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原理与实务第二版课件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王瑜 主编8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2510177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法原理与实务第二版课件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王瑜 主编8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经济法原理与实务第二版课件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王瑜 主编8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经济法原理与实务第二版课件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王瑜 主编8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经济法原理与实务第二版课件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王瑜 主编8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经济法原理与实务第二版课件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王瑜 主编8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法原理与实务第二版课件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王瑜 主编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法原理与实务第二版课件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王瑜 主编8(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竞争法,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的概念和立法宗旨,理解并掌握不正当竞争行为和垄断行为的具体表现及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和垄断行为的法律责任,并培养维护社会公平竞争秩序的良好意识。,先导案例 案情介绍: 某省兴隆百货公司因经营不善,连年亏损。公司经理王某决定采取有奖销售的办法推销商品,具体方法为:凡购买该公司80元以上物品者即可得到一张兑奖票,设1至10等奖和特等奖共11个等次。其中设特等奖1名,奖品为2室1厅住房;1等奖2名,奖品为“画中画”电视机1台;2等奖6名,奖品为美菱冰箱1台;3等奖10名,奖品为山地车1辆从4等奖至10等奖,受奖人数越来越多,奖品价值

2、逐渐降低,有收录机、毛巾被、随身听、床单、毛巾、香皂等。自从设奖后,该公,先导案例 司的销售额与日俱增,最高一天销售额竟达52万元,创公司历年最好水平。时隔不久,该公司又采取了同样的办法进行销售,但是,始终未见特等奖及1、2等奖出现,于是有人投诉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接到投诉后进行了调查,查明兴隆百货公司根本没有设特等奖及1、2等奖的奖号,所谓的有奖销售实为一场骗局。最后工商行政管理局作出对兴隆公司予以罚款的决定。,先导案例 想一想: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处理是否正确?有何法律依据?,(一)不正当竞争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概念 1不正当竞争 不正当竞争行为是针对市场竞争中的正当竞争行为

3、而言的,它泛指经营者为了争夺市场竞争优势,违反公认的商业习俗和道德,采用欺诈、混淆等经营手段排挤或破坏竞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并损害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利益的竞争行为。,第一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一、反不正当竞争法概述,2.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概念 反不正当竞争法是调整在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基本原则 1.平等保护原则 2.有利竞争原则 3.诚实信用原则,二、不正当竞争行为 (一)假冒或仿冒行为 假冒或仿冒行为指盗用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或服务声誉,使其商品或服务发生混淆,从中牟取非法利益的行为。 (二) 公用企业限制竞争行为 公用企业限制竞争行

4、为指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以排挤其他经营者的行为。,(三)政府及其所属部门限制竞争行为 政府及其所属部门限制竞争行为,是指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制市场竞争的行为。 (四)商业贿赂行为 商业贿赂行为,是指经营者在市场交易活动中,通过暗中给付财物或采取其他手段收买交易对象或有关人员,以获得交易机会或占据市场优势的行为。,(五)虚假宣传行为 虚假宣传行为,是指经营者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六)侵犯商业秘密行为 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是指以盗窃、利诱、胁迫、或其他

5、不正当的手段获取、披露、使用其他人的商业秘密的行为。,(七)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低于成本价格的销售行为(低价倾销行为) 经营者低于成本价格的销售行为,主要目的是排挤竞争对手,但并非所有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的行为都属于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因此并不是所有的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的行为都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八)搭售或附加不合理条件的交易行为 搭售或附加不合理条件的交易行为,是指经营者在销售商品时,违背购买者的意愿搭售商品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的条件的行为。,(九)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 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是指经营者利用金钱、物质或其他利益引诱购买者与之发生交易关系,以排挤竞争对手的行为。 下列有

6、奖销售行为是不正当竞争行为: (1)采用谎称有奖或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的欺骗方式进行有奖销售; (2)利用有奖销售的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 (3)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超过5,000元。,(十)商业抵毁行为 商业抵毁行为,是指经营者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或商品声誉的行为。 (十一)串通招标、投标行为 串通招标、投标行为是在招投标活动中,两个以上的行为人以协议形式或共同行动限制竞争的共谋行为。表现为:投标者串通投标;投标者与招标者之间的共谋行为。,三、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督检查 (一)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督检查部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监督检查不正当竞争行

7、为的主管机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有权监督检查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其他部门,也是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督检查机关。,(二)监督检查部门在监督检查不正当竞争行为中的职权 1询问权。 2查询、复制权。 3检查权。,四、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责任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一)民事责任 1.承担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民事责任的条件,2.承担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民事责任的方式,3.不正当竞争行为损害赔偿的范围和标准 (1)赔偿的范围 (2)赔偿的标准,(二)行政责任,(三)刑事责任,开篇案例解析,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处理是正确的。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3条规定,

