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沉降监测周报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510287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x沉降监测周报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xxx沉降监测周报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xxx沉降监测周报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xxx沉降监测周报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xxx沉降监测周报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x沉降监测周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沉降监测周报(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XX基坑支护工程监测周报(第三十四期2013.7.262013.8.2)2013年8月3日监测成果分析及建议工程名称XXXX基坑支护工程监测日期2013.7.262013.8.2是否超出预警值否监测成果分析及建议:监测分析:本周建筑物沉降累计变化值最大为J16点,累计变化值为-5.2mm;基坑坡顶沉降累计变化值最大为W13点,累计变化值为-6.8mm;基坑坡顶水平位移累计变化值最大为W13点,累计变化值为9.5mm;锚索内力最大值点号为M6点,应力值为228.87KN。本期监测数据均未超出预警值。 1. 任务来源及主要工作内容XXXX有限公司承担XXXX基坑支护工程监控量测工作,按照要求编

2、写施工期间监控量测阶段性报告,监测项目主要包括:支护结构坡顶水平位移、坡顶竖向位移;护坡桩后土体深层水平位移;锚索内力;周边建筑物沉降等内容。具体见下表。XXXX监测元件布设情况监测项目测点数量备注周边建筑物直位移监测50点坑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6孔孔深约12米基坑坡顶垂直、水平位移监测12点锚索拉力监测点8个(1) 负责监测点布置、监测点埋设、数据采集,对量测数据及时进行分析处理并及时提交给相关单位;(2) 监控量测以对施工进行有效控制为原则,贯穿整个施工过程,量测密度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调整,但不少于合同规定的工作量;(3) 对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预警并提出处理建议;(4) 工程完工后提交监控

3、量测成果报告。2. 本期工作概况 按照监测方案对已布设的监测点进行测试,并编写监测报告。3. 基坑监测方法3.1垂直位移监测高程控制网测量高程系统采用独立高程。在远离施工影响范围以外布置3个以上稳固高程基准点,这些高程基准点与施工用高程控制点联测,沉降变形监测基准网以上述稳固高程基准点作为起算点,组成水准网进行联测。基准网按照国家等水准测量规范和建筑变形测量规范二级水准测量要求执行,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参照下表: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每千米高差中误差(mm)水准仪等级水准尺观测次数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偶然中误差全中误差DS1因瓦尺往返测各一次4或1.012注:L为往返测段、

4、环线的路线长度(以km计);外业观测使用天宝DIN03电子水准仪(标称精度:0.3mm/km)往返实施作业。观测措施:本高程监测基准网使用天宝DIN03电子水准仪及配套条码因瓦尺,外业观测严格按规范要求的二等精密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执行。为确保观测精度,观测措施制定如下。l 作业前编制作业计划表,以确保外业观测有序开展。l 观测前对水准仪及配套条码因瓦尺进行全面检验。l 观测方法:往测奇数站“后前前后”,偶数站“前后后前”;返测奇数站“前后后前”,偶数站“后前前后”。往测转为返测时,两根标尺互换。l 测站视线长、视距差、视线高要求见下表:标尺类型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前后视距累计差视线高度仪器等级视

5、距视线长度20m以上视线长度20m以下因瓦DS150m1.0m3.0m0.5m0.3ml 测站观测限差见下表基辅分划读数差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上下丝读数平均值与中丝读数之差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0.4mm0.6mm3.0mm1.0mml 两次观测高差超限时重测,当重测成果与原测成果分别比较其较差均没超限时,取三次成果的平均值。垂直位移基准网外业测设完成后,用天宝DINI03电子水准仪自带的数据平差功能进行水准网平差,严格控制各水准环闭合差,各项参数合格后,输入计算机,制作测量成果表。本期基准点复测成果如下点号初始高程(m)本次高程(m)较差(mm)备注B1100.0000100.00000起算点B

6、299.628099.62800B3101.3284101.32810.3复测成果说明高程基准点未发生变化。3.2监测点垂直位移测量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历次垂直位移监测是通过工作基点间联测一条二等水准闭合或附合线路,由线路的工作点来测量各监测点的高程,各监测点高程初始值在监测工程前期两次测定(两次取平均),某监测点本次高程减前次高程的差值为本次垂直位移,本次高程减初始高程的差值为累计垂直位移量。3.3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网测量本次测量平面坐标采用独立坐标系。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在3倍基坑深度距离外设立P1、P2、P3三个稳固基准点,使用尼康Nivo2.c全站仪建立独立坐标系。控制

7、测量方法采用方向观测法和距离观测法,方向观测法的限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仪器类别两次照准目标读数差()半测回归零差()一测回内2C互差()同一方向值各测回互差()DJ238139控制网测量独立测量三次并平差后取三次测量成果的平均值作为平面控制点成果,本期控制点复测成果如下表:点号初始坐标(北坐标,东坐标)复测坐标(北坐标,东坐标)较差(mm)备注P11000.00001000.00001000.00001000.0000起算点P21106.10751000.00001106.10751000.0000起始方向P3940.9810998.3772940.9808998.37730.2复测成果说

