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谈判与礼仪礼仪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2678650 上传时间:2019-07-12 格式:PPT 页数:218 大小:3.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商务谈判与礼仪礼仪_第1页
第1页 / 共218页
国际商务谈判与礼仪礼仪_第2页
第2页 / 共218页
国际商务谈判与礼仪礼仪_第3页
第3页 / 共218页
国际商务谈判与礼仪礼仪_第4页
第4页 / 共218页
国际商务谈判与礼仪礼仪_第5页
第5页 / 共2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商务谈判与礼仪礼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商务谈判与礼仪礼仪(2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商务礼仪,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 主讲人:何志勇 博士 副教授 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一、商务礼仪概述,商务礼仪的含义 商务礼仪的功能 商务礼仪的原则,礼仪的内涵,什么是礼仪,礼节,礼貌,礼仪,基础,内容,人际交往中,自始至终地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为。,礼仪的功能,对个体 不学礼,无以立 使个人的言行在社会活动中与其身份、地位、社会角色相适应 衡量个人道德水准高低和有无教养的尺度 对组织 塑造组织形象 传播沟通信息 提高办事效率,由于礼仪是建立在业务基础上的现代礼仪, 因而除了人类共同应有的交往原则以外,还应注意 以下八个方面的原则,见图,

2、图礼仪的基本原则,礼仪的基本原则,一、 致意礼仪,(一)微笑 表现心境良好 表现充满自信 表现真诚友善 表现乐业敬业,(二)点头,点头礼,又叫颔首礼,它所适用的情况主要是遇到熟人,在会场、剧院、歌厅、舞厅等不宜交谈之处,在同一场合碰上已多次见面者,遇上多人而又无法一一问候时。 行点头礼时,应该不戴帽子。具体做法是头部向下轻轻一点,同时面带笑容,不要反复点头不止,也不必点头的幅度过大。,(三)挥手,行挥手礼的场合和行点头礼的场合大致相似,它最适合向距离较远的熟人打招呼。 行挥手礼的做法是右臂向前方伸直,右手掌心向着对方,其他四指并齐、拇指叉开,轻轻向左右摆动一两下。不要在手部摆动时用手背朝向对方

3、。,(四) 握手,1、握手的要求 握手时,距对方约一步远,上身稍向前倾, 两足立正,伸出右手,四指并拢,虎口相交, 拇指张开下滑,向受礼者握手。 握手的力度要适当,过重过轻都不宜。 握手的时间一般要控制在35s以内。 除了关系亲近的人可边握手边问候,甚至 可以长久地把手握在一起外,一般用右手 与对方的右手完全相握后,上下(而不是 左右)晃动两三下就行。,2、握手的顺序,与领导握手 领导先伸手,时间长短领导决定 与朋友握手 自己先伸手,表示热情 与女士握手 女士先伸手 与长辈握手 长辈先伸手 与主人握手 主人先伸手 当来宾抵达时,应由主人首先伸手;而在来宾告辞时,则应由来宾首先伸手。 在服务场合

4、,除因特殊原因外,不要坐着与人握手,人们应该站着握手,但如果两人相邻或相对都是坐着,可以微屈前身握手。如果一个人是坐着的,有人走来和他握手,他必须站起来。如果不能站起来,要说:“对不起,我不能站起来。” 如果需要和多人握手,握手时要讲究先后次序,由尊而卑,即先年长者后年幼者,先长辈再晚辈,先老师后学生,先女士后男士,先已婚者后未婚者,先上级后下级。,3、握手的场合,握手一般出现在以下场合: 遇到较长时间没见面的熟人; 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和认识的人道别; 在以本人作为东道主的社交场合,迎接或送别来访者时; 拜访他人后,在辞行的时候; 被介绍给不认识的人时; 在社交场合,偶然遇上亲朋故旧或上司的时候

5、; 别人给予你一定的支持、鼓励或帮助时; 表示感谢、恭喜、祝贺时; 对别人表示理解、支持、肯定时; 得知别人患病、失恋、失业、降职或遭受其他挫折时; 向别人赠送礼品或颁发奖品时。,4、 握手的禁忌,第一,不要用左手相握,尤其是和阿拉伯人、印度人打交道时要牢记,因为在他们看来左手是不干净的。 第二,在和基督教信徒交往时,要避免两人握手时与另外两人相握的手形成交叉状,这种形状类似十字架,在他们眼里这是很不吉利的。 第三,不要在握手时戴着手套或墨镜,只有女士在社交场合戴着薄纱手套握手,才是被允许的。 第四,不要在握手时另外一只手插在衣袋里或拿着东西。 第五,不要在握手时面无表情、不致一词或长篇大论、

