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9届高考语文总复习_第一部分 积累与应用 第6章 理解和运用常见修辞手法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2563695 上传时间:2019-07-11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2019届高考语文总复习_第一部分 积累与应用 第6章 理解和运用常见修辞手法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广东省2019届高考语文总复习_第一部分 积累与应用 第6章 理解和运用常见修辞手法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广东省2019届高考语文总复习_第一部分 积累与应用 第6章 理解和运用常见修辞手法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广东省2019届高考语文总复习_第一部分 积累与应用 第6章 理解和运用常见修辞手法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广东省2019届高考语文总复习_第一部分 积累与应用 第6章 理解和运用常见修辞手法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2019届高考语文总复习_第一部分 积累与应用 第6章 理解和运用常见修辞手法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2019届高考语文总复习_第一部分 积累与应用 第6章 理解和运用常见修辞手法课件(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 积累与应用,第6章 理解和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考点解读】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考试大纲规定考查的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九种,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学习修辞方法的目的是指导语言运用,而不是仅仅辨认概念,指认文句中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学生应能够根据语境判断修辞方法使用得是否得当,进而辨其优劣。即根据规定的情境,运用一定的修辞方法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或表达对事物的认识。还能熟练地运用各种修辞方法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因此,所给材料,所设情境,多来自于现实生活,与自然、社会、人生密切相关。 修辞方法重在考查运用,命题时多与扩展语句、选用句式、仿用句式兼顾考查

2、。 要做到能“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首先应了解考纲规定掌握的八种修辞格的概念和种类,能区分不同的修辞方法,能领会它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表达作用。而要做到这一点,还必须从基本概念入手。,【真题呈现】 下列各句中,所用修辞方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新职业所有贡献的就业机会像以前那么高吗?答案是否定的。 昆曲牡丹亭的舞台,长长的水袖仿佛成了连通心意的鹊桥。 唯有卡瓦博这座6740米的山峰仍然保持着她的圣洁,决绝人类的染指。 A.设问 拟人 比喻 B.反问 比喻 拟人 C.设问 比喻 拟人 D.反问 拟人 比喻 (2018年广东省水平测试题),【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

3、修辞手法。 本题涉及到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四种修辞手法的辨析。比喻修辞使用必须注意以下几点:必须是两种不同事物之间;两种事物之间具有相似点;本体、喻体、比喻词是基本的要素。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就像童话里的动物、植物能说话,能大笑)。设问,是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正确地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反问只问不答,人们可以从反问句中领

4、会别人想要表达的意思。 本题提供了三个句子,叫学生分别判断使用的修辞手法。第句,一问一答的形式,符合设问修辞的特征;第句,本体是水袖,喻体是鹊桥,比喻词是仿佛,将水袖比做鹊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第句,“圣洁”一词将山峰赋以人的特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答案为:C。,【方法指引】 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只要是两种不同的事物,具有相似点就可形成比喻。比喻由本体、喻体、喻词构成,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类。比喻的作用是对事物进行描绘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以深刻印象,也可以用常见的事物说明深奥的道理,使道理明显。 使用比喻要注意:喻体要常见易懂;比喻要贴切,不能信手拈来;要注意思想感情。 2.比

5、拟 比拟就是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种形式。比拟的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使读者对事物产生鲜明深刻的印象,引起感情的共鸣。 使用比拟要注意与比喻的区别:比喻是“以此喻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上,且喻体必须出现;比拟是“拟此为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动词上,而喻体始终不出现。,3.借代 借代就是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来代替。主要有以下七种借代方式:特征代本体,专名代泛称,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整体,结果代原因,牌号代本体,产地代本体。运用借代可以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事代情,从而引发读者联想,收到形

6、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使用借代必须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特征,借代的事物要有所交代,本体借代体不能同时出现;借代与借喻不同,前者注重相关性,后者注重相似性,借喻可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 4.夸张 夸张是为达到某种效果的需要,故意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加以扩大、缩小或超前的描述的修辞手法。使用夸张可以揭示事物本质,给人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使人联想,创造意境。 使用夸张既要注意显豁,又要注意以事实为基础,还要注意文体特征。,5.对偶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对偶有正对、反对、串对等。使用对偶可使表意凝练、

7、抒情酣畅;语言整齐,富于美感;也便于记忆。 使用对偶要注意与对比的不同,前者指形式而言,后者指内容而言;对偶中的反对则是两种修辞的兼用。对偶有严式和宽式两种,严式的对偶通称对仗,要求上下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同、平仄相对、不重复用字。对对联往往就要达到这样的要求。 6.排比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一组句子。使用排比可以增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使用排比要注意与对偶的区别,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言单位;排比常用同一词语作为提示语,对偶一般不重字。,7.反复 反复修辞,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

8、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词语反复。为凸显某种感情或某种行为,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词语,达到强调的目的。词组或句子反复。有时为了表达内容或者结构安排的需要,要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个词组或句子。 8.设问 设问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说出自己的看法的一种修辞方法。分自问自答和问而不答两种。使用设问,可起到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的作用;有时用在文章中间,也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9.反问 反问也叫反诘,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包括用肯定句表达否定的内容和用否定句表达肯定的内容两种形式。使用反问能加强语气,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设问和

