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教案全集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92600479 上传时间:2019-07-11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教案全集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苏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教案全集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苏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教案全集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苏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教案全集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苏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教案全集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教案全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教案全集(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教案全集(1-10课)(苏教版八年级必修)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教学总体设计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 教学重点1、了解象征、对比、烘托等写作方法及其作用 ; 2、品味生动、优美并富有感情的语言;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 3、感受和体悟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情怀;在阅读理解中陶冶学生情操; 4、学习抓住特点有层次的描写景物方法,并学会通过联想和想象丰富写作内容,深化主题。 设计思路1、朗读背诵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活动加强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能力。 2、协作探究 通过师生协作,生生协作等形式探究文本的结构特点,思想情感写作特点和优美的语言风格以及个性化的阅读感受。 3、练习

2、强化 教师精心设计和整合不同形式的习题及时全面强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课时安排总计16课时,其中: 海燕2课时,白杨礼赞 2课时 石榴 1课时马说 2课时 紫藤萝瀑布 2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写作 3课时口语交际 1课时 单元测试与单元小结2课时 1、海 燕 高尔基 教学目标: 1. 感受和体悟作者在文章中所抒发的情怀 2. 理解课文中物与情的关系 教学难重点: 1. 学习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 2. 理解文中象征、对比和烘托手法的运用 3. 了解散文诗的特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难重点:能准确地把握海燕的形象 教学步骤: 一 导入课文 (1) 由我们学过的课文童年的朋友导入

3、。 (2) 为什么海燕这种鸟儿能唤起高尔基的创作激情? (指导学生看书下注释)“海燕”在俄语里是个合成词,由“暴风雨”和“信使、预言家”两个词合成。作者当时已经预感到革命的风暴将要到来,这使他很自然地联想到这种鸟儿。 二板书课题、作者,简介作者 高尔基是作者的笔名。他出生在一个木匠家庭,4岁丧父,10岁就为生活所迫,到处流浪,当过鞋铺学徒,轮船杂役,面包工人和更夫,尝尽了人间苦难。他亲眼看到俄国的劳动人民在沙皇统治下所遭受的种种压迫和剥削,这就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基础和丰富的题材。他创作了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剧本底层、小市民等。 三介绍背景知识 海燕写于19

4、01年。当时,欧洲的工业危机波及俄国,工厂纷纷倒闭,大批工人失业,再加上沙皇统治日趋黑暗,人民群众无法忍受,反抗情绪日益高涨,革命斗争蓬勃兴起。高尔基1901年2月19日从故乡来到彼得堡,参加俄国作家协会为纪念农奴解放40周年而举行的特别会议,发表了抨击沙皇政府的演说。3月4 日,几千名大学生和工人为抗议沙皇政府把183名大学生送去当兵,在彼得堡举行示威,遭到残酷镇压,有些人被打死,许多人受了伤。高尔基参加了这次示威,目睹了沙皇政府的暴行,极为愤慨。3月12日,他回到故乡后,根据当时的斗争形势和参加示威的感受,写成了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海燕就是这篇小说的尾声部分。小说先投寄莫斯科信使报,后又投

5、寄彼得堡的生活杂志。愚蠢的审查官禁止发表这篇小说,却认为它的尾声是一篇写景的文字。这样,海燕就被作为一篇独立的作品在生活杂志上发表了出来。海燕一经发表,便在俄国大地上产生巨大反响,它被革命者用胶印和手抄等方式广为传播,一时间成为最受欢迎,最富有宣传性和号召性的诗传单。 由于海燕这篇散文诗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沙皇政府才认识到高尔基的危险性。于是不经审讯就决定把他放逐到僻远地区去。高尔基被流放那天,人们很早就把火车站挤满了,为高尔基送行。高尔基刚到来,人群中就爆发出“高尔基万岁”、“打倒专制制度”、“消灭黑暗势力”的呼声。示威者时而高唱革命歌曲,时而朗诵海燕。一位演说者大声说道:“高尔基被放逐了,

6、原因是他说出了真理并揭露我们生活中可怕的事情。他有一件武器他的笔,一种力量他那在自由发表意见时所表示的思想我们要用示威来表示我们是怎样地喜爱高尔基。”示威结束时,一位大学生激动地高呼:“暴君将要灭亡,而伟大的有力的自由的人民将要兴起!”可见海燕在当时的俄国,是“鼓舞人民革命的号角”。 四解题: 作为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者高尔基,为什么在1901年3月要写这样的散文诗呢?注释告诉我们,高尔基写这首诗是在一九五年俄国第一次大革命的前夜,当时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沙皇反动政府加紧了对人民的镇压,正是革命与反革命激烈搏斗的时候。高尔基亲身感受到了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的磅礴气势,目睹了沙皇政府镇压

