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第五章节课件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2519929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5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经济学第五章节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产业经济学第五章节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产业经济学第五章节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产业经济学第五章节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产业经济学第五章节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业经济学第五章节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经济学第五章节课件(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产 业 群 与 产 业 结构,产业群及产业结构,第一节 产业及产业群 第二节 产业结构演进规律 第三节 产业结构优化,第一节 产业及产业群,产业与产业分类 产业与产业的形成 产业是进行同类经济活动组织的总和,是具有某种同一属性组织的集合。 产业的产生、形成和发展是同社会分工的产生与发展相联系的。 经过人类社会的三次大分工,形成了农业、手工业和古老的商业。,产业及产业群,三次产业分类法 费希尔首先提出,人类的经济活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与此相对应,也就有了三次产业的划分: 第一次产业就是农业和畜牧业,包括采掘业。 第二次产 业就以制造业为其核心,是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并提供物质资料的生产部门

2、。 第三次产业就是服务业。 克拉克大分类法,产业及产业群,马克思的两大部类分类法: 生产资料部门 生活资料部门 农、轻、重产业分类法 霍夫曼产业分类法: 消费资料工业 资本资料工业 其他工业,产业及产业群,标准产业分类法 标准产业分类法是一般由政府的权威机构进行编制并颁布,具有权威性、涵盖性和实用性等三个方面的要求的分类方法 。 我国自1985年依据三次产业分类法编制了第一次标准产业分类后,前后经过了4次修订,目前实施的标准产业分类标准以四个层次将我国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产业进行了划分。,产业及产业群,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系统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在其经济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技术经济联系,以及由

3、此表现出来的一些比例关系。 一个经济社会的产业结构可以看作是一个社会系统。这个产业结构系统,具有一般系统所共有的特性,如系统性、层次性、有序性等等。,产业及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各种表象 产出结构 作为资源转换系统的产业结构的产出所构成的比例关系,就是所谓的产出结构,常见的产出结构,是以产值(增加值)为计量单位的。因此,通常也称其为产值结构。 劳动力结构 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是一个比劳动力结构更为全面地反映投入要素结构的表象,但在现实中,资本结构的使用率反而不及劳动力结构。 需求结构,产业及产业群,产业群定义 一个通过物资流和服务流连接的各产业子集,相互间联系强于国民经济中其他部门的联系。 一些各

4、种关联的产业群体。 产业群特征: 共生性 专业化 合作网络 根植性 柔韧性 互补性,第二节 产业结构演进规律,配第克拉克定律 配第定理:在政治算术(1691)中提出,由于不同产业收入水平不同,劳动力先后由农业转向工业,而后再由工业转向商业。 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即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转移。 劳动力在产业之间变化移动的原因是由经济发展中各产业间的收入出现了相对差异所造成的。,产业结构演进规律,库兹涅茨法则 库兹涅茨提出了库兹涅茨法则: 农业部门的相对比重,无论在产值结构方面还是在劳动力结构方面,都处

5、于不断的下降之中; 工业部门的产值相对比重和劳动力相对比重是趋向上升的,但其上升的速度则不一致。与产值的相对比重相比,劳动力的相对比重显得基本稳定或上升相当缓慢。 在服务业方面,无论是产值的相对比重还是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与工业部门一样,具有上升的趋向。但在上升的速度上却与工业部门不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要大于产值相对比重。,产业结构演进规律,(三)钱纳里的“标准产业结构”理论 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工业所占份额逐渐上升,农业份额下降,而按不变价计算的服务业则呈缓慢上升;在劳动就业结构中,农业所占份额下降,工业所占份额变动缓慢,而第三产业将吸收从农业中转移出来的大量劳动力。,产业结构演进规律,霍夫曼定律