6、点头哈腰,过分客套。 第六,不要在握手时仅仅握住对方的手指尖,好像有意与对方保持距离。正确的做法,是握住整个手掌。即使对异性也应这样。 第七,不要在握手时把对方的手拉过来、推过去,或者上下左右抖个没完。 第八,不要拒绝握手,即使有手疾或汗湿、弄脏了,也要和对方说一下“对不起,我的手现在不方便”。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第九,尽量不要用双手与初次相识的异性握手。,(五) 鞠躬,行鞠躬礼时,应脱帽立正,双目凝视受礼者,然后上身弯腰前倾。男士双手应贴放在身体两侧裤线处,女士的双手下垂搭放在腹前。下弯的幅度越大,所表示的敬重程度就越大。鞠躬的次数,喜庆的场合下,不要鞠躬3次。一般追悼活动时才用三鞠躬的

7、礼仪。 鞠躬礼目前在国内主要适用于向他人表示感谢、领奖或讲演之后,演员谢幕、举行婚礼或参加追悼活动等。,(六) 拱手,拱手礼的行礼方式是起身站立,上身挺直,两臂前伸,双手在胸前高举抱拳,自上而下,或者自内而外,有节奏地晃动两三下,并且最好微笑着说一声“您好”等问候或祝福语。 现在它所适用的情况,主要是过年时举行团拜活动,向长辈祝寿,向友人恭喜结婚、生子、晋升、乔迁,向亲朋好友表示无比感谢,以及与海外华人初次见面时表示久仰大名。,(七)合十,具体做法是双掌十指在腑前相对合,五指手指并拢向上,掌尖与鼻尖基本持平,手掌向外侧倾斜,双腿立直站立,上身微欠低头。行礼时,合十的双手举得越高,越体现出对对方

8、的尊重,但原则上不可高于额头。 行合十礼时,可以口颂祝词或问候对方。也可以面含微笑,但不应该手舞足蹈,反复点头。 在东南亚、南亚信奉佛教的地区以及我国傣族聚居区,合十礼仪普遍使用。,(八) 拥抱,在西方,特别是在欧美国家,拥抱是十分常见的见面礼仪和道别礼仪。在人们表示慰问、祝贺、欣喜时,拥抱礼仪也十分常用。正规的拥抱礼仪,讲究两人正面面对站立,各自举起右臂,将右手搭在对方左肩后面,左臂下垂,左手扶住对方右腰后侧。首先各向对方左侧拥抱,然后各向对方右侧拥抱,最后再一次各向对方左侧拥抱,一共拥抱3次。普通场合不必这么讲究,拥抱次数一下、二下、三下都行。,(九) 亲吻,在行礼时,双方关系不同,亲吻的

9、部位也会有所不同。长辈吻晚辈,应当吻额头;晚辈吻长辈,应当吻下颌或吻面颊;同辈间,同性贴面颊,异性吻面颊。在社交场合,双方在行拥抱礼仪而贴面颊的时候,先贴一次右边,再贴一次左边。,(十)其他会面致意方式,1、脱帽 戴着帽子的人,在进入他人居所,路遇熟人,与人交谈、握手或行其他致意方式,进入娱乐场所,升挂国旗,演奏国歌等情况下,要主动摘下自己的帽子。女士在社交场合也可以不脱帽子。,2、注目,注目的具体做法是起身立正,抬头挺胸,双手自然下垂或贴放于身体两侧,笑容庄重严肃,双目正视于被行礼对象,或随之缓缓移动。 在升国旗、游行检阅、剪彩揭幕、开业挂牌等情况下,适用注目礼。,三、介绍,(一)自我介绍

10、其一,是要注意进行自我介绍的具体时间。 最好宁短勿长,将一次自我介绍的时间限定在1min甚至是0.5min以内。 其二,是要注意进行自我介绍的主要内容。 自我介绍可分为2种。 一种是应酬型的自我介绍,其内容仅包括本人姓名这一项内容,它多用于应付泛泛之交。 另一种则是公务型的自我介绍,其内容包括本人的姓名、工作单位、所在部门、具体职务等4项内容构成。,(二)介绍他人,1、介绍过程中的仪态 介绍手势是手掌向上,五指并拢,伸向被介绍者,不能用手指指指点点,当别人介绍到你时,应微笑或握手、点头,如果你正坐着,应该起立。,2、介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社会交往中介绍他人时,一般应注意以下4个方面的问题。

11、 第一,是要注意介绍者的身份。 在正式交往之中,对介绍者的身份有着一定的讲究。在多方参与的正式活动中,可由各方负责人将己方人员一一介绍给其他各方人士。 第二,是要尊重被介绍者的意愿。 介绍者在有意为他人相互引见时,最好先征求一下被介绍者双方的个人意愿。当介绍者询问是不是要有意认识某人时,不要拒绝或扭扭捏捏,而应欣然表示接受。实在不愿意时,要委婉说明原因。如果贸然行事,搞不好就会好心办坏事。,第三、介绍的顺序 介绍别人的先后顺序 尊者居后的原则: 先下级后上级 先晚辈后长辈 先男士后女士 先主人后客人 先个人后集体 多人按职位高低轮流介绍 职位相近?,第四,是要重视介绍时的表达方式。介绍他人相识

