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八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_第20课《传 序 书 箴四篇 上枢密韩太尉书》课件 长春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563962 上传时间:2019-07-11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3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八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_第20课《传 序 书 箴四篇 上枢密韩太尉书》课件 长春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八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_第20课《传 序 书 箴四篇 上枢密韩太尉书》课件 长春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八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_第20课《传 序 书 箴四篇 上枢密韩太尉书》课件 长春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八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_第20课《传 序 书 箴四篇 上枢密韩太尉书》课件 长春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八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_第20课《传 序 书 箴四篇 上枢密韩太尉书》课件 长春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八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_第20课《传 序 书 箴四篇 上枢密韩太尉书》课件 长春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八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_第20课《传 序 书 箴四篇 上枢密韩太尉书》课件 长春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枢密韩太尉书,苏 辙,阅读提示:苏辙和韩琦,苏辙(1039-1112),字子由,号颖滨遗老,眉州眉山 (今属四川)人,苏轼之弟。北宋著名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兄苏轼齐名,合称”三苏”。 韩太尉指韩琦。宋仁宗嘉佑元年曾任枢密使,掌军事;汉代太尉亦掌军事,故又称韩太尉。文章题目即两者兼顾,说的是一种官职。,四川眉山三苏祠,阅读提示:本文写作特点,本文是一篇书信体散文(干谒文)。在封建社会,文人上书社会名流表达拜见这种愿望的书信体散文很多,但像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这样成为名篇佳作的却寥寥无几。本文之所以能长久为人传诵,有两个独特之处:一,作者不像一般拜见者那样在文章中一味的降心辱志

2、,卑词厚谀,而是表现了一种高雅拔俗的姿态;二,提出了激发志气、养气为文的文学见解,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和价值。,阅读提示:苏辙的“文气论”,苏辙的文气论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有一定地位。虽然“气”看似一种无影无形、玄妙非常的东西,但在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学批评中,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所说的“气”,大略是指人的气质、修养、精神力量等。作者认为“文”不过是“气”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果刻意学习写作技法,决然写不出好文章来为文之前必先养气,然而“气可以养而致”,决不是与生俱来,一成不变的。这些观点阐明了文章风格与人的气质修养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后天实践的重要性,因而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讨论:

3、结构内容,第一部分:阐述自己的文学见解(文气论),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养浩然之气文章宽厚宏博,司马迁周览天下 文章疏荡奇气,事实论据1,事实论据 2,论点:,(内在修养),(外在阅历),第二部分:讲述自己实践文学主张,开拓心 胸志气, 去国远游,游历名山大川,视野开阔知天下文章,目的:欲见韩太尉,所与游者,邻里乡党。 所见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 百氏之书,古人之陈迹,,对 比,衬 托,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 豪俊交游,游历名山大川、凭吊秦汉古都,瞻仰天子宫阙、拜见文坛前辈,对 比,第三部分:申述欲见韩琦的愿望(主旨),于山已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已见黄河之大且

4、深,于人已见欧阳公宏辩秀伟,犹以为未见太尉,尽天下之大观,第四部分:申述自己“生好为文”的初衷,自明心志,蓄 势,对 比,(居家一隅 无高山大野可登览自广),对 比,讨论:难点理解,1.阅读课文,首先要把握作者描写的对象的特征。文章怎样写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2.作者为何迫切欲见太尉韩琦?,1.观贤人之光耀 2.闻一言以自壮 3.尽天下之大观,3.从作者对太尉的高度评价可以看出其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德高望重的太尉的仰慕之情。,总结:文章主题,本文通过提出与论证“文者气之所形”、“气可以养而致”的观点,以及介绍自己阅历养气的情况,提出了求见太尉以助其养气作文且学为政的愿望,表达了作者仰慕贤者、渴求一见的心情。 (图为三苏塑像),江上看山 苏 辙 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村赤如赭。暮行百里一回头,落日孤去霭新画。前山更新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惟有巫山最浓秀,依然不负远来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