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王出 世说 课稿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2513883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猴王出 世说 课稿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猴王出 世说 课稿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猴王出 世说 课稿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猴王出 世说 课稿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猴王出 世说 课稿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猴王出 世说 课稿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猴王出 世说 课稿资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猴王出世说课稿一、说教材猴王出世是冀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根据选编的课文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实际,本组课文的教学重点要指导学生感受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语言文字的规律,从而达到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作为略读课文的近代白话文小说猴王出世,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抓住文前的“阅读提示”,自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不理解的词句,可以结合注释,或略作讲解,但不逐字逐句地解释。在读懂课文“写什么”的同时,体会

2、作者是“怎么写”的。在课文内容学习中发现语言的规律,学习表达的方法。在阅读方法方面,继续加略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抓住语言文字,品出经典的魅力,真正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及发展思维。”根据课标的要求、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是“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和本班学生实际,本课计划用一课时完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石猴”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个性特点 。(2)体会石猴的性格特点,感受其形象。(3)理解生僻的字词,能快速浏览课文及流利有

3、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回顾、归纳本单元其他课文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体会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教学重难点:由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根据课标对高段年级略读课文的要求及学生的预习情况,我把感受其形象,品味语言,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作为本节课的重点。读懂课文作为学习本文的难点。二、说教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应还学生以真正的“读者”地位,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直接阅读的基础上,经历思考、质疑、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过程,从而让他们在自主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

4、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生成。所以我采用了“学议悟”的教学模式,所谓“学”就是自学,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读自悟、自主学习;“议”就是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通过读课文提出问题,并尽可能自己解决疑问,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动脑、动口、动手,获得新知;“悟”就是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感悟。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我设计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让学生听唱白龙马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三、说学法 因为教为学服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不越俎代庖,放手让学生运用读读、划划、议议、演一演等学习方法,去理解课文。(自学讨论法)利用白板技术在课件上分析作者的遣词造句,描写手法。【例句】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

5、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猿鹤为伴,麋鹿为群;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例句】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石猴喜不自胜,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到:“都随我进来!进来!” 鼓励教育学生关注语言形式对联;排比;精炼。关注语言内容饮食、交友、起居。 关注语言节奏三个字(动宾结构),短促有力四、教学流程及设计说明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怎样把“长课短讲、短课精讲”教学理念运用到课堂上,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是我在设计这堂课时确定的设计目标。依据这个思

6、路,我的设计意图如下:(一)导言引入:1、同学们喜欢这个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吗? 2、这个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是怎么出世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明代吴承恩创作的西游记中的第一回节选猴王出世。3、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课文,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小对子,你们准备好了吗?(二)检查预习1、字词读文关: (1)小对子认读生字词语,注意字形、字音 (2)小对子汇报词语理解 (3)小对子抽查课文朗读 2、打开书,看阅读提示中给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 (1) 石猴是从哪儿来的?用文中的话来告诉大家 (2) 他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 3、播放石猴来历视频 (相机板

7、书:来历仙石迸裂。) (板书:成王跳水寻源。) 4、小结过渡:一蹦,蹦出一个石猴;一跳,跳出一位猴王。这猴王的形象已经活灵活现地留在了我们的脑海里。那么,吴承恩先生是用怎样的语言把他写出来的呢?下面,我们就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三)导学第一自然段1、学习提示一:(1)自读第1自然段,你认为哪个地方写石猴写得特别生动,再读,感受作者语言的魅力。 (2)为刻画石猴鲜活的形象,作者吴承恩在遣词造句上超级讲究,你觉得作者在描写手法、文字表达上有哪些值得点赞的地方? (时间两分钟)2、学生汇报【课件出示】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猿鹤为伴,麋鹿为群;夜宿石崖之下,朝

8、游峰洞之中。3、你觉得这山中正是石猴的什么?(家)快乐老家,自由天堂啊! 谁再来读读,读出他的快乐、自由来。(指多名学生读) 4、同学们,请你把目光聚焦在这段话的语言文字上,从文章写法的角度,你发现了什么? 关注语言形式对联;排比;精炼。 关注语言内容饮食、交友、起居。 关注语言节奏三个字(动宾结构),短促有力 5细细品读这句话中的语言规律,读出活力 从他的声音里,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石猴?(顽皮可爱) 你能像他这样读读吗?(生读)】真是一个顽皮可爱、动作敏捷的小石猴啊! 同学们,这里的狼虫的“虫”,可不是咱们玩的毛毛虫。是什么?猜猜。(蛇) 对了,老虎那叫大虫,而这里的“虫”是“长虫”,蛇呀狼

