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路分析课件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2624606 上传时间:2019-07-11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路分析课件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路分析课件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路分析课件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路分析课件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路分析课件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路分析课件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路分析课件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本章介绍电路模型的概念,电压、电流参考 方向的概念, 吸收、发出功率的表达式和计算 方法,还将介绍电阻、电容、电感、独立电源和 受控电源等电路元件。,目录,11 电路和电路模型,一、电路,(激励),(响应),传输线,用电器,电源,电路的作用:,1、能量转换及传输;,电能,用户,2、信号处理;,二、电路模型:,实际设备、器件 理想元件 电路符号,提供电能的设备,电源,耗能元件,电阻,存储磁场能量元件,电感,存储电场能量元件,电容,用理想元件符号画出的电路叫电路模型。,如:线圈的电路模型为,电阻、电感、电容为无源元件,电压源、电流源为有源元件。,1 2 电流和电压的参考

2、方向,一、直流电路的参考方向,若:i 0,则: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相同;i 0,则: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相反。电压u与电流i 的情况相同。,二、交流电路的参考方向,i=Imsint(A),关联参考方向,非关联参考方向,注意事项:,4、分析电路时,电路图中一定要标出电压、电流的 参考方向。,1、正方向=参考方向实际方向,2、u、i 的正、负号表示的是方向,不是大小。,3、u、i 的参考方向确定后,在分析电路时不可再更 改。, 1 3 电功率和能量,p=21=2W,电阻消耗2w功率,p=22=4W,电源吸收4w功率 (负载),p=22=4W,电源释放4w功率 (电源),二者意义不同,例,i =1A u

3、 =7V,PN1=7W,PN2=7W,电路N1释放能量为电源,电路N2吸收能量为负载,功率的判断,1、u、i 为关联参考方向:,若:p=ui 0,i 0 )正电 荷都是从低电位流向高电位,需外力做功,网络释放能 量,为电源。,若:p=ui 0,(即u 0,i 0;或u 0,i 0 )正电荷 都是从高电位流向低电位,电场力做功,网络吸收能量, 为负载。,2、u、i 为非关联参考方向:,若:p 0,电路吸收能量,为负载。,若:p 0,电路释放能量,为电源。,能量,从t0到t的时间内,元件吸收的电能为:,1 4、5、6、7 电阻、电容、电感元件,线性电路,非线性电路,组成电路的全部非源元件都是线性元

4、件。,组成电路的全部非源元件中有非线性元件。,元件上u(t) 与i(t) 的关系满足单一性和可叠加性。,单一性:若u(t) 与i(t) 成比例;则Ku(t) 与Ki(t)成 比例。,二极管,线性元件:,可叠加性:,若u1(t) 与i1(t) 成比例,若u2(t) 与i2(t) 成比例; 则u1(t)+ u2(t) 与i1(t)+ i2(t)成比例。,本课程主要介绍线性电路的理论和分析方法。,u = i R,一、电阻,u = i R,(其他内容自学),电阻元件约束方程,二、电容,q = c uc,电容元件约束方程,用 i C表示 u C,电容储存能量:,三、电感,自感(由线圈本身电流的变化产生)

5、,=N=Li,电感元件约束方程,i 0,u0, 或i 0 ;电感吸收能量,i 0, 或i 0,u0,即p0 ;电感释放能量,i =常数,u=0 ;电感相当于短路,用 u L表示 i L,电感储存能量:,1 8 电压源和电流源,一、理想电压源,理想电压源的特点:,1、输出电压u=uS,保持给定的常数(或函数),不随外电路变化而改变。,2、电压源流过的电流随外 电路变化而改变。,3、理想电压源不能短路。,伏安特性,二、理想电流源,1、输出电流i=iS,保持给定的常数(或函数),不随外电路变化而改变。,2、电流源两端的电压随外电路变化而改变。,3、理想电流源不能断路。,伏安特性,理想电流源的特点:,

6、三、实际电压源,u = us i R0,实际电压源伏安特性,可见:,实际电压源的内电阻R0越小,外特性曲线越平,电源的带载能力越强。,四、实际电流源,i = is u G0,实际电流源伏安特性,实际电流源的内电导G0越小,外特性曲线越陡,电源的带载能力越强。,以上理想电源、实际电源均为“独立电源”,能单独对外电路提供电能。可以在电路中起到“激励”的作用。,可见:,1 9 受控电源 非独立电源,电流 i c 受电流 i b 控制,一条支路的电压(或电流)受另一 条支路的 电压(或电流)控制。,VCCS,VCVS,CCCS,CCVS,受控源,受控源的电路模型,图中的、 没有单位,k的单位是,g的单

