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19届高三下学期冲刺(四)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92498014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2019届高三下学期冲刺(四)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河北省2019届高三下学期冲刺(四)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河北省2019届高三下学期冲刺(四)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河北省2019届高三下学期冲刺(四)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河北省2019届高三下学期冲刺(四)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2019届高三下学期冲刺(四)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2019届高三下学期冲刺(四)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冲刺(四)文科综合历史试题1.考古资料表明,西周时期,一些异姓诸侯国虽然远离王畿地区,但是其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风格上也都与周王朝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这主要说明当时A. 礼乐制度日渐受各诸侯的冲击B. 工官制实现了礼器标准化生产C. 有利于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 分封制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答案】D【解析】【详解】西周时期,一些异姓诸侯国虽然远离王畿地区,但是其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风格上也都与周王朝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说明分封制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故D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礼乐制度受到冲击,排除A;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风格

2、上也都与周王朝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但不是标准化生产,排除B;西周王室对诸侯国实行间接统治,C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其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风格上也都与周王朝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分封制的影响分析解答。2.南昌汉代海昏侯考古发现让“海昏侯”迅速成为一个文化符号,引发了学术界的争鸣。下表为西汉海昏侯“海昏”爵号的三种历史解释,据此可知A. 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解释B. 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C. 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解释莫衷一是D. 综合多种历史解释即可确认历史事实【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表明学术界对西汉海昏侯“海昏”爵号的历史解释存在差异,

3、说明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解释,故A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对西汉海昏侯“海昏”爵号的历史解释,不是历史叙述,排除B;历史解释的差异由多种因素引起,并非年代久远导致的,排除C;综合多种历史解释不一定能够确认历史事实,D错误。3.宋神宗执政前期允许未立市舶机构的港口实行直航贸易。执政后期只允许位于南海贸易中转站的海南岛进行直航贸易以补贴地方财政,其余未立市舶机构的港口只能实行转口贸易。这一变化表明A. 宋代海外贸易发达B. 重农抑商政策被打破C. 商业税收成为主要财源D. 国家经济攫取能力增强【答案】D【解析】【详解】由“允许未立市舶机构的港口实行直航贸易”到“只允许位于南海贸易中转站的海南岛进行直

4、航贸易以补贴地方财政”,意味着海南岛进行直航贸易的数量会大大增加,而与此同时,政府由此得到的补贴地方财政的税收也会大大增加,故选D;题干反映的是直航贸易的变化,并没有体现出海外贸易更为发达,故排除A;重农抑商政策依然实行,故B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B;题干中提到的是直航贸易的税收,属于商业税收的一部分,也没有体现是主要财源,故排除C。4.在明清时期的徽商心中,谋生和求利是有所区别的,谋生在当时不单是谋取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更重要的是要担负起家人甚至是整个家族的生存和发展。这表明当时A. 徽商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价值观念B. 以义为上成为徽商的基本准则C. 利义兼顾成为商人普遍的价值取向D. 传统经济

5、政策受到严重的冲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更重要的是要担负起家人甚至是整个家族的生存和发展”,说明徽商除了自己的发展,还要照顾到家族成员的发展,这是仁义的体现,故B项的理解正确;传统的价值观就是重义,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徽商的价值取向,但并不能代表全体商人普遍的价值取向,故C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当时经济政策的情况,且传统经济政策受到严重的冲击也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5.19世纪中后期,近代中国社会反抗多起自农村,城市不仅是被动的承受者,而且常常成为农村反抗的对立面。但晚清最后十年的民变中,占相当比重的反抗却发自城市。这种变化说明A. 农村革命不适应形势需要B. 西方列强侵略

6、进一步加剧C. 革命党人发挥了领导作用D. 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结果【答案】D【解析】【详解】晚清时期社会反抗由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村革命发展到以商人、学生、手工业者为主体的城市反抗,恰恰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引起的经济结构变动的结果,D项正确。农村革命不适应形势需要不符合史实,排除A。西方列强的侵略虽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的主要原因,这个因素一直贯穿于整个近代中国,但题干材料主旨是从国内因素分析,排除B项。在晚清最后十年间,许多反抗既有自发的,也有立宪派领导的,不能都说是革命党人发挥了领导作用,排除C项。6.1912年2月l6日,已经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才悄悄地剪去辫子。下图为1912

7、年3月3日法国最具影响力的画报LePetit Journal刊登的版画袁世凯剪下他的辫子。要合理解读“袁世凯剪辫”行为,应注意A. 社会演进的曲折性与前进性统一B. 置于特定环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D. 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统一【答案】B【解析】【详解】历史解释要以历史事实为基础,综合运用历史方法和逻辑方法。结合课本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剪辫”在当时是支持革命的体现,结合材料1912年2月16日“袁世凯剪辫”是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后,是在特定条件和特殊时机下进行的,既受当时复杂政治形势的影响,也是袁世凯政治手段的表现,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故选B项。“

8、袁世凯剪辫”是单个历史事件,不是历史发展的过程,不适合用“社会演进的曲折性与前进性统一”“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统一”等原理来解释,故A、D项不正确;材料未涉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问题,故C项不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对历史事实解读,要以历史事实为基础,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综合运用历史方法和逻辑方法,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分析。1912年2月l6日,已经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才悄悄地剪去辫子,要特别注意“袁世凯剪辫”是在他当选临时大总统之后,是受当时复杂政治形势的影响,也是袁世凯政治手段的表现。7.“百姓怕官”是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常态。鸦片战争时,广东传出“百姓怕官,官怕洋

