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艳军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9250582 上传时间:2017-10-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何艳军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何艳军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何艳军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何艳军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何艳军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何艳军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何艳军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对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困惑与对策思考何艳军 河北省迁安市蔡园镇初级中学 (064402)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形成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同样,也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会“不教也是教” 。 师生的交往互动,是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强调教与学的交流、互动,师生双方可以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

2、,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不仅仅是验证规律,让学生理解自己已有的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然而,在现阶段的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虽然有了新教材,但是, 新课程标准对物理实验教学的要求与物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限、实验室现有实验器材不足之间,还存在许多矛盾,突出表现在:一:实验室现有器材种类和数量较少,不能满足实验教学要求之间的困惑。二:学生人数多与分组实验能开出组数之间的困惑

3、。三:学生个性差异与实验教学效果之间的困惑。四:教师专业水平有限与实验教学效果之间的困惑。以上这些困惑使我们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难以将新课程改革有效的实施下去,严重影响了学生主体性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形成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几年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经验,可与同仁商榷。一、在实验室现有器材种类和数量较少,不能满足实验教学要求,这个困惑上,我是这样做的:我国中小学教育质量被世界公认是好的,学生学习认真刻苦,基础知识扎实,但在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在实验过程中胆子小,老师没讲过的不敢想,老师没做过的不敢做,缺乏国外学生的胆大、爱动手,爱动脑、大

4、胆设想、不怕失败的学习精神。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物理教学,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我国学生学的死、动手能力差、缺乏创新精神的状况。物理教学主要是以实验探究为主,实验器材是进行实验探究的关键。而我市有些学校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实验器材在种类和数量上都比较少,很多情况下不能满足实验教学要求。也就根本谈不上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也无法培养学生勤于动手的习惯;无法唤回他们创造的激情、积极的态度以及活泼开朗的心情。为了避免因实验器材的不足对学生学习产生不良影响,我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一些措施,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案例 1在探究物体密度的测量一课时,教师们发现实验室可供选择的器材只有一些金属物体

5、,学生只能掌握测量一些规则物体的方法,学生做起实验单调、乏味、没有兴趣。为了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测量物理密度的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任务:每位学生回家后找一些固体,准备在探究物体的密度时使用。实验课上学生们会带来很多种固体:小石子、细面沙、 铁块、铁钉、铁丝、铁皮、铜球、钢针、泡沫、木块、蜡烛、食盐、有的同学还带来了一块砖,全班五十多人差不多带来二十多种物体。利用这种方法,既解决了实验室器材种类少的难题,同时也把学生的胆子练了出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实验探究的积极性。案例 2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一课时,实验室只有几个音叉,这就限制了实验过程,学生不能亲手进行实践探索。因此,教师可以发

6、动学生,让他们把小时侯玩的小鼓、小镲等拿到课堂上,为验证声音的产生,有的学生还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些学具。课堂上,教师首先让全班学生先用手触摸不发音时自己的喉咙,再用手感觉说话时喉咙与不发音时有什么不同。接着请拿小鼓的学生到讲台前进行实验演示,实验前教师要先让他把一些小纸屑放在鼓面上进行观察,再让他拿鼓槌儿用力敲鼓面,鼓发出响声后,让他把小纸屑再放在鼓面上进行观察,并问学生鼓面上的纸屑前后有什么不同,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鼓响时,纸屑在鼓面上跳动。根据学生的观察和分析结果,教师要及时进行引导,让他们总结出鼓发生的原因,并能总结出其他物体发生的原因。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师可以让带小喇叭、风铃等

7、的学生再进行实验演示。学生们对这些小时侯经常玩的玩具仍然很感兴趣,主动参与实验探究的意识很强,都能全身心投入到实验中,都能准确发现产生声音的原因,课堂效果非常好。二、在学生人数较多,分组实验开出组数少,这个困惑上,我是这样做的:学生实验,除要求通过实验证实一下已知的结论以外,还强调科学探索过程,使学生明白,科学不是简单的知识结构,而是一种有意的极重要的探索系统;通过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验,使学生获得对科学过程的理解,激发他们对科学及有关活动的兴趣,体验科研工作者的情感和快乐,并培养努力探索、发现、创造发明的意识和品质。但是,由于近几年是学生的入学高峰,班容量很大,加上学校现有的实验

8、条件,我校学生的分组实验一般是两人或两人以上为一组,无法满足学生单独进行实验探究,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自主科学探究等能力的提高。为了避免这些因素对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时的负面影响,实验过程中我做了一些必要的调整。案例以往,在探究分组实验时,全班学生两人或两人以上为一组,实验过程中他们由于分工去做某一项工作,各负一部分责任,其它方面的技能、能力必然得不到应有的训练,少数自觉性差的学生还会依赖别人,就更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教师应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 “凸透镜成像”等环节少,仪器不易损坏的简单实验时,采取分组进实验室的方法,尽量达到一人一组进

