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长、学校在学生教育中的作用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2507805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家长、学校在学生教育中的作用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家长、学校在学生教育中的作用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家长、学校在学生教育中的作用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家长、学校在学生教育中的作用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家长、学校在学生教育中的作用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家长、学校在学生教育中的作用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家长、学校在学生教育中的作用资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家长、学校在学生教育中的作用摘要:学生的全方位的发展来自于多方面,它不仅仅是靠教师的言谈身教能实现的,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更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来实现这一目标。只有真正把“家长学校”建设好,把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落实好,才能实现学生各方面素质、能力的综合提升。关键词:家长教育、学校教育、联合影响学生各方面成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通常根据学生成长过程中活动范围及接触对象,将其划分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来自这三方面的影响和教育,我们分别称其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其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存在着双向互动的关系,两者构成教育的主体,缺一不可,又不可分割。相对社会教育而言,

2、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直接作用于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影响是深刻而长远的。长期的工作实践证明,有些家庭的综合文化水平和素质都比较高,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感受到的是一种正面的、优良的氛围;有些家长的文化水平比较低,没有受过教育的专门训练,缺乏教育的专业知识和理论修养,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的能力差,许多家长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和一般经验教育孩子,缺乏教育科学的理论指导,不了解孩子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难以做到科学育人;有的家庭长辈之间关系紧张或者长辈有严重的过错行为,这种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势必会产生消极作用利用这种教育因素,建立合力开展工作的网络,有助于调动和整合各方面的积极因素,这比学

3、校教师单方面的“单打独斗”、“孤军奋战”更有利于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顺利地成长。因此,作为老师,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掌握两者之间通力合作的方法与技巧,是一门必修课程。首先,我想谈谈我总结出来的几种家校沟通合作的错误倾向:一,沟通式家校联系。这种合作方式仅仅在学生犯错误而教师倍感无能为力时发生。这种沟通方式的存在非常普遍,以致家访成为学生犯错误的另一种表述。通过对本班问卷时调查发现,赞同家访的学生仅占总人数的5,无所谓的学生约占10,其他则为对家访略显抵触的学生。而在深入调查中则发现赞同家访的学生父母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多使用讲解举例的方式,让学生“心服口服”。无所谓的学生,家长则有种“小孩子总会犯

4、错,长大就好了的心理”。而抵触家访的学生家长多采用训斥甚至暴力的方式来应对学生错误。这种间接的不愉快体验让学生对家访产生不同的情绪。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数据表明,学生拒绝这种告状式家校联系。作为教师,出发点绝对是关心学生,但这种关心方式并不能赢得学生的好感,相反如若处理不当,还会激起学生的敌对情绪。当他发现,他的老师缺乏某种能力,只会狐假虎威依靠自己父母的威严的时侯,他将对该老师失去所有信赖与支持。二,家校教育缺乏一致性、连贯性。家庭教育的效力取决于家庭成员的受教育程度、生活习惯、世界观、成员之间的关系乃至与邻里之间的关系等等诸多因素。这些因素决定了家庭教育的基本理念与方法。当学校

5、教育与家庭教育在理念与标准上产生错位乃至严重分歧的时候,双方教育效力都将大打折扣。这和力学的某些原理有相通之处。所以保持家校教育方向上的一致性、连贯性,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教育合力。三,在家与问题交流上,重事实陈述,轻过程与方法的探讨。教育的最终目的指向教育的效果,而决定教育效果的通常是教育的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思想与行为上的表现,仅仅是我们教育的原始动机。与家长沟通,如果只限于学生的表现如何如何并到此为止,然后彼此独立依照自己的习惯去开展教育,没有形成有效统一的步调,势必影响教育进程。那么,如何与家庭教育通力合作,建立有效开展工作的网络,确保更多积极以加速的整合呢?我想再谈工作经验中积累的一些浅薄

