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构造与识图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魏明 3第八章变形逢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2507574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9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构造与识图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魏明 3第八章变形逢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建筑构造与识图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魏明 3第八章变形逢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建筑构造与识图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魏明 3第八章变形逢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建筑构造与识图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魏明 3第八章变形逢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建筑构造与识图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魏明 3第八章变形逢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构造与识图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魏明 3第八章变形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构造与识图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魏明 3第八章变形逢(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八 章,变 形 缝,本章内容提要,建筑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常会产生变形,导致开裂甚至破坏。如果这种变形的处理措施不当,就会引起建筑物的裂缝,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和耐久性,造成建筑物的破坏和倒塌。 解决办法有两种:一是加强建筑物的整体性,使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来抵抗由以上因素引起的应力和变形;二是在建筑物的某些部位设置变形逢,使其具有足够的变形宽度来防止裂缝的产生和破坏。 变形缝是针对这种情况而预留的构造缝,它是将建筑物用垂直的缝分为几个单独部分,使各部分能独立变形。这种垂直分开的缝称为变形缝。 变形缝可分为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三种。,学习目标要求,1掌握变形缝的分类及设置原则; 2掌握

2、变形缝在基础、墙面、楼地面及屋面的构造处理方法;,学习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变形缝的概念、设置原则及构造处理。 本章难点是:变形逢的构造处理,第一节 伸缩缝,建筑构件因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变化会产生胀缩变形,当建筑物长度超过一定限度时,会因热胀冷缩变形较大而产生开裂。为此,通常在建筑物适当的部位设置竖缝,自基础以上将房屋的墙体、楼板层、屋顶等构件断开,将建筑物沿垂直方向分离成几个独立的部分。 这种因温度变化而设置的缝隙称为伸缩缝或温度缝。,伸缩缝的设置,伸缩缝是将基础以上的房屋构件全部分开。 缝宽一般为2040mm,或按照有关规范由单项工程设计确定。 伸缩缝的最大间距与房屋的结构类型、房屋或楼

3、盖的类别以及使用环境等因素有关,砌体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的设置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见表8-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50010-2002),见表8-2。,表8-1 砌体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m),表8-2 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m),二、伸缩缝的构造,伸缩缝要求建筑物的墙体、楼地面、屋顶等地面以上构件全部断开,以保证伸缩缝两侧的建筑构件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但从建筑物功能要求和整体美观的角度需对这些缝隙进行构造处理。,1墙体伸缩缝构造:,墙体伸缩缝的截面形式 墙体伸缩缝一般做成平缝、错口缝、企口缝,如下图8-1 所示。 平缝构造简单,但不利于

4、保温隔热,适用于厚度不超过240mm的墙体,当墙体厚度较大时应采用错口缝或企口缝。,图8-1 墙体伸缩缝的截面形式,a) b) c) a)平缝; b)错口缝; c)企口缝,墙体伸缩缝构造,外墙缝内填塞可以防水、防腐蚀的弹性材料,如沥青麻丝、沥青木丝板、泡沫塑料条、橡胶条、油膏等弹性材料与金属调节片。 外墙封口可用镀锌铁皮、铝皮做盖缝处理,内墙可用金属板或木盖缝板做为盖缝。在盖缝处理时,应注意缝与所在墙面相协调。 所有填缝及盖缝材料和构造应保证结构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而不破坏。如下图8-2所示。,图8-2 墙体伸缩缝构造,a)、b)、c)外墙伸缩缝; d)、e)内墙伸缩缝,2楼地面和屋面伸缩缝构造

5、,见第三节,第二节 沉降缝,同一建筑物由于地质条件不同、各部分的高差和荷载差别较大以及结构形式不同时,建筑物会因地基压缩性差异较大发生不均匀沉降导致其产生裂缝。为了防止此裂缝的发生,需要设缝隙将建筑物沿垂直方向分为若干部分,使其每一部分的沉降比较均匀,避免在结构中产生额外的应力。 这种因不均匀沉降而设置的缝隙称为沉降缝。,一、沉降缝的设置,沉降缝应从基础断开。沉降缝一般在下列部位设置: 1过长建筑物的适当部位; 2当建筑物建造在不同的地基土壤上又难以保证均匀沉降时; 3 当同一房屋相邻各部分高度相差在两层以上或部分高差超过10m以上时; 4当同一建筑物各部分相邻基础的结构体系、宽度和埋置深度相

6、差悬殊时; 5建筑物的基础类型不同,以及分期建造房屋毗连处; 6当建筑物平面形状复杂、高度变化较多时,将房屋平面划分成几个简单的体型,在各部分之间设置沉降缝。 沉降缝的宽度随地基情况和房屋的高度不同而定,或根据有关规范由单项设计确定,其宽度详见下表8-3。,表8-3 沉降缝的宽度,二、沉降缝的构造,沉降缝与伸缩缝的最大区别在于伸缩缝只需保证建筑物在水平方向的自由伸缩变形,而沉降缝主要应满足建筑物各部分在垂直方向的自由变形,故应将建筑物从基础到屋顶全部断开。同时沉降缝也可兼顾伸缩缝的作用,在构造上应满足伸缩与沉降的双重要求。,1墙体沉降缝构造,墙体沉降缝的盖缝处应满足水平伸缩和垂直变形的要求,同

