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7793在高精度温控设备中的应用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507515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668.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ad7793在高精度温控设备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ad7793在高精度温控设备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ad7793在高精度温控设备中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ad7793在高精度温控设备中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d7793在高精度温控设备中的应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1 电子技术设计与应用 Electronics Design AD7793; MCU; SPI; high precision temperature control AD7793以一定的速率对模拟输入信号连续采样,采 样速率受系统时钟的控制。采样信号经BUF、PGA 放大,使其输出电平满足电荷平衡ADC的要求,然 后转换成数字脉冲序列,该序列经数字滤波器处理 后,以确定的速率更新数据寄存器中的数据。数字 滤波器的主要作用是抑制串模干扰,不同的更新速 率下,AD7793所选择的数字滤波器也略有不同。数 据寄存器中的数据可以从SPI接口随机读出。 3 AD7793芯片的应用 AD7793的接口

2、电路如图2所示。根据系统的测 量精度和控制精度要求,选择了RTD传感器PT1000 作为测温传感器。PT1000具有良好的长期稳定性、 线性度好、响应时间快,测试电流在允许值范围内, 自热系数小,满足系统的技术要求。PT1000传感器 对温度的变化输出一般是微伏级的微弱信号,但 AD7793具有完整的模拟前端功能,内部集成了低噪 声仪表放大器,且可以设置增益,因而可以直接输 入测量传感器输出的微弱信号,输入信号通过低通 图1 AD7793内部结构框图 32 电子技术设计与应用 Electronics Design & Application 滤波后进入AD7793的A/D输入端。 RTD传感器

3、PT1000电阻接线主要有三种方式: 二线制、三线制和四线制。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 由于引线电阻的存在,则不同的测温方式得到的测 量精度不同,应视使用场合的要求高低而定。二线 制精度较低,无法消除线路电阻的影响,环境温度 的变化对其影响很大,近距离可以使用;三线制是 工业应用中的主流,多一根线主要消除导线电阻的 影响,采用惠斯顿平衡电桥,适合远距离传输。四 线制应用较少,但精度高,能补偿由导线引起的误 差,在高精度测量中广泛应用。在本设备中采用四 线制测温的方式,可以完全消除引线电阻所引起的 误差,满足高精度测量的要求。 对于AD7793的-ADC来讲,参考源的选择 必须满足低噪声、温漂小的要

4、求。虽然已经内置了 电压参考源,无需外接参考源,但为了满足高精度 测量的要求,使用了高精度标准参考电阻(0.2ppm), 采用比例测量法,应用这种方法,激励源中的噪声 会被抵消掉。 4 AD7793芯片在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4.1 PCB布局 -型ADC具有非常高的分辨率以及极低的噪 声,因此PCB的布局布线对于实现ADC的高性能有 非常大的影响。在PCB的布线中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1)电源:如果可能,尽量使用单独的模拟电源 和单独的数字电源。而且模拟部分的电源要使用线 性电源。如果使用单电源给AVDD和DVDD供电, AVDD和DVDD之间应用磁珠进行隔离。在所有的 AVDD的管脚要用0.

5、1F和10F进行去耦到模拟地 上,所有数字电源管脚要用0.1F进行去耦,接到 数字地上。电源线在PCB上要走尽量宽的线。 (2)地:系统要分为模拟地和数字地两部分, 模拟地和数字地都要是大面积的地平面。ADC芯片 本身模拟管脚与数字管脚都物理上分隔开了,因此 ADC可以跨在模拟地平面和数字地平面的中间, ADC的AGND管脚要接到系统模拟地,ADC的 DGND管脚要接到系统数字地。模拟地和数字地最 终在ADC的附近进行一点相接,这样更能有效降低 接地阻抗和噪声系数。 图2 AD7793前端处理电路 (3)信号:模拟输入信号线线条要宽、采用最 短路径靠近AD7793模拟输入端口。信号的模拟部 分

6、和数字部分要分开,模拟信号线和数字信号线也 要分开,模拟信号线和数字信号线不要穿插,在芯 片下面避免走数字信号。 4.2 软件配置 MCU通过SPI接口对AD7793进行初始化配置, 顺序如下: (1)复位:由于上电期间的任何毛刺电压可能 会破坏寄存器,因此建议在初始化程序中执行复位, 即将32个1写入AD7793进行复位。复位后,SPI串行 接口、片内寄存器都进入到默认状况,便可针对应 用配置器件。 (2)配置:复位后即可对片内寄存器进行配置。 首先写模式寄存器,设置工作模式、输出数据速率 和时钟源;然后写配置寄存器,设置极性、增益、 基准源、缓冲和通道;最后写IO寄存器,设置电流 源和大小