6、 如果将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与资本资料工业净产值之比称之为霍夫曼系数,霍夫曼定律表明,随着工业化的进程,霍夫曼系数是不断下降的。 根据霍夫曼系数的变化趋势,把工业化的过程分为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5;第二阶段:2.5;第三阶段:1;第四阶段:小于1 。,产业结构演进规律,高加工度化过程 所谓的高加工度化,是指在重工业化的过程中,工业结构表现出的以原材料工业为中心转向以加工装配工业为中心的发展趋势。 高加工度化过程体现了工业经济不断从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式增长的转变。,产业结构演进规律,经济服务化趋势 对世界主要工业化国家的产业结构的实证的研究结果与库兹涅茨法则的结论并不相符: 这些国家的第一次产业,

7、无论是劳动力还是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自70年代以来下降的势头都有所减缓;第二次产业的相对比重,在70年代以后也都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工业,特别是传统的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正在逐步下降;第三次产业则显示出了强劲的上升趋势,其比重已占到了整个国民经济的一半以上,一个被称之为“经济服务化”的时代已悄然来到。,1、均衡增长与非均衡增长的概念与优越点 (1)均衡增长理论的基本主张:发展中国家为了摆脱贫困,应在国民经济的各个产业进行全面的、大规模的投资,以各个产业的平衡增长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罗森斯坦罗丹“大推进理论” 纳克斯“贫困恶性循环理论”,产业结构演变模式,一、均衡与非均衡发展

8、模式,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示意图,(2)非均衡增长理论的主要思想:由于资金短缺等方面的原因,发展中国家不可能在所有的产业部门同时进行投资,而应当选择合适的重点产业进行投资,然后通过关联效应和诱发性投资等作用,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最后达到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 (3)对均衡与非均衡发展的认识 二者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同时也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这两种理论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在资源稀缺和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不平衡增长理论更容易得到政府的重视,因为该理论更符合实际国情;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的阶段,有了较牢固的工业化基础,资本的积累也较为丰富时,平衡增长理论就更多地被应用,以使国

9、民经济能够得到长期、稳定和协调地发展。,二、雁行发展模式、产品循环发展模式和同时开发发展模式,(一)雁行形态发展模式 进口国内生产出口,导入期 进口替代期 出口期,雁行发展模式主要存在于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中,日本、亚洲“四小龙”、东盟、中国等。 以日本为例,从1956年起,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更新陈旧设备,建立了钢铁、电力、造船、石油化工、汽车、家电等一大批新型企业(“导入期”)。随后随着市场需求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相应的产业逐渐形成(“进口替代期”)。最终不但本国市场上赢得市场,也实现了产品的出口(“出口期”)。,(二)产品循环发展模式(发达国家),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 又称产品循环说 具体分

10、为4个阶段: 新产品开发国内市场形成 出口资本和技术出口 进口 开发更新的产品,(三)同时开发发展模式 发展中国家利用后发优势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常用的一种战略,三、进口替代发展模式和出口导向模式 1、进口替代发展模式(内向型发展战略) 指工业后发国家为了实现本国的工业化,在一些产业(一般是制造业)领域采取鼓励用本国产品替代进口产品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政策,以支持和扶持本国相应产业发展的模式。 例:巴西、墨西哥、阿根廷 “四小龙”中的中国台湾和韩国,2、出口导向发展模式(外向型发展战略) 一般指工业后发国家为了实现本国经济的增长,支持和鼓励国内产业,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而进行发展的模式。也就是说

11、,把经济活动的重心由以本国试产场为主转向以国际市场为主,集中力量扩大出口。,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趋势,(一)从工业化发展的阶段来看 (二)从主导产业的转换过程来看 (三)从三大产业的内在变动来看 (四)从产业结构演进的顺序看,(一)从工业化发展的阶段来看,产业结构的演进有如下几个阶段:前工业化时期、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时期五个阶段。产业结构的发展就是沿着这样的一个发展进程由低级向高级走向高度现代化的。,(二)从主导产业的转换过程来看,产业结构的演进有以农业为主导、轻纺工业为主导、原料工业和燃料动力工业等基础工业为重心的重化工业为主导、低度加工型的工业为主导、高度加工组装型

