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工艺学1课件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2616011 上传时间:2019-07-11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0.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工艺学1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化工工艺学1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化工工艺学1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化工工艺学1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化工工艺学1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工工艺学1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工艺学1课件(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工工艺学,化工工艺学适用对象:是化学工艺和工程专业必 修的专业课之一,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前的一 门重要课程。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工艺观点和经济 观点,了解生产过程的工艺操作指标和技术经济 指标,培养学生工艺分析的初步能力。,绪 论,绪 论,1、由原料到化工产品 化工原料:有机原料和无机原料 有机原料:石油、天然气、煤和生物质 无机原料:空气、水、盐、无机非金属矿物和金属矿物 2、化工工艺学的任务 是将已学过的基础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化工生产工艺的重点不再研究单一设备和单一过程的局部,而主要研究说明工艺过程的总体,即研究由生产目的所组合的原料预处理、反应工程、传热、传质、分

2、离、提纯、产品后处理等过程的总和,是阐明如何按照生产的要求,合理、经济的组织生产工艺的过程。,乙 烯 系 统 产 品,丙烯 系 统 产 品,C4 烃 系 统 产 品,芳烃 系 统 产 品,炔烃 系 统 产 品,内容:第一讲 绪论 第二讲 粗原料气的制取 第三讲 一氧化碳变换 第四讲 硫化物的脱除 第五讲 二氧化碳的脱除 第六讲 原料气的最终净化 第七讲 氨合成,第一篇 合成氨,要求:了解合成氨性质用途以及其发展历程; 掌握合成氨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基本工艺条 件选择、设备的结构特点以及典型的工艺流程。,第一讲 引言,1.1 氨的性质与用途,1、性质 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比空气轻,纯

3、状无腐蚀,易溶于水,水溶液中易挥发,且对银、锌腐蚀严重。 化学性质:可分解、可燃、与许多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 2、用途: 农业:化学肥料如碳铵、硫铵、磷铵、硝铵、尿素等; 工业:炸药、纤维、塑料、制冷剂、药等。,1.2 氨的发现与制取,发现:1754年,J.普里斯特利(Priestley)加热氯化铵和石灰混合物。 确定:1784年,C.L.伯托利(Berthollet)确定了氨是由氮和氢组成。,1、氨的制备方法,19世纪中叶,炼焦工业兴起,在生产焦碳过程中制得氨, 即煤中的氮2025%转化为氨,煤气中氨含量811g/m3,因此,可从副产焦炉气中回收氨,但是氨量非常有限,促使人们研究将空气中游离

4、氮变成氨。,第一讲 引言,1898年,德国的A.富兰克(Frank)和N.卡罗(Caro)发现: CaC2 + N2 CaCN2 + C CaCN2 + 3H2O CaCO3 + 2NH3 氰化法的发展情况:1905年在德国建成第一套工业装置,一战期间 德国、美国利用此法制氨用于制造炸药。吨氨耗能190GJ,能量利 用极低,逐渐被后来的直接合成法取代。,氰化法制氨,第一讲 引言,1901年,法国化学家吕查得利(Le Chatelier)最早研究合成反应,但是由于 实验过程中混入了空气,发生爆炸,因此放弃了这方面的研究。 1901-1905 年间,德国物理化学家W纳斯脱(Nernst),应用了错

5、误的热力学数据,认为 合成反应不可能。 1905年,德国化学家F哈伯(Haber)最终证实了氢气和氮气在一定条件(锇 催化剂、17.5-20MPa、500-600)下能直接合成氨,出口氨达6%。 N2 + 3H2 2NH3 1909年7月在卡尔斯鲁厄大学建立80g/h氨的试验装置。德国巴登苯胺纯 碱 公司(BASF)联合哈伯和博施实现了合成氨法的工业化。1912年,在德国 奥堡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日产30t氨的全套装置。,直接合成法,第一讲 引言,2、直接合成法(哈伯-博施法)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转化率低:反应器出口氨含量只有6%,循环法。 锇催化剂昂贵:当时世界上只有几公斤存货,德国化学家