9、虫虎豹,那可是猴子的天敌,可是这石猴却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真是非同凡响啊! 读到这儿,这石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说,学生板书:(神奇、活泼、顽皮可爱、神异出众) 小结过渡:文章起笔就显得石猴神异出众。作者用一句话,三个分句,就从三方面写出了石猴的日常生活,而且作者的语言精炼传神,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个顽皮可爱的小石猴的形象。那么,他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呢?(四)导学第二-四自然段1、学习提示二:(1)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思考:众猴为什么对石猴拱伏称王?(2)找出石猴的语言读一读,想一想石猴的语言有什么特点?(3)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石猴?你是从哪些语

10、句中体会到的? (先自学,然后小对子交流,时间两分钟) 2、根据学生汇报,屏幕出示: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石猴喜不自胜,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到:“都随我进来!进来!”3、再读读石猴的语言,你发现石猴的语言有什么特点?生:都很短,重复,末尾是叹号。4、再读读石猴的语言,现在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石猴?说说吧。(生说,师板书:勇敢无畏)生读体会再读 反复指导朗读 5、当他第一个往里跳的时候,他知道那里边是一个洞吗?(不知道)如果水后面就是石壁,他跳进去会怎样?(有危险)所以当他第一次进去的时候

11、,他说的是什么?(我进去!我进去!)我想用一个词来说,这是“有难独当”。而后面他知道里边是个安身的好去处的时候,他又说什么了?(都随我进来!进来!)你读到了什么?用一个词来说,有福同享。好一个有难独当,有福共享的石猴,大家再也不用受老天之气了。同学们,能读出这样的石猴吗?谁来试试?你能带着动作读读吗?(指名读、齐读) 6、 从石猴的语言,还有由石猴变成猴王的经过,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猴子?(勇敢、无畏、自信、活泼可爱、机智勇敢,敢作敢为,身手不凡、勇敢无畏、自信豪爽、心想他人)(五)对照板书总结,整体把握猴王形象1、【播放视频】同学们,吴承恩笔下活泼可爱、勇敢无畏的猴王走上了荧屏,同学们想不想

12、欣赏一下?2、吴承恩先生为什么要称他为美猴王呢?(生回答:长得美,外在美,内在美、心灵美、品质美,精神美.)3、好,同学们,这美猴王他真是当之无愧。读了课文,我们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了自己的猴王形象,在你的心中,他仅仅是一只猴子吗? (他不仅仅是一个猴子,顽皮可爱;他更像一个人,勇敢无畏;同时,我们还感受到了他的神异出众。)(板书:猴、人、神)(六)总结学文方法 学习猴王出世这篇古代白话文,我们运用了哪些方法?读文、叙事、体会;联系上下文、借助注释、品味用词语言、遣词造句、描写书法、表达方法导语:好!用这样的方法我们再来读一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小短文。请看阅读要求。(七)拓展阅读1、出示阅读要求

13、2、学生汇报孙悟空善于识别妖魔诡计;机智、勇敢。唐僧不辨妖魔,不辨是非,耳根子软(立场不坚定)(说明:“不辨妖魔”和“不辨是非”答其一即可) 同学们,我们写作品,不仅要清楚“写什么”,更要清楚自己应该“怎么写”。同样,我们读经典,不仅要读懂“写什么”,更要思考作者是“怎么写”的。(八 )课外拓展。 同学们,请读课文【注释1】 选编课文时,在原著的基础上有所改动。其实原著中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形象,老师建议同学们,要读,我们就读那原汁原味的原著,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读出滋味,读出精彩,读出魅力,读出你心目中的那个石猴。1、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从19世纪开始,西游记被翻译成日、英、法、德、俄等十几种文字流行于世,深受人们喜爱。希望同学们都能读到原著,切身感受古典的文化,感受经典的魅力, 2、积累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愿同学们一生与经典相伴!5、 说板书设计 21*猴王出世 (古代白话文) 来历: 仙石迸裂 成王: 跳水寻源 (猴 - 人 - 神) 顽皮可爱 勇敢无畏 神异出众 . . .这样设计,内容精当简约,布局合理,能让学生一目了然的感受到课文是从“来历 成王”两方面介绍内容,引发故事,突出文章重点。 -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