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警察院校的个体道德养成和道德敏感性教育.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614482 上传时间:2019-07-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警察院校的个体道德养成和道德敏感性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试论警察院校的个体道德养成和道德敏感性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试论警察院校的个体道德养成和道德敏感性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试论警察院校的个体道德养成和道德敏感性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试论警察院校的个体道德养成和道德敏感性教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警察院校的个体道德养成和道德敏感性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警察院校的个体道德养成和道德敏感性教育.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论警察院校的个体道德养成和道德敏感性教育关键词:警察院校忠诚警魂道德养成道德敏感性论文摘要:优良的个体道德养成是警察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但是部分警察职业道德素质低下。道德敏感性缺失使得警察暴力、警察犯罪、不作为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现象折射出整个队伍的缺憾。警察院校个体道德养成和道德敏感性培育是从源头育警铸造忠诚警魂的前提。忠诚对于一个民族而言是永远传承的旗帜,对于人民警察来说,更是永恒的警魂。当前,我国公安战线170多万警察,他们以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的实际行动书写着忠诚;他们用“时时有流血,日日有牺牲”的奉献精神铸造着警魂。实践已充分证明,公安队伍是一支关键时刻拉得出、危急时刻

2、冲得上的队伍,他们不愧为党和国家的忠诚卫士。作为肩负着为公安机关培养合格警员和警员培训基地重任的警察院校,应重视忠诚教育、强化警魂意识的培养,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公安队伍建设的成败与公安机关和社会责任的落实。通过教学实践和大量的跟踪调查,本课题组认为,警察院校个体道德养成教育和道德敏感性培育是铸造忠诚警魂的根本前提。一、警察院校个体道德养成教育的内涵警察院校个体道德养成教育,在知、情、信、意、行等五个方面,具有深层次的内涵。首先,知,即警察道德认知。也就是人民警察与他人、与人民、与国家等关系,以及调节这些关系的理论、原则和规范的认识和掌握。在警察个体道德养成的构成中,道德认知是人民警察和外在的道德

3、要求转化为个人内在品质的首要因素,也是形成警察道德品质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一定的道德认知,人民警察的道德品质就不可能形成。说到底,警察道德认知就是人民警察要树立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坚守“四个忠于”、牢记“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不忘“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信条,能够用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自己判断行为得失,分清是非曲直,做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的基本准绳。其次,情,即警察道德情感、道德情操。就是人民警察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所产生的好恶、爱憎等心理的体验和情绪态度,在警察个体道德养成中,道德情感起着积极的作用。它与道德认知相结合,形成强大的行

4、为驱动力。所以,道德情感是形成人民警察道德品质的强大动力。它能促使行为者加速或延缓、中断或持续某种道德行为,增强或减弱行为者履行某种道德义务的意志,可以使人民警察有所为有所不为。人民警察应具备较完备的道德人格,有自己的善恶、是非道德观念和好恶、爱憎等道德情感。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这就是说,警察道德情感要求不仅要有思想政治道德认知,还要践行这种理论,当党和国家利益受到危害时、当人民尤其是基层民众需要救助时,能够挺身而出;当欲望冲击到价值的天平时不能随意倾斜,应是警察道德情感的思想境界。秉公执法、热情服务,是警察道德情感的践行。再次,信,即警察道德信念。人

5、民警察的道德信念主要是人民警察对人生观、道德理想、道德原则和规范的坚定不移和恒久性的笃信。有了这种信仰,就会产生对警察职业道德义务的强烈责任感警察道德信念是人民警察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它不是对道德的一般认识和意志的一般表现,而是深刻的道德认识、强烈的道德情感和顽强的道德意志的集中体现和有机统一,其主要功能是使人民警察不折不扣地完成道德准则的要求并忠诚的履行道德义务,铸就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忠诚警魂。因此,在人民警察个体道德养成的框架中,道德信念处于核心和主导地位。有了坚定的道德信念,人民警察才会自觉追求崇高的道德理想,坚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努力践行新形势下人民警察道

