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文学9课件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2614629 上传时间:2019-07-11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2.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唐文学9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初唐文学9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初唐文学9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初唐文学9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初唐文学9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唐文学9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唐文学9课件(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周茂君,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唐代疆域图,唐都长安,唐太宗像,第一章 唐代的文化与文学,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到隋唐五代时期,进入一个全面繁荣的新阶段。 诗歌:达到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唐代(618907)不到300年的时间里,就留传下来2800多位诗人所作的50000多首诗歌,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约有5、60个,而李白、杜甫的成就,更达到古典诗歌创作的高峰。,散文、小说与词:,散文:由于古文运动的胜利,出现了韩愈、柳宗元等大家,创作出许多传记、游记、寓言、杂说等新型散文。 小说:出现了许多打破六朝志怪、志人小说格局,独具特色、富有文采与意想的传奇小说。 词:从民间到

2、文人,从萌芽到成熟,更为后代文学的新发展开拓了道路。 变文一类通俗讲唱文体在民间广泛流传。,一、唐代社会与诗歌的内在关联,1、诗歌是表现大唐帝国艺术意志的最佳形式。 ( 1)强大的国力使唐代诗人具有积极入世、博取功名的豪迈乐观的情怀。 (2)句式整齐、节奏感强的五、七言诗适合于表达豪迈乐观的情感。,2、寒士阶层的崛起与受挫,(1)科举制的实行为寒士阶层的崛起做出了制度安排。 (2)门阀观念的存在和多途径的选官用人制度使寒士阶层大多难以仕途得意。,余英时:,“有唐一代,门第基本上占据了政治世界的中心,寒士始终处于边缘的地位。” 朱熹的历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研究,3、进士科的崇高地位使全社会形

3、成了重视诗歌创作的风气。,(1)武则天当政以后,抬高进士科的地位,形成了以诗赋取士的制度。 (2)应试诗绝少佳作,推动唐诗繁荣的主要是行卷。,程千帆:,“所谓行卷,就是应试的举子将自己文学创作加以编辑,写成卷轴,在考试前送呈当时社会上、政治上和文坛上有地位的人,请求他们向主司即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推荐,从而增加自己及第的希望的一种手段。” 唐代进士行卷和文学,二、唐诗繁荣的原因,1、经济发展是基础(1) 唐代统一全国后,恢复生产,发展经济,使唐帝国出现了自唐太宗贞观以下100多年封建经济的繁荣时期,到唐玄宗开元时期达到项点。杜甫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丈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

4、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经济发展是基础(2),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文化的繁荣。这个社会,正是整个唐代文学艺术发展的温床。同时,随着唐帝国的迅速强大起来,不断地开疆拓土,逐渐把势力扩展至东北至朝鲜半岛,西北至葱岭以西的西亚,北至蒙古,南至印度支那。 这空前强盛统一帝国的出现,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大大地拓展了人们的视野和胸襟,这就为唐代诗人抒发豪情定下了比较高的基调。,2、文化融合,唐代文化的融合包括: 南北文化融合; 唐代本土文化与以南亚次大陆(印度、尼泊尔)文化为中心“西来文化”的交流两部分。,南北文化、文学的殊途与融合:,由“五胡十六国”的纷

5、扰混乱到隋唐统一,是一个国内各民族由斗争而融合的过程。 过去由于南北对立,文化发展殊途。在学术上是“南人约简,得其英华;北人深芜,穷其枝叶”。在文学上是“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 自隋代统一,双方就开始互相吸收,南北文化呈现出相互融合的趋势,因而唐初文人便明确提出南北文学应“各去所短,合其所长”(隋书文学传叙)的要求。这种愿望终于在唐代统一局面下实现了,对文学的健康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唐代本土文化与“西来文化”的交流(1):,唐代国力空前强盛,这盛世环境培养起唐人对自己本土文化的高度自信,故他们对外来文化既不盲从,也不妄自尊大,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它进行遴选

6、和抉择,并把它认同于自身文化,为己所用。 正因为唐人有如此的宽容精神、唐代文化有这样的兼收并蓄的包容性,使唐代本土的音乐、舞蹈和绘画等艺术,因吸收西域、中亚特别是印度等外来影响而有了空前的发展。,唐代本土文化与“西来文化”的交流(2):,这些和文学有血缘关系的姊妹艺术的繁荣,对唐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作者们既从这些艺术上得到美的享受,提高了艺术素养和精神生活,也丰富了他们的作品的内容,发展了文学的形式,尤其是其他艺术对于文学作品的意境和形象的创造,具有重要的启发和提高作用。唐代诗人写了不少题画、听乐和观舞的作品,正是这种影响的必然反映。,鲁迅:,“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

