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大学生“阅读”与其德育素质提高的关系汇总

上传人:n**** 文档编号:92599788 上传时间:2019-07-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地区大学生“阅读”与其德育素质提高的关系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民族地区大学生“阅读”与其德育素质提高的关系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民族地区大学生“阅读”与其德育素质提高的关系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民族地区大学生“阅读”与其德育素质提高的关系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民族地区大学生“阅读”与其德育素质提高的关系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族地区大学生“阅读”与其德育素质提高的关系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地区大学生“阅读”与其德育素质提高的关系汇总(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族地区大学生“阅读”与其德育素质提高的关系 王艳艳成都理工大学政治学院,成都,610059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的不断扩招,中国的大学生数量不断攀升,然而随之而来的是部分大学生德育素质的不断降低,社会对大学生的整体认可度逐渐下降。本文针对目前民族地区大学生的阅读态度、方式、类别、时间、阅读量和内容出现的新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寻找积极的对策,以期通过改善其阅读习惯提高德育素质。搭建从“阅读”到德育素质提高之间的桥梁,使民族地区大学生获得更全面、综合、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民族地区;阅读;德育素质 阅读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大学

2、生进行自主学习、提升素质、陶冶情操、获取各方面知识信息的主要渠道。大学生通过阅读表现出的阅读态度、阅读习惯、阅读方式和阅读内容等也反映了大学生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进而影响着大学生德育素质的拓展。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为适应和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高校不断扩招,大学生数量正在与日俱增。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大学生整体素质,尤其是德育素质也呈不断下降趋势,造成社会对大学生的认可度逐渐降低。针对这一现象,为了更加了解当前民族地区大学生的阅读状况,笔者通过调查问卷及走访的方式,对赤峰学院100名本科在校生进行取样调查,对其阅读态度、方式、类别等基本情况和变动趋势进行了调研分析。本次取样研究共发放

3、问卷共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为98%。在有效样本中,男生占48%,女生占52%;汉族占44.9%,蒙古族占51%,其他少数民族占4.1%。1,“阅读”与德育素质的内涵1.1“阅读”的内涵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这样定义阅读:“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也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它是由一系列的行为和过程构成的总和。”11.2德育素质的内涵德育素质主要是指人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其中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在人的综合素质中起着主导作用。它包括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政治倾向、理想道德和情操等。它好比人的灵魂,是一切活动的主宰,决定人

4、们行为的目的和方向。心理素质是一个人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础,包括一个人的情绪、情感、意志品质、胆识和勇气等。它决定一个人能否确定正确的学习动机,坚定科学的信念,对于一个人人生价值的选择,人生态度的取向起着前提和基础的作用。22,目前民族地区大学生阅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1能普遍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但部分大学生喜爱程度略低 在被问及“您认为阅读对您的重要性为?”选择“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的受访者总计达到95.9%,只有4.1%的大学生认为不重要。这表明在当前民族地区的绝大多数大学生还是能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的 。在针对大学生阅读喜好程度的考察中,“非常喜欢”和“比较喜欢”的总计达到87.8%,只

5、有12.2%的大学生不喜欢阅读。这表明从整体上看,大学生还是热爱阅读的。2.2电子阅读成为主要阅读方式,图书仍是大学生的主要阅读类别 在涉及“您通常选择何种方式阅读?”的考察中,49%的受访者选择了“纸质阅读”,31.6%的受访者选择了“手机阅读”,另有19.4%的学生选择了“网络在线阅读”。三种阅读方式中,“手机阅读”和“网络在线阅读”可以通归为电子阅读,其比重总和达到51%。由此可见,“电子阅读”已经超越传统的“纸质阅读”成为了目前最受大学生青睐的阅读方式。 在关于“您最喜欢读哪类书刊?”的调查中,“图书”的比重占到68.4%,选择“报纸”和“期刊”的比重相对较小,另有10.2%的学生选择