8、明平面控制点未发生变化。3.4坡顶水平位移监测点测量采用坐标法。在某条测线的两端远处各选定一个稳固基准点A、B,采用拓扑康GTS332N全站仪建立独立坐标系统,观测时,在该条测线上的各监测点设置觇板,由全站仪在觇板上读取各监测点的平面坐标,某监测点本次E值与初始E值的差值即为该点累计水平位移,各变形监测点初始E值均为取两次平均的值。观测点坐标中误差不大于1.5mm。3.5土体深层水平位移测量使用仪器为数字型滑动式测斜仪,基本原理是将测斜探头放入测斜管底部,提升电缆使探头沿导槽滑动,自下而上每隔一定距离量测每个测点相对于铅垂线的偏斜值,同一测点任何两次量测结果之差即为该时间间隔内基坑壁在该点的角

9、变化,再利用简单的几何关系即可换算成相对于管底基准点的水平位移。测试步骤如下:(1) 连接探头与测读仪,开机并检查密封设置、电池电量及仪器是否能正常读数。(2) 设定好点号和深度后,将探头正方向朝向基坑壁受力的方向,使滚轮划入导槽中,沿导槽将电缆缓缓放入管底。使仪器通电后静止10分钟,使探头与管内的温度达到平衡。然后提升电缆,自下而上每隔0.5米测读一次。探头放到待测点后,观察显示的测试值数据是否稳定,一般在小数点最后一位在“1-2”左右跳动即可按确定键采集数据。(3) 测量完毕后将探头旋转180度,即探头负方向朝向基坑壁受力方向,按照相同的方法重复测量一次。同一位置的读数大小接近或相等,符号

10、相反,绝对值之差小于10,否则重测。4. 本期监测成果汇总XXXX基坑支护工程基坑监测成果汇总表工程简介概述监测项目主要为建筑物沉降、坡顶沉降、坡顶水平位移等监测时间2013年7月26日至2013年8月2日XXXX基坑监测情况概述监测项目变化值最大位置(点号)累计变化值(mm)本周变化值(mm)本周变化速率(mm/d)是否超出警戒值建筑物沉降累计变化值最大J16-5.2-0.1-0.01否本周变化最大J35-1.40.5-0.07否本周变化速率最大J35-1.40.5-0.07否坡顶沉降累计变化值最大W13-6.80.20.03否本周变化最大W7-6.50.30.04否本周变化速率最大W7-6

11、.50.30.04否坡顶位移累计变化最大W139.50.40.05否本周变化最大W10-12.20.70.10否本周变化速率最大W10-12.20.70.10否备注建筑物沉降监测报警值:3mm/d或连续三天大于1.4mm/d,累计值20mm坡顶沉降监测报警值:3mm/d或连续三天大于2.1mm/d,累计值20mm坡顶水平位移监测报警值:3mm/d或连续三天大于2.1mm/d,累计值30mm监测结果分析及建议本周展开的所有监测项目均未超过预警值。 5. 现场巡视成果汇总XXXX基坑监测巡视结果汇总表工程名称:XXXX基坑监测观测者:XXX观测日期:20134年7月26日至2013年8月2日分类巡

12、视检查内容巡视检查结果备注自然条件气温2138风力微风雨量7月30日小雨支护结构墙后土体沉陷、裂缝及滑移无基坑涌土、流沙、管涌等无其它无施工工况土质情况粉质粘土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及分层厚度基坑开挖至底部地表水、地下水状况无基坑周边地表堆载情况符合设计要求其它无周边环境管道破损、泄露情况无周边道路(地面)裂缝、沉陷无邻近施工情况无其它无监测设施基准点、测点完好状况良好监测原件完好情况良好观测工作条件一般基坑坡顶水平位移测量成果表(第三十三期)点号初始值(北,东)上次值(北,东)本次值(北,东)本次变化(mm)累计变化(mm)变化速率(mm/d)备注W11066.6047953.6776被破坏W21

13、048.0650952.8187被破坏W31031.8492952.8037被破坏W41012.9067932.38551012.5667935.43471012.5671935.43490.4 1.4 0.06 W51006.2362924.53361001.1023921.86931001.1023921.86880.5 2.2 0.07 W6-1994.1511914.4248994.1523914.4238994.1525914.42360.3 1.8 0.04 W71013.1641906.59461013.1672906.59911013.1673906.59940.3 5.8 0.05 W8-11031.4644900.46431031.4656900.46541031.4661900.46550.5 2.1 0.07 W9-11045.0784891.38481045.0789891.38651045.0789891.38670.2 2.0 0.03 W10-11070.5803891.95681070.5798891.9582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