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过秦论》知识点梳理课件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2503461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一轮复习《过秦论》知识点梳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三一轮复习《过秦论》知识点梳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三一轮复习《过秦论》知识点梳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高三一轮复习《过秦论》知识点梳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高三一轮复习《过秦论》知识点梳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一轮复习《过秦论》知识点梳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一轮复习《过秦论》知识点梳理课件(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贾谊,高三一轮复习,过秦论,1、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2、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纲解读,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

2、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 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梳理课文基础知识,一、给下面的汉字注音。 腴 轸 镞 笞 恬 藩 瓮 牖 劲弩 孝公既没 召滑 俯首颈系,(y),(zhn),(c),(ch),(tin),(fn),(wng),(yu),(jng),(m),(sho),(x),劲弩 墨翟 不及中人 蹑足行伍 将数百之众 践华为城

3、 度长絜大 比权量力,(jng),(d),(zhng),(hng),(jing),(hu),(du),(ling),二、通假字,外连衡而斗诸侯 / 约从离衡 孝公既没 合从缔交/约从离衡 / 于是从散约败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衡,通“横” ),(没,通“殁”,死亡),(从,通“纵”,指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称为“合纵” ),(弊,通“敝”,疲惫),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倔起阡陌之中 赢粮而景从 百有余年矣 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威振四海,(通“呵”,喝问),(倔,通“崛”,崛起),(景,通“影”,像影子一样),(有,通“又” ),(抗,通“亢”,高 ),(振,通“震”,震动),三、一

4、词多义,追亡逐北 北 北收要害之郡 将军战河北,名词 败逃的人 名词作状语 向北 名词 北方,因力乘便 因 因遗策 因河为池,介词 趁着 动词 沿袭 介词 凭借,以致天下之士 致 致万乘之势 而致千里,动词 招纳 动词 达到 动词 到达,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固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人固有一死,名词 险固的地势 形容词 牢固 副词 本来,延及孝文王 延 秦人开关延敌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动词 延续 动词 引进 动词 邀请,因遗策 振长策而御宇内,策,名词 策略 名词 鞭子,会盟而谋弱秦 弱 弱国入朝 不若孀妻弱子,形容词的使动 削弱 形容词 弱小 形容词 年少,包举宇内 西举巴蜀 举国欢庆 杀人如不能

5、举,举,动词 夺取 动词 攻取 形容词 全 形容词 尽,不爱珍器重宝肥沃之地 爱 吴广素爱人 爱莫能助,动词 吝惜 动词 爱护 动词 隐而不露、心理愿意,收天下之兵 兵 行军用兵之道 沛公兵十万,名词 兵器 名词 战争 名词 军队,名词 先前 连词 假使 动词 将近,非及向时之地 向 向吾不为斯役 秋天漠漠向昏黑,因利乘便 乘 致万乘之势 李白乘舟将欲行,介词 趁着、凭借 chng 量词 一车四马为一乘shng 动词 乘坐,有席卷天下之意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之 东割膏腴之地 收天下之兵 聚之咸阳 有宁越之属为之谋 有田忌之伦制其兵,结构助词,的 代词,代秦孝公 结构

6、助词,的 结构助词,的 结构助词,的 代词,代天下之兵 指示代词,这类的 指示代词,这类的,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而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转折连词,却 修饰连词,地 转折连词,却 结果连词,因而 修饰连词,地,四、 古今异义,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因河为池) 赢粮而景从 山东豪俊并起 流血漂橹 九国之师,古:黄河 今:泛指河流,古:担负 今:输赢的“赢”,古:崤山以东 今:指山东省,古:盾牌 今:划船的工具,古:军队 今:军队的一个编制单位,五、名词活用,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样,像云一样、像声音一样,像影子

7、一样,在国内、向南,招致,登上,用破瓮作 用草绳系,称帝当王,率领,补充: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名词用作状语,动词活用,使离散,使朝拜,使争斗,使退却,使灭亡,使漂起,逃跑的人/溃败的军队,争着,形容词活用,使弱 ,削弱,使愚蠢,使作废,变小,变弱,敬重、看重,坚固的地势,有利的形势,意动用法 尊贤而重士 六、特殊句式,1判断句 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

