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杜甫诗歌艺术特色的比较分析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2507420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白.杜甫诗歌艺术特色的比较分析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李白.杜甫诗歌艺术特色的比较分析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李白.杜甫诗歌艺术特色的比较分析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李白.杜甫诗歌艺术特色的比较分析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李白.杜甫诗歌艺术特色的比较分析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白.杜甫诗歌艺术特色的比较分析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白.杜甫诗歌艺术特色的比较分析资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白,杜甫的诗歌为后世诗歌创作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以其鲜明的诗歌创作特色并峙于盛唐诗坛,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传奇。李诗的的豪放飘逸,杜诗的沉郁顿挫,为何他们之间,有如此区别?这是因为,李白出生于商家,杜甫则出生于官宦家庭,两人出生于不同的家庭环境,以及后来的生活经历不同,从而形成李杜诗歌的艺术特色的第一点不同人生经历不同,除此以外,李杜诗歌创作方法的不同,也是李杜诗歌艺术特征不同的原因之一;李杜诗歌还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即使一草一木,一鸟一兽都会在他们的笔下放出异彩,李杜诗歌意象群的对比为本文的第三部分;在语言方面,李杜也各领风骚“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凡一代文学自有其一代之作家”。在唐朝这个中国

2、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真是名家荟萃,菁华宏富。在其众多的优秀作家中,尤为卓越伟大者,当推李白和杜甫。他们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诗风,代表了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把诗歌推向了艺术的高峰。李白杜甫诗歌的两种不同艺术特色,对整个唐以后的诗坛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李白在诗歌艺术特色上主要注重奇特的想像,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其诗,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杜甫在诗歌艺术特色上注重描写现实,以沉郁顿挫为感情基调,其诗中有一种深沉的忧思,写出生民

3、疾苦,怀友思乡,也写到自己的穷困潦倒,感情都显得深沉阔大。李白杜甫的产生,绝非偶然,他们是唐代社会兴衰之交催生和千年历史文化积淀孕育的伟大诗人,对于他们迥然不同的诗歌艺术特色原因,文章试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1、出身不同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妄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人士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他的家世至今还是个谜。大约五岁时,随家碎叶迁居蜀之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其家非常富有,因而他早期受过很好的教育。少年时代,游历青城、峨嵋等地,可想道教给他的一生

4、是有着深刻的影响。18岁时,他往来旁郡,游剑阁、梓州。20岁游成都等地,就是在漫游,任侠中李白度过他的一生。杜甫则是由盛唐转衰的一位伟大诗人。杜甫(712770),字子美,京兆杜陵人(今陕西西安市西南)人,生于巩县官宦之家。其家庭有奉儒守素的文化传统,给他很深的影响。他经历唐由盛转衰的过程,使他历尽人生辛酸,看尽生民疾苦,因而关心国家安危。2、人生经历不同李白年少时博览群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他还仗剑任侠,“十五好剑术,遍于诸侯。”他年少曾广有游历。这一切都对李白自由奔放的性格形成有重大影响,还直接导致了他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他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脱又是积

5、极入世的,他的人格魅力也是别人所不能及的。但他差不多一生徘徊于出仕与高蹈之间。他在蜀道难中就着力的描写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从中透露了对社会某种忧虑,他说“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剑阁峥嵘而崔嵬”这可能是对当时政局混乱,他抑郁不得志的一种隐喻。在他的行路难中他用“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等太行雪满山”来形容自己艰难处境。由于当时高力士,杨国忠的受宠,贤士都被拒在朝门之外,因此他发出“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悲叹,但他的乐观主义天性又使他对理想追求都是执着的。他唱出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寄沧海”的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者。在夜泊牛渚怀古中他写到“登州望秋