9、行实验操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但长期坚持,学生就改变以往依赖别人的思想,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到实验探究活动中。使“教”的主导作用就能通过“学”的自觉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学生通过长期独立使用仪器,自行操作,慢慢地他们对仪器的性能、特点、使用方法就会有更深的认识和掌握,并能熟练地进行各项实验。三、在学生个性差异较大,实验教学效果不理想,这个困惑上,我是这样做的: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之间往往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在兴趣爱好、学习水平、认知特点等方面各不相同。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点, 只是一味强调整齐划一的学习过程。学生无法得到与自己实际状况相适应

10、的指导,分化越来越严重。在指导过程中有些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尊重,居高临下,一说话就板起面孔,甚至用排斥的方式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强加给学生,这样学生不仅不会接受,而且还可能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们都在不断学习新课程理念,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他们做到了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较好地实现了教师地位的转变,起到在学生探究学习中的“引路者”的作用。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中,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案例 1在探究“物体的惯性” 、 “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等实验时,一

11、部分学生因动手能力差,有畏惧感,总是害怕损坏实验器材,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心理,在做实验时他们往往缺少主动参与实验的意识,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充当旁观者,因此,他们不能按正常时间完成实验探究,不能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鉴于这种情况,在做演示实验时,教师应主动邀请这些学生到讲台前,充当实验小助手,并鼓励他们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耐心指导他们完成实验。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慢慢地他们克服了对实验的畏惧感,增强了独立完成实验的信心,最后他们都能独立完成每一个实验。案例 2在探究“伏安法测电阻” 、 “测量物体的密度”等实验时,一部分学生,对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天平、量筒等仪器的使用不太熟悉,因此,

12、实验过程中一会儿摸摸这个,一会儿摸摸那个,半节课过去,他们连电路都没有接好,更不用说得出正确结论。发现这种情况后,在其它班做实验时,教师应利用实验前的时间,先把他们带到实验室去,手把手地耐心去教他们。在实验过程中,他们能和基础知识好的学生一起熟练地组装实验器材,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增强了自信心,并和同学们一起体验着学习的快乐。课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四、在教师专业水平有限,实验教学成绩不理想,这个困惑上我是这样做的:教师职业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是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在新课程改革实施

13、阶段,我发现自己很想把课上好,把学生教好。可每节课下来,总感到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有一定的距离,而且是力不从心,课堂效果很差。为了适应新课程的改革,提高教学的质量,我从自身开始做起,树立先进的现代物理科学教育观,不断学习新理论,摒气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中不科学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精心准备每一节课。案例 1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第一节 走进物质世界的大门,是引领学生走进物理世界的良好开端,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和培养他们学习物理兴趣的关键。为了成功地上好这节课,我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杂志和文章。精心准备这节课,为学生设置几个

14、“奇妙”的小实验。(1)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用力向下吹,拿开手指,观察乒乓球是否下落。(2)把一张纸横放在两摞书上,用塑料管在底下吹气观察纸是否会飘起。学生看到的现象与他们的想象完全相反!引起了他们强烈的认知冲突,激发了他们的探究兴趣。(3)我准备了两个 1 米多长的管子:一根直径是 5cm 的洗衣机排水管,一根直径是 3cm 的硬塑料管。课堂上我请两名学生用力甩,在安静的课堂上,同学们发现两根管子发出不同的声音,都想知道其中的原因。(4)让学生用塑料尺摩擦头发,观察现象,用钢笔帽做惯性实验,让学生用课前准备的小气球自己设计实验,并请学生上台演示给大家看。一

15、个个精彩的实验,一种种奇妙的现象,大大地吸引着每一位学生。学生的心灵中顿时生发出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好奇心与兴趣紧密结合在了一起。这节课学生群情激昂、热情洋溢,动手,动脑,积极思考,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案例2科学探究是学生参与式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创设情境,精彩导入尤为重要。在教学运动与静止时,我利用电脑多媒体播放夜空中的流星,暴雨前的乌云,小溪的流水等画面,让学生深切感受自然界的运动。教学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先播放各种各样学生熟悉的声音,再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发出声音,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在这样真实的活动情境中,学生们满怀兴趣地通过仔细的观察、身体的触摸,去感

16、知发声体的振动,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深刻领会物体发声的原理。在科学探究:摩擦力教学时,我请同学帮助打开一只沾上油的瓶盖,当连续几个同学都未能打开时,学生们开始积极地想出各种方法(裹上麻布、增大压力等等),最终在打开瓶盖的同时,很自然地进入了“摩擦力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教学之中。实践表明,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创设情境,精彩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能如磁石一般吸引住学生,并快速地将师生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从而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地、全身心地参与进科学探究中来。总之,在新课标下的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师应该积极参加新课程改革的培训,主动去挖掘教材中的实验因素,创造实验条件,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拉近物理课程和生活的距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正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脑和动手,刻苦钻研,勇于探索,获得科学经验,培养科学方法和养成正确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