D四座城市,试从地形、气候和河流等方面分析其发展前景。,探究一,探究二,(1)从地形考虑,城市 的发展具有一定优势,因为它们位于 地区。 (2)从气候考虑,城市 的发展较为有利,因为它们位于 , 其中 城市发展更为有利。 (3)从河流因素考虑, 城市沿河而建,其中 城市位于干支流的交汇处, 城市位

7、于河口。 (4)综上所述, 城市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探究一,探究二,解析:由图示等高线、纬度、河流等信息可知,B、D位于海拔200米以下,为平原;B、C、D位于水热条件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D位于大陆东岸低纬沿海平原,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又位于河流入海口,水陆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发展前景最好。 答案:(1)B、D 平原 (2)B、C、D 水热条件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 D (3)A、C、D C D (4)D,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二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问题导引 下图是2009年12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封面,这条曲折“摇摆”在贵州省晴隆县山地的公路被称作“二十四道拐”。,探究一,探究二,结合材料

8、探究: (1)山区的公路主要分布在哪里? 提示: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2)为什么山区的公路多呈“人”字形或“8”字形分布? 提示:山区地势起伏大,为了减缓道路的坡度,故多呈“人”字形或“8”字形分布。 (3)山区修建公路时为什么要避开陡坡? 提示:防止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探究一,探究二,名师精讲 1.自然条件对线路走向的影响,探究一,探究二,2.自然条件对线网密度和分布格局的影响 3.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探究一,探究二,4.交通线路选线原则 (1)考虑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因素。 (2)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 (3)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设法减少对

9、生态环境的破坏。,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典例剖析 【例题2】 阅读下面的表格,完成下列各题。 表1 修建公路和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表2 在山地地区与在平原和丘陵地区修建 普通铁路的工程量与造价比,探究一,探究二,(1)上述材料说明了( ) A.在山区,修建公路的难度大于铁路 B.就对地形坡度的适应性而言,铁路优于公路 C.在山地地区,应优先建造铁路,其次才是公路 D.在山地地区,应优先建造公路,其次才是铁路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修建普通铁路的工程量:山地平原丘陵 B.修建普通铁路的造价:平原丘陵山地 C.修建普通铁路的难度:山地丘陵平原 D.同样直线距离线路的弯曲程度:

10、丘陵山地平原 解析:结合所给表格材料分析。,探究一,探究二,思路导引: 表1修建公路的最大限制坡度比铁路大山区优先建造公路 表2修建普通铁路的工程量、造价:山地丘陵平原 修建普通铁路的难度:山地丘陵平原 答案:(1)D (2)C,1 2-3 4-5 6,1.下列有关地形与城市区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平原地区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不适宜发展城市 B.山区城市一般都在河谷或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C.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气候相对凉爽的高原上 D.世界上的城市大多数位于平原地区 解析: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农耕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发展的理想场所。 答案:A,1 2-3 4-5 6,读我

11、国某村落分布图,完成第23题。 2.影响地村落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河流 D.湖泊 3.地村落分布特点是( ) A.呈团块状分布 B.环绕湖泊,呈多边形状分布 C.沿河流呈带状分布 D.沿道路呈带状分布 解析:地村落位于山谷地带,受地形限制,呈带状分布;地村落沿河分布,受取水和水上交通的影响,村落呈带状分布。 答案:2.B 3.C,1 2-3 4-5 6,读西南地区铁路交通示意图,完成第45题。,1 2-3 4-5 6,4.西南地区自然条件比较复杂,交通建设明显落后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条件恶劣 B.人口稀少,经济落后 C.资源贫乏,位置偏僻 D.地形地势极为复

12、杂 5.图中所示地区东西部交通线路密度有很大差异,影响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河流 B.气候 C.资源 D.地形 解析:第4题,西南地区崎岖的地形使其交通建设落后。第5题,由于四川盆地东部地势相对平坦,因而其交通较发达,线路密度大;西部为横断山区,地势高低起伏,不利于交通建设,线路密度小。 答案:4.D 5.D,1 2-3 4-5 6,6.读某历史名城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城市旧城区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和 。 (2)你认为旧城区区域和区域哪个形成较早?请说明你的理由。 (3)影响新城区出现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1 2-3 4-5 6,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城市形成发展的条件。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旧城区沿河分布,且附近有煤、铁资源,这是旧城区布局的主要因素;旧城区区域和区域相比较,区域位于河流交汇处,形成较早;由新城区沿铁路线分布可知,新城区是随着铁路的修建而兴起的。 答案:(1)河流 矿产 (2)区域。因为区域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水源充足。 (3)交通(铁路的兴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