12、工业为主导、第三产业为主导、信息产业为主导等几个阶段。,(三)从三大产业的内在变动来看,产业结构的演进是沿着以第一 产业为主导到第二产业为主导,再到 第三产业为主导的方向发展的。,(四)从产业结构演进的顺序看,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各 阶段是难以逾越的,但各阶段的发展过 程可以缩短。从演进角度看,后一阶段 产业的发展是前一阶段产业充分发展为 基础的。,第三节 服务业的结构分析,一、服务业的分类 二、,从无形到有形的幅度,有形领域,教育,食盐,无形领域,快餐店,广告公司,航空公司,投资管理,咨询,软饮料,汽车,化妆品,快餐店,服务业的分类,国民总收入的三种表现形式: Y=W+R+L+P Y=

13、C+I Y=G+S 商品和服务在国民总收入中的不同比重反映了一个经济是属于商品市场主导型经济还是服务市场主导型经济。,服务业的部门与行业分类,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体系中的服务业分类:(ISIC) 北美产业分类体系中的服务业分类(NAICS) 中国产业分类体系中的服务业分类,从经济用途及性质对服务业划分,消费者服务业:消费者在市场上购买的服务。 生产者服务业:用于商品或其它服务的进一步生产或提供的中间服务。 分配服务业:与商品的直接需求相联系的一种连带性或追加性的服务。 政府服务业:提供公共服务产品或准公共服务产品。,按照服务的功能分类(四类分类法),流通服务 生产者服务 社会服务 个人服务,按照服

14、务业在不同的特点分类,新兴服务业 传统服务业 生产服务业,服务业的发展演变理论,每投资100万元可提供的就业岗位,重工业是400个,轻工业是700个,服务业是1000个。 1820年,英国有30%的就业人口从事服务业,美国为15%。1890年,英国有41%就业人口从事服务业,美国为38%。进入20世纪,英美等国家的服务业开始超越工业,而到现在,美国和英国的服务业人口都超过70%。我国2006年则为32%,和100多年前的英美相当。 2006年,我国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比率分别为42.6%、25.2%和32.2%。英国和美国的三产业就业人口大致为农业不到5%,工业不到25%,其余超过70

15、%的人口在服务业。日本的比例是农业人口约为5%,工业不到30%,其余超过60%的人口集中在服务业。 从1978年到2005年的27年间,我国服务业平均增速超过10,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速度。,富克斯的“服务经济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服务经济国家,即第一个一半以上就业人口不从事食物、衣着、房屋、汽车或其他实物生产的国家” 1、关于服务业的涵义 2、关于服务业增长的原因 3、关于服务业与工业在工资和经济波动上的差异 1)工资收入差异较大; 2)商业周期中,产值与就业较稳定 4、关于服务业对产业组织和劳动力的影响 1)中小企业为主; 2)服务性公益机构将越来钺重要

16、; 3)服务的“个性化”色彩越来钺浓。,服务业增长的原因: 弹性效应。服务需求的收入弹性大于1,当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时,实际人均服务将以大于收入增长率的比率增长。吸纳的国民就业份额越来越大, 市场化效应。家庭生活结构变化(如女性就业增加)或商业实践(如“订约承包”)变化引起服务需求的增加。 生产率滞后效应。 一方面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小于制造业,生产服务将变得相对昂贵,增加服务业的就业份额;另一方面,服务价格的相对上升将使服务需求减少,从而减少就业比重。,贝尔的“后工业化社会”,人类社会发展三阶段理论,科伊尔的“无重的世界”理论,服务业的大规模扩张使财富产出变得更轻; 所有发达国家将注意力转向新的领域; 最基本的自然资源是人的创造力和智慧; 无重世界的人们都对物质进步感到精神上的迷茫。,农业:产值就业比重均过高,但下降较快,2003年我国农业产值比重在12. 6%, 相当于世均同期水平( 4% )的3. 15倍,与下中等国家的平均水平相当。而发达国家农业产值比重都下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