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课件第二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2659389 上传时间:2019-07-12 格式:PPT 页数:146 大小:2.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学课件第二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46页
国际经济学课件第二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46页
国际经济学课件第二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46页
国际经济学课件第二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46页
国际经济学课件第二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学课件第二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课件第二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1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历程,15世纪末到16世纪和17世纪,西欧各国先后产生了重商主义的学说和政策。 18世纪后半期,出现并建立了倡导经济自由主义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国际贸易理论和自由贸易的政策主张称为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这一理论确立了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方向。 1848年,约翰穆勒在他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相互需求原理。 19世纪末,马歇尔提出提供曲线,用来表明在不同的贸易条件下,两国之间的相互供求情况。,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历程,赫克歇尔(1919年)、俄林(1933年) :资源禀赋理论(H-O理论) 20世纪30年代中,哈伯勒利用机会成本

2、理论和生产可能性曲线解释比较优势原理。 哈伯勒、勒纳、里昂惕夫、米德等人将一般均衡分析的新古典模型与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融为一体,最终形成了国际贸易理论的标准模型。 1950年代,“里昂惕夫之谜”出现,围绕解破此谜的研究提出了不同于比较优势的新理论解释,包括:偏好相似说、技术差距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等。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克鲁格曼和赫尔普曼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提出了所谓“战略性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分为两大体系:,保护贸易理论 自由贸易理论,保护贸易的理论框架,重商主义 (16-18世纪),战略贸易论 赫尔普曼和克鲁格曼 (20世纪70年代),管理贸易论 (20世纪7

3、0年代),保护关税说 汉密尔顿(1791),幼稚工业保护论 李斯特(1841),对外贸易乘数论 马克卢普和哈罗德 (20世纪30-40年代),中心-外围论 普雷维什(1950),保护贸易理论,自由贸易理论框架,古典贸易理论,绝对利益论 亚当斯密 (1776),比较利益论 大卫李嘉图 (1817),要素禀赋论 赫克歇尔 俄林 (1919-1933),里昂惕夫 之谜 (1950s),新贸易理论,偏好相似说 林德尔(1961),产品生命周期说 费农(1966),产业内贸易说 格鲁贝尔和克鲁格曼等 (1967-1985),国家竞争优势说 波特(1990),规模经济理论 克鲁格曼(1979),自由贸易理

4、论,新古典贸易理论,传统理论,相互需求论 约翰穆勒 (1848),提供曲线 阿马歇尔 (1923),第二章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一、重商主义 二、绝对优势理论 三、比较优势理论 四、相互需求论 五、要素禀赋论,一、重商主义,(一)背景 (二)主要观点和实践 (三)后果 (四)对重商主义的批判,(一)背景,产生于15世纪,全盛于16世纪和17世纪上半叶,从17世纪下半叶开始衰退(地理大发现、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 最初出现于意大利,后来流行到西、葡、荷、英、法等国; 封建贵族和商业资产阶级都亟需金银; 哥伦布:“谁有了黄金,谁就可以在这个世界上为所欲为;有了黄金,甚至可以使灵魂升入天堂!”,(一

5、)背景,重商主义并不是一个正式的思想学派,其实质是欧洲主要国家的官员、学者和商人在对贸易差额、贸易政策、价格、汇率等许多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观点总结。由于学术观点的相似性,大多数在1500年至1750年间著书立说的欧洲经济学家一般被笼统地视为重商主义者(Mercantilists)。“重商主义”、“重商主义者”的称谓最初是其批评者亚当.斯密等人赋予的,历史学者旋即采用。,(二)主要观点和实践,经济资产或资本仅仅体现为国家所持有的金银货币; 经济利益来自于流通领域,而非生产领域; 对外贸易是积累财富的唯一途径; 国际贸易的全球总量是不变的; 增加财富的最佳方法是保持与他国的贸易顺差。,早期的重

