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四调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92498047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四调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四调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四调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四调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四调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四调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四调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四调考试文科综合本试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朝王畿周围散布着许多臣服于商的部落、部族,其首领被赐予侯、伯等封号,诸侯与商王是分散的臣服关系,隶属关系并不稳固;而周王把亲族、盟友分封出去,建立诸侯国,欲形成对天下的有效控制。从历史发展看,这说明周朝的分封制A. 形成了对天下的有效控制B. 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C. 包含有大一统的政治理念D. 是对商朝制度的继承【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商朝各诸侯国与王室是臣服关系,隶属关系并不稳固;

2、西周则通过分封亲族、盟友,建立诸侯国,受分封的诸侯国实际上是由周王室控制的领属地。与商朝相比,西周各诸侯国与王室的关系比商代附属国臣属关系更加明确,所以周朝的分封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故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王的权力没有达到高度集中的地步,没有形成对天下的有效控制,故A项排除。从历史发展看,周朝的分封制并没有很好地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故B项排除。周朝的分封制是对商朝制度的继承和发展,故D项排除。2.重视品行的孝廉察举是两汉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东汉初年,政府开始实行“授试以职”制度,无论是孝廉察举或公府辟召,都要先经过一年到十年的吏员试用期才有资格。这种变化A. 强化能力考察的因素B. 有利

3、于扩大官吏来源C. 能够增强社会流动性D. 有助于强化中央集权【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强调了通过试用期的表现,确定官员的录取结果,表明更加看重实际的工作能力,故A正确。材料重在对孝廉考察,不是扩大来源,B错误。材料体现不了增强社会流动性,C错误。选官制度是有助于强化中央集权,但是材料强调的是“变化”,D与材料内涵不符,排除。3.唐朝薛元超曾说:“吾不才,富贵过人。平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娶五姓(唐代门第最高的五大姓氏)女;不得修国史。”宋代蔡襄则抱怨:“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对上述变化理解正确的是A. 科举制的产生瓦解了门阀制度B. 商品经济发展改变了社会观念C.

4、唐宋妇女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D. 唐宋开放的社会风气已然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唐代以“不娶五姓(唐代门第最高的五大姓氏)女”为恨,到宋代“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这说明社会婚姻观念由唐代重视出身门第到宋代重视资财,这是受到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社会观念发生了改变,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出现后,唐朝依然存在“不以进士擢第”的现象,门阀制度并未立即瓦解;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婚姻观念的变化,并未体现妇女社会地位的变化;D选项不能说明唐宋时期社会观念的不同。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4.清德宗实录载:“礼部奏:请准先

5、儒江苏昆山顾炎武、湖南衡阳王夫之、浙江余姚黄宗羲从祀先师孔子庙廷。从之”。这表明清政府A. 肯定了晚明的进步思潮B. 推行了开明开放的文化政策C. 放弃了对先儒的批判D. 继承了中华文明正统历史观【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清政府将具有反清复明思想和经历的儒学大师顾炎武、王夫之和黄宗羲从祀于孔庙,主要是统治者认识到,只有继承中华文明正统历史观,才能从根本上维护清朝的统治,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清政府只是肯定晚明进步思想家的儒学地位,并未肯定其限制君主专制等进步思潮;B选项错误,清政府的文化政策仍是专制的;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清政府放弃了对先儒的批判。故正确答案

6、为D选项。5.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将广州开放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人寄居。但是,广州各阶层民众坚决不允许外国人入城,掀起了“反入城斗争”。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 中国民众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B. “华夷之辨”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C. 南京条约是一份不平等的条约D. 广州自古缺乏开埠通商的历史传统【答案】B【解析】【详解】南京条约的签订已经表明了当时国家主权的丧失,群众性的“反入城”斗争主要体现了中国民众“华夷之辨”的观念,本质上并未体现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故排除A项。 南京条约签订后广州各阶层民众坚决不允许外国人入城体现了当时中国社会根深蒂固的“华夷之辨”的传统思想,故选B项;题意内容

7、不是在反映南京条约的不平等内容,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主旨,故排除;广州自古缺乏开埠通商的历史传统的说法明显不符合实际,故排除D项。6.1904年,钱穆进新式小学时,受到的-大观念冲击就是老师告诉他:三国演义可勿再读,因为此书开篇即云“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说明当时A. 传统大一统观念貝经瓦解B.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C. 推翻清王朝成为社会共识D. 近代民族国家观念影响中国【答案】D【解析】【详解】钱伯圭认为三国演义开首即云“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形成中国历史上一治一乱的观念的重要原因,不利于中国国家的强大和发展,体现出希望国家振兴的近代民族国家观念,故D正确;材料只是反映

8、钱伯圭的个人观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传统大一统观念已经瓦解,排除A;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主张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B;材料只是反映钱伯圭近代民族国家观念,无法体现推翻清王朝成为社会共识,排除C。7.据刘伯承晋察冀边区的群众工作中1945年1日的统计,晋察冀根据地约有1600万人,其中约300万人参加到中共领导下的群众团体,如农会、工会、妇救会、青救会、童子军、抗敌后援会等组织中,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有余。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 确保根据地的社会稳定B. 壮大了党员队伍C. 提高了根据地生产的积极性D. 注重根据地基层组织建设【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中国共产