7、位是S。,注意事项:,1、控制支路、被控支路 及参考方向在电路图 中一定要标清楚。,2、控制支路控制量的参 考方向改变,被控量 的参考方向也要相应 改变。,3、变换电路时,控制支路不能变换掉。,4、受控源不是独立电源。受控源不能单独在电路中 起“激励”作用。,1 10 基尔霍夫定律,前面我们研究的是每一个元件上电压与 电流的约束关系,而基尔霍夫定律给出的是 元件的相互连接给支路电流之间和支路电压 之间带来的约束关系。,一、名词:,1、支路每一个二端元件就是一条支路。常把流过同一 个电流的几个元件的串联组合称为一条支路。,2、结点支路的连接点。常把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的连 接点称为结点。,4、网孔

8、内部不包含支路的回路。,3、回路由支路构成的闭合路径。,二、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任一时刻,对任一结点, 所有流出结点的支路电 流的代数和恒等于零。,设:流出结点的电流为“+”,流入为“-”,结点a:,I4 I5+I6=0,结点b:, I1+I2+I3+I4=0,I4+I5=I6,I1=I2+I3+I4,I出=I入 i 出=i 入,i = 0,例:,若:I1=5A,I2=2A, I3= 3A,R=1 求:Uab,I4=I1I2I3= 5 2 (3)=6(A),Uab= I4R= 6(V),KCL的推广:,结点a+结点b, I1+I2+I3 I5+I6=0,电流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相反,电流

9、从结点流出,i a+ i b+ i c= 0,三、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任一时刻,沿任一回路,所有支路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零。,u =0,u 升= u 降,uAB+ uBC + uCD + u2 u1 uAF =0,uAB+ uBC + uCD +u2 = u1 + uAF,i 1R1+i 2R2+i 3R3 i 4R4= u2 + u1,i R= u S,KVL的推广:,非闭合回路,uCD + u2 = uCE,例1,求:U=?,解:由KCL有,I1+I22I1IS=0,其中,U=12V,u CE,例2,求:u c b=?,解:u 1=25=10V,u ac=0.051020 =10V,

10、u cb= u ac+ u ab= 10 3= 13V,例3,已知:UAB=5V,求:uS,解: UAB=5V,I2=0,根据KVL:,UAB=I31+(10+I3)1=5,I1=10A,I3= 2.5A,I=I1+I3=7.5A,u s=I1+UAB=7.5+5=12.5V,UAC=5V, UCB=0V,例4,求:电压放大倍数,解: u0= i bRL,u 1=i brbe+i eRe,=i brbe+(1+)Rei b,=rbe+(1+)Re i b,例5,求:u1和u2,解:对电路图分析 可以看出:关 键是求i 。,由KCL:,u2=u12 i = i 2 i = i,由KVL:,由KC

11、L:,即:,补充: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和计算,设:b为参考点 (令b点电位为零),Ub=0,则:,Ua=Uab=60V,Uc=Ucb=140V,Ud=Udb=90V,若令a为参考点(令a点电位为零),Ua=0,则:,Ub= 60V,Uc=80V,Ud=30V,可见:,1、电路中某一点的电位等于该点与参考点之间的电压。 选择的参考点不同,各点电位也不同。电位是相对值。,2、不管参考点如何选择,两点之间的电压总是不变的。 电压是绝对值。,电子技术中电路 的另一种形式:,如令a或b为参考点时,Ucd=Uc-Ud= 50V,本章小结:,一、基本要求,1、掌握电路模型、理想元件的概念。理解电压(电 位)、电流、电荷、功率和能量的物理意义。 深刻理解参考方向的概念。,2、掌握元件的伏安特性和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及电压定 律。牢记两类约束关系是电路分析的基本依据。,3、会计算电阻、独立电源和受控电源的功率,会 根据两类约束关系分析简单电路。,二、重要概念,1、电路元件性质的约束。也称电路元件的伏安 关系,它仅与元件性质有关,与元件在电路 中的连接方式无关。,2、电路连接方式的约束。这种约束关系则与构成 电路的元件性质无关。KCL、KVL是概括这种 关系的基本定律。,3、受控源是一种电源,但不能作为独立的激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