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艺术欣赏PPT课件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2615483 上传时间:2019-07-11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0.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书法艺术欣赏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中国书法艺术欣赏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中国书法艺术欣赏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中国书法艺术欣赏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中国书法艺术欣赏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书法艺术欣赏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书法艺术欣赏PPT课件(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书法艺术欣赏,从表面字义理解,书法指书写的法度。生活中,书法一词另具备含义。 第一,某幅书写作品的代称或者所有书写作品的统称;第二,一种艺术类别,一般指书写汉字的艺术。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唐言结构,宋尚意趣“,由此可知唐代书法的法度追求最高、最严谨,唐代书法成就也是书法史上最顶峰的。,何谓书法,中国的书法艺术开始于汉字的产生阶段,“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文字生。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因此,产生了文字。书法艺术的第一批作品不是文字,而是一些刻画符号-象形文字或图画文字。 汉字的刻画符号,首先出现在陶器上。最初的刻画符号只表示一个大概的混沌的概念,没有确切的含义。 距

2、今八千多年前,黄河流域出现了磁山、斐李岗文化,在斐李岗出土的手制陶瓷上,有较多的类文字符号,这种符号,是先民们的交际功能、记事功能与图案装饰功能的混沌结合,这些虽非现人能识别的汉字,但确是汉字的雏形。 紧接着距今约六千年前的仰绍文化的半坡遗址,出土了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画的彩陶。这些符号已区别于花纹图案,把汉文字的发展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这可以说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接着有二里头文化和二里岗文化。二里头文化考古发掘中发现有刻画记号的陶片,其记号共有二十四种,有的类似殷墟甲骨文字,都是单个独立的字。二里岗文化已发现有文字制度。这里曾发现过三个有字的骨头,两件各一个字,一件十个字,似为练习刻字而刻。

3、这使得文明向前又迈进了一大步。 原始文字的起源,是一种模仿的本能,用于形象某个具体事物。它尽管简单而又混沌,但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情趣。这种简单的文字因此可以称之为史前的书法。,起源,演变历史,书法的演变一般是指书法字体的演变。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书体沿革流变,书法艺术异采迷人。 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从象形文字到甲骨文,商周、春秋还有汉代的简帛朱墨手迹,唐楷的法度,宋人尚意,元明尚态,清代的碑帖之争等书法演进。,甲骨文,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或“龟甲兽骨文”,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前14前11

4、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绵使用了一段时期。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相关作品,大篆,大篆是西周时期普遍采用的字体,相传为夏朝伯益所创。针对不同的书写媒介,大篆亦有金文(或称“钟鼎文”)、籀文之别。,伯益,伯益,又作伯翳、柏翳、柏益、伯鹥等,大约出生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出生地大约位于今天的山东省的西南部中原地区,具体地址不详。传说,他能领悟飞禽语言,被尊称为“百虫将军”。在他的带领下,我国早期先民学会了建筑房屋,凿挖水井。西周穆王(公元前900年

5、左右)时,伯益的后裔造父因为替周穆王驾车有功,被赐封在赵城(今山西洪洞北),造父因此改赢姓为赵姓,伯益因此被尊称为今天赵姓族人的血缘祖先。伯益,亦称大费,是我国古代赢姓各族的祖先。相传伯益善于畜牧和狩猎,并且发明了我国最早的屋舍,他因此被我国民间尊称为“土地爷”并受到不同形式的供奉。,相关作品,金文,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 金文可略分为四种,即殷金文(前1300年左右前1046年左右)、西周金文(前1046年左右至前771年)、东周金文(前770年前222年)和秦汉金文 (前221年2

6、19年)。,相关作品,后母戊鼎,最初给该鼎命名的是郭沫若先生,称其为司母戊鼎,他认为“司母戊”即为“祭祀母亲戊”。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学术界就建议把司母戊改为后母戊。因为商代的字体较自由,可以正写,也可以反写。所以司和后字形可以一样,而意思上此处更接近商王之后。学术界更多人赞同后。,籀文汉字的书体名称,也叫“籀书”,又称大篆。起于西周晚年,春秋战国时期行于秦国。字体与秦篆相近,但字形的构形多重叠。许慎所著说文解字以小篆为正字,说文解字收录的籀文,可称为说文籀文。,籀文,相关作品,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

7、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的统一文字汉字书写形式。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但由于其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又因为其笔画复杂,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伪的官方印章,一直采用篆书,直到封建王朝覆灭,近代新防伪技术出现。,小篆,相关作品,李斯,李斯(约前280年前208年),秦朝丞相,河南驻马店上蔡县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千古一相。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书同文字”的建议,命令全国禁用各诸侯国留下的古文字,一律以秦篆为统一书体。,李斯书法,隶书,隶书,亦称汉隶,是汉

