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刑架下的报告教学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9257543 上传时间:2017-10-0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5.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绞刑架下的报告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绞刑架下的报告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绞刑架下的报告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绞刑架下的报告教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绞刑架下的报告教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绞刑架下的报告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绞刑架下的报告教学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绞刑架下的报告教学案主备教师 谢世鹏 代瑞华 参与教师 八年级全体语文老师审核人 赵茹 课时 3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1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2理解课文内容,锻炼概括能力。3理解革命者面对严刑拷打时的不屈精神。4运用比较的方法全面理解革命者的形象,体会课文的语言风格。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锻炼概括能力。2运用比较的方法全面理解革命者的形象。难点 1理解革命者面对严刑拷打时的不屈精神。2运用比较的方法全面理解革命者的形象和文章的语言风格。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联系生活拓展交流导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方案: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舔 ( ) 恪守( ) 一绺( )酣睡( ) 脑髓 ( ) 濒临

2、( ) 幼稚( ) 布幔( ) 恶梦( ) 间歇( ) 捍卫( ) 无济于事( )(二)导入新课:伏契克是捷克文艺评论家、作家、共产党员。他 1903 年生于布拉格一个工人家庭。在十月革命鼓舞下投入革命活动,18 岁加入捷克共产党。1921 年进查理大学文学院学习,由于生活所迫,当过短工和街头广告员。后任共产党刊创造总编辑和共产党机关报红色权利报编辑。1942 年 4 月,他被敌人逮捕。他在秘密警察监狱里备受折磨,坚贞不屈。他得到监狱看守人的帮助,用铅笔头在碎纸片上写成了长篇特写绞刑架下的报告 。全书共分 8 章。写他从被捕的第一天起,就遭到骇人听闻的拷打和迫害,但他始终没有失掉对胜利的坚定信

3、念。他在监狱中继续组织和领导了“狱中集体”与法西斯匪徒进行斗争。在死神临近的时候,他毫无畏惧,他写道:“我们为了欢乐而生,为了欢乐而死,让悲哀永远不要同我们的名字联在一起。 ”他在临死前最后呼吁:“人们,我是爱你们的!你们可要警惕啊!”已成为革命者的箴(zhn)言。1943 年 9 月 8 日,他被希特勒匪徒杀害于柏林的普勒岑塞监狱。他的绞刑架下的报告于 1945 年在捷克出版后,已被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 80 多种文字。(三)解题:报告文学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介于通讯和小说之间,它有三个主要特征: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绞刑架下的报告”说明了这篇文章是

4、作者在临刑之前写下的,叙述的是事件的真相,是真实可信的,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导学设计 课前完成预习,组内检查生字词,完成预习加分自主学习,通读课文,筛选主要信息,完成对课文基本内容的学习 教师探究补充完善整体感知,梳理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章,说一说本文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旧知回顾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舔 ( ) 恪守( ) 一绺( )酣睡( ) 脑髓 ( ) 濒临( ) 幼稚( ) 布幔( ) 恶梦( ) 间歇( ) 捍卫( ) 无济于事( )课堂研讨1;课文所写事情发生的时间从-到-只有一天,作者经历了哪些事情?答;1942 年 4 月 24 日晚差五分十点到 1942 年 4 月 25

5、 日晚差五分十点。 (1)被捕(2)遭受严刑拷打。2;“我”被捕的原因是什么?我能逃脱吗?当时他是怎样想的?答; 从文章 “这可又是一次不谨慎的行动”和“要是不遵守秘密工作的规定”两句中可以看出,正是“不谨慎的行动”和“不遵守秘密工作的规定”才导致我和其他同志被捕。从文中“秘密警察已经站在窗下,用手枪瞄准了房间。”“如果我开枪,那也于事无补,只有我自己可以免受苦刑。”等句子可以看出,不可能逃脱;虽躲在门后,开枪还会被杀死。“晚啦!正是这样的!”从这些心理描写中,我们可以在危机时刻作者想的不是自己而是同志,把同志的生命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选择牺牲自己保全同志,这体现出作者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6、3;“我”被捕后遭受了几次毒打?分别在文中哪些地方?答;“我”遭到五次(大阶段)残酷的连续拷打折磨。共有五次第一次是一被捕就遭受接二连三的几乎要了命的拳打脚踢。(2342)第二次是审问时,伏契克始终不说出真实的身份,拷打就升级为用棍子毒打,文中说“一个健康的人能经得住几下这样的毒打呢?(4360)第三次是有人出卖告密,敌人已经弄清他的真实身份。此时敌人的期望值自然更高,毒打再次升级。敌人把他捆起来用棍子猛烈毒打,把他的牙齿几乎全部打落,文中几次说感觉到了疼痛,而且“仿佛棍子直打进了脑髓”。在如此惨绝人寰、疼痛至极的毒打面前,伏契克一点都不屈服,什么也不说,而且为了忍受巨大的疼痛,他把嘴唇都咬烂