6、看法:一作为教师,首当其冲应该树立正确的沟通观。家长是教育活动的合作者,与家长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利于教师更多地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在沟通合作过程中,家长也应参与到商讨如何使孩子更健康成长的活动中来。教师应该明确,差异是沟通的基础,但沟通不是为了排斥差异,消除差异,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差异,求同存异。教师应当了解,要实现有效的沟通,沟通的参与者必须具有平等的人格和平等的沟通机会,并且都愿意倾吐自我,尊重彼此的观点,乐于积极地接纳对方;同时,沟通的参与者都被沟通活动所吸引,共同决定对话的形式和内容,共同创设交往的情境二,构筑信任平台,这是教师与家长实现良好沟通与合作的关键与前提。在丰富的班级教育资源

7、里,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是很重要的一块。因其以情和爱作为主要教育手段和力量的教育,学校教育无法与之匹敌和比拟,但是可以跟它连接和匹配。连接与匹配的关键仍在于感情上的信任这根韧带。魏书生曾说:“教育学生的时候,力争不站在学生的对面,而要力争站在学生的心里,这样学生会感到你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这见解把握住了人性的弱点,学生受用,对家长也同样受用。教育学生的时候,我们应该让学生感到我们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同样沟通家长的时候,我们应该让家长感到我们不是在训斥他的孩子而是在帮助他的孩子。这样,你就站在家长的心里去了。所以,家校联系时忌讳告状式的沟通方式。联系的内容不应该局限于孩子所犯的

8、错误,还应该有孩子取得的点滴成功与进步;不应该局限于孩子的行为,还应该有孩子的思想、情感与情绪;不应该局限于孩子的学习,还应该有孩子的校内外生活。“教育植根于爱”,班主任在与学生家长沟通中,若能流露出对学生的爱,往往会迅速、有效地缩短家长与班主任的心理距离,“亲其师而信其道”,大大增强家长的信任感和责任感。三,把握沟通原则与技巧,多与家长探讨教育的过程和方法,保持步调的一致。家访中,老师应做到“四善”,即善于倾诉、善于询问、善于倾听、善于引导。善于倾诉就是要提出问题,同时要提供可行性的建议,尽量避免“登门告状”、“漫发牢骚”的印象。倾诉的时候老师应找到向家长提出要求的适当形式,语言尽可能委婉,

9、最好用建设性口吻。如:“你看,我们是否可以这样做”、“你能否试一下这种方式”等。善于倾诉,也要善于询问、倾听和引导。教师千万不要只顾自己滔滔不绝,剥夺家长讲话的机会,要善于捕捉机会开放式提问,激起家长说的欲望和参与的热情,反“客”为“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沟通。一位优秀的沟通好手,必然善于对他人的意见进行询问、感受并且耐心倾听。对于家长不符合教育要求的行为、观点应予以说服工作,向他们解释这样做对孩子教育所带来的危害。切忌将教师应当承担的责任推卸到家长身上,不仅证明教师的无能,而且证明老师的不负责任。家访结束时,应进一步拟订教育学生的措施。老师通过家访与家长交换过意见之后,可以共同制

10、定出教育学生的方法措施,要明确家长和教师的分工,以便密切合作、互相配合。四,考虑沟通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常见的沟通方式有直面交谈、电话联系、书信来往、同学转托、家长会等,其中直面交谈又分班主任登门拜访和请个别家长到校座谈两种形式。不管哪种沟通方式,都有其特殊的适用情境。例如,用信函方式与学生家长及时沟通信息虽然非常费事,但也有其独特的适用面,写信适用于两种情况:一是学生家长个性固执或性情暴躁,与其交谈,难以形成共识,容易引起负作用,而用联系信指出问题,分析原因,提示方法,容易被学生家长接受,并触发一些冷静思考,从而改进教育孩子的方法。二是遇到不宜面谈的问题。如学生有偷摸、早恋等行为,向家长面对面挑明,一则家长脸上无光、很尴尬,再则容易导致家长的过激行为,如打孩子。而通过家长联系信,可以含蓄地指出学生在校内外的有关表现,分析问题的严重性,引起家长的警觉和重视。以上是我关于家校通力合作的一点实践经验和看法。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儿童教育不可分割的两个统一方面,只有学校、家庭明确分工,统一认识、协同步调,加强合作,形成合力,才能保证最佳的教育效果,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应当有效加强沟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