9、反问都是无疑而问,但也有区别。设问多是自问自答,反问则是问而不答,人们可从问句本身体会出答案;设问本身不表示肯定或否定什么,答案在后面说出,反问则本身就包含着作者的意思;设问是为了提请注意引发思考,反问则是为了加强语气抒发强烈的感情,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知识梳理】 比喻和比拟的辨析 (1)反映事物间的关系不同。 比喻是以甲喻乙,两者有相似点,是相似关系;比拟是以甲拟乙,两者融为一体,是交融关系。 【例1】 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 【例2】 青蛙唱着恋歌,给荷塘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例1以“喧腾的大海”比作热闹的“东西长安街”,有相似点;例2把“青蛙”模拟成“歌手”来描述

10、,两者融为一体。所以,例1是比喻,例2是比拟。,(2)表达的结构方式不同。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比拟的本体和“拟体”成为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不出现。 【例3】 曙色像一片翠蓝的水,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例4】 曙色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例3出现了喻体“一片翠蓝的水”和比喻词“像”;例4只出现本体“曙色”和比拟词语“流动”。所以,例3是比喻,例4是比拟。 (3)表达的效果不同。 比喻重在用浅近的形象的事物去说明深奥的抽象的事物;比拟重在用模拟的方法描述人或物的行为状态。例3和例4能够达到各自的表达效果。,借喻和借代的辨析 (1)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

11、物代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例1】 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 【例2】 他端起杯子,有滋有味地品了一口“龙井”。 例1是借喻,只出现喻体“黑夜”;例2是借代,只出现借体“龙井”。,(2)不同点 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它只代不喻。 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 借喻可以改为明喻或暗喻,借代则不能。 【例3】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例4】 雷锋说:“大嫂,别问了,我叫解放军,

12、就住在中国。” 例3是借喻,“害人虫”是喻体,这一句子可改为明喻:要扫除一切像害虫一样的敌人;例4是借代,以“解放军”代“解放军中的一位战士”,这是借全体代部分。,对偶和对比的辨析 (1)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其基本特点是“对称”,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其基本特点是“对立”,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例1】 赤道弯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 【例2】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例1的结构对称,字数相等,是对偶;例2的意义相反,结构形式并不对称,是对比。 (2)对偶里的“反对”,就形式说是对偶,就意义说,

13、是对比,这是修辞手法的兼格现象。 【例3】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例4】 敌人害怕您静若悬剑,人民信赖您稳如磐石。,排比和对偶的辨析 (1)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语言单位,而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而对偶必须对称。 【例1】 但见那满树繁花,一街灯光,四海长风 上例破折号后是排比结构,如果将它改为“满树繁花,一街灯光”,或“一街灯光,四海长风”,就变成了对偶。 (2)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提挈语,使排比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 【例2】 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14、 【例3】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例2是排比,“要”是提挈语;例3是对偶,属于没有重字的典型的对偶句。 (3)对偶在平仄、对仗方面有一定要求,而排比则无此要求。,反问和设问的辨析 (1)反问明确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而设问则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 (2)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句末可用问号,也可用感叹号;而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句末只可用问号。 【例1】 池水涟漪,莺花乱舞,谁能说它不美呢? 【例2】 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们的战士,我感觉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例1是反问,能明确肯定“美”的意思,句末可用问号,也可用感叹号;例2是设问,问句本身不能明确什么意

15、思,句末只能用问号。,【能力突破】 题型示例1: 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 A.文艺创作是艰苦的创造性劳动,要深挖井,才能出甘泉。 B.没有求知欲的人,就像没有翅膀的鸟儿,永远飞不起来。 C.故乡是一个人最初的滋养之地,也是一个人运行的支点。 D.风吹老了树林,吹瘦了河流,吹散了村里那些熟悉的面孔。 (2016年广东省水平测试题),【答案】 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比喻修辞手法。比喻修辞使用必须注意以下几点:必须是两种不同事物之间;两种事物之间具有相似点;本体、喻体、比喻词是基本的要素。D项,事物之间不具备相似点,且动词“吹”,不是比喻词,两种事物之间是状

16、态的呈现,“老了”“瘦了”“面孔”是人格化的表达,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拟人。A项,本体是“文艺创作”,喻体是“劳动”,比喻词是“是”,把“文艺创作”比作“劳动”,符合比喻修辞的特征。B项,本体是“人”,喻体是“鸟”,比喻词是“像”,把“人”比作“鸟”,符合比喻修辞的特征。C项,本体是“故乡”,喻体是“地”“支点”,比喻词是“是”,把“故乡”比作“滋养之地”“支点”,符合比喻修辞的特征。,对点练习1: 下面句中的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她那红润的脸蛋犹如盛开的梨花。 B.南京的“金城”摩托车在广交会上赫然登场。 C.阅览室里安静得连针掉到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 D.谁会欢迎脱离实际的空头理论家呢? 【答案】 A 【答案解析】 此题是对修辞方法是否正确运用的考查。做此题时,必须结合语境去考虑。如A项运用比喻,将“红润的脸蛋”比喻成“盛开的梨花”,本体与喻体虽然本质上不同类,但二者截然不同的颜色,使二者失去相似点。因此A项运用“比喻”是不恰当的。另外三项B、C、D分别是拟人、夸张、反问,运用恰如其分。,题型示例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