7、了,可见他为捍卫自己高贵的心灵坚固无比的意志。(6176)第四次,敌人把他的妻子带来也无济于事,就开始了企图摧垮其意志的漫长拷打。打昏过去后是泼凉水,泼醒来让你感觉到疼痛后又是一阵拷打,直到敌人都疲倦了,打到他痛过头已麻木到感觉不到疼痛,连敌人都说“够他受的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敌人怎样喊叫“说,说,说”,伏契克始终以沉默对待。(7788)第五次,敌人把他转到监牢后,又变着法折磨他,叫他自己蹲上蹲下,一会儿伏契克就痛昏过去了,直至又被凉水泼醒,“感觉到我的全部疼痛是在心上”。面对心如钢铁般坚硬的人,无计可施的敌人就说出了“你没有心”的话。(8994)4;在遭受敌人严刑拷打时作者有怎样的表现

8、?答;不屈服、从容、镇定。5;文章哪几方面使人感到作者镇定平静地面对毒打、折磨?这镇定平静突出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精神境界?答;一是客观平静陈述拷打,极少展示痛楚细节;二是写到心理痛楚只一句话,几乎只一个词,用笔节制,显得轻松;用笔如此节制,就显得作者是在随便轻松地叙述一件事,好像痛苦离他很遥远,甚至好像是在写别人。三是多次地安静计算拷打的次数,冷静计算时间钟点,表现他非凡的忍受力、意志力。 ;四是每次遭打都插入人们宁静平和生活的联想。突出反映了他坚强的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有一种为革命受难、献身的从容感、自豪感。6;面对作者的不屈服、从容和镇定,敌人有何反应?答;面对作者的不屈服、从容和镇定,

9、敌人感到束手无策。7;找出文中高度概括伏契克的卓越表现及敌人的束手无策的两句话。答;敌人说:“你没有心。”伏契克回答:“我有心的。”两句对话。敌人五次(大阶段)残酷的连续拷打折磨,伏契克不仅毫不屈服,而且无一声喊叫,表现得十分平静;敌人觉得不可思议,感到束手无策,所以敌人所说的“心”是指生理的心。作者所说的“心”是指精神上和意志上的心灵品质,正是因为有一颗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宁愿牺牲自己也决不出卖同志、背叛事业的无比坚贞的心,宁愿自身受遍苦刑决不示弱的无比坚强的意志。作者才表现的视死如归,所以他自豪地说他有心。英雄对死亡并非没有感觉,并不是对一切没有感情,正因为他对同胞有太深的情感,才这样义无

10、反顾地去牺牲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也并不是没有痛苦,只不过不是一般的肌肤之痛,而是为人民受难而感到深沉的痛苦。当护士问他什么地方痛时,他的感觉是:“这时我感觉到我的全部疼痛是在心上。祖国人民的受苦受难让英雄痛彻心扉。由此可见英雄不是一个没有感觉的人,而是一个有感觉,有感情,有思想,有信念,有意志的人。8;作者在遭受毒打的过程中产生了哪些联想?找出相关语句,并讨论分析这些插叙部分的内容和作用。答;(1)相关语句:收音机播出午夜时刻的信号。咖啡馆关门了,最后的顾客回家了,情人们还流连在门前难舍难分。一点钟。最后的一辆电车回厂了,街上空无人迹,收音机向它最忠实的听众敬祝晚安。三点钟。清晨从四郊进入