6、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以次借用谢尚知遇袁宏的典故来表明自己怀才不遇,渴望知音的心情。虽然李白对仕宦生涯是积极的,但他又受到道家的影响,不时又高蹈出世的想法,而且他也曾在深山隐居过。在庐山遥寄卢待御虚州中他说“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山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表现了他对道家的崇信和对儒家的嘲弄和摆脱世情的追求神仙生活的感情。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描写奇幻的梦境表达了对神仙界的向往,最后他说“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明了自己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志向。可以说李白的一生都在出世入世的矛盾中徘徊。李白、杜甫诗歌艺术特色的比较分析杜甫出生于

7、官宦,其祖父杜审言是初唐重要的诗人,所以对杜甫来说从仕与诗歌都是家业。他曾对儿子说“诗是吾家事”。杜甫深受儒家文化教养,终身都有辅佐君王的愿望,又加上自身一生的穷困潦倒,从而形成了他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性格。他的诗歌也因此偏重于现实主义。杜甫一生在谋求官位。“奉儒守官,未坠素业”(进雕赋表)。他一生相信自己有朝一日“至君尧舜上,再使民风淳。”这种精神一直渗透在杜甫的字里行间他的七律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幕聊为梁甫吟。”这首诗十分能体现杜甫诗歌的特点,诗开头就以景色引出作者的心绪,与“感时花溅泪,恨别

8、鸟惊心”一样有动人的对比。其后写出“万方多难”的境况,最后写出个人抱负,他想像诸葛亮一样建立业。全诗即景抒情写出山川联系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说人事又借助自然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熔自然景物国家灾难个人情感于一炉,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风格。他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乎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即丛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写的是唐军攻克安史老巢后诗人听到消息后的喜悦。全诗以流走的音韵真挚的情感快速的节奏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登高全诗对仗工整,写景抒情融合一体。以次来描绘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感受。二、李杜诗歌的创作方法李白是

9、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卓越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生活的时代,主要是开元,天宝的四十多年即所谓的“盛唐时期”,这是唐帝国空前强盛而又潜伏着各种社会矛盾和危机的时代特点,结合经历和思想性格,使他的诗篇呈现出与杜甫迥然不同的浪漫主义风格。而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生活的时代,是唐代由盛转衰的的剧变时期,尖锐的阶级矛盾,民族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造成国家的灾难和人民的苦难,把诗人也卷入了社会的底层,也使用笔描绘出那个苦难时代的生活画卷,逐步攀上现实主义高峰。其高度成熟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主要体现在诗人的叙事诗上。首先,李白的诗歌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李白不是一个“万事不关心”的诗人。他

10、那炽热的感情,强烈的个性,在他的诗篇中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处处留下浓厚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他要入京求官,就宣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政治失意了,就大呼:“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他要控诉自己的冤屈,就说:“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他想念长安,就是:“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他登上太白峰,就让“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他要求仙,”就有“仙人抚我须,结发长爱生。”他要饮酒,就有洛阳董槽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他悼念宣城善酿纪叟,就问:“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就是写历史人物如严子陵、诸葛亮、谢安等等,也往往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化身,这种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使诗增

11、添了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先声夺人的力量,让读者感到热情亲切,而杜甫常寓主观于客观。杜甫的诗歌,善于把主观的思想内容融于客观的事实描述中,让人物和事实本身说话,这是杜诗的最大特点,也是杜甫最大的本领。如丽人行,作者从头到尾都用严肃认真的态度来描写场面和情节,让诗人的感情和倾向从场面,情节中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无一刺讥语,描摹处语语刺讥;无一慨叹语,点逗处声声慨叹。”其次,李白的诗句具有大胆的夸张。“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燕山雪花大如席”等诗句,早已成为文学描写中夸张的典型。而他的喝酒,也是“会须一三百杯”,“愁来饮酒饮二千石”。他的登高,也竟然达到“连峰去天不盈尺”“举手可近月”的地步。