8、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相关作品,乙瑛碑,“乙瑛碑”书风颇谨严,富素朴之趣,是漠隶成熟时期的典型作品,也是后人学习隶书最佳范本之一。,曹全碑,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是中国东汉时期重要的碑刻,立于东汉中平二年 (185)。逆入平出,以圆笔为主,运笔如顺势推舟,很少有大蹲大跳之笔,不激不励,笔势稳健婉丽绰约明媚多方。磔波往往写得比较长,姿态也各种各样,或如小溪潺湲,或轻轻下按,然后顺势挑出,缓逸流畅,得翩翩欲飞之姿。,楷书,汉字字

9、体,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它是由隶书演变来的,也叫正楷、真书,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笔划中简省了汉隶的波势,横平竖直。楷书的产生,紧扣汉隶的规矩法度,而追求形体美的进一步发展。,当发展到唐代的时候,随着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国力空前的强盛,文学艺术空前繁荣,社会文化发展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又加上唐 朝的几位皇帝,尤其是唐太宗,非常爱好书法,大力提倡书法艺术。延续了历代的以书为教、以书取士、立书学博士的传统,专立书学,开宏文馆、崇文馆培养大批高级书法人才。于是整个社会学习书法蔚然成风,书法艺术获得了空前发展,进入了群星璀璨的的鼎盛时期。其中楷书的法度逐渐完备,进入了完全成熟期,出现了许多

10、楷书大家。唐楷唐代是书法史上一个极其辉煌的时代,其标志性的成就之一便是“唐楷”的形成。自唐楷形成以后,书法学习者一直视之为书法技能训练的最佳范本。在当代书坛,大约每一个书法学习者都或多或少地经过一个学习唐楷的阶段。,相关作品,唐楷,颜真卿,颜真卿,字清臣,汉族,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中国唐代书法家。 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颜体书法,从特点上论,颜体形顾之簇新、法度之严峻、气势之磅礴前无古人。从美学上论,颜体端庄美、阳刚美、人工美,数美并举,为后世立则。从时代论,唐初承晋宋馀绪,未能自立,颜体一出

11、,唐斗坛所铸新体成为盛唐气象鲜明柄志之一。,柳公权,柳公权(778865),字诚悬,唐代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柳体书法,他书法初学王羲之,以后遍阅近代书法,学习颜真卿,溶汇自己新意,然后自成一家,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为后世百代楷模。 他的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书贵瘦硬方通神”他的楷书,较之颜体,则稍均匀瘦硬,故有颜筋柳骨之称。,欧阳询,欧阳询,唐代,潭州临湘(今长沙)人,字信本,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欧阳询聪敏勤学,涉猎经史,博闻强记。隋朝时,

12、欧阳询曾官至太常博士。因与李渊交好,在大唐盛世累迁银青光禄大夫、给事中、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 也称“欧阳率更”。,欧体书法,欧阳询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劲,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其源出于汉隶,骨气劲峭,法度谨严,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笔画穿插,安排妥贴。 所创“欧阳询八诀”书法理论,具有独到见解。其“八诀”为:(点)如高峰坠石;(横戈)如长空之新月;(横)如千里之阵云;(竖)如万岁之枯藤;(竖戈)如劲松倒折,落挂石崖;(折)如万钧之弩发;(撇)如利剑断犀象之角牙;(捺)一波常三过笔。,行书,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

13、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相关作品,王羲之与兰亭序,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祖籍琅琊(今属山东临沂),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14、”。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兰亭序,兰亭序遒媚劲健的用笔美,流贯于每一细部。略剖其横画,则有露锋横、带锋横、垂头横、下挑横、上挑横、并列横等,随手应变。其竖画,则或悬针,或作玉筋,或坠露,或斜竖,或弧竖,或带钩,或曲头,或双杈出锋,或并列,各尽其妙。其点,有斜点、出锋点、曲头点、平点、长点、带钩点、左右点、上下点、两点水、三点水、横三点、带右点等等。其撇,有斜撇、直撇、短撇、平撇、长曲撇、弧撇、回锋撇、带钩撇、曲头撇、并列撇等等。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草书,草书,汉字的一种书体,是为了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书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

15、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相关作品,毛泽东与“毛体”狂草,“毛体”狂草,书法欣赏技巧,(一)书法的点画线条 、力量感 点画线条的力量感是线条美的要素之一。 、节奏感 节奏本指音乐中音符有规律的高低、强弱、长短的变化。 、立体感 立体感是中锋用笔的结果。,(二)书法的空间结构 、单字的结体 单字的结体要求整齐平正,长短合度,疏密均衡。 、整行的行气 书法作品中字与字上下(或前后)相连,形成“连缀”,要求上下承接,呼应连贯。 、整体的布局 书法作品中集点成字、连字成行、集行成章,构成了点画线条对空间的切割,并由此构咸了书法作品的整体布局。,关于书法的几点思考:,1、由书法看现代书法及汉字的进步与否?,2、由书法看现代文化的进步与否?,3、由书法看现代社会的进步与否?,关于书法的几点希望:,1、希望大家知道书法!,2、希望大家喜欢书法!,3、希望大家学习书法!,谢谢观赏,鼓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