9、党在抗日根据地建立了农救会、工救会、妇救会、青救会、童子军和抗敌后援会等群众组织,涵盖了根据地人口的五分之一有余,这说明中国共产党注重根据地的基层组织建设,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这些群众团体主要是为抗日斗争服务的,不是维护社会稳定;B选项错误,这些群众团体并非都是共产党员;C选项错误,材料中涉及的都是抗日团体,与提高生产积极性无关。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8.下表为19782008年中国三大产业比例变动图,据此可知,中国A. 经济结构逐渐趋向合理B. 技术更新速度制约了农业发展C. 城市企业普遍活力不足D.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步伐放缓【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图表可知,改革开放后我国第一产

10、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相对平衡,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结合所学可知,我国打破计划经济体制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生产力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日趋合理,故A项正确。B项,图表信息并未体现农业产量降低,经济发展落后,故排除。C项表述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企业经营自主权扩大、活力增强的史实不符合,故排除。D项,产业结构的变化正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成果,不能证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步伐放缓,故排除。9.古希腊女性的社会地位经历了由母权制光环下的“女神”,过渡到与父权抗衡的“女人”,直至被局限于家中,沦为生孩子的工具,成为处于奴役压迫之下的“女奴”。产生这一变化的主

11、要原因是A. 公民主体的范围缩小B. 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C. 民主政治建设停滞不前D. 女性经济地位相对下降【答案】D【解析】【详解】希腊女性的社会地位的演变,是由其在社会生产中所发挥作用的相对降低即经济地位的降低决定的。故答案为D项。这一变化与公民范围变化无关,排除A项;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不会必然导致女性地位降低,排除B项;雅典民主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材料反映的变化与民主政治无关,排除C项。10.拉伯雷在巨人传中融入了天文、地理、气象、航海、生物、人体生理、医药、法律、哲学、语言等大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除了具有荒诞的特征,也是一个学识非常丰厚的人。这反

12、映了当时A. 资产阶级追求知识渴望理性B. 艺术家们强烈批判教会腐败C. 人们普遍对世界有深度了解D. 新思想催生出未来社会蓝图【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融入了天文、地理、气象、航海、生物、人体生理、医药、法律、哲学、语言等大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是一个学识非常丰厚的人”可知文艺复兴时期的资产阶级追求知识渴望理性,故选A项;题意没有反映艺术家对教会腐败的批判,故排除B项;拉伯雷和塞万提斯的著作无法说明人们对世界深度了解的普遍性,故排除C项;拉伯雷和塞万提斯并未构筑未来社会的蓝图,所以新思想催生出未来社会蓝图的说法不符合题意主旨,故排除D项。11.1924年前,外国企业与苏联

13、政府签订的租让合同约有91份,但实际履行的很少。1926年后有60多家外资企业开工,但到1929年,租让给外资的企业产值只占苏联全国工业总产值的0.6%。这反映了A. 战争阻碍政策推行B. 新经济政策阻力重重C. 苏联经济发展速度放缓D. 苏联模式完全确立【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1921年新经济政策实施后,由于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依然尖锐,所以租让给外资的企业较少,这反映了新经济政策阻力重重,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1920年苏俄已经取得了三年国内战争的胜利;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此时期苏联的经济发展速度;D选项错误,苏联模式完全确立是在1936年。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2

14、.下图为某一时期的漫画,从中可知A. 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多极化最终形成B. 北约东扩受到了俄罗斯的有效遏制C. 欧洲政治局势尚未摆脱冷战的阴影D. 两极格局下美国在争霸中处于优势【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北约是冷战时期的产物,漫画中北约意图向东扩张,受到俄罗斯的强烈反对,这说明欧洲政治局势尚未摆脱冷战的阴影,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多极化尚未形成;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只能得出俄罗斯意图阻止北约东扩,但无法得出其结果如何;D选项错误,依据图片中“俄罗斯”等信息可知,此时期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已经瓦解。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

15、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35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代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到了城市风气的转变,即由淳朴转为奢靡“象(像)这种社会风气从俭而奢的记载,封建上下秩序的颠倒,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十五、六世纪以后南北各地所普遍存在的”。既承认这一“社会风气的变化,出现一股活泼、开朗、新鲜的时代气息”,又指出“消费和积累的不平衡”对扩大再生产的负面影响。商贾地主奢侈腐化、经济发达的地区尤为突出。明清江南城市的高消费以奢侈品消费为大宗,与乡村的低消费形成强烈的反差。这“正是新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反映到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其中明代人陆楫的“崇奢黜俭”主张,就是其典型的代表陆氏关于奢侈不足以贫天下,而“其地俭,反不易为生”的主张摘编自钞晓鸿明代社会风习研究开拓者傅衣凌先生再论近二十年来关于明清“奢靡”风习的研究材料二 18世纪以降,英国社会各阶层对物质财富的追求与对各类奢侈品的狂热消费,突破了等级与阶层分野,奢侈消费经济兴起。旅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