6、商主义,英国的约翰.海尔斯(John Hales)和威廉.斯坦福(William Stafford);法国的让.博丹(Jean Bodin)、安徒安.孟克列钦(A. Monthretien) 货币差额论 政策主张:多出口,少进口甚至不进口(只卖不买); 采取行政手段,直接控制货币流动,禁止金银输出; 反对原材料出口。 “就像守财奴一样,双手抱住心爱的钱袋,用嫉妒和猜疑的目光打量自己的邻居,他们不择手段地骗取那些和本国通商的民族的现钱,并把侥幸得来的金钱牢牢地保持在关税线内。” 恩格斯,早期重商主义的实践(英国),严禁金银出口; 外国人在英国出售货物所得的全部货币不得运出英国,只能在英国境内使用

7、或购买商品运出国境; 对外贸易必须在国家指定的市场上进行,以便于政府集中管理; 国家成立专门的皇家兑换所,统一办理货币兑换; 成立专门机构,对进口商品和出口羊毛课以重税,监督商人在国外销售商品时是否将金银运回国内。,晚期的重商主义,托马斯.孟(Thomas Mun) 贸易差额论(政策主张:多卖少买) 反对政府限制货币输出,认为那样做不但是徒劳的,而且是有害的; 主张允许货币输出国外,以便从国外获取大量货币; 贸易顺差有个别和总体之分; 并非所有的进口都是有害的。,晚期重商主义的实践,引导本国公民节约消费来增加出口; 发展出口工业来扩大工业品出口; 根据国外需求来生产出口产品并且强调优质廉价;

8、实施保护关税政策,限制外国工业品的输入,鼓励原材料的输入和本国工业制成品的输出; 禁止本国技工外流,吸收外国技工,用以提高本国技术力量,增强国际竞争力。,(三)后果,对国内的影响 导致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 造成垄断; 寻租型社会(制造商、商人和政府共谋,共同压迫消费者和劳动者),实践和后果,国际影响 贸易保护主义 三角贸易 欧洲殖民主义和战争,“三角贸易”,成为宗主国与殖民地的分工形式。 西方殖民时代,欧洲商人从非洲购买或抢夺奴隶,要么把黑奴运到美洲卖掉,从美洲购回工业原料和金银矿产,要么直接使用黑奴在美洲农庄工作来生产工业制成品所需的投入品,然后,利用来自美洲的工业投入品在欧洲生产工业制

9、成品,再用工业制成品换取奴隶和商品的循环贸易活动。,非洲黑奴,热带产品,欧洲工业品,罪恶的“三角贸易”,对重商主义的批判,贸易不是刺刀见红的零和博弈(例如:基于比较优势的贸易) 贸易顺差不可持续 (Hume,Smith). 将金银货币等同于财富,“金银货币和其他商品一样,都是财富的组成部分” (Smith). 寻租的一种形式( Viner,1930s). (凭借政府保护进行的寻求财富转移而造成的浪费资源的活动) 对外贸易的目标(Smith). 政治干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Smith),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模型构建在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基础之上; 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强调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是产生国际

10、贸易的动因;而后者认为,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足以触发国际贸易。,古典的自由贸易理论,二、绝对优势理论,(一)亚当斯密简介 (二)背景 (三)核心观点 (四)示例 (五)贡献与不足,(一)亚当斯密简介,时间:亚当斯密 (Adam Smith,1723-1790) 1723年亚当斯密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County Fife)的寇克卡迪(Kirkcaldy)。亚当斯密的父亲也叫亚当斯密,是律师、也是苏格兰的军法官和寇克卡迪的海关监督,在亚当斯密出生前几个月去世;母亲玛格丽特(Margaret)是法夫郡斯特拉森德利(Strathendry)大地主约翰道格拉斯(John Douglas)的女儿,亚当斯

11、密一生与母亲相依为命,终身未娶。,17231740年间,亚当斯密在家乡苏格兰求学,在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时期亚当斯密完成拉丁语、希腊语、数学和伦理学等课程;17401746年间,赴牛津大学(Colleges at Oxford)求学,但在牛津并未获得良好的教育,唯一收获是大量阅读许多格拉斯哥大学缺乏的书籍。1750年后,亚当斯密在格拉斯哥大学不仅担任过逻辑学和道德哲学教授,还兼负责学校行政事务,一直到1764年离开为止;这时期,亚当斯密于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获得学术界极高评价。而后于1768年开始着手著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177