11、城市,菜贩向集市走来,清道夫们打扫街道。五点,六点,七点,十点,中午了,工人们上工又下工,孩子们上学又放学,商店里做着买卖,家里烧着饭(2)这是作者对人们如:情人话别、工人上班、孩子上学等宁静平和生活的联想。(3)这些联想表现出作者怎样的精神境界?自觉的战士、清醒的革命家的崇高精神,包括热爱生活却又自觉牺牲,宁愿受苦受难也不让他人遭罪,为他人幸福生活而受难献身等崇高思想;也不无悲壮情怀。是一位自觉的反法西斯战士,一位清醒的革命家崇高精神境界的体现。首先,这些联想同样表现了作者的镇定、意志力,受难、献身的从容感。其次,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表现出作者是深知活着之美好的人;正是这样,其自觉自愿的

12、牺牲就带着一种内心的崇高感。再次,这是作者宁愿自己受苦受难直至牺牲也不让他人遭罪的思想境界的体现。文章前头有详细的交待,作者本来可以避免后来的苦刑,但为了保护其他同志,他选择了受难之路。因此,每次遭受毒打时他联想到依然宁静平和生活着的人们,他内心的欣慰感正是这一崇高精神境界的展现。第四,也似乎在告诉人们,反法西斯战士们的受难正是为了自己民族的人民能好好地生活。第五,上述种种也不无悲壮情怀,尤其这些联想告诉读者,人们并不知道,为了他们的宁静平和生活,他们的先锋战士正在遭受苦难。第三课时一深入探究1、文章开头和结尾,是简单的重复吗?有何作用?答;不是简单的重复,在结构上前后呼应。内容上这是一种反衬

13、,正是为了在“一个美丽而温润的春夜”这样美好而宜人的夜晚,同胞们能够和平地生活,享受生命的美好和温润,英雄慷慨赴义,死而无憾。同时表现了伏契克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文中两次出现“从远方,从那遥远遥远的地方,响起了一个像爱抚似的平和而宁静的声音(“已经够他受的了。 ” “他活不到明天早晨啦。 ”)有什么作用?答;非人的折磨已经使伏契克走到了死亡的边界(濒临死亡) ,他已感觉到了死神的临近,在死神面前作者的内心不是恐惧而是坦然和平静,突出表现出作者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的革命气概。3、文章是如何来写敌人凶狠,残暴,狡猾?答;从两个方面来写敌人的残忍,一是直接写敌人的凶残,二是从作者被打的感

14、受。4;你认为作者是怎样一个人?从那里可以看出?答;例如,作者是一个行事谨慎的人,这可以从-看出作者是关心同志的人,这可以从-看出作者是一个舍己为人的人,这可以从-看出作者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这可以从-看出作者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这可以从-看出作者是一个视死如归的人,这可以从-看出作者是对革命忠诚的的人,这可以从-看出作者是关爱家人的人,这可以从-看出5、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文章开头和结尾的特点。文章开头的句子:还差五分就要敲十点了。这是一九四二年四月二十四日,一个美丽而温润的春夜。文章结尾的句子:还差五分就要敲十点钟了。一九四二年四月二十五日,一个美丽而温润的春夜。6 比较探究:1教师引导学生

15、比较思考:对卢森堡和伏契克,你比较喜欢哪一个?为什么?2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文的语言风格。、二;小结:题目是“报告” ,作者给我们报告了什么? 答:一是敌人的暴行;二是革命者的坚强不屈,视死如归的气概伏契克的一生是歌唱的一生,燃烧的一生,他坚信太阳“一定要继续照耀下去” , “人们一定会在他那温暖的光辉里生活下去。 ”伟大的革命理想,坚如磐石般的革命信念支持与鼓舞他奋勇战斗,经受住难以忍受的肉体摧残与精神折磨,成为捷克人民的骄傲,虽死犹生的伟大战士。 伟大理想,坚强意志在战争年代十分可贵,在建设年代同样重要。三;主题文章通过写作者被捕和遭受严刑拷打的经历,揭露了德国法西斯的凶狠残暴和色厉内荏的虚弱本质,表现了作者坚贞不屈的崇高品德和和视死如归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反馈练习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跛( )脚 濒( )临 撤(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