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状记忆钛合金在生物医用领域的研究进展 .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601690 上传时间:2019-07-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形状记忆钛合金在生物医用领域的研究进展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形状记忆钛合金在生物医用领域的研究进展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形状记忆钛合金在生物医用领域的研究进展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形状记忆钛合金在生物医用领域的研究进展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形状记忆钛合金在生物医用领域的研究进展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形状记忆钛合金在生物医用领域的研究进展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形状记忆钛合金在生物医用领域的研究进展 .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形状记忆钛合金在生物医用领域的研究进展 钛及其合金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力学性能和抗腐蚀性能,使其适于作为生物医用材料使用。钛首次被引入医学领域可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随后,有学者报道了利用纯钛来制造植入物器械。20世纪60年代B u e h l er等人发现了钛镍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此后,镍钛合金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各个分支。20世纪70年代,Baker首次报道了型钛合金在特定条件下的形状记忆效应,这一效应更加拓宽了钛合金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的应用前景。目前,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形状记忆钛合金仍存在生物毒性、生物力学相容性、弹性模量等方面的缺陷,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有2大方

2、向:一是开发新型不含镍的形状记忆型钛合金,二是对现有钛合金材料进行表面改性,降低其生物毒性,从而更适合于生物医学应用的要求。一、无Ni 形状记忆 型钛合金在设计新型无N i形状记忆型钛合金时主要应当考虑:合金元素是否具有生物相容性,合金元素是否为相稳定元素,合金元素是否能提高型钛合金在生物体中的抗拉强度、耐磨性等使用性能,合金元素是否能进一步降低型钛合金的弹性模量。研究表明,铌、钽、锆、锡、钼等稳定元素对机体无毒、不致敏,且可以提高强度和降低弹性模量,同时,Nb、Ta、Mo等元素易于与钛合金化且可降低毒性,被认为是最佳的合金元素。 系形状记忆 型钛合金Z r元素与钛基体进行合金化,可以提高合金

3、的强度。Y u等人1报道了一种新型T i -3Z r -2S n -3M o -15N b合金,并研究了其在不同温度、外力、热处理等条件下的形状记忆效应和超弹性,该合金具有低弹性模量、高强度等优点。该合金的形状回复率几乎不受变形温度影响,但受到载荷和变形次数的影响。李岩等人2研究报道了一种兼具宽温域超弹性、高温形状记忆效应和生物安全性的新型Ti-Zr基形状记忆合金。在Ti -20Z r -10Nb合金基础上,通过添加合金元素Ta,制备出Ti -20Z r -10N b - (2 4) Ta新型四元Ti-Zr基形状记忆合金,通过不同的热处理工艺,使其具备宽温域( -196135 )超弹性和高温形

4、状记忆效应。操光辉3等人公开了一种钛锆钽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按照合金材料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的百分比来计算,由%的钛、%的锆以及3%9%的钽组成,该合金材料在室温下的抗压强度为1 200 1 350M Pa,断裂变形量为12%28%;拉伸强度为610 890M Pa,断裂变形量为14%21%,塑性变形量为9%16%,拉伸时钛锆钽形状记忆合金材料的形状记忆效应为%。 系形状记忆 型钛合金金属Mo具有硬度高、力学性能优异等优点,并能提高合金的耐腐蚀性能。Wu等人4公开了一种形状记忆钛合金组合物:约810的钼、约 6 的铝、高至2 左右的铬、高至2左右的钒、高至4左右的铌,余量是钛;其中百分比是基于合金组

5、合物总重的质量百分比。由该钛合金制造出的物件包括正畸用弓形金属丝、牙科植入物、医用展幅机、滤器、衬垫、外科工具、整形用假体等。Li等人5公开了一种具有低弹性模量和高强度的型钛合金,包含6%13%Mo、%铁、余量的钛和不可避免的杂质。该钛合金具有大于或等于1 300MP a的拉伸强度和小于或等于95G P a的弹性模量。其中,所述钛合金具有大于或等于1 300MPa的拉伸强度和小于或等于95G P a的弹性模量。铝的添加可以提高加工性、成型性、铸造性等,并可以提供可应用各种热处理技术以获得强化效果的优点。 系形状记忆 型钛合金T i - T a合金具有形状记忆效应,且生物相容性好,但是合金的弹性