6、“其他”。这表明尽管阅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图书”仍是大学生的主要阅读类别。2.3购书开支在大学生总开支中所占比重偏低,盗版图书仍不容忽视 调查中,在被问及“在您的总开支中,占第一位的是哪类花销?”时,72.4%的受访者选择“衣服、日用品”,25.6%的受访者选择“朋友交往”,而用于“购买书籍”,则仅有2%,“学习用品”比重为0。调查发现,在每月用于购书的具体开支中,“30元以下”的比重占到35.7%,“31-50元”的比重占到43.9%,仅有20.4%的学生每月愿意花费“51-100元”用于购买书籍,而“100元以上”的比重则为0。由此可见,在原本就不占主要花销的“购买书籍”中,仅有20

7、.4%的大学生愿意每月支出50元以上购买图书,而绝大多数学生每月在图书上的支出都在50元以内。书价的上涨是不容忽视的客观因素, 而大学生本身对读书的不够重视才是深层次的原因。这表明,虽然大学生对“阅读”有明确认知,但对“阅读”的重视程度还不深,对“衣服、日用品”等物质的欲望远大于“阅读”。更加值得注意的是, 大学生并不拒绝盗版书, 明知是盗版书仍要购买,受访者中,仅有23.5%的大学生选择“会拒绝盗版书”,34.7%的大学生选择“不会拒绝”,另有41.8%的大学生选择“视情况而定”。可见,价格是大学生购书的最主要的考虑因素。2.4图书馆仍为阅读最佳场所,大部分大学生阅读缺少计划 根据调查结果显

8、示,69.4%的大学生还是认为图书馆为最佳阅读场所,而“寝室”、“家”、“自习室”、“书店”所占比重均为7.1%、13.3%、5.1%和5.1%。这表明,大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学校的阅读场所资源,其中,图书馆的优势仍然突出。 在有关“阅读计划”的调查中,选择“没有计划,随便看”的比重高达81.6%,而选择“有计划”的比重仅为18.4%。这表明,当前大学生的阅读状况严重缺少计划性,不少人虽然有计划,但很少能做到。2.5每天阅读时间少,阅读量小,在书目选择上困惑最大 在调查平均每天阅读的时间有多少时,64.3%的受访者“少于一小时”,18.4%选择“1-2小时之间”,17.3%选择“2小时以上”。关于

9、阅读量的考察中,平均每月读“2本以上”的仅占5.1%,“1-2本”占36.7%,大部分大学生平均每月的阅读量在“1本以下”,比重为58.2%。而在“您对于阅读最大的困惑是什么?”的调查中,“不知道读什么”占到42.9%,“不知道读过之后有什么用”占到31.6%,觉得“民族书刊太少”占17.3%,“不知道怎么读”占8.2%。由此可见,大学生平均每天用于阅读的时间很少,阅读量也相当小。可想而知,纸质阅读时间和阅读量会更少。令大学生感到最困惑的仍是书目的选择和有用性上。另外,针对民族地区的特殊阅读条件与特色,一部分大学生偏爱民族书刊,根据调查反映的数据来看,在民族地区,部分大学生的阅读困惑来源于民族

10、书刊的发行量和出版量上,他们更希望看到一些被翻译为民族文字或者是由本民族文字撰写的书目。2.6扩大知识面成为阅读最主要目的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的情况来看,“扩大知识面”成为当前大学生阅读的最主要目的,相比之下,用于“辅助专业学习”和“休闲娱乐”的比重略低,分别为24.5%和25.5%,而“个人爱好”和“提高修养”所占的比重则更低,分别为6.1%和5.1%。从这个调查结果分析不难发现,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正在由专一型向复合型、多面型发展,这就要求大学生拥有更加广阔的视野和知识面, 而本次调查中“扩大知识面”的比重最大,正验证了这一现实要求。但“辅助专业学习”比重偏低的

11、结果着实令人担忧,市场经济不仅需要复合型,也需要专一型,甚至部分领域依然还是只强调专业的专一性,因此,大学生对于专业学习的阅读仍不容忽视。希望通过阅读提高修养的比重更低,表明目前大学生通过阅读提高自身德育素质的认知度不够,需要加强关于这方面的积极引导。2.7民族书刊在民族地区较受欢迎,但出版量不够 在本次调查问卷中最具特色的几个问题中,收到了如下结果:在关于“您喜欢读民族书刊吗?”的考察中,“喜欢”占51%,“读不懂,可以学习并尝试”占8.2%,“不喜欢”占40.8%;在涉及“您认为民族书刊对您的生活和学习有帮助吗?”的考察中,42.9%的受访者表示“有帮助”,8.1%的受访者表示“有较少帮助