12、时,介绍者既可以只介绍双方的姓名,也可以将双方的姓名、工作单位、所属部门、具体职务一并予以介绍。(视情况强调,个人背景、工作阅历、成绩、学历背景等) 注意:在介绍双方时的主要内容应基本对称,大体相似。切勿只介绍一方,而忘记介绍另一方;或者在介绍一方时不厌其详,而在介绍另一方时则过分地简单。,四、称呼礼仪,1、一般性称呼 (1)直呼姓名平辈的朋友、熟人。 (2)为了表示亲切可以在被称呼者的姓前分别加上“老”“大”或“小”字相称,而免称其名 (3)直呼其名关系极为亲密,或者是上司称呼下级、长辈称呼晚辈之时。在亲友、同学、邻里之间,也可使用这种称呼。,2 职务性称呼,第一,仅称职务。例如,“部长”“

13、经理”“主任”,等等。 第二,在职务之前加上姓氏。例如,“周总理”“隋处长”“马委员”,等等。 第三,在职务之前加上姓名。这仅适用极其正式的场合。例如,“胡锦涛主席”“王岐山市长”,等等。,3 职称性称呼礼仪,(2)学衔性称呼 第一,仅称学衔。例如,“博士”; 第二,在学衔前加上姓氏。例如,“杨博士”; 第三,在学衔前加上姓名。例如,“劳静博士”; 第四,也可在其前加姓名,在其后加“先生”。例如,“何秀荣博士先生”,此种称呼最为正式。,(1)以职称相称的方式 第一,仅称职称。例如,“教授”“律师”“工程师”,等等; 第二,在职称前加上姓氏; 第三,在职称前加上姓名。,4 职业性称呼礼仪,(1)

14、称呼职业 (2)称呼“小姐”、“女士”或“先生”,5 荣誉性称呼,对军界人士,可以其军衔相称。在进行称呼时,具体有4种方法:一是只称军衔,如“将军”“上校”“下士”。二是军衔之后加上“先生”,如“上尉先生”“少校先生”。三是先姓名后军衔,如“朱元帅”“许将军”。四是先姓名、次军衔、后“先生”,如“王上校先生”“李下士先生”。 对宗教界人士,一般可称呼其神职。称呼神职时,具体做法有3类:一是仅称神职,如“牧师”。二是称姓氏加神职。如“马神父”。三是神职加“先生”,如“传教士先生”。大师,活佛,居士,道长 对君主制国家的王公贵族,称呼上应尊重对方习惯。对国王、皇后,通常应称“陛下”。对王子、公主、

15、亲王,等等,应称之为“殿下”。对有封号、爵位者,则应以其封号、爵位相称,例如,“爵士”“勋爵”“公爵”“大公”等等。有时,可在国王、皇后、王子、公主、亲王等头衔之前加上姓名相称。,6 称呼的禁忌,(1)错误的称呼 (2)使用不通行的称呼 (3)使用不当的称呼 (4)使用庸俗的称呼 (5)称呼外号,五、名片礼仪,(一)制作 总的要求就是“整洁、有序、明了”。 名片规格是5.5cm9cm ,在国际社会有相当数量的人用的名片规格是6cm10cm 一般来讲,名片的色彩总体上要控制在3种颜色之内,33,(二)名片的准备,名片不要和钱包、笔记本等放在一起,原则上应该使用名片夹 名片可放在上衣口袋(但不可放

16、在裤兜里) 要保持名片或名片夹的清洁、平整,34,(三)接受名片,必须起身接收名片 应用双手接收 接收的名片不要在上面作标记或写字 接收的名片不可来回摆弄 接收名片时,要认真地看一遍 不要将对方的名片遗忘在座位上,或存放时不注意落在地上,35,(四)递名片,次序:下级或访问方先,被介绍方先 递名片时,应说些“请多关照”、“请多指教”之类的寒喧语 互换名片时,应用右手拿着自己的名片,用左手接对方的名片后,用双手托住,36,要看一遍对方职务、姓名等 遇到难认字,应事先询问 在会议室如遇到多数人相互交换名片时,可按对方座次排列名片 会谈中,应称呼对方的职务、职称,如“X经理”、“X教授”等。无职务、职称时,称“X先生”、“X小姐”等,而尽量不使用“你”字,或直呼其名,(五)交换,1交换名片的时机 希望认识对方; 表示自己重视对方; 被介绍给对方; 对方提议交换名片; 对方向自己索要名片; 初次登门拜访对方; 通知对方自己的变更情况;,2 拒绝交换名片的时机,对方是陌生人; 不想认识对方; 不愿与对方深交; 对方对自己并无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