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材料学课件2.4-杂化轨道理论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2652218 上传时间:2019-07-11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2.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工大材料学课件2.4-杂化轨道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哈工大材料学课件2.4-杂化轨道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哈工大材料学课件2.4-杂化轨道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哈工大材料学课件2.4-杂化轨道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哈工大材料学课件2.4-杂化轨道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哈工大材料学课件2.4-杂化轨道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工大材料学课件2.4-杂化轨道理论(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1 物质的形态及材料结构,2-2 原子结构,2-3 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结合,2-4 多原子体系电子的相互作用和稳定性,第二章 内容目录,2-5 固体中的原子有序,2-6 固体中的原子无序,2-7 固体中的转变,2-8 固体物质的表面结构,二、 氢 键 1. 氢键的形成 以 HF 为例,F 的电负性相当大, r 相当小,电子对偏向 F,而 H 几乎成了质子。这种 H 与其它分子中电负性相当大、r 小的原子相互接近时,产生一种特殊的分子间力 氢键 。 表示为 如 F H F H,又如水分子之间的氢键,2.氢键表示: XHY; X,Y代表电负性较强的原子,例O,N,F。 3.氢键形成条件: 分

2、子中具有氢原子 ; 与H形成氢键的分子中必须有电负性大、半径小、并有孤对电子的元素原子 ( F,O,N ) 。,1)氢键的强度小 氢键的强度介于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之间,其大小和 H 两侧的原子的电负性有关,见下列氢键的键能数据。 F H F O H O N H N E / kJ mol1 28.0 18.8 5.4,氢键的特点,2)氢键具有方向性 由于 H 的两侧电负性极大的原子的负电排斥,使两个原子在 H 两侧呈直线排列。除非其它外力有较大影响时,才改变方向。,3)氢键具有饱和性 由于 H 的体积小,1 个 H 只能形成一个氢键 。,5.类型,分子间氢键:一个分子的XH键与另一个分子的Y相

3、结合而成的氢键,(H2O)n、(H2O)与NH3等。,邻硝基苯酚,如 HNO3,分子内氢键 上面谈的氢键均在分子间形成,若 H 两侧的电负性大的原子属于同一分子,则为分子内氢键。,固体中原子的结合键,小结,实 例: NaCl、 CaO3、,金刚石、 SiO2,Fe、 Al,塑料、 石蜡,水、冰,键合多重性,A 实际材料以一种键合为主,辅以其它键合,有主有次、多种共存,IVA族的Si、Ge、Sn,共价键为主,金属键为辅,过渡族的W、Mo,金属键为主,共价键为辅,陶瓷材料,显部分金属性,显部分非金属性, 共价键离子键,混合键,B 两种或多种键合独立存在,气体,高分子材料,石墨,分子内为共价键,分子

4、间为分子键,分子内为共价键,分子间为分子键或氢键,层片内为共价键,层片间为分子键,C. 复合材料,兼有上述两种情况,第一章,原子结构,知识回顾,电子层:能量高低不同和离核远近不同的空间区域,(1).主量子数 n,不同的n 值,对应于不同的电子壳层,电子层数: 1 2 3 4 5 6 7 符 号: K L M N O P Q,(2).角量子数l,l 的取值 0,1,2,3n-1(亚层),(3).磁量子数m,m可取 0,1, 2l m 值相同的轨道互为等价轨道,(4).自旋量子数 ms,ms 取值+1/2和-1/2,分别用和表示,s 轨道(l = 0, m = 0 ) m 一种取值, 空间一种取向