12、这些“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夸张诗句,在李白那些气势雄壮,豪放不羁的诗篇里,比比皆是,琳琅满目,使人惊叹不已。杜甫则注重细节描写,杜甫善于捕捉富于表现力的能够显示人物本身特质和精神面貌的细节来塑造人物形象。如兵车行中的“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生恨?”这一细节,不仅揭揭示了役夫敢怒不敢言的痛苦心情,也揭露了封建统治的残酷压迫,深寓着作者的同情和愤慨。又如石壕吏用“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这一细节描写。细节描写的生动传神,源于作者对客观现实生活的细致入微的观察、体验,如“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李杜诗歌语言的风格诗歌语言方面,李、杜也各领风骚。“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对李白诗歌语言最生动

13、形象的概括,特别是一些五、七言绝句,非常朴素简洁,流畅自然。无论是绿水曲,还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皆清新自然,珠圆玉润,确有芙蓉出水之美。同时,李白的另一些诗。如行路难、古风等,语言豪放雄健,长短错落,龙吟虎啸,又有俊逸的风貌。杜甫在春日李白中说:“白也诗无敌,飘然诗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正式对李白诗歌语言两种主要风格的精确概括。杜甫则是“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清此丽句必为邻”十分重视诗歌语言的锤炼,准确,富有创新的语言风格。当然,李、杜各种体裁有都有很善用,无论古体还是绝句,律诗,都写的有声有色,妙趣横生。在各种体裁中,两者都善于写作古体。李白的五古诗代表作有古风(其十五)

14、,子夜吴歌,月下独酌等。七言诗代表作以蜀道难,将进酒行苦难等为杰作。杜甫的五言古诗,北征,“三吏”,“三别”为空前杰作,均大开大合。七言古诗,更始纵横变化,姿态万千:既有流利自然的醉时歌,也有词藻富丽的丽人行,还有淋漓潇洒的饮中八仙歌,更有沉痛凄绝的哀江头等等。真是汪洋海河,蔚为大观。李白尤长古体外,还有七绝。不管是“天门中断楚门开”的望天门山,还是“桃花塘水深千尺”的赠汪伦,都写的意境高远色彩秀雅,音韵和美。一般说来,李白喜欢律诗,尤不喜欢七律,或许是格律太严有缚与自由的天性。但特的五律却天姿秀丽,亦多佳作。杜甫长于律诗。他的五言律诗,用事工巧,气象宏大,以月夜、春望、邓岳阳楼等外代表。七言

15、律诗,更是杜甫的驰骋的天地。如蜀相、狂夫、登高等,皆字工辞对,声律和谐,与气象雄伟之中,饶富韵外之致,堪称唐代的上乘佳作。但五、七言绝句成就却不如李白。李、杜在同一时代,却有不同的影响,不同的诗风,而为同一高度,可谓是松柏异心而异负,珠玉疏质而皆宝。如此,李杜不愧为唐代诗歌的杰出代表。他们的诗歌在艺术特色上各具风格,李诗的豪放飘逸,杜诗的沉郁顿挫,然而他们在诗歌中都表现了非同一般的人格力量和个人魅力,李杜二人都为唐诗的发展做出了中要的贡献,因此在后世诗歌中的影响,可以说是千年不衰,直至今日。内容摘要同处于唐代的李白与杜甫,分别是中国诗歌史上浪漫主义风格与现实主义风格的高峰。那么,同一时代形成这两种不同风格的原因是什么呢?这当然有时代等客观原因,同时也有诗人自身等主观原因。作者认为,这一方面是因为特定时代、特殊社会、特定政治背景和文化环境的客观影响 ;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即归根结底是因为特殊身世、个性、气质和生活经历等因素促成的特殊思想性格及独特审美追求的深刻影响。关键词盛唐;李白;杜甫;风格;原因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诗仙”,他是伟大的,也是最典型的。他天才放逸,诗歌自成一体,是天授的奇才。他曾说自己的诗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江上吟)。杜甫称赞他的诗也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百二十韵)这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