12、3年,国富论已基本完成,但亚当斯密多花三年时间润色此书,1776年3月此书出版后引起大众广泛的讨论,影响所及除了英国本地,连欧洲大陆和美洲也为之疯狂,因此世人尊称亚当斯密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代表作,道德情操论(1759) 从社会人的伦理、心理、法律和道德情操角度论述道德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国富论(1776) 倡导专业化分工和市场竞争。,(二)背景,斯密所处的时代背景:英国资产阶级的原始资本积累已经完成,经济力量得以壮大,不再需要实行保护贸易政策,使得新兴工业资产阶级难以从海外获得生产所需的廉价原材料,并且不利于他们将产品销往海外市场,从而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自由发

13、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实现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斯密的学说正是当时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利益和政治主张的反映。,Adam Smith (1723-1790),(三)核心观点,1、国家应该参与国际分工。 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主要是通过三个途径来实现 。 “裁缝不想自己制作鞋子,而向鞋匠购买.如果每一个私人家庭的行为是理性的,那么整个国家的行为就很难是荒唐的。如果某个国家能以比我们低的成本提供商品,那么我们最好用自己有优势的商品同他们交换 ” 亚当斯密,(三)核心观点,2、国际分工的原则是绝对优势。 斯密认为,如果“某一国在某种产品或某个行业中占有很大的自然优势,以致全世界认为,

14、跟这种优势作斗争是枉然的”,那么该国就专门生产这种产品,其他国家根据所在行业的优势分工生产其他商品。两国分工的原则是“只要甲国有此优势,乙国无此优势,乙国向甲国购买,总比自己制造有利。”,(三)核心观点,3、绝对优势的来源有两种:一是各国固有的自然禀赋(natural endowment),而是后天获得的有利条件(acquired endowment)。,(三)核心观点,4、国际贸易的利益包含静态利益和动态利益。 静态利益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本国消费者福利增加,可以通过以剩余物品换取其他物品来满足他们的部分需要并增加他们的享受;二是激励生产者创造财富,给本国的产品开拓了一个更广泛的空间,使得各

15、国国内行业分工日益完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国民财富的增长。 动态利益表现为,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贸易国的技术进步,并改善其素禀赋结构,从而增强该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模型的基本假设条件:,1、只有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一种投入 (221); 2、自由贸易; 3、劳动国内自由流动,国际禁止流动; 4、完全竞争市场,每种产品国内生产成本固定,各国生 产的产品价格都等于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无经济利润; 5、没有运输费用等交易费用; 6、同种商品不存在技术变化,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劳动生产率存在着绝对差异; 7、贸易为易货贸易; 8、劳动是唯一生产要素,劳动同质,单位产品劳动投入 不变,劳

16、动的规模收益不变。,(四)示 例,分工前,(四)示 例,分工后,(四)示 例,交换后,(五)贡献与不足,贡献 动摇了重商主义; 国际贸易并非零和博弈,促进了自由贸易,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 从劳动分工的生产领域强调按绝对优势参与国际贸易是对国际贸易理论的重大贡献。,(五)贡献与不足,不足 不能解释后进国与先进国(全优全劣)之间的贸易; 没有从供需结合的角度来分析贸易品的相对价格,因而不能说明贸易利益的分配问题; 错误地认为交换是人类固有的本能,分工是由交换引起的。其实,在人类历史上,分工先于交换而出现,是交换产生的前提;而且,交换也不是人类本性的产物,而是社会生产力和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三、比较优势理论,(一)李嘉图简介 (二)背景 (三)核心观点 (四)比较优势的概念 (五)示例 (六)命题的数学推理 (七)贸易利益的计算 (八)经验证据 (九)评论,(一)李嘉图简介,David Ricardo,1772-1823,大卫.李嘉图(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