8、经营者不得从事下列有奖销售:(1)采用谎称有奖或者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的欺骗方式进行有奖销售;(2)利用有奖销售的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3)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超过人民币5,000元。,第二节 反垄断法,(一)垄断的概念 垄断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是指少数企业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对生产和市场进行控制,并在一定的市场领域内从实质上限制竞争的一种市场状态。 (二)反垄断法的概念 反垄断法是经济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发展到近代以后出现的旨在规制市场中一系列独占市场、限制竞争、破坏市场竞争机制、损害社会公平利益行为的法律。,一、反垄断法概述,(三)反垄断法的立法宗旨 垄断行为侵害了自由竞争的机

9、制和社会公众利益,因此,反垄断法正是以公众利益为出发点的。根据我国反垄断法第1条的规定,其立法宗旨是为了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保护市场公平竞争,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具体表现为: (1)保护市场主体的自由权利。 (2)保护消费者权益。 (3)维护社会财富分配的正义。,二、垄断行为,(一)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 这里所称垄断协议,是指经营者之间达成的排除、限制竞争的协议、决定或者其他协同行为。 1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 2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达成垄断协议 (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所谓市场支配地位,是指经营者在相关市场内具有能够控制商品价格

10、、数量或者其他交易条件,或者能够阻碍、影响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能力的市场地位。,根据反垄断法第17条的规定,属于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从事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有以下几种。,1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或者以不公平的低价购买商品 2没有正当理由,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 3没有正当理由,拒绝与交易相对人进行交易,4没有正当理由,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进行交易或者只能与其指定的经营者进行交易 5没有正当理由搭售商品,或者在交易时附加其他不合理的交易条件 6没有正当理由,对条件相同的交易相对人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差别待遇 7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的其他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三)经营者

11、集中 1经营者合并 2经营者通过取得股权或者资产的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 3经营者通过合同等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或者能够对其他经营者施加决定性影响,(四)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 1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滥用行政权力,妨碍商品在地区之间的自由流通。 2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滥用行政权 3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滥用行政权 4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滥用行政权 5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制定含有排除、限制竞争内容的规定,1经营者实施垄断行为,除了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

12、承担民事责任外,还应承担下列责任。 2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滥用行政权力,实施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的法律责任 3经营者拒绝提供有关材料、信息,或者提供虚假材料、信息,或者隐匿、销毁、转移证据的法律责任 4反垄断执法机构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三、垄断行为的法律责任,先导案例解析,本案中,兴隆百货公司谎称有奖而实际无奖,且有奖销售的最高金额显然超过了法定最高限额,其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同时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6条还规定,经营者违反本法第13条的规定进行有奖销售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1不正当竞争的含义是什

13、么? 2如何理解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基本原则? 3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种类有哪些? 4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督检查部门及其职权是什么? 5经营者承担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民事责任的条件是什么? 6简述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责任。,案例分析,案例(1) 案情介绍: 某市A、B两家大商场,都处于闹市区。一段时间以来,由于A商场经营有方,货真价实,价廉物美,颇受顾客欢迎,销售额直线上升。而处于A商场对面的B商场则顾客很少光顾,效益欠佳。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本市报纸上的读者来信中登有一些消费者到A商场购物遭到服务员冷遇的反映,还有一些消费者反映,在A商场买到了假货,退还都不允许等等。,案例分析,于是A商场效益受损,B商场顾

14、客盈门。为此,A商场经理专门到报社查询这些读者来信,准备让职工亲自登门道歉以避免更大的影响。当将这些读者来信地址一一查出后,发现其中绝大部分的消费者来信的地址都是B商场职工的地址。A商场经理非常气愤,找到了B商场的这些职工,当问及他们为什么这么做时,B商场职工回答,这些都是他们经理让做的。,案例分析,因此,A商场起诉到法院,要求B商场在报纸上公开赔礼道歉,清除影响,并赔偿因此所遭受的经济损失。 议一议: 本案中B商场的行为是否构成了不正当竞争?为什么?,案例分析参考答案,案例(1) B商场的行为构成了不正当竞争,因为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5条规定,“经营者不得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

15、商业信誉、商品声誉。” B商场的职工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损害A商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因此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案例分析,案例(2) 案情介绍: 某年1月,甲厂在国家商标局注册了圆形商标“喜凰”牌,用于白酒产品。同年3月,乙厂注册了圆形图案“天福山”,其中有“喜凤”字样,整个商标图形、图案和文字除“天福山”和“凤”字外,所有的文字、图案都与“喜凰”商标一样,并且都用隶书书写,字型相仿。从某年3月到次年5月,乙厂用“天福山”商标共生产白酒470万瓶,销售了340多万瓶。销售额达244万多元。,案例分析,正因为甲、乙两厂的商标相似,又加之乙厂采用了与甲厂白酒相似的装潢,致使广大消费者误认为“喜凤

16、”就是“喜凰”,造成了消费者误购。同时也给甲厂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甲厂向法院起诉了乙厂。 议一议: (1)何谓假冒或仿冒行为,应如何认定?(2)乙厂的行为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什么规定?,案例分析参考答案,(1)假冒或仿冒行为,是指盗用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或服务声誉,使其商品或服务发生混淆,从中牟取非法利益的行为。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的规定,属于这类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有如下几种: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案例分析参考答案,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在商品上伪造或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 (2)乙厂的行为违背了“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