6、德原则,规范,自觉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第四,意,即警察道德意志。就是人民警察在履行职业义务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觉克服困难、障碍、危险,以及抉择的顽强毅力和牺牲精神。警察道德意志的主要功能是依据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果断地确定行为的方向和方法,并藉此克服和排除来自内、外部的障碍与干扰,使行为者长时间的专注于所确定的行为目标,坚定不移、一如既往。因此,警察道德意志在警察个体道德养成的构架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它能使道德行为坚持不懈,能在出现困难、障碍及危险的情况下,使行为主体做出符合道德要求的抉择,并控制其行为的取向。警察道德意志对人民警察来说尤为重要,公安工作是一项充满困难和危险的职业,如果没有

7、坚强的道德意志,就会影响其职责的正常履行和任务的顺利完成。应该说,在人民警察道德品质的形成中,没有道德意志的作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就不可能转化为道德行为,也不可能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第五,行,即警察道德行为、道德实践。就是人民警察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志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具有道德意义的实践行为。警察道德行为,作为道德品质的外部状态,主要表现为:道德言语、道德习惯和道德行动。在警察个体道德养成的构成中,知、情、信、意等虽然都是必不可少的主要因素,但它们统属于道德意识的范畴,只能起到指导和影响道德行为抉择的作用。人民警察如果只停留在这些阶段,而不实际的去履行道德义务,也就只能说具备

8、了良好的道德愿望和动机,而不能认为已经具有了道德品质。人民警察个体道德养成过程中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从道德意识到道德行为的质的飞跃上,归根到底要落实在行动上,然后再形成履行道德义务的习惯,从而形成实际的警察道德品质忠诚、坚毅、勇敢、奉献、无私、无畏。二、警察院校道德敏感性培育的重要性道德敏感性是每一个社会人的德心、德行和德情的集中表现,是源于道德认知和道德信仰基础上的道德情感、道德心理和道德行为的综合表现,是人们对道德价值追求和付诸道德行为的动力、源泉。道德敏感性的缺失和感悟力的低下,标志着人性天平的倾斜和失衡,人性发生了严重的畸形和蜕化,必将导致道德信仰大厦的崩塌。一个人缺乏应有的道德敏感性

9、和感悟力,实质上是失去了人应有的人性和本质;一个国家对道德的冷漠及鄙视,就很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社会对道德没有认知甚或麻木不仁,也很难使社会自身健康;一个警察群体如果迷失了道德规范,则会使整个社会动荡不安。可见,道德敏感性的存亡,对一个社会的作用意义概莫能大。十九世纪英国著名道德学家塞缪尔斯迈尔斯说:“哪一个民族缺少了品格的支撑那么就可以认定他是下一个要灭亡的民族,哪一个民族不再崇尚和信奉忠诚、诚实、正直和公正的美德,他就失去了生存的理由。如果一个民族的良好品格不可挽回的损失了,那么这个民族也就没有什么可以值得拯救了。斯迈尔斯的这个论断,在我们今天看来,仍然具有相当的警醒和启迪意义。长期

10、以来,警察职业道德建设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因为警察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接触社会阴暗面多,经常面对金钱、物欲、美色的考验。据心研究,警察仅在任职前三年,耳闻、目睹和亲身感受的丑恶现象比普通人一生中的见闻感受还要多得多,许多国家的警界专家和警务官员,都深刻意识到警察职业道德建设问题,并且达成共识。警察是人类文明的携带者,对自身来说只有保持良好的公众形象,在自己的职业范围内出色地完成使命,才能成为社会发展的促进因素。培养和造就警察必须具备的良好职业道德、敏锐道德感悟力,强烈社会责任心,是世界警察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在我国,随着法制的健全和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人们的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公安机关的执

11、法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执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予更多的关注。公安机关“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已成为共识。新形势下强化公安队伍的素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既是整个社会千呼万唤的大事情。也是健设警察队伍的重要课题。不容回避的是在这支队伍中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甚至和其宗旨相悖。冷、硬、横、事难办、脸难看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着,民警的道德敏感性和感悟力低下所造成的不作为、警察暴力、警察犯罪等情况时有发生,警察队伍中存在的道德敏感性缺失的现状令人堪忧。例如,我省霸州市某派出所几名民警刑讯逼供致人死亡,竟然偷偷把尸体一埋了之;我市行唐县某派