6、A .米塔施(Mittasch),采用了 2500种配方,6500次试验, 获得了以铁为活性组分的氨合成催化剂(价廉、易得、活性高)。 高压合成设备氢腐蚀严重:采用软铁衬里的软钢反应器代 替软钢反应器(仅80h的寿命)。 原料气的制备:分离空气获得氮气;转化燃料原料获得氢气。,第一讲 引言,3、哈伯-博施法贡献,是化学工业实现高压催化反应的第一个里程碑; 一战期间用于生产炸药和氮肥硫酸铵; 德国战败,合成氨技术公开,其他国家在哈伯-博施法的基础 上开发了不同压力条件下的氨合成法,以不断满足世界对化学 肥料的需求; 能耗仅为氰化法的一半,30年代以后成为氨的主要生产方法。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氨

7、产量不断增长,1994年世界氨产量 113.46Mt,其中中国、美国、印度和俄罗斯占了一半以上。合 成氨工业已成为化学工业的重要支柱产业。,第一讲 引言,4、早期合成氨法,第一讲 引言,1.3 合成氨生产技术发展,1、原料构成变化,原料构成变化总的变化趋势: 以固体燃料为原料生产合成氨20世纪30年代前以煤、焦碳、焦炉气为主。 以气体燃料或液体燃料为原料生产合成氨20世纪50年代以后以天然气、重油、石脑油为主。,第一讲 引言,2、生产规模大型化,单系列装置能力变化: 30 、200、400、600、1000、 1500、1800t/d等。大型氨厂 指后面4种。 单系列合成装置大型化优缺 点:

8、优点:投资费用低、能量利 用率高、占地少、劳动生 产率高。 缺点:对机器设备质量要求高,超过一定规模优越性并不明显。,第一讲 引言,合成氨能耗约占世界能源消耗的3%。 中国的合成氨生产能耗约占全国能耗4%。 吨氨生产成本中能源费用占70%以上。因此能耗是衡量合成 氨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标志。 一次能源:天然气、石油、煤炭 二次能源:电力、蒸汽,3、低能耗新工艺,第一讲 引言,a 、理论能耗与实际能耗 b 、节约能源的进展 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大型氨厂 美国凯洛格公司MEAP工艺:29.89GJ/t; 英国帝国化学工业公司AM-V工艺:28.81GJ/t; 美国布朗公司深冷净化工艺:29.08G

9、J/t。 以天然气为原料的中型氨厂 英国ICI公司的LCA工艺:29.31GJ/t。 以煤为原料的小型氨厂 42.28GJ/t。,3、低能耗新工艺,第一讲 引言,工序多、连续性强。要求全流程的温度、压力、流量、物位和成分等参数的模拟仪表、报警、连锁系统全部集中在中央控制室显示和监视控制。 美国霍尼威尔公司集散控制系统(DCS):是现代计算技术、 控制技术、数据通讯技术和荧光屏显示技术(CRT)相结合的产 物。 采用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PLC)代替继电器实现报警、连锁系统、程序控制系统,采用用户编写的程序实现自动手动“开”“停”和复杂程序的不同的逻辑控制,计时、计数、模拟控制等实现机电一体化可编

10、程序控制器(PC),4、 生产自动化,第一讲 引言,1.4 中国合成氨工业发展概况,恢复老厂和新建中型氨厂20世纪50年代初现在:建成 50多座中型氨厂。 小型氨厂的发展1958年侯德榜,提出炭化法合成氨制取 碳酸氢铵工艺。 大型氨厂的崛起 引进32套大型合成氨装置。,第一讲 引言,1.5 合成氨生产的典型流程,1、合成氨生产步骤: 造气:制备含氢、氮和一氧化碳的粗原料气。 净化:除去氢、氮以外的杂质。 压缩与合成:将纯净的氢、氮混合气压缩到高压,在铁催化剂 与高温条件下合成氨。,第一讲 引言,焦碳为原料的制氨工艺流程,造 气,蒸汽,空气,焦碳 (无烟煤),除 尘,脱 硫,变 换,脱一氧化碳,

11、压 缩,合 成,脱二氧化碳,氨,2、典型流程,蒸汽,空气,天然气,未反应的 氢、氮气,氨,压 缩,脱 硫,一段转化,二段转化,高温变换,低温变换,脱 碳,甲 烷 化,压 缩,合 成,压 缩,分 离,二氧化碳,天然气为原料的制氨流程,分 离,氮 洗,碳黑清除,耐硫变换,甲 醇 洗,部分氧化,压 缩,合 成,重 油,氧 气,空 气,蒸 汽,炭 黑,氮 气,氨,CO,CO2,H2S,COS,重 油 为 原 料 的 制 氨 流 程,第二讲 粗原料气制取,2.1 气态烃蒸汽转化的化学反应 2.2 甲烷蒸汽转化反应原理 2.3 转化催化剂 2.4 工业生产方法 2.5 主要设备,强吸热反应,宜在高温下进行