7、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自由驱使,绝不介怀。”(坟看镜有感,鲁讯全集第一卷) “那时我们的祖先们对于自己的文化抱有极坚强的把握,决不轻易地动摇他们的自信心,同时对于别系文化抱有极恢廓的胸襟与极精严的抉择,决不轻易地崇拜或轻易地唾弃。”(孙伏园鲁迅先生二三事),3、兼容并包的开明文化政策(1),唐代统治者在文化、教育上采取了兼容并包的较为开明的文化政策。即儒、释、道三教并重。虽然在治国大本上,唐代统治者仍以儒家思想为依归,封孔子为文宣王,使儒家思想仍居于精神文化的主导地位,但他们并不像汉代那样把儒家定为一尊,把儒家道统发展成为禁锢思想的教条,而是在以儒学为本的同时,让其

8、他思想,尤其是佛、道思想与儒学一道并行不悖地自由发展。,兼容并包的开明文化政策(2),由于老子是本家,封他为“太上玄元皇帝”,把道德经和庄子等定为士子必读之书,使道教和道家思想得以盛行。 对于佛教也加以提倡,先后派遣名僧玄奘和义净等赴印度取经,把佛经大量翻译过来;对于从西域传入的景教、祆教、摩尼教和伊斯兰教等,也听任它们在国内传布 。,容并包的开明文化政策(3),唐代统治者对诗人们的文学他作也采了较为宽松的政策,在不危及政权的前提下,允许创作一些针砭时弊的诗文,并加以提倡、奖掖。因此,唐代诗人之所以敢于傲岸公卿,指斥权贵,大胆议论朝政,直陈时弊,没有宽松的文化政策是很难实现的。如白居易写长恨歌

9、,是一篇典型的讽刺唐玄宗荒淫、不理朝政而失国的诗篇,不仅没有获罪,反而获得了唐宣宗的大加赏叹,白居易死后,宣宗专门写诗悼念他:“童子解呤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入耳,一度思卿一怆然。”,4、以诗赋取士(1),唐承隋制,采取科举制度,执行通过科举从庶族地主中选拔人才的制度,以打破高门大族对仕途的垄断。进士是科举中最贵重的,“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丹霄路在五言中。”考上后游街,赐琼林宴。而进士的考试以诗赋为主要内容,这种决定士子前途的考试和因之而派生的行卷之风,也直接促进了诗歌的创作。,以诗赋取士(2),唐代帝王,自唐太宗以下,皆重视文学,爱好诗歌。太宗先后设立文学、弘文两馆,招延

10、学士,其中都是当时著名的作者或诗人;他自己也喜作诗,并和诗人们唱和。其后,唐代多数的帝王和高宗、武则天和唐玄宗,以及宪宗、穆宗和文宗等,都有类似的作风。,以诗赋取士(3),帝王们的作品,举子们的应试诗和诗人们的应制诗,他们本身是很少有文学价值的,但最高统治者对文学的提倡和对诗人的重视,并在制度上规定以诗赋取士,这就必然会引起广大知识分子对文学的努力学习和钻研,使他们在艺术修养上有所准备;也必然会引起社会上对作者和诗人的尊重和对文学的爱好,以至出现了“士无贤不肖,耻不以文章达”,“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杜佑通典卷十五,选举三)的盛况。,5、文学(诗歌)本身的发展,唐诗摆脱

11、了梁陈宫体诗的靡靡之音的束缚,从过去宫廷贵族狭隘的生活圈子中解放出来,丰富了诗歌的思想内容,扩大了诗歌的社会意境。 从诗歌形式上说,五言古诗起于汉代,成熟、繁荣于魏晋南北朝,而七言古诗及律诗、绝句(近体诗、今体诗)的新体诗,在六朝时代,才开始形成,形体、音律,初具规模,这些都为唐代诗人留下了广阔的驰骋才力、发抒性灵的用武之地。,三、唐代诗歌简介(1),1、唐诗的辉煌是在继承前代优秀诗歌艺术传统的基础上所取得的,具有集大成的性质。 2、唐诗之美典型地体现为风骨、声律、兴象等多种诗美特质的结合。,唐代诗歌简介(2),3、唐诗的繁荣体现为名家多、名作多; 体现为艺术风格的多样鲜明; 体现为诗备众体而