12、”,49%的受访者表示“没有帮助”;当被问及“在自治区内应不应该出版更多民族书刊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时,有高达63.3%的大学生认为“应该”,相比之下,仅有34.7%的大学生认为“维持现状即可”。由于本次调查中,习得少数民族语言的人数占54人,另有44人为不通少数民族语言的汉族。因此,“不喜欢”阅读民族书刊、认为民族书刊对自己“没有帮助”的比重相对较高也就不言而喻了。研究发现,大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还是非常喜欢民族书刊的,并且认为其“有帮助”和、“有较少帮助”的比重占大部分。表明民族书刊对民族地区大学生素质的发展所发挥的作用仍不容忽视。令人欣喜的是,即便许多汉族大学生不通晓少数民族语言,但仍有

13、一部分坚持认为,在民族地区要继续大力出版民族书刊,其余则认为“维持现状即可”,认为“不应该的”比重为0。这就表明当前民族地区大学生对民族书刊的认知度还是非常高的,甚至还有8.2%的汉族大学生愿意先通过学习少数民族语言,然后阅读民族书刊。这个结果说明,在民族地区,通过引导大学生的“阅读”进而提升大学生德育素质不仅势在必行,而且其可行性也相当大。3,目前民族地区大学生阅读现状的原因及对策3.1目前民族地区大学生阅读现状的原因3.1.1阅读时间少,阅读量欠缺 由调查问卷反映的数据来看,目前民族地区大学生的阅读时间太少,其课余时间大多被休闲娱乐占去,在笔者的走访中,大学生课余时间安排除娱乐活动外,大多

14、数时间都被专业学习,课外阅读,社团活动,体育运动等占据。其次,阅读量极为欠缺,调查显示,94.9%的大学生平均每月的阅读量在两本以下。阅读量不够,从书中汲取的知识量必然少之又少,而若想通过阅读进而影响民族地区大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则阅读时间和阅读量就是两个极为关键的因素,因此,引导和鼓励民族地区大学生增加阅读时间和提高阅读量势在必行。3.1.2“电子阅读”成趋势,网络民族文献储量匮乏 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如今,包含手机阅读和网络在线阅读两种主要方式的“电子阅读”已蔚然成风,相比之下,纸质阅读这种传统的阅读方式正在大学生群体中逐渐隐退,调查中,有51%的受访者表示更喜欢方便快捷的

15、电子阅读。然而,“电子阅读”的主要渠道是通过网络进行文本传播,当前针对民族地区所需要特殊储备的民族文献资料在网络中显然是极为匮乏的,因此,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要充分考虑通过网络环境的建设、网络资源的储备以及民族语言网络软件的开发和应用等多重因素。3.1.3“名著”感染力依然很强,民族文字版本却很少 结合调查问卷,笔者在走访中进一步调查了目前影响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图书类别,结果发现,“名著”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依然不减,大学生仍然喜欢通过阅读中外名著来净化自己、提升自己,甚至可以用来进行所谓的“阅读治疗”。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成分复杂,除汉族外,拥有相当比重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然而,由

16、于特殊的教育条件和环境,精通汉语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数量不多,大部分为略通汉语或汉语运用较差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他们来说,阅读“名著”显然成为困难,而针对这一大学生群体的德育教育才是在民族地区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走访中,笔者通过接触这一群体了解到,他们最愿意看到被译为民族语言版本的中外名著,表示那将会对自己的学习、生活产生更好的影响,从而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3.1.4民族书刊的发行量和出版量与期望值相差甚远 本次调查中,我们还发现,民族书刊广泛受到少数民族大学生们的喜爱,在接受调查的54名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喜欢阅读民族书刊的达到50人,另外,笔者在走访中也了解到,基本上大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喜欢阅读民族书刊。这表明,用民族文字撰写的民族书刊在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中可以利用、发挥的教育作用会很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