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城市信息化及重大信息基础设施 建设 规划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2495117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1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城市信息化及重大信息基础设施 建设 规划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城市信息化及重大信息基础设施 建设 规划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城市信息化及重大信息基础设施 建设 规划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城市信息化及重大信息基础设施 建设 规划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城市信息化及重大信息基础设施 建设 规划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城市信息化及重大信息基础设施 建设 规划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城市信息化及重大信息基础设施 建设 规划资料(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京政发201156号附件:北京市“十二五”市级综合专项规划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城市信息化及重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二一一年九月序 言1999年,我市提出并推动“数字北京”建设,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十一五”期间,“信息惠民”、“信息强政”、“信息兴业”三大计划和“数字奥运”专项工程顺利实施,“数字北京”建设目标全面完成。近年来,我市信息化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始终保持全国领先,现已达到世界主要国家重点城市的中上水平。“数字北京”建设成果,在北京奥运会、建国60周年庆典、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活动及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经受了历史的考验与国家的检验。实践证明,“数字北京

2、”既是“人文北京”的弘扬手段,也是“科技北京”的时代特征,更是“绿色北京”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是覆盖首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性举措,已经成为首都产业创新发展的主战场,城市管理创新的新动力,市民生活品质提升的新手段,政府服务改善的新途径,更是首都迈向现代化的新标志。当前,世界主要城市正向智慧城市阶段迈进。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北京信息化发展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战略目标。从“数字北京”向“智慧北京”迈进,是信息化发展规律的客观反映,是城市经济社会对信息化提出的现实要求,同时也是北京打造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

3、端人才聚集之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谐宜居之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为目标的必然选择。“十二五”时期是为“智慧北京”建设夯实基础最为关键的五年,依据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等文件,制定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11年至2015年。目 录一、过去五年的精彩“网”事1(一)一大工程铸就首都功能、城市运行新辉煌1(二)二项主题展现政府履职、城市管理新风气2(三)三点突破彰显北京制造、北京创造新品质3(四)四条途径树立信息公开、公共服务新标杆4(五)五个倍增呈现设施

4、提升、应用普及新局面4二、信息时代的战略选择5(一)历史机遇6(二)主要挑战7三、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9(一)指导思想9(二)主要目标11四、智能化经济转型14(一)深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构建现代产业体系15(二)培育信息化经济新业态,创造首都发展新增长点17(三)加快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增强经济网络辐射能力19(四)助推文化创意产业,绽放古都魅力20五、网格化社会管理20(一)推动市民卡普及,提高人口精准管理服务能力21(二)完善适度普惠公共服务,营造便捷有序生活环境21(三)推进政务系统顶层设计,提升政府服务能力22(四)整合涉农信息化应用,夯实城乡一体化根基23(五)深化各领域信息化交往,

5、创造国际化生活环境24六、精细化城市运行24(一)完善智能交通系统,构建国内领先的“车联网”25(二)部署资源网络全感知,夯实城市健康运行基础25(三)推广信息技术应用,完善基础设施智能化管控26七、数字化文化传承27(一)拓展网络传播渠道,加强文化数字化交流27(二)繁荣信息化文化,提升首都软实力27(三)规范虚拟空间的交流秩序,提升城市文化品质28八、宽带化设施提升28(一)建设高标准信息基础设施29(二)创建全国最好、世界领先的无线城市30(三)打造一流的信息枢纽城市31(四)率先建设国内物联网传输基础设施31(五)升级改造全覆盖的政务网络32九、未来五年的行动路径32(一)完善法律法规

6、,优化信息化发展法制环境32(二)创新体制机制,强化信息化管理工作33(三)加强标准建设,促进资源共享和产业发展33(四)统筹加强资金投入,引导社会投资34(五)强化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全民信息能力34(六)推动区县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35(七)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构筑城市安全屏障36(八)滚动实施本规划,加强评估与检查37II一、过去五年的精彩“网”事过去五年是首都信息化惠及民众效果最好、信息产业创新最多、城市管理与信息化融合度最高、信息基础设施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数字北京”成为北京迈向国际化大都市行列的重要标志。(一)一大工程铸就首都功能、城市运行新辉煌。 作为首都,北京紧紧抓住

7、城市发展的重大契机,围绕重点需求,在城市安全运行上实现新的突破,为履行国家赋予北京“四个服务”功能地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十一五”期间,北京承担了诸多国家大型活动的筹备举办工作,信息化为保障各项活动顺利进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数字奥运”专项工程成为奥运会上一道璀璨的风景线。建成了全方位奥运信息化支撑体系,奥运票务、计时计分等核心信息系统全面发挥效能,系统业务量刷新奥运史上的纪录;建成了高效奥运城市信息化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奥运相关场所,都能够安全、高效地获取信息服务,实现首次互联网直播、首次手机直播、首创手语播报等近三十项“世界第一”;“奥运食品安全监控系统”实现“从田