7、时,也要满足抵御外界影响以及美观的要求。墙体沉降缝构造如下图8-3所示。,图8-3 墙体沉降缝构造 a)外墙平缝 b)外墙转角处,2基础沉降缝构造,建筑物基础沉降缝应使建筑物从基础底面到屋顶全部断开,此时基础在构造上有三种处理方法。 (1)双墙式沉降缝处理方法 将基础平行设置,沉降缝两侧的墙体均位于基础的中心,两墙之间有较大的距离,如下图8-4a所示。 若两墙间距小,基础则受偏心荷载,适用于荷载较小的建筑,如下图8-4b所示,,图8-4 基础沉降缝处双墙式处理,(2)交叉式处理方法,将沉降缝两侧的基础交叉设置,在各自的基础上支承基础梁,墙砌筑在梁上,适用于荷载较大,沉降缝两侧的墙体间距较小的建

8、筑,如下图8-5 所示。,图8-5 基础沉降缝处交叉式处理,(3)悬挑式处理方法,将沉降缝一侧的基础按一般设计,而另一侧采用挑梁支承基础梁,在基础梁上砌墙,墙体材料尽量采用轻质材料,如下图8-6 所示。,图8-6 基础沉降缝处悬挑式处理,虽然设置沉降缝是解决建筑物由于变形引起破坏的好办法,但设缝也带来了很多麻烦,如必须做盖缝处理,易发生侵蚀、渗漏,影响美观等,因此应尽量避免,如在房屋的高层与低层之间,可采取以下一些措施将两部分连成整体而不必设沉降缝。 (1)裙房等低层部分不设基础,由高层伸出悬臂梁来支撑,以求得同步沉降; (2)采用后浇带:近年来,许多建筑用后浇带代替沉降缝。其做法是:在高层和

9、裙房之间留出800mm1000mm的后浇带,待两部分主体施工完成一段时间,沉降均基本稳定后,再将后浇带浇注,使两部分连成整体 (3)可采用桩基、以及加强基础整体性等方法将两部分连成整体,3楼地面和屋面沉降缝,见第三节。,第三节 防震缝,建筑物在地震力作用下,会产生上下、左右、前后多方向的振动,而导致建筑物发生裂缝。为了防止此裂缝的发生,建筑物按垂直方向设置缝隙,将大型建筑物分隔为较小的部分,形成相对独立的防震单元,避免因地震造成建筑物整体震动不协调,而产生破坏。 这种防止地震而设置的缝隙称为防震缝。,一、防震缝的设置,在地震设防烈度为79度的地区,当建筑物体型复杂或各部分的结构刚度、高度、重量

10、相差较大时,应在变形敏感部位设置防震缝,将建筑物分成若干个体型简单、结构刚度较均匀的独立单元。 下列情况应设置防震缝: 1建筑物平面体型复杂,凹角长度过大或突出部分较多,应用防震缝将其分开,使其形成几个简单规整的独立单元; 2建筑物立面高差在6m以上,在高差变化处应设缝; 3建筑物毗连部分的结构刚度或荷载相差悬殊的应设缝; 4建筑物有错层,且楼板错开距离较大,须在变化处设缝。 防震缝的最小宽度与地震设计烈度、房屋的高度有关。详见表8-4。,表8-4 防震缝的宽度,二、防震缝的构造,防震缝应沿建筑物全高设置,一般基础可不断开,但平面复杂或结构需要时也可断开。 防震缝一般与伸缩缝、沉降缝协调布置,

11、做到一缝多用或多缝合一,但当地震区需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时,须按防震缝构造要求处理。,1防震缝墙体构造,防震缝缝盖做法与伸缩缝相同,但不应该做错口缝和企口缝。 由于防震缝的宽度比较大,构造上应注意做好盖缝防护构造处理,以保证其牢固性和适应变形的需要。 防震缝的墙体构造如下图8-7 所示。,a)外墙平缝处 b)外墙转角处 c)内墙转角处 d)内墙平缝处,图8-7 防震缝墙体构造,2楼地面和屋面变形缝的构造: 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三缝在楼地面和屋面的构造处理是一样的,因此统称为变形缝构造。 (1)楼地面变形缝的设置与墙体变形缝一致,应贯通楼板层和地坪层。对于采用沥青类材料的整体楼地面和铺在砂、沥青

12、胶体结合层上的板块楼地面,可只在楼板层、顶棚层、或混凝土垫层设变形缝。 变形缝内一般采用有弹性的松软材料,如沥青玛王帝脂、沥青麻丝、金属调节片等,上铺活动盖板或橡皮条等,以防灰尘、杂物下落,地面面层也可用沥青胶嵌缝。 顶棚处应用木板、金属调节片等做盖缝处理,盖缝板应保证缝两侧结构构件能自由变形,其构造做法如图8-8 所示。,图8-8 楼地面变形缝,(2)屋顶在变形缝处的构造分为等高屋面变形缝和不等高屋面变形缝两种。 1)等高屋面变形缝 等高屋面变形缝的构造分为上人屋面做法和不上人屋面做法。 上人屋面变形缝 屋面上需考虑人活动的方便,变形缝处在保证不渗漏、满足变形需求时,应保证平整,以利于行走,如图8- 9a所示。 不上人屋面变形缝 屋面上不考虑人的活动,从有利于防水考虑,变形缝两侧应避免因积水导致渗漏。一般构造为:在缝两侧的屋面板上砌筑半砖矮墙,高度应高出屋面至少250mm,屋面与矮墙之间按泛水处理,矮墙的顶部用镀锌铁皮或混凝土压顶进行盖缝,如下图8-9 b所示。,图8-9 等高屋面变形缝,2)不等高屋面变形缝 不等高屋面变形缝,应在低侧屋面板上砌筑半砖矮墙,与高侧墙体之间留出变形缝。矮墙与低侧屋面之间做好泛水,变形缝上部用由高侧墙体挑出的钢筋混凝土板或在高侧墙体上固定镀锌钢板进行盖缝,如下图8-10 所示。,图8-10 不等高屋面变形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