6、模量相对人骨还是太高,作为植入材料可能会出现“应力屏蔽”,影响了合金的应用16。马云庆等人6公开了一种低弹性模量钛钽锆形状记忆合金的组成,其按质量百分比的含量为:钛3951、钽4055、锆312。该合金通过添加一定量Z r元素降低合金的弹性模量,使该合金具有较低的弹性模量和良好的记忆效应。 系形状记忆 型钛合金N b元素是重要的稳定元素,在强化合金的同时,还能保持较高的塑性。Brailovsky V I7报道了一种具有形状记忆效应的钛合金骨植入材料,合金元素组成以质量百分比如下:Ti为%,Nb为%,Ta和/或 Zr为%。在室温下该合金材料具有的相结构使得该合金呈现不超过25GPa的低弹性模量。

7、袁斌8公开了一种高可恢复应变的T i -Nb -O记忆合金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把纯Ti粉、Nb粉、二氧化钛粉和TiH2粉按照Ti原子、Nb原子和O原子和H原子比为混合均匀,压制成型,得到生坯;生坯放入烧结炉中,在保护气体氛围下进行烧结,得到烧结态的Ti-Nb-O合金;Ti-Nb-O合金放入管式炉中,在氩气保护下进行固溶处理,固溶态的T i -Nb -O记忆合金放入管式炉中,在氩气保护下进行时效处理,接着在冰水中快速冷却得到高可恢复应变。所述T i -Nb -O合金展现出低的弹性模量、极高的压缩强度和较高的可恢复应变,适合用于医用硬组织替换和修复材料。赵明威等人9基于硬组织置换材料应用目的,开发

8、了具有形状记忆性能的新一代生物医用T i - b -4M o - n合金。实验基于粉末冶金工艺,以碳酸氢氨为造孔剂制备了形状记忆多孔合金。同时对该多孔合金微观组织结构、孔隙度和孔径分布进行了研究。5. 其他合金元素体系形状记忆型钛合金石冬喜10公开了一种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形状记忆合金材料的质量百分比分别如下:Sn为%、Ni为%、Cr为%、W为%、Nb为%、Mn为%、余量为T i。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质量百分比分别取上述材料;将步骤的各种记忆合金材料成分都投入真空电弧炉中,将电弧炉抽真空,抽真空后升高真空电弧炉温度进行加热熔炼,熔炼成为记忆合金锭,冷却至室温,制备得到形状记

9、忆合金材料。二、表面处理对已开发出的钛合金进行表面改性,以抑制毒性元素的释放,增强合金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从而达到生物医学领域使用的标准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近年来的研究报道主要集中在物理改性法、化学改性法以及生物化学方法。物理改性法包括等离子喷涂法、离子注入法、气相沉积法、镀类金刚石薄膜法、激光熔覆法等,化学改性法包括酸碱处理法、微弧氧化法、溶胶-凝胶法、水热法等,生物化学方法包括仿生溶液生长法、自组装法等。1. 等离子喷涂20世纪90年代初期,R Y Whitehead首次公开了在钛合金基体上喷涂具有生物活性的羟基磷灰石(HA P )涂层材料,使金属表面具有生物活性,目前,这种方法已在临床上

10、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等离子喷涂羟基磷灰石涂层具有易降解,使用寿命短等缺点,其临床使用效果仍有待改善。蒋立坚等人11在钛合金种植体表面用低压等离子喷涂技术进行喷涂得到具有高度稳定性,且其生物活性保持良好的涂层。该涂层以基体为基底,由里向外各层的成分分别为:钛粉层;钛粉和羟基磷灰石混合层,且二者的体积比为6 4 ;钛粉和羟基磷灰石混合层,且二者的体积比为4 6 ;羟基磷灰石层。将所述涂层用于处理种植体表面,可以降低涂层材料与种植体之间的热膨胀系数、弹性模量差值,从而使涂层的残余应力降低,与种植体的结合强度升高,降低造成材料断裂的驱动力,阻止裂缝产生;而运用低压等离子技术进行喷涂,降低了涂层的孔隙率,