5、, 一条 s 轨道,p 轨道(l = 1, m = +1, 0, -1) m 三种取值, 三种取向, 三条等价p 轨道,d 轨道(l = 2, m = +2, +1, 0, -1, -2) : m 五种取值, 空间五种取向, 五条等价d 轨道,f 轨道 ( l = 3, m = +3, +2, +1, 0, -1, -2, -3 ) : m 七种取值, 空间七种取向, 七条等价f 轨道,(1)先排能量低的电子层,由里往外再排能量高的电子层。 (2)每一层最多容纳电子数:2n2个。 (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4)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6、。,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规律:,各电子层所包含的亚层类型及各层、亚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注意:每一行对应一个电子层,斜线方向表示电子的填充顺序:,1s2s2p3s3p4s3d4p5s4d5p6s4f5d6p7s5f6d7p,电子的填充顺序(能量由低到高):,电子排布式的书写顺序:按电子层序数依次书写,1s 2s 2p 3s 3p 3d 4s 4p 4d 4f 5s 5p 5d 5f 6s 6p 6d 7s 7p,1s22s22p63s1,K(2),L(8),M(1),Na:,2.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64s2,K,L,M,N,Fe,2 8 14 2,2-4 多原子体系电子的

7、相互作用与稳定性,价键理论 原子的杂化轨道 化合物中的分子轨道 固体中的能带,一、价键理论(VB法)要点,具有自旋反向的未成对电子的原子接近时,可因原子轨道的重叠而形成共价键。 电子配对原理,一个电子与另一个自旋反向的电子配对成键后,不能再与第三个电子配对成键。,原子轨道重叠程度越大,共价键越牢固。 原子轨道最大重叠原理,2.4.1价键理论,共价键的方向性,共价键的饱和性,1、键能(E) 2、 键长(L) 3、键角(),二、键参数,化学键的性质在理论上可以由量子力学计算作定量讨论,也可以通过表征键的性质的某些物理量来描述,如:电负性、键能、键长、键角和键级。,分子的空间构型,键的强度,1、键能

8、E 在298.15K和100kPa下,断裂1mol键所需要的能量称为键能(E),单位为kJ mol-1。 对于双原子分子而言,将1mol理想气态分子离解为理想气态原子所需要的能量称离解能(D),离解能就是键能。例如: H2(g) 2H(g)D H-H=E H-H= 436.00 kJ mol-1 N2(g) 2N(g)D N N =E N N= 941.69 kJ mol-1 对于多原子分子,要断裂其中的键成为单个原子,需要多次离解,通常共价键的键能指的是平均键能,一般键能愈大,分子也就愈稳定。 CH4(g) CH3(g) + H(g) D1 = 435.34 kJ mol-1 CH3(g)

9、CH2(g) + H(g) D2 = 460.46kJ mol-1 CH2(g) CH(g) + H(g) D3 = 426.97kJ mol-1 + CH(g) C(g) + H(g) D4 = 339.07kJ mol-1 CH4(g) C(g) + 4H(g) D总 = 1661.84 kJ mol-1 EC-H = D总 4 = 1661.84 4 = 415.46 kJ mol-1,2、键长,分子内成键两原子核间的平衡距离称为键长(L)。 两个确定的原子之间,如果形成不同的化学键,其键长越短,键能就越大,化学键就越牢固。,某些分子的键能与键长,3、键角,在分子中两个相邻化学键之间的夹

10、角称为键角。 如果知道了某分子内全部化学键的键长和键角数据,那么这个分子的几何构型就确定了。,分子的几何构型,键 “头碰头“,s-s :键,如:H-H s-p :键,如:H-Cl p-p :键,如:Cl-Cl,无方向性,有方向性,有方向性,键轴,其重叠部分绕键轴无论旋转任何角度,形状和符号都不会改变,亦即对键轴具有圆柱型对称性。,三、分类,键 “肩并肩“,原子轨道的重叠部分,对键轴所在的某一特定平面具有反对称性。,键“面对面“,dxy与dxy以“面对面“的方式重叠,价键理论的贡献: 提出了一种不同于离子键的新键型,解释了电负性差较小的元素之间的成键事实。 价键理论的局限性: 轨道重叠,电子配对

11、的价键理论不足以解释一般多原子分子的价键形成和几何构型问题。,2.4.2杂化轨道理论,实测CH4分子的空间结构正四面体。,CH4 为什么是正四面体结构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可以用来判断分子和离子的几何构型。 但是这一理论说明不了分子和离子的几何构型的形成原因。,杂化轨道理论发展了价键理论,可以对已知的构型进行解释。,一.杂化轨道理论要点 (1) 在形成多原子分子的过程中,中心原子的若干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一般为同一能级组的原子轨道)重新组合,形成一组新的原子轨道,以增强成键能力。,形成 CH4 分子时,中心碳原子的 2s 和 2px、2py、2pz 等四 条原子轨道发生杂化,形成一组(四条