7、学生运动的残暴罪行。他为了热情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揭露沙皇反动政府,抨击机会主义者、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丑恶嘴脸,就写下了海燕这篇散文诗。 五学生听朗诵,注意情感的抒发 六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1 试给本文拟一个副标题,教师提出要求:要切合课文的内容;要和标题紧密联系,形成一个整体;用语简洁,字数不可过多。(学生或独立完成,或三两人讨论完成) 参考答案 勇敢的斗士 反抗上天的精灵 渴望暴风雨的勇士 迎接暴风雨的先驱者 胜利的预言家 无畏的革命者 革命的先驱者 划破乌云的利剑 七赏析课文诵读比赛 1 准备阶段学生自由选择准备诵读的片段,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诵读 2 比赛阶段按所选片段分

8、组“对擂”(一般每组2-3人),其余学生充当评委,现场点评(着重点评语气、语调、语速是否到位,轻读、重读处理是否得当;通过点评赏析形象,品味语言)。 参考答案 如:第二小节中,为了表现海燕低飞高翔的雄姿及其斗志昂扬的战斗精神,要重读“碰”“箭”“直冲”,读时的基调应是高昂的。 第四小节到第六小节中,用群鸟和海燕作对比,以突出海燕的高大形象,因而要以极端蔑视的语气读群鸟的丑态。读四小节的两个“呻吟”时,为了表现海鸥的恐惧心理,读第二个“呻吟”,要声音拉长,紧接着读下一句,并突出“飞窜”,以显示海鸥飞窜时的恐惧万分。询问学生:如果让你给本文配乐,什么样的音乐比较适合?综合学生观点,请学生带伴奏带,

9、下一节课配乐朗诵表演。 八 布置诵读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象征手法,研究象征意义 2.了解散文诗的特点 教学步骤 一学生配乐朗诵表演 二师生共同分析海燕形象,总结海燕的性格特征。 三了解象征手法,研究象征意义 介绍有关象征手法的知识。 象征手法是指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也就是托义于物。 在黑暗政治压迫下,作家借用象征手法来表现革命的思想,才能骗过反动当局的检查,得以发表出来,鼓舞人民的革命斗争。 分析象征意义: 参考答案 大海波浪:革命高潮时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俄国广大的革命群众) 海燕: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

10、者 海鸥海鸭企鹅:革命中的机会主义者和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 (俄国资产阶级中形形色色的政客) 风云雷电:沙皇的反动统治势力 暴风雨:席卷一切的革命运动(俄国人民反沙皇专制的斗争) 总结:这首诗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际勇敢欢乐的形象的描写,深刻反映了20世纪初俄国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热情地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并必将取得胜利的前景。 四了解散文诗的特点 1课外自渎罗洛的信念、贾平凹的月迹,并与海燕进行比较阅读,进一步了解散文诗的特点 跟踪检测 1 本文作者_,他是_(国籍)伟大的文学家。 2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呻吟

11、(yn) 蠢笨(chn) 胆怯(qu) B悬崖(y) 翡翠(fi) 旋律(l) C吼叫(hu) 蜿蜒(wn) 号叫(ho) D飞窜(chun) 火焰(yn) 飞翔(xing) 3 “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对“高傲”一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 B自豪之意,表明海燕蔑视狂风乌云,充满自信 C自高自大,骄傲 D自豪之意,写出海燕极其孤傲 4 指出下列形象的象征义: (1) 海燕:_ (2) 海鸥、海鸭、企鹅:_ (3) 暴风雨:_ (4) 大海及其波浪:_ (5) 狂风、乌云、雷电:_ 5 对第一段描写海面景物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出了暴风雨即将来临的前兆。 B点明海燕所处环境,为海燕出场渲染了气氛。 C突出了暴风雨的迅猛,表明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 D说明革命力量和反动势力的搏斗即将开始。 6 指出下列各句采用的修辞手法。 (1)愚笨的企鹅,胆怯地把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 ) (2)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 ) (3)看吧,它飞舞着,因为欢乐而号叫!( )( ) 7 运用比喻手法,仿照“海燕像黑色的飞翔”一句,按照下边的意思各造一句比喻句。 形容列车在原野上急驰。 _ 形容月亮又圆又亮挂在蓝天上。 _ 8 通过海燕的学习,你认为该怎样运用象征手法来明确所写事物的象征义呢? _ _ _ _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