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至集体备课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92600445 上传时间:2019-07-11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至集体备课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至集体备课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至集体备课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至集体备课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至集体备课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至集体备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至集体备课(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二)”、四篇课文(长江之歌、三亚落日、烟台的海、记金华的双龙洞)、习作1(童年趣事)和练习1组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二)包含“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和“在实践中学会运用”两个部分,使学生逐步养成深入生活,深入社会学习语文,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这是“多种渠道学语文”的延伸和深化。 长江之歌、三亚落日、烟台的海、记金华的双龙洞四篇课文组成“壮丽的山河”。长江之歌以第二人称,将长江作为一个抒情对象,赞美长江丰富的内涵,表达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三亚落日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运用清新活泼的语

2、言,准确生动的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对既然的热爱,对祖国美丽风光的赞美。 烟台的海以生动的笔触,描写了烟台的海独特的景观:冬日的凝重、春天的轻盈、夏天的浪漫、秋日的高远,以及在大海的背景下烟台人的劳动与生活,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按游览的顺序,描写金华的双龙洞外洞、内洞的所见所闻。突出了双龙洞的特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秀丽山河的热爱。 习作1童年趣事,能把有趣的地方写具体,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养成自觉修改的好习惯。 练习1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训练学生感受“拟人”手法的生动有趣,将事物写活。口语交际我来当导游培

3、养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爱国的热情。本单元教学目标: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生词,在阅读中理解和积累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背诵相应的段落。3、感受祖国山河的博大与壮美,升腾起强烈的爱国情怀。4、学会用比喻和拟人写法把句子写得生动形象。5、结合本单元学习的几篇课文,把家乡的名胜古迹、民风民俗介绍给大家。单元重点难点分析:(三)每篇课文的训练点篇目名称训练点长江之歌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三亚落日1、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 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美丽

4、景色的句子。烟台的海1、能联系课文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并能仿造打比方的句子。 2、 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记金华的双龙洞使学生了解课文记叙的金华双龙洞的奇异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的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篇目教学分析长江之歌1、文本解读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也是一首抒情诗歌。全文围绕“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这一中心,分两个小节,从空间、时间两个不同的纬度来讴歌。在作者笔下,长江是一位力大无比的巨人,挽起高山大海,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长

5、江是一位慈祥和蔼的母亲,哺育各族儿女,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作为中国母亲河的赞歌,歌词气势恢宏,跨越时空,凝聚了巨大的文化内涵、情感容量和审美价值,直到今天依然传唱不衰。2、教学目标分析(1)学会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教学资源运用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搜集和大好河山的资料。4、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我将采用两课时。第一课时: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第二课时: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6、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5、教学构想或建议:略三亚落日1、文本解读三亚落日是一篇精美的写景文章,课文描写了洋溢着热带风情的三亚壮美而富有诗意的落日景象。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文章层次清楚,词汇丰富,语言清新。文中动词锤炼得极见功力,使南洋的热带风情和落日的诗意变化在跳荡的笔触中极富视觉冲击力。2、教学目标分析(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4)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

7、美丽景色的句子。(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教学资源运用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需要将文中部分精彩段落制作成课件,以便在教学时及时地呈现。4、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本课将采取两课时的教学。第一课时: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第二课时:1.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要求背诵的段落。5、教学构想或建议烟台的海1、文本解读烟台的海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幅海景图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

8、化生活,激发我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为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而努力的美好的感情。 2、教学目标分析(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联系课文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并能仿造打比方的句子。 (4)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3、教学资源运用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1、文本解读记金华的双龙洞这是一篇游记,课文节选自小记十篇一书,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文章是按游览顺序记叙的,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9、,激发学生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 2、教学目标分析(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给课文分段,写出课文的提纲,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3)使学生了解课文记叙的金华双龙洞的奇异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的山河的思想感情。 3、教学资源运用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习作11、 文本解读 本次习作以钱钟书的女儿回忆和爸爸在一起的快乐时光的一段文字为例,表达浓浓的父子之情,以这段文字为引子,唤起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回忆,捕捉可以表达亲情的镜头,进行习作。这篇习作属于记事的范畴,注意以几个特写的镜头来展开记叙,写出情趣。2、教学目标分析(1)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也可以写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

10、么。(2)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3)记事的内容具体,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3、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本次习两课时。4、教学构想或建议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单元分析与提示(一)单元概述第二单元围绕“正义必胜”这一主题安排了3篇课文,卢沟桥烽火描述了正义与邪恶在卢沟桥边的较量,展现了中华儿女奋起抗击日寇侵略的动人画面;半截蜡烛展示了伯诺德夫人及其儿女的机智、勇敢与爱国情怀。战争期间,不仅仅是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也有侠骨柔情、菩萨心肠。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体现了编者的慧心,揭示了拒绝战争,渴望和平才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如果说卢沟

11、桥烽火展示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本色,那么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则表现了中华民族的“ 菩萨心肠 ”。这两个发生在同一历史时期的真实故事,编排在同一单元,收到了相得益彰、相映生辉之效。 (二)教学目标1、学会21个生字,认识6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熟记“同仇敌忾”、“如火如荼”、“至仁至义”等成语。准确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表演半截蜡烛这个故事。3、积累有关战斗的成语,收集爱国方面的古诗。4、写一写老师不在场时,同学之间发生的小故事。5、口语交际聊聊当前的热点话题。(三)教学建议卢沟桥烽火: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我国军民同

12、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按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半截蜡烛:体会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以及心理活动,感悟三个主要人物的内在品质,组织学生编排演出课本剧。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交流搜集的资料,帮助理解课文内容,抓住细节,体会聂将军的高尚品质,想象40年后的谢恩情景。习作2:写一写老师不在场时,同学们之间发生的小故事,要把最精彩、最动情的地方写具体。练习2:语文和生活是认识一些农具,了解用途,诵读与欣赏安排的是李清照的夏日绝句,以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口语交际是增强学生关心时事的意识和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四)课时安排卢沟桥烽火 2课时半截蜡烛

13、2课时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2课时习作2 2课时练习2 3课时5卢沟桥烽火教材简析本课再现了那段令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怀的历史,叙述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课文条理十分清楚,按照时间和事情的发展顺序具体地记叙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课文内容反映的是中国现代史上一起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其警示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因此,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读准多音字“爪”、“咽”、“处”。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逐步”、“万籁

14、俱寂”造句。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学生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攻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目标2、3是教学的重点。理解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的险恶用心是教学的难点。6、半截蜡烛教材简析本文生动记叙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与秘密情报传递工作的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与突然闯进的德国军官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并最终保全情报站的事,赞扬了母子三人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整篇课文始终让我们关注着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命运,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她们强烈的心理活动,让我们感受到情节的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理解新词;3、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说一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阅读感悟,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孙伯亚:学生可能因为刚学过卢沟桥的烽火,心中充满了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而对于聂将军救护两个日本小姑娘的做法不太容易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