12、)新的杂化轨道,即 4 条sp3 杂化轨道,这些 sp3 杂化轨道不同于 s 轨道,也不同于 p 轨道。杂化轨道有自己的波函数、能量、形状和空间取向。,杂化轨道原子轨道杂化后产生的新的原子轨道叫杂化轨道。,杂化 原子中不同轨道线性组合过程叫原子的轨道杂化, 杂化轨道比原来的轨道成键能力强,形成的化学键键能大,使生成的分子更稳定。,由于成键原子轨道杂化后,轨道角度分布图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形状是一头大,一头小),杂化轨道在某些方向上的角度分布,比未杂化的p轨道和s轨道的角度分布大得多,它的大头在成键时与原来的轨道相比能够形成更大的重叠,因此杂化轨道比原有的原子轨道成键能力更强。,(3)杂化轨道的数

13、目、形状、成分和能量 杂化过程中形成的杂化轨道的数目,等于参加杂化的轨道的 数目。 CH4 中参加杂化的有 2s 、2px、2py、2pz 共 4 条原子轨道,形成的杂化轨道也是 4 条,4 条完全相同的 sp3 杂化轨道。,在 sp 杂化轨道中,s 和 p 的成份各 1/2,sp2 杂化中,s 占 1/3 ,p 占 2/3 。,p 的成份大时,轨道分布向某方向集中,s 无方向性。故 sp2 比 sp 集中,在成键时重叠程度较大,键较强,体系能量低,这就是杂化过程的能量因素。,s 和 p 之间形成的杂化轨道,其能量高于 s,低于 p。其中 p 的成份越多能量越高。,轨道成分变了,总之,杂化后的

14、轨道,轨道的能量变了,轨道的形状变了,结果当然是更有利于成键!,变了,、形成的杂化轨道之间应尽可能地满足最小排斥原理(化学键间排斥力越小,体系越稳定)。 为满足最小排斥原理, 杂化轨道之间的夹角应达到最大 。,二、杂化轨道的种类 1、按参加杂化的轨道分类,s -p -d 型:能量相近的(n-1)d与ns、np轨道或ns、np与nd轨道组合成新的dsp或spd型杂化轨道的过程可统称为spd型杂化。,S-p 型: 能量相近的ns轨道和np轨道之间的杂化称为sp型杂化。sp杂化可以而且只能得到两个sp杂化轨道。,sp1 杂化、sp2 杂化和 sp3 杂化 ;,如 sp3 d 杂化、 sp3 d2 杂

15、化等 。,由1个s轨道和1个p轨道组合成2个sp杂化轨道的过程称为sp杂化,每个sp杂化轨道均含有的1/2s轨道成分和1/2的p轨道成分。为使相互间的排斥能最小,轨道间的夹角为180 。当2个sp杂化轨道与其他原子轨道重叠成键后就形成直线型分子。,1)sp1杂化直线型分子,例如:实测,气态BeCl2是一个直线型的共价分子,键角180,两个Be-Cl键的键长和键能都相等: ClBeCl 。,每个sp2 杂化轨道含有1/3的s轨道成分和2/3的p轨道成分,为使轨道间的排斥能最小,3个sp2杂化轨道呈正三角形分布,夹角为1200。当3个sp2杂化轨道分别与其他3个相同原子的轨道重叠成键后,就形成正三角形构型的分子。,2)sp2杂化正三角形构型的分子,同一原子内由一个ns轨道和二个np轨道发生的杂化,称为sp2杂化。杂化后组成的轨道称为sp2杂化轨道。具有平面三角形的结构。,sp2杂化轨道的形状和sp杂化轨道的形状类似,只是由于所含的s轨道和p轨道成分不同,在形状的“肥瘦“上有所差异。,实测,气态氟化硼(BF3)具有平面三角形的结构。B原子位于三角形的中心,三个BF键是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