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经课件第11章国际收支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2645504 上传时间:2019-07-11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4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经课件第11章国际收支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国经课件第11章国际收支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国经课件第11章国际收支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国经课件第11章国际收支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国经课件第11章国际收支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经课件第11章国际收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经课件第11章国际收支(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际收支,本章要掌握的主要内容: 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平衡与国际收支均衡的区别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与调节手段,一、国际收支的概念,据IMF的解释,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是指一国(或地区)的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一年、一季、一月)与非居民之间的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居民与非居民的概念:是一个经济概念,包括自然人居民和法人居民。,以交易为基础,而非支付基础。经济交易的类型包括五类(1)金融资产与商品和劳务之间的交换;(2)商品和劳务与商品和劳务之间的交换;(3)金融资产与金融资产之间的交换;(4)无偿的、单向的商品和劳务转移;(5)无偿的、单向的金融资产转移。

2、,二、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国对其一定时期(一年、一季度、一月)内的国际经济交易,根据交易的特征和经济分析的需要,分类设置科目和账户,并按照复式簿记的原理进行系统记录的报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构成 经常账户 资本和金融账户 储备资产 净误差与遗漏,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经常账户:货物、服务、收益和经常转移。 A货物 B服务 C收益,包括职工报酬和投资收益两部分 D经常转移,包括侨汇、无偿捐赠和赔偿等项目 获取收入的项目记贷方,对外支付的项目记借方,资本和金融账户:包括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借方表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贷方表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A资本账户:包括资本转移如债务减免、移

3、民转移等。 B金融账户:包括我国对外资产和负债所有权变动的所有交易。,储备资产,我国中央银行拥有的对外资产,包括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外汇储备、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和其他债权。 净误差与遗漏,由于资料不完整,统计时间、计价标准以及不同币种间的换算差额等原因而形成的误差与遗漏。,2002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 单位:千美元,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账户 1、消费 C 2、投资 I 3、政府购买 G 4、净出口 EX-IM,开放背景下的储蓄投资关系,财政赤字与经常账户余额 居民、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三、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均衡 (一)国际收支的平衡、均衡与失衡 虽然国际收支平衡表在表面上

4、是平衡的,但并不意味着某一类交易中借方与贷方总保持平衡。其往往存在着内在的不平衡,所以判断BP是否平衡仅看BP平衡表是不确切的。 国际收支均衡比国际收支平衡更深刻,不仅重视国际收支差额,而且强调国际收支各个项目对本国经济的影响。 我们就从其失衡的涵义入手进行分析,探讨失衡的原因及影响,以及如何进行政策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口径 a.贸易收支差额 逆差(赤字)、顺差(黑字) b.经常项目收支差额基本差额 c.资本和金融帐户差额 d.综合帐户差额或总差额。全面差额,(二)国际收支均衡 三种国际收支均衡观: (1)自主性项目均衡 自主性交易(事前交易) 调节性交易(事后交易) (2)市场均衡 外汇

5、市场供求均衡: 实际所需的外汇供给 = 实际所需的外汇需求 (3)全面均衡 国内经济处于均衡状态下的自主性国际收支平衡,即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下的自主性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均衡线BP的含义,(1)对于BP曲线上任何一点均代表国际收支平衡;而在BP曲线之下或之上的区域内任何一点,与BP曲线上的均衡点相比,则表示国际收支处于逆差或顺差状态。 (2)在通常情况下,BP曲线向上倾斜, 即斜率为正,这代表利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三)国际收支失衡的性质(原因) 1、 临时性的不平衡:短期的、由非确定或偶然因素引起的。 2、结构性的不平衡,影响贸易收支和资本流动,影响国际收支,政局动荡自然灾害,

6、逆差趋势,世界市场需求发生了变化经济结构没有及时地调整,逆差趋势,3、 货币性不平衡,货币发行过多,利率下降,投资需求增加国外资金流出,物价上涨,逆差趋势,货币发行过少,利率上升,投资需求减少国外资金流入,物价下降,顺差趋势,4、周期性不平衡(经济周期性不平衡),高涨繁荣阶段,国内经济快速发展,投资增加前景看好,进口需求增加国外资金流入,逆差趋势顺差趋势,危机萧条阶段,国内经济生产萎缩,投资减少前景黯淡,进口需求减少国外资金流出,顺差趋势逆差趋势,5、收入性不平衡,国民收入增加,进口需求增加,逆差趋势,国民收入减少,进口需求减少,顺差趋势,(三)国际收支失衡对一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一国国际收支失

7、衡,不论是国际收支顺差,还是逆差,往往会形成一种趋势,若它们持续的时间长,都会对一国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国际收支失衡:顺差和逆差,1国际收支逆差的影响,国际收支持续逆差,汇率下降趋势,干预,官方储备、国际清偿能力下降,压缩进口、影响经济 失业增加、国民收入下降 以借款弥补逆差、陷入债务危机,从贸易逆差角度看,进口 出口:,1、进口的消费品过多 国内市场被占领 2、进口技术设备多 有利于经济长期发展 3、出口少 失业增加,2、顺差的影响:固然可增大其外汇储备,但也有不利影响。,国际收支持续顺差,汇率上升趋势,干预,官方储备、国际清偿能力增加,外国投资增加,汇率和风险综合考虑 通货膨胀的压力: 资

8、源浪费、储备损失 贸易摩擦、招致报复,收支顺差 国内货币供应量增加 贸易顺差 国内可供资源减少,国际收支调节,第一节 国际收支调节手段 一、国际收支自动调节 二、国际收支政策调节 途径: 依经济力量自发作用 依人为力量政策调节 原则: 1、按不平衡的类型选择调节形式 2、调节方式选择国内平衡与对外平衡协调 3、调节利弊:两害取其轻,两利取其重,(一)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 通过经济运行中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使国际收支失衡在某种程度上自动消除 国际收支失衡 国内经济变量变动 反作用国际收支 完全或接近完全的市场经济条件 市场变量的调节自动恢复平衡,1 价格铸币流动机制,David Hume (1711