12、各臻其美。,唐代诗歌简介(3),4、唐代诗人的特点 思想的多元性; 文人的漫游; 读书山林之风; 幕府和贬谪生活。,第二章 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坛,一、隋代文学 隋代文学创作相对沉寂。杨广、薛道衡、杨素、卢思道等诗人比较突出。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杨广春江花月夜二首(其一),二、初唐诗坛,明代高棅在唐诗品汇中把唐诗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 初唐:618-712年; 盛唐:712-762年; 中唐:762-827年; 晚唐:827-907年。,(一)唐初诗歌,在唐初的诗坛上,诗歌的主要创作倾向,仍是沿袭着六朝的华艳风习,正如前人所说: “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

13、靡相矜。”(新唐书卷201),唐初诗风不振的原因:,其一,六朝以来的华靡诗风相沿已久,积习甚深。唐初大多数诗人一时还不能摆脱这种风气的影响。其中虽有少数诗人如“四杰”等,在他们的创作中表现了较为清新开阔的意境,但也常常带着浓重的华艳色彩,因此不足以扭转当时的风气。 其二,由于唐代封建帝国的繁荣富强,专制统治者和贵族阶级日渐耽于奢侈享乐,他们需要一批文人来歌功倾德,点缀升平。这样,那些专门奉承皇帝的应诏诗便大量地涌现出来。,上官体:,在唐初浮艳诗风泛滥的时候,当时写作宫体诗或艳情诗的诗人多不胜数。出现较早也较有名的有虞世南、李百药、杨师道、长孙无忌、李义府、上官仪等人。 其中最有名的要算上官仪(

14、?664),其创作几乎全是“应诏”、“应制”或“奉和”之作。在形式上,专门追求辞藻的典丽;在内容上,无非是把皇帝、公主奉承歌颂一番。这种诗给当时的诗坛所带来的影响是很恶劣的,当时就有人纷纷仿效,称为“上官体”。,文章四友:,比上官仪稍后,出现在初唐诗坛上的苏味道、李峤、崔融、杜审言,合称“文章四友”,他们都写过不少应制诗。其中杜审言的成就最高,特别是五言律诗较有成就。,杜审言:,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祖籍襄阳,迁居河南巩县,官至修文馆直学士,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他是杜甫的祖父。原有集散佚,明人辑有杜审言集。 清王夫之姜斋诗话:“近体,梁陈已有,至杜审言而始叶于

15、度。” 杜审言的五言律诗,格律严整,音韵谐美,章法井然,意境深远,语言清丽自然。,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萍。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二)沈、宋与律诗的定型(1):,在唐初诗坛上,宫体诗写得较多并受着六朝诗风影响较多的诗人,还有沈佺期、宋之问。他们在当时诗名甚大,号称“沈宋”。 两人生活在武则天时代,都曾做过宫廷侍臣,媚附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以至为其奉溺器。宋之问还曾经因为应制诗写得好,受到女皇武则天的“夺袍以赐”的恩宠。,沈、宋与律诗的定型(2):,沈、宋在唐诗中的主要贡献,是总结了齐、梁以来格律诗创作的种种经

16、验,写出了完整的五、七言律诗。从诗歌形式发展的方面来说,五、七言律诗到了沈、宋的手里开始定型了。 在创作上,他们写的点缀升平、恭维皇帝的诗篇,和上官仪写的宫体诗是属于同一类型的。不过他们在离开宫廷和遭到流放以后,也写了少数较有生活实感的诗。,1、沈佺期:,沈佺期(约656约714或715),唐代诗人。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属河南)人。上元二年 (675)进士及第。由协律郎累迁考功员外郎。曾因受贿入狱。出狱后复职,迁给事中。中宗即位,因谄附张易之,被流放驩州。神龙三年(707),召拜起居郎兼修文馆直学士,常侍宫中。后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沈佺期与宋之问齐名,并称“沈宋”。他们的近体诗格律谨严精密,史论以为是律诗体制定型的代表诗人。原有文集10卷,已散佚。明人辑有沈佺期集。,沈佺期的诗歌创作:,“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旧唐书本传) 其七律对仗整饬,音调谐和,可视为七律成熟定型的标志。代表作独不见。,沈佺期独不见:,卢家少妇郁金堂, 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