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张海荣国际贸易第二章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2495491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张海荣国际贸易第二章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国际贸易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张海荣国际贸易第二章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国际贸易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张海荣国际贸易第二章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国际贸易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张海荣国际贸易第二章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国际贸易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张海荣国际贸易第二章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张海荣国际贸易第二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张海荣国际贸易第二章(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际贸易,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主要内容 思考与练习,第二章 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学习目标,了解国际分工的含义 理解国际分工的发展及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认识有关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主要理论 了解世界市场的含义 掌握当代世界市场的构成及其特征 熟悉企业进入世界市场的途径 了解国际市场价格的含义、特点和种类 掌握国际市场价格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学习目标,能够运用国际分工有关原理,分析相关产业(结合生源地)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并能认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措施,能够对不同的世界商品市场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并能基本熟悉企业进入世界市场的途径,能够对不同的世界市场价格进行比较和分析,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主要理论

2、 国际市场价格的含义、特点和种类,第一节 国际分工 第二节 世界市场 第三节 国际市场价格,第一节 国际分工,本节点睛,国际分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下得到不断深化与完善。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赋予国际分工以新的内容和形式,同时,也使国际分工成为对国际贸易与世界市场影响最为活跃与有效的因素。,一、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一)国际分工的含义 国际分工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 是世界上各国(或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向国际范围内广泛扩展的结果。,国际分工与国内分工二者的联系?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关系?,

3、思考,(二)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萌芽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深化阶段,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不仅促进了西欧国家的个体手工业生产向工场手工业生产过渡,而且也为近代的国际分工提供了地理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世界范围内仍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这些处于萌芽状态的国际分工形式仍主要依赖于自然条件的不同而带有明显的地域局限性,第一次产业革命的发生标志着国际分工进入了形成阶段。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完成的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从工场手工业过渡到大机器工业。蒸汽机、纺纱机、织布机等的发明和应用,使得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迅速扩大,极大

4、地摧毁了以小生产为主的自然经济。地域的差异性逐渐缩小,各国开始被纳入到国际分工的轨道,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国际分工体系充分发展的时期。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发生了第二次产业革命,垄断资本主义开始走上历史舞台,资本输出作为当时一种主要的经济特征出现在贸易领域。世界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促进了国际分工在世界范围内的迅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自然条件对国际分工具有重要的影响 人口、劳动规模和市场制约着国际分工的发展 资本输出与资本流动是国际分工深入发展的重要条件 国际生产关系决定了国际分工的性质 上层建筑可以推进和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三)影响国际分工发展

5、的主要因素,二、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一)国际分工的扩大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二)国际分工的形式决定国际贸易的格局 (三)国际分工的地位影响国际贸易利益的分配,三、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主要理论,即一国在地理、环境、土壤、气候、矿产等自然条件方面的优势,这是天赋的优势,绝对成本理论,一是自然禀赋的优势,二是人民特殊的技巧 和工艺上的优势,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提出绝对成本理论来论证国际贸易发生的基础,是通过训练、教育而后天获得的优势,(一),英国和葡萄牙绝对成本差异表,分析问题,由上表可见,生产同量呢绒,英

6、国的生产成本比葡萄牙低; 而生产同量酒,葡萄牙的生产成本比英国低。 请大家按照绝对成本理论,分析两国该如何做贸易,为什么? 想想绝对成本理论给我们什么启示呢?,绝对成本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斯密的绝对成本说并不难理解,但是,在国际贸易学说史上,却具有划时代意义。这一学说从劳动分工原理出发,在人类认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贸易互利性原理,克服了重商主义者认为国际贸易只是对单方面有利的片面看法。这种贸易分工互利的“双赢”思想,到现代也没有过时,将来也不会过时。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双赢”理念仍然是当代各国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分工贸易的指导思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闭关自守肯定落后;以邻为壑的贸易保护主

7、义政策,只会导致“两败俱伤”的结果,这仍然是斯密的贸易分工理论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启示。,在资本与劳动力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的情况下,按照比较成本理论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可使劳动配置更合理,可增加生产总额,对贸易各国均有利。但其前提必须是完全的自由贸易。他说:“在商业完全自由的制度下,各国都必然把它的资本和劳动用在最有利于本国的用途上,这种个体利益的追求很好地和整体地普遍地结合在一起。,比较成本理论,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Dabid Ricardo,17721823)在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比较成本理论,论证了国际贸易分工的基础不限于绝对成本差异,只要各国之间产品的生产成本存在着相对

8、差异(即“比较成本”差异),就可参与国际贸易分工并取得贸易利益,(二),英国和葡萄牙比较成本差异表,分析问题,请大家按照比较成本理论,分析两国该如何做贸易,为什么? 想想比较成本理论给我们什么启示呢?,比较成本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根据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应“两利取重,两害取轻”。即英国虽都处于绝对不利地位,但应取其不利较小的毛呢生产,葡萄牙虽都处于绝对有利地位,但应取有利较大的酒生产。按这种原则进行国际分工,两国产量都会增加,通过国际贸易,两国都会得利。从表中可见,分工后投入的劳动人数虽没有变,但酒的产量却从2单位增加到2.125单位,毛呢从2单位增加到2.2单位。如果英国以1单位毛呢交换葡萄

9、牙1单位酒,则两国都从这种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得利了。因此,这种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对两国都是有利的,思考:,绝对成本理论和比较成本理论的异同?,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论产生于20世纪2030年代。1918年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在他的论文中提出了要素禀赋论的基本论点。俄林是赫克歇尔的学生,他接受了赫克歇尔的观点,于1933年出版了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一书,创立了要素禀赋论。因此,要素禀赋论通常称之为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或赫一俄模式(HO原理)。,赫一俄理论发展了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提出了要素禀赋论,用生产要素丰缺来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贸易的流向。这一理论是对西方经济学中占统治地位长达一个世纪之久