9、鬼”的民谣。战后,广州民众成功地阻止英人入城,又有“官怕洋鬼,洋鬼怕百姓”的民谣。民谣的A. 客观上有利于推动反清斗争B. 表明官民关系被彻底颠覆C. 说明清政府利用民众反侵略D. 说明民众成为反侵略主力【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几句民谣深刻地揭示了鸦片战争前后官、民、夷三者关系格局的演变,尤其是官民关系的微妙变化,百姓不再惧怕官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客观上推动了反清斗争的发展,故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错在“彻底颠覆”;材料没有体现出清政府利用民众反侵略,故C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民众在反侵略中的地位,故D项排除。8.下图是1981年的一幅漫画,作品试图表达的主题

10、思想是A. 新潮冲击下传统服饰的变迁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阻力较大C. 时代前进需挣脱观念的束缚D. 现代化建设的政策保障不足【答案】C【解析】【详解】1981年改革开放已经开始,但是部分人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对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生事物不能理解,评头论足,因此要推进改革,促进社会发展,需要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故C正确;漫画的寓意不仅仅反映服饰的变迁,而是思想观念,排除A;漫画信息无法体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而且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1984年后全面展开,排除B;漫画信息无法体现国家政策,排除D。9.古希腊建筑有三种基本建筑风格(如图),分别体现了男人成熟躯体阳刚之美、女人成熟躯体的轻柔之美和少女胴体

11、的窈窕之美。希腊人修建了大量的神庙,但是神庙没有多少宗教意味。这些建筑风格体现出古希腊A. 人文主义精神底蕴深厚B. 女性政治地位得以提高C. 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D. 宗教已失去社会影响力【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体现了男人成熟躯体的阳刚之美、女人成熟躯体的轻柔之美和少女的窈窕之美”,说明了建筑中蕴含着人文主义精神,体现出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底蕴深厚,故A项正确;古希腊时期女性并不享有公民权,故女性政治地位得以提高的表述有误,排除B项;古希腊时期不可能男女平等,故C项错误;“希腊人修建了大量的神庙”说明宗教的影响力很大,故D项错误。10.纵观美国总统制的演变历史不难发现,美国总统及其行政

12、部门和国会的权力关系随着时局的变迁呈现“钟摆现象”,即在和平时期,国会的权力处于核心地位,而在危机时期,总统及其行政部门的权力则较大。这表明A. 总统权力处于不断扩张的趋势B. 实践中难以真正的分权与制衡C. 国家权力体系围绕总统制设计D. 总统施政总是倾向于政党利益【答案】C【解析】【详解】从总体演变趋势来看,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尤其是二战及其后期,美国总统及其行政部门权力的扩张趋势稳定下来,政治权力的中心转向以总统为核心的行政机关,但材料说明的是以总统为中心的行政部门与国会之间的权力关系呈“钟摆现象”,故A项不正确。即使美国总统权力不断扩大,但实践中“分权与制衡”的原则仍是继续推进,

13、B项说法错误,排除。美国实行国家元首与行政首脑合一的总统制,即以总统为政治体制的中心来架构立法、行政、司法、军事等国家整体权力系统的一种政体形式,故C项正确。“总统施政总是倾向于政党利益”材料无关,排除D。11.如表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21个国家的外长或大使在开罗为即将召开的大型国际会议拟定的人会条件(部分)1.该国应一贯支持民族独立运动2.该国不该参加与大国争夺有牵连的多边军事联盟3.如该国已将军事基地租让给外国,则此种租让不应与大国争夺有任何牵连4.该国应奉行与不同政治和社会制度国家共处据此可知,这次即将召开的国际会议A. 引发战后蓬勃发展的民族解放浪潮B. 冲击超级大国主导国

14、际事务的局面C. 促进世界各国联合反对新殖民主义D. 主导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秩序【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不该参加与大国争夺有牵连的多边军事联盟”“则此种租让不应与大国争夺有任何牵连”结合60年代不结盟运动倡导的“非集团、不结盟”的原则可知是不结盟运动,不结盟运动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发展,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登上历史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B选项符合题意。第一次民族解放浪潮发生在40年代中期至50年代中期,A选项不符合题意。C选项“世界各国”说法过于绝对,错误。在美苏两极格局对峙的情况下,不结盟运动没有能力主导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秩序,D选项错误。12.1933年7月,

15、罗斯福在致伦敦国际经济会议的电报中声明,反对恢复金本位制,坚持美元贬值的货币政策。对于美国的上述政策,认识正确的是A. 罗斯福为稳定国际金融形势做出了贡献B. 标志国家干预经济政策扩展到金融领域C. 美国的政策加剧了经济危机的严重后果D. 为战后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奠定了基础【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1933年和“反对恢复金本位制,坚持美元贬值的货币政策”可知,经济危机期间,罗斯福主张美元贬值,刺激出口,借此转移国内经济危机,但是其他国家纷纷效仿进行本国货币贬值,从而进一步加深了经济危机,C选项符合题意。美元贬值加剧了国际金融形势的不稳定,A选项错误。罗斯福新政对经济的干预首先是从金融业开始的,扩展说法错误,B选项排除。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D选项错误。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宋代城市经济相当发达,餐饮业也随之繁荣起来。饮食业的繁荣呼唤监管政策同步发展,为此,宋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首先,宋刑统全文照录唐律条文,对民间脯肉市场进行了刑法规范。其次,配合禁榷品专管制度,对茶、盐等食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再次,为了规范商品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