9、1776货币数量说的倡导者)“价格铸币流动机制” ,以货币数量论为基础,揭示在国际金本位制下,价格变动对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矫正。 1752政治讲活写道:商品的价格是由商品与货币比例决定的,任何一方发生变动,都会引起物价的涨落。如果商品增加,物价就下跌,如果货币增加,物价就上涨;如果商品减少或者货币减少,结果正好相反。 他认为,物价并不决定于一国所有的商品和货币的绝对数量,而是决定于进入流通或即将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和流通的货币数量。,一般物价水平变动对国际收支影响 相对价格水平变动对国际收支影响,国际收支 逆差,货币外流增加 货币供应量减少,国内一般物 价水平下降,出口商品价格下降 出口增加,贸

10、易收支 改善,国际收支 逆差,本国货币外流增加 对外币需求增加,本币货币 汇率下降,进口相对昂贵 出口相对便宜,贸易收支 改善,思 考,为什么要在金本位制下?,2、 收入机制,国际收支 逆差,国民收 入下降,社会总需求 下降,进口需求 下降,贸易收支 改善,国际收支 逆差,本币供应量 相对减少,利率上升,资金内流增加,国际收支 改善,对外支付增加,3、利率机制,二、国际收支政策调节 (一)财政政策,逆差: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 顺差: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紧缩的财政政策,减少政府开支,增税,市场需求下降,投资下降,国民收入,进口,收支改善,(二)货币政策,逆差: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 顺差:采取扩张的货

11、币政策,紧缩的货币政策,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提高再贴现率 中央银行卖出政府债券,货币供给,物价 利率,收支改善,(三)外汇政策,调整汇率 逆差 顺其自然,使本币贬值 改善贸易收支 顺差 顺其自然,使本币升值 贸易顺差减少,外汇管制,目的:增收节支,改善国际收支 特点:迅速见效,限制外汇支出 限制进口 鼓励外汇收入 鼓励出口,改善贸易收支,(四)贸易政策,目的:实行“奖出限入”的保护性贸易政策,补贴 出口退税 优惠利率,出口,中国海关总署,进口,高关税 配额 技术壁垒,四种政策的特性比较,支出增减政策 (调节总需求) 支出转换政策 (调节国内外相对价格),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外汇管制外

12、贸管制,直接管制,(五)结构调整政策,特性:供给增强型,调整产业结构,鼓励采用高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增强出口商品的竞争力,适应世界市场需求变化,(六)缓冲政策,特性:不变维持型 官方储备 弥补逆差 融资,(七)加强国际合作,目的: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充分发挥政策效应,根据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选择对策,第二节 内外均衡的矛盾与政策搭配的调节,政府的经济政策目标主要有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 米德冲突 固定汇率制下内外均衡矛盾的经典例子。 蒙代尔政策解决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矛盾。,1、开放经济下的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在开放经济下,一国经济可划分为生产贸易品的贸易部门和

13、生产非贸易品的非贸易部门。内部均衡被定义为国内商品和劳务的需求足以保证非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外部均衡指经常项目的收支平衡,也即贸易商品的供求处于均衡状态。 宏观经济政策就有两个基本目标:内部平衡(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和外部平衡(避免过度的国际收支失衡)。 但开放经济下的内在依赖关系使得政府在实现内外同时均衡的目标非常难。因此,米德冲突说明,一国如果要同时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则必须同时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单独强调任何其中的一种政策,将会导致一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冲突,即政策搭配方法。,固定汇率制下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搭配与矛盾,米德冲突: 在固定汇率制下,政府难以将调整汇率作为一种政

14、策工具来使国际收支恢复均衡,只有支出增减政策可供政府使用。这样,内外均衡目标对支出增减政策的要求上就可能存在着冲突。这一情况被成为米德冲突。 当外部均衡要求实行紧缩性政策时,内部均衡却可能要求实行扩张性政策;而当外部均衡要求实施扩张性政策时,内部均衡却可能要求实施紧缩性政策。,丁伯根原则(J. Tinbergen),将政策目标和工具联系在一起; 要实现N个独立的政策目标,至少需要运用N个相互独立的有效的政策工具,但是只要适当地搭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就可以同时实现内外部均衡,从而解决米德冲突。 蒙代尔政策,政策搭配的基本思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支出增减政策,支出转换政策,内部均衡,外部均衡,第

15、三节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国际收支理论主要有弹性论、吸收论、货币论和国际收支政策配合论。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国际收支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1、弹性分析(The Elasticity approach to Balance of Payment) 弹性理论的代表人物: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和美国经济学家勒纳。 JoanRobinson研究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调节的影响,提出国际收支弹性理论 货币贬值是否一定能改善一国进出口贸易状况呢? Ex + Em 1 (马歇尔勒纳条件),不同弹性条件下贬值对收入的影响,我们假定中国为本国,美国为外国,人民币从 1 7贬值到 1 8,由此引起出口商品美元单价和出口数量变化的一组数据。,E E 1 (马歇尔 勒纳条件) E :出口需求弹性 出口商品销售量增加的百分比与货币贬值引起出口商品外币价格下跌百分比之比 Ex ,x,m,x,出口商品需求量变动率,出口商品价格变动率,只有出口商品销售量增加的百分比大于货币贬值引起出口商品外币价格下跌的百分比,货币贬值才能增加外汇收入 单从出口看,Ex1是贬值发挥作用的一个必要条件,Em 进口需求弹性,进口量减少的百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