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问答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663350 上传时间:2019-07-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医学问答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预防医学问答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预防医学问答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预防医学问答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预防医学问答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预防医学问答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医学问答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特点是:答:1.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空气污染物在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会导致急性危害。 慢性危害:长期生活在低浓度污染的空气环境中,机体可受到慢性潜在性危害,使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增高。如吸烟引发肺癌、石棉引起石棉肺等。 致癌作用:空气污染物的致癌作用是慢性危害的又一表现,是现代肺癌发病率增高、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最突出的是多环芳烃化合物。2.水体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如果外界许多物质被混入天然水源,降低了水质。当排入水中的物质量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物理与化学性质发生改变,水质变坏,降低了水的使用价值,称之为水体污染。3.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引起中毒

2、 诱发癌症 传播疾病。4.噪声对健康的影响: 工业噪声 交通噪声 生活噪声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可体现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几方面,但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最直接。长期接触噪声对人体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2职业病的特点是什么? 答:1.病因明确。在控制了相应病因或作用条件后,发病可以减少或消除。2.所接触的病因大多数可以检测和识别,一般需接触到一定程度才发病,因此存在接触水平(剂量)-反映关系。3.在接触同样有害因素人群中,长有一定发病率,很少会出现个别病人。4.如能早期发现并能及时合理处理,愈后较好,恢复也较容易。5.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发现越晚,疗效也越差。所以防治职业病关键

3、在于全面执行三级预防。 3试述现况调查的概念及目的。答:概念:他是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的资料。并对资料的分布状况,疾病与因素的关系加以描述。又因为他得到的率在特定时间,特定人群中的患病率因而又称患病率研究。目的:1.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该类研究将总体人群或有代表性的样本人群的疾病,健康状况按不同特征分组,比较各组疾病或健康的频率分布有无差别。2.了解疾病和病因的分布状况为疾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虽然一次现状研究只能获得一个时间横断面上的描述性资料,但间隔一定时间的多次现况研究可以实现纵向观察的目的。3.评价预防疾病,促进将抗的策

4、略和措施效果。 可以通过比较采取策略和措施前后疾病患病率和某项健康指标的差别来判断策略和措施效果。4.早期发现病人。通过筛检可早期发现病人,实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第二级预防。5.确定机体各项指标的正常值范围。4试述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答:优点:1.因为病历对照研究可在病例的集散地医院收集病例,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该方法收集病例更方便,更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有时甚至是唯一的选择。2.该方法所需研究对象的数量较少,节省人力物力易组织。3.一次调查可同时研究一种疾病与多个因素的关系,既可检验危险因素的假设又可经广泛探索提出病因假设。4.收集资料后可在短时间内得到结果,对于慢性病可以较快的得到危险因素的

5、估计。缺点:1.不适于研究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因为需要很大样本含量。2.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先后常难以判断。3.选择研究对象时易发生选择偏倚。4.选择既往信息时易发生回忆偏倚。5.易发生混杂偏倚。6.不能计算发病率死亡率,因而不能直接分析相对危害率。 5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3、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4、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5、食量、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6、吃清淡少盐的膳食;7、如饮酒应限量;8、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1 第一、二、三级预防的主要含义是什么? 答:一级预防:就是病因预防,比如

6、环境改善,增强体质,免疫接种等;二级预防:就是临床前预防,在疾病的前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样可以避免疾病加重,早治愈;三级预防:就是临床预防,对疾病及时有效的治疗,防止恶化,预防并发症,促进康复,延长寿命。 2职业病的诊断原则是什么? 答:(1)职业病诊断应科学、公正、公开、公平、及时、便民;(2)认真审阅有关资料,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3)做好职业病鉴别诊断;(4)严格按照国家职业病诊断标准进行诊断;(5)没有证据否定职业病危害因素与病人临床表现之间的必然联系的,在排除其他致病因素后,应当诊断为职业病。(6)对职业病诊断有意见分歧的,应在“诊断过程记录表” 中详细如实记录,并由参加

7、诊断的职业病诊断医师签名,“职业病诊断过程记录表”不得随意更改,有涂改之处,视为无效;职业病诊断按多数人的意见诊断。(7)职业病诊断证明书上应由参加做出诊断的职业病诊断医师签名,对职业病诊断有意见分歧的,也应在职业病诊断证明书上签名;(8)职业病诊断必须有三名以上(含三人)具有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参加诊断方可有效;(9)职业病诊断证明书须经单位审核并加盖诊断章后方可生效。(10)没有确切的职业病危害接触史或者健康检查没有发现异常的,职业病诊断组可以不予受理;(11)对职业病疑似病人,诊断应由职业病诊断组进行集体诊断。3简述确定病因与疾病因果联系的标准(要求适当解释)。答:一、联系强度。联系

8、强度常以相对危险度(RR)或比值比(OR)来表示。相对危险度越大,该联系有因果关系的可能性亦越大。二、联系的一致性。某种疾病在人群、时间、空间的分布与研究因素在三间中的分布相一致,提示两者可能有因果联系。三、联系的时间顺序。从时间顺序来说总是“因先于果”不能逆转,此为因果联系中的一个必要条件。四、剂量-反应联系。当研究因素可以定量或能分级时,该因素量的变化能影响人群发病率的变动,此两者存在因果联系的可能性较大。 4流行病学实验性研究的概念及特点。答:流行病学实验性研究是将研究人群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者对实验组人群施加或除去某种干预措施后,随访并比较两组人群对发生疾病或者健康状态的影响,

9、以判断其效果的一种实验方法。特点: (一)它是前瞻性研究,即必须直接跟踪研究对象,这些对象虽不一定从同一天开始,但必须从一个确定的起点开始跟踪; (二)流行病学实验必须施加一种或多种干预处理,作为处理因素可以是预防或治疗某种疾病的疫苗、治疗某病的药物或其他干预的方法措施等。 (三)研究对象必须是来自一个总体的抽样人群,并在分组时采取严格的随机分配原则; (四)必须有平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要求在开始实验时,两组在有关各方面必须相当近似或可比,这样实验结果的组间差别才能归之于干预处理的效应。3试述队列研究的概念和研究目的。队列研究是将特定的人群按其是否暴露于某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为n个群组或队列,追踪观察一定时间,比较两组或各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联系或联系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队列研究首先要确定本次研究的目的,即根据一些病因线索提出病因假设,然后验证假设是否科学正确,这直接关系到研究的成败,故一定要有足够的科学依据,可以先通过现况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初步验证假设,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列队研究检验假设。 4影响人群易感性的因素有哪些? 新生儿增加,易感人口迁入,免疫人口免疫力的自然消退,免疫人口死亡。计划免疫,传染病流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