12、。根据供热方式不同,制取 粗原料气的方法分两种:,2.1 概述,H0,第二讲 粗原料气制取,外部供热的蒸汽转化法:在催化剂作用下,含烃气体与蒸汽在 耐高温的合金 钢反应管内进行转化反应,管外采用高温燃烧 气体加热适用于天然气为原料的大中型氨厂。 内部蓄热的间歇操作法:采用周期性的间断加热与蓄热来提供 轻质烃类转化 过程所需要的热量。分为加热蓄热阶段:进行完 全燃烧反应,放出大量 热 ,热量贮存在蓄热砖和催化剂上; 制气阶段:在催化剂床层内进行部分氧化反应,在进入床层以 前的空间中进行热裂解和氧化反应适用于煤为原料和天然气 为原料的小型氨厂。,第二讲 粗原料气制取,传统蒸汽转化法制得的粗原料气应

13、满足下述要求: A、残余甲烷含量的体积分数0.5%。 B、(H2+CO)/N2(摩尔比)在2.8-3.1。,转化分两段进行: 一段转化:大部分烃在此转化成H2、CO 、CO2。 二段转化:加入空气,燃烧一部分H2,放出的热量供甲烷继 续转化,出口温度可达9501000。,第二讲 粗原料气制取,烃类转化反应可用下式表示:,1、气态烃蒸汽转化的化学反应,2.2 气态烃蒸汽转化反应原理,CH4 + H2OCO + 3H2,CH4 + 2H2OCO2 + 4H2,第二讲 粗原料气制取,2、气态烃蒸汽转化反应原理 主反应: CH4 + H2O CO + 3H2 (1) CO + H2O CO2 + H2

14、 (2) 副反应: CH4 C + 2H2 (3) 2CO C + CO2 (4) CO + H2 C+ H2O (5),第二讲 粗原料气制取,(1)甲烷蒸汽转化反应热力学,平衡常数,CH4 + H2O CO + 3H2 H298=206.29KJ (1) CO + H2O CO2 + H2 H298=-41.19KJ (2),KP1=f(T),KP2=f(T),第二讲 粗原料气制取,设原料气中: 水碳比为m;系统压力为P(Mpa);系统温度为t()。 以1mol甲烷为计算基准,设无炭黑析出,(1)式转化甲烷 xmol,(2)式转化一氧化碳ymol,则平衡时各组分mol量为:,平衡组成的计算,

15、第二讲 粗原料气制取,图2-1 CH4平衡含量和温度、 压力和水碳比的关系,结论: 温度, 残余CH4% ; 压力,残余CH4% ; m ,残余CH4% 。,第二讲 粗原料气制取,反应机理 俄国波德罗夫提出:在镍催化剂表面甲烷和水蒸汽解离成次 甲基和原子态氧,在催化剂表面被吸附并相互作用,最后生成 CO、 CO2 和H2。 CH4 + Z ZCH2 + H2 (1) ZCH2 + H2O(g) ZCO + 2H2 (2) ZCO Z + CO (3) H2O(g) + Z ZO + H2 (4) CO + ZO CO2 + Z (5) (1) + (2) + (3) 即为CH4 + H2O CO + 3H2 (4)+(5)即为CO + H2O CO2 + H2,(2)甲烷蒸汽转化反应动力学,第二讲 粗原料气制取,B、动力学方程式 控制步骤:甲烷的吸附解离速率控制了整个反应的速率,因 此甲烷的浓度直接影响了甲烷蒸汽转化反应速率,表示为:,a、b值很小时 r = kPCH4(一级反应) 即反应速率与甲烷浓度成正比。,反应速率=本征动力学速率(r)催化剂内表面利用率(),第二讲 粗原料气制取,外扩散: 主要是质量流速影响外扩散传质系数,在转化反应器内气体流速较大,故外扩散对甲烷转化反应影响很小。,扩散作用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