8、万世之业也。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被动句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谪戍之众天下诸侯已困矣,(重,以为重,看重),3省略句 尝以十倍(于秦)之地。 南取百越之地,以(之)为桂林、象郡。 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于)下吏。 聚之(于)咸阳。 铸以(之)为金人十二。 临不测之渊,以(之)为固。 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倔起(于)阡陌之中。 身死(于)人手。,4宾语前置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崤函之固,自若也 5定语后置 伏尸百万 铸以为金人十二 金城千里 6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陈涉之位,非尊

9、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1、不拘于时,学于余。 2、而君幸于赵王。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不能容于远近。 5、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1、不拘于时,学于余。 2、而君幸于赵王。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不能容于远近。 5、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句式特点:用介词“于”表被动。,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3、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5、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

10、、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3、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5、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句式特点:用“见”“见于”表被动。,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2、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3、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4、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5、如姬父为人所杀。 7、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为 为 为 为 所 为 所 为 所 为所,句式特点:用“为”“为所” 表示被动。,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1、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3、仍更被驱遣,何言

11、复来还? 4、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5、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三月丁卯之望。,1、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3、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 4、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5、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三月丁卯之望。,句式特点:用介词“被” 表被动,与今相同。,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1、洎牧以谗诛。 2、城之破也。 3、戍卒叫,函谷举。 4、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5、王之蔽甚矣。,1、洎牧以谗诛。 2、城之破也。 3、戍卒叫,函谷举。 4、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5、王之蔽甚矣。,句式特点:没有语言标志,动词从意念上表被动。,一、用介词“于” 表被动

12、。,三、用“为”“为所”表被动。,二、用“见”“见于”表被动。,四、用介词“被”表被动。,五、动词本身表被动。,被动句主要形式:,“因”字用法总结,1、介词:根据、凭借、趁着、由于、通过 2、副词:于是、就 3、连词:因为、因而 4、其他:名词(原因) 动词(沿袭、根据、继续),1、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2、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3、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4、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5、因舍其名 6、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7、因人之力而敝之 8、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沿袭 依靠 于是 趁机 于是 因此 凭借 通过,3、解释划线的词语: A.秦人开

13、关延敌。( ) B.余人各延至其家。( ) C.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 ) D.延及孝文王、庄襄王( ),3.判断正误. (1)过秦论的作者是东汉贾谊。过,这里是动词。 (2)“外连衡而斗诸侯”,译为“对外取用连横的策略使诸 侯自相争斗。”其中“外”与“斗”都是名词活用做状语。 (3)过秦论的中心论点是全文最后一句“仁义不施而 攻守之势异也.”。 (4)“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句中的“为”表被动,“然后以 六合为家”句中的“为”是“变为”、“当作”的意思。,迎击,邀请,蔓延,延续,素材积累,(1)秦可以灭六国,统一天下,却二世而亡。贾谊分析道:“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秦的教训,似老生

14、常谈,但对于今天,仍有借鉴作用,如果我们的政府,我们的领导干部不为人民谋幸福,也一样会遭到人民反对的。(过秦论) 民心向背 (2)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 (3)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谏太宗十思疏) (4)民归之,由水之就下。(孟子见梁襄王),同步练习,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不全对的一组是 A.崤yo函 膏腴y 墨翟d 良将劲弩n B.逡qn巡 鞭笞t 系x颈 瓮牖yu绳枢 C.藩fn篱 囊括ku 黔qin首 度长絜xi大 D.氓mn隶 蹑ni足 锋镝d 锄耰棘矜qn,【答案】B/笞ch。,2.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

15、通假字 合从缔交 ( ) 倔起阡陌之中( ) 赢粮而景从( ) 百有余年矣 ( ) 3.下列名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 一项是 A. 外连衡而斗诸侯 B. 约从离衡 C. 赢粮而景从 D. 序八州而朝同列,【答案】从-纵 倔-崛 景-影 有-又,【答案】C/景:名词作状语,像影子一样。其他三项均为使动用法,可分别译为“使争斗”“使离散”“使朝拜”。,.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译文: 。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译文: 。,【答案】不吝惜珍奇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致天下的贤才。秦有富余的力量利用对方弱点来制服他们,追逐(九国的)败兵,败兵百万横尸道路,血流(成河),大盾牌也漂浮得起。,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要相关知识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