7、。 (3)校准:配置后,便可以启动校准程序,进 行内部校准和系统校准。在校准时,对失调寄存器 和满量程寄存器写操作时,AD7793必须处于空闲 或省电模式。 5 温控实测结果 当设置的温度发生变化时,温控仪能通过AD7793 根据得到当前实时温度,计算出误差信号,利用 PID(比例-积分-微分)计算出合适的控制量,通过 PWM技术控制功率放大器,对系统进行控制,获得 满意的预期温控目标。在我们研制的高精度温 控设备中,温度设置值与温度实际对比结果如表1 所示,温控范围要求在4055之间。 表1 实测结果 6 结束语 在我们的研究过程中,得到如下经验:通过内 部校准和系统校准可消除零点误差、满量

8、程误差及 温度漂移的影响;四线制恒流源驱动Pt1000铂电 阻,有效克服了导线电阻和自热效应对测量精度的 影响;采用PID、PWM技术大大提高了温控精度和 稳定度,使得整机的温控误差优于0.1。(下接30页) 30 电子技术设计与应用 Electronics Design & Application 时,采用Text模式,PUD模式不仅支持中文模式,也 能发送英文短信。 表1 AT 指令表 4 系统设置和控制 本系统是在可靠与成熟的GSM移动网络基础上 建立的,并充分利用GSM移动网络的资源,采用中 文短信息形式,直接把多个报警地点的情况显示在 用户的手机屏幕上,从而实现迅速、准确报警,实 时

9、性强。并尽量减少用户场所终端的投入。在用户 终端要对使用的GSM服务网、短消息特服号码、用 户手机号码、警情采集模块种类和个数等进行相应 的设置。 5 结语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此防盗系统集GSM与 GPS于一体,利用GSM手机模块的移动通信技术, 与当今流行的GPS技术相结合,配合单片机控制技 术,采用最直观的中文短消息形式,能够直接把多 个报警地点的情况反映到手机上,完成了汽车防盗 定位系统的设计,实现了车辆远程监控的智能化、 安全化。根据车辆智能防盗的具体要求,本系统还 可以进行软、硬件的升级。由于模块间采用无线网 络技术,增加了本系统的隐秘性,降低了系统被彻 底破坏的可能性。进一步改进

10、后,能与手机定位系 统软件相结合,方便用户使用,而且适合批量生产 以及推广应用。 致谢:在实验及论文写作过程中,黄爱银同学 和李帅同学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 李之祥.GPS与GSM结合在移动目标报警、定位 系统中的应用J.全球定位系统,2000(1):9-13. 2 樊振方,彭爱华,周健,等.基于GSM网络的汽车 防盗报警系统设计J.电子技术应用,2006(3): 18-20. 3 张巨,陈宏盛,刘雨.车辆GPS定位的一般性问题 研究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0(1):31-35. 4 翟国锐,戴胜华.基于GPRS和GPS的汽车防盗系 统设计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

11、2007(8):39-41. 5 池保忠.基于单片机的汽车防盗报警系统设计J. 科教文汇,2006(4). 作者简介: 代凌云,(1979-),女,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 术与传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信号处理 电话:13793446277 电子信箱:dailingyun_ 联系地址:山东省日照市烟台路曲阜师范大学 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 (上接32页) 参考文献: 1 李兆军,等高精度温度控制系统设计J 电子测量技术,2007,30(2):146-148 2 徐爱钧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原理与设计M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出版社,2004:142-169 3 武林,等基于PID算法的无线温湿度控制系统J 仪器仪表学报, 2006,27(6):619-620 4 赵亮,等单片机C语言编程与实例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56-101 5 王瑞阳,高梅娟基于ADS1216的多路温度采集 系统J机电工程,2004,21(5):38-40 作者简介: 董鸣(1970-),男,上海,上海大学,工程师, 主要从事于通信与电子技术。 手机:13671995205 电子信箱: 联系地址:上海市嘉定区城中路39号(2018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