11、并提高了涂层与种植体基体的结合强度。宋磊等人12将含有一定量抑菌材料的羟基磷灰石悬浮液作为等离子喷涂原料,以生物医用钛合金材料作基底,通过对悬浮液的注入,悬浮液与高温等离子喷嘴喷射的火焰发生热交换,随后经过悬浮液中液体的蒸发和悬浮液中颗粒的破碎、熔融和沉积,直接在基底表面生成兼具抑菌性和生物活性的含有银离子的羟基磷灰石涂层。制备出的涂层拥有更良好的均匀性,不易造成抑菌材料的高温分解,具有可调控的孔隙率和孔隙大小,从而利于抑菌成分的释放。2. 离子注入法离子注入法是将高能量的离子束入射到材料以后,由于离子束与材料中的原子或分子发生一系列物理的和化学的相互作用导致入射离子的能量逐渐损失,最后停留在

12、材料中,引起材料的表面成份、结构和性能发生变化,从而使材料的表面性能得到优化,或能够获得某些新的优异性能。李岩等人13使用N b离子注入沉积对医用T i N i形状记忆合金进行表面改性,该表面改性的方法复合了离子注入和离子束增强沉积2种方法,其中经离子注入方法形成的过渡层主要由T i O2和五氧化二铌组成,而离子束增强沉积方法则是在过渡层基础上形成了一层纯N b金属薄膜层。通过上述改性后的形状记忆合金可以完全阻止N i离子从基体中溶出,同时能够保持基体的形状记忆效应,并具有改善的耐蚀性,生物相容性。曹辉亮等人14采用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处理工艺将银离子和钙离子共注入钛基材表面,其中所述共注入为

13、同时激发分别以纯银和纯钙为阴极的2个阴极脉冲弧源进行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该方法可用于改善可植入医疗器械表面的成骨和抗菌性能,这样所制备的改性后的材料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显著抑制效果,且其对成骨相关细胞粘附和增殖具有显著促进作用。3. 微弧氧化法相对于阳极氧化法,微弧氧化法形成的陶瓷薄膜更加致密,与基体的结合强度更高,且具有优异的耐磨耐蚀性能、较高的硬度和绝缘电阻。于振涛等人15先将待处理医用钛或钛合金样品表面处理后浸没在含有可溶性氟化物的乙二醇水溶液中进行阳极氧化处理,再将经阳极氧化处理后的医用钛或钛合金样品置于A g N O3溶液中浸泡,取出后用紫外光辐射处理,得到载银的医用钛

14、或钛合金样品,最后将对载银的医用钛或钛合金样品进行微弧氧化处理、超声清洗、真空干燥,得到抗菌涂层,实现了银在医用钛及钛合金表面的大量固定和长期缓慢释放,能够显著提高钛及钛合金的抗菌性能,并使抗菌效果能够长时间维持,大幅减轻或避免钛及钛合金器械植入人体后引起的细菌感染。刘宣勇等人16通过微弧氧化技术原位形成在钛基金属基材的表面的多孔氧化钛涂层,以及通过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技术复合在多孔氧化钛涂层的氧化铁纳米颗粒,所述氧化钛复合涂层中铁元素的含量为1%15%,与基体结合强度高,化学性质稳定,具有多孔结构,有利于新骨的生长,比现有的氧化钛涂层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王振霞等人17首先将钛镍合金基体作为

15、工件,用机械和化学混合方法消除工件表面的氧化膜;其次,使用等离子表面合金化技术对工件表面沉积钛;再次,在微弧氧化设备中对工件进行微弧氧化;最后,工件经超声清洗、干燥,从而得到钛镍医学植入材料,其在钛镍合金基体表面分别具有钛、二氧化钛及三氧化二铝混合氧化物的陶瓷膜。该钛镍医学植入材料可有效地隔离钛镍合金中镍元素的析出,微弧氧化处理后的钛基表面陶瓷膜层具有表面空洞少、硬度高、耐蚀性强、绝缘性好、膜层与基底金属结合力强等优点。4. 其他方法溶胶凝胶法陈显春等人18采用正硅酸乙酯、水、六水合硝酸镁和四水合硝酸钙为原料,以溶胶-凝胶法合成了3种新型钙镁硅复相陶瓷粉体,经干压成型得材料素坯,将素坯在1 300 1 350烧结2h得到热膨胀系数与钛合金T C4相匹配的致密的复相陶瓷MC2,在用作钛基生物活性涂层时因2者间的本征应力减少而能够提高金瓷结合强度,另外,该陶瓷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良好的生物活性和成骨细胞相容性,是一种潜在的生物活性陶瓷材料,可用在骨科、牙科或整形外科钛植入体的表面改性领域及人体硬组织修复和植入材料。自组装法程先华等人19首先将清洗后的钛合金片在强碱性溶液中进行羟基化处理;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