12、出所所长王某等诬良为娼,认定美发厅服务员吴某有卖淫行为,对其滥用警械、刑讯逼供、非法羁押达82小时之久,吴某到检查证实清白后向市检察院提出控告,他们竟挟嫌报复,以当事人涉嫌诬告陷害罪予以逮捕;湖南湘潭的值班民警在接警后无动于衷,致使需要救助的人命殒于伤冻;湖北阳新县一伙歹徒在光天化日之下行凶后坐着警车拉着警报扬长而去,阳新县警方却解释驾车者系聘用人员,是受歹徒所“逼”而为之云云。上述尽管是个案,但影响极坏,让国人不齿,使整个队伍汗颜,必须从源头上杜绝之。因此,从警察院校的学员开始抓起,高度重视个体道德养成教育和道德敏感性培育,向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民警察,不断提升公安队伍的整体道德素养,是警察院校

13、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向的重中之重。目前,警察院校毕业生仍是人民警察队伍的重要,如果他们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前,就具备了良好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就会大大增强整个队伍抵御不正之风及抗拒腐败的能力,从而建成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纪律严明、秉公执法的公安队伍。资料表明,在我省现有的6万多公安民警中各级警察院校毕业生占很大比例,这是一个很大的群体,他们是公安队伍的中坚力量,为我省的化建设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这个群体中一些人的道德现状不容乐观,追踪词查发现,他们中的职业疲劳几乎普遍存在,由此引发的不作为现象时有发生,一些犯罪个案更是引起社会震动。如20XX年冀东监狱某宿舍发生命案,南

14、堡开发区分局负责侦破此案,同为警校毕业的开发区分局局长周某、刑警队长卢某主观断案,刑讯逼供身为司法警察的李久明,侦察终结为故意杀人案,直到真凶落网,案情大白,才避免了冤案的发生。20XX年,我警院毕业生李某初出校门,便网罗社会闲散人员绑架一少年,向其家长勒索巨款,李某利用在校所学反侦查手段,制造疑障,给破案工作带来重重困难,最终落网,等等。审视这些案例,不难发现,警察院校对学员道德敏感性培育,是其警察职业生涯中至关重要的前提。因为警察院校培养的是预备警察,一旦走上工作岗位,手上便握有治安行政权力和刑事司法权力,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公民的权利和执法机关的形象等重大问题,所以这种培育是警魂的

15、源头。要让学生铭记,道德敏感性实际上也是一种知荣明耻之心,是对真善美的追求和自我完善,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有德行的人也一定是乐观、豁达的人,正所谓“德”为人性之本、价值之基。还要让学生懂得,道德敏感性和感悟力要求学会道德上的感动、感谢与感激。能够感动的心灵必定不会麻木不仁,善于感激的情感会关注他人,知道感谢的人也常常能对他人的帮助深深领悟。正是感动、感激和感谢将自己与他人和社会有机联系起来,构建起一种道德化了的社会关系,以及一种警察应具备的职业道德敏感。这种关系的深化使社会向清平和谐方面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人们道德敏感性和道德感悟力的提升,二者相辅相成。务必要让学生感受道德敏感性更是一种责任感

16、,是自尊心、进取心、恒心、孝心、善良之心的核心,是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要深刻领悟道德践行需要敏锐的感悟力,需要责任感,更需要挺身而出的勇气,惟有道德上的勇气才能培育造就一种忘我、无私、无畏的英雄情愫。这种培育要使学生在为警之初建立起根深蒂固的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法律的忠诚之心,树立起智慧、勇敢、节制、公正的人生美德信念。使学生在警察职业生涯中,身临复杂的社会环境,去践行勇敢美德的伦理价值,去探求和坚持真理,产生一种坚持正义和诚实无欺的勇气,一种抵制诱惑和抗拒邪恶的勇气。警察院校道德敏感性培育的育警真谛就在于此。 三、以个体道德养成和道德敏感性培育铸造忠诚警魂胡锦涛总书记20XX年l1月22日在接见参加全国第20次公安会议部分代表时指出:公安队伍要“把忠诚作为警魂”。忠诚警魂的本质是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忠诚警魂是人民警察意识的精髓,这既是人民警察独特的社会身份、社会地位和作用内化为民警自身觉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