10、的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挑战。因为它更接近于资本主义国际贸易的实际,对各国贸易政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被称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基本内容,6个假设,(1)在各个域际或国家内部,生产诸要素(土地资本与劳动)是完全自由流动的,但在域际间或各国间是不能自由流动的。 (2)货物流通中的一切限制都不存在。 (3)生产诸要素是完全可以分割的,单位生产成本不随着生产的增减而变化,因而没有规模经济的利益。 (4)只有有形商品贸易,贸易是平衡的,出口恰恰足以支付进口。 (5)只有两个区域或两个国家。 (6)两国的技术水平一样,生产函数相同,(三),第二节 世界市场,本节点睛,指世界各国或地区进行货物和服务交换的领

11、域或场所,是世界范围内通过国际分工和贸易联系起来的各国间市场和各国国内市场的总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是国际分工的重要实现手段。,(一)世界市场的形成,市场是在社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扩大的。 世界市场萌芽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 世界市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当前,随着国际分工的日益深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世界市场中的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也正日益融合,(二)当代世界市场的构成与特征,当代世界市场的构成与特征,国家构成,订约人构成,商品构成,商品包括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 世界市场上工业制成品所

12、占比重不断上升,初级产品所占比重不断下降 在未来的世界市场上,与高科技相适应的新型服务贸易项目发展速度将超过传统的服务贸易项目;高级人才、高素质的劳务人员的跨国流动将越来越成为主流,1、有以追求商业利润为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的企业, 2、有为促进私营企业扩大出口而建立并代表企业家集团利益的企业主联合会, 3、有经政府授权进行外贸活动的国家机关(政府各部和各主管部门)和机构。 活动目的和性质互不相同的三类订约人在世界市场上组成国家间商品和服务交换的主体,商品市场构成,参加世界市场活动的国家和地区可分为四组: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包括欧、美、日等27个国家;东欧国家即原经互会成员国;亚洲社会主义国家,

13、包括中国、朝鲜、越南等国;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包括上述国家以外的所有的非洲、美洲、亚洲、欧洲和大洋洲国家和地区,商品销售渠道构成,运输网络构成,信息网络构成,销售渠道通常由三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为出口国的销售渠道,包括生产企业或贸易企业; 第二部分是出口国和进口国之间的销售渠道,包括贸易双方的中间商;第三部分是进口国国内的销售渠道,包括经销商、批发商和零售商,世界市场上的运输网络是由铁路运输网、公路运输网、水上运输网、管道运输网等组成的。二次战后,在国际贸易货物运输中,水上运输占了第一位,铁路运输占第二位,可见,水上运输网和铁路运输网尤为重要,信息网络是世界市场的中枢。它由电话国际网、大众交流工

14、具(印刷品、电话、电报、电传、电视、广播等)、通讯卫星系统、计算机互联网络组成。二次战后,世界市场信息网络手段不断多样化和现代化,信息网络机构不断增加和专业化,信息系统日益国际化,(三)企业进入世界市场的途径,途径,间接出口,国外生产,直接出口,间接出口有下面几种具体形式: (1)专业进出口公司 (2)国际贸易公司 (3)出口管理公司 (4)合作出口,直接出口有下面几种具体形式: (1)直接卖给最终用户。 (2)利用国外的代理商。 (3)利用国外的经销商。 (4)设立国外办事处。 (5)建立国外营销子公司。,(1)组装业务 (2)合同制造 (3)许可贸易(Licensing) (4)建立海外合

15、营企业 (5)国外独资生产。其做法有两种:一是在市场上收购一个现成企业;二是在当地投资,从头开始建立一个新企业,思考:,直接出口和间接出口的优缺点?,第三节 国际市场价格,本节点睛,国际市场价格的种类很多,不同的分类方法下有不同的价格,一般分成自由市场价格和封闭市场价格两类,一、国际市场价格的含义和特点,(一)国际市场价格的含义,世界市场上所形成的某种商品具有代表性的成交价格,也就是某种商品在世界市场上实际买卖时所依据的价格。它以世界货币(如美元、日元、英镑、欧元等)作为其表现形式,并反映着商品的国际价值。,(二)国际市场价格的特点,一、国际市场价格的含义和特点,二、国际市场价格的种类,国际自

16、由市场价格,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统计资料中,把美国谷物交易所的小麦价格、大米(泰国)FOB曼谷价、玉米(阿根廷)CIF英国口岸价、咖啡的纽约港交货价、伦敦金属交易所的锡和铜价等36种初级产品列为世界“自由市场”价格。,国际间不受垄断或国家垄断力量干扰的条件下,独立经营的买者和卖者之间进行交易的价格。它是在世界“自由市场”领域里(以现货和期货市场为代表)通过买卖双方公开竞争而形成的,因而能较客观地反映商品的国际供求关系,调拨价格又称转移价格,是跨国公司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销售商品和劳务的一种内部价格,垄断组织凭借其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的垄断地位而规定的高于国际价值或低于国际价值的价格。 垄断价格主要有两种: 1、是卖方垄断价格 2、是买方垄断价格 确定垄断价格的原则是取得尽可能多的垄断超额利润,国际封闭市场价格,调拨价格,国际商品协定下价格,垄断价格,区域经济集团内价格,封闭市场价格是买卖双方在一定的约束关系下形成的价格,商品在国际间的供求关系一般对其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