8、园到餐桌”的全程监管;建成了可靠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全面完成城市应急、医疗卫生、防疫、交通等支撑城市正常运转的基础信息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保障工作;针对最复杂的无线电保障需求,形成广播、卫星电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等三位一体的无缝通信网络和各类基础设施,实现了可靠的无线电和通信保障,保障了奥运通信畅通。“数字奥运”的成功经验全面推广,在建国六十周年庆典等大型活动中均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二)二项主题展现政府履职、城市管理新风气。我市电子政务建设不再是单纯的政务信息化,已向国民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的各个领域全面渗透,已成为打造服务型政府的有效途径,核心业务基本实现全覆盖,城市管理网格化实

9、现快速发展。全覆盖提高政务运转效率,信息技术已成为政府创新管理模式和手段的重要工具。我市已建成涵盖经济发展、城市管理、科技文化、社会服务、党政事务等各个领域的政务核心业务信息系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市区两级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共73个单位接入了市共享交换平台,初步实现系统整合与信息资源共享。网格化推动城市精细管理,我市已建立覆盖城六区的两级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主动发现和解决了城市管理问题约600万件,形成了“属地管理为主,市级综合协调”的两级信息化城市管理体系协作机制,基本实现城市信息化管理常态化,并将网格化管理模式向污染源监控、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文物保护、文化市场监管、经济运行监测等领

10、域渗透,逐步深化网格化管理的应用,引领全国城市管理向规范化、科学化发展。(三)三点突破彰显北京制造、北京创造新品质。信息化支撑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愈发明显。金融危机期间,信息化成为首都经济企稳回升的关键因素。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2005-2010年,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由797亿元增加到1635亿元,年均增长达15%。截至2010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2570亿元,占全市工业销售收入的比例达17.5%,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约2930亿元,出口达到13.2亿美元,总规模位居全国第一,手机、液晶面板等关键产品产量稳居国内首位,电信业务总量突破千亿元。两化融合促进首都经济转型升级,“十

11、一五”期间,两化融合有效推动工业企业信息化从单项应用阶段向集成应用阶段迈进,水平居全国前列,北京已成为全国信息服务中心和电子商务中心,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突破3700亿元。信息化成为首都科技创新催化剂,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中关村已经成为信息技术创新的集聚区。首都信息技术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储备能力稳步增强,主导或参与制定了闪联、移动多媒体广播等一系列国际和国家标准。成功研制刻蚀机和离子注入机等集成电路关键装备,具有国际主流水平的65纳米集成电路生产工艺实现批量生产。基于自主技术的8.5代高世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屏(TFT-LCD)生产线投入建设。(四)四条途径树立信息公开、公共服务新标杆。信息

12、化在首都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保、安防等公共服务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信息公开成效显著,市民充分享受社会进步各项成果。网站“首都之窗”整合了大部分网上服务事项,已成为“信息公开、在线办事、政民互动”的有效渠道,连续5年位居全国省级政府网站绩效排名首位。热线“12345,有事找政府”,市非紧急救助服务系统整合了全市各领域政府便民呼叫中心资源,走在了各地政府与公共服务热线的前列。社会保障卡社会保障制度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市社会保障卡应用全面推进,累计发放社保卡825万张,近1800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持卡实时结算。“一站式”服务大厅全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建设正在积极推进,逐步整合全市行政审批服务系统资

13、源,实现面向公众和企业的“一站式”服务。(五)五个倍增呈现设施提升、应用普及新局面。北京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成果显著,尤其是在北京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计划(20092012年)发布后,网络能力大幅提升,信息化终端应用全面普及。截至2010年,与2005年相比,互联网家庭入户带宽翻了两番,达到2兆(M);网民数增长了近2倍,达121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69.4%,增长了1.5倍,位居全国第一;移动电话用户数增长1.5倍,达2129.8万户;网站数增长近3倍,达37.2万个,位居全国第二。此外,我市已建成全球最大800兆无线政务专网,无线网络覆盖率达到70%;第三代移动通信(3G)用户从无到有,已达到

14、254万户;有线电视注册用户达到435万户,其中高清用户超过50%;建成各类大型数据中心、计算中心、呼叫中心、灾备中心等近百个,高性能计算机占全国百强的40%。此外,“十一五”期间我市制定出台了北京市信息化促进条例、20062020年首都信息社会发展战略、北京市提高全民信息能力行动纲要、推进两化融合促进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地方性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初步建立了信息化标准体系,为规范全市的信息化管理、加快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法规政策依据。二、信息时代的战略选择信息技术是当今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以计算机、互联网、个人通信设备的推广和普及为代表信息化发展已进入高平台期,但在

15、技术融合、应用创新的推动下,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技术、产业、应用的新一轮突破正在孕育之中。 “十二五”时期仍是首都信息化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一)历史机遇。建设智慧城市的机遇。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全球城市发展正向智慧城市阶段迈进,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成功应用,催生了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一系列智慧城市管理创新解决方案,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提升了服务质量。我市城市管理创新与信息化的融合正逐步由外界推动向内生需求转变,信息化发展动力强劲。深入推动网格化管理和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未来北京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必然选择。 创新技术产业的机遇。电子信息产业是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信息技术是引领其他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信息技术与产业发展正孕育新一轮的突破,成为全球产业竞争的焦点。2010年,世界电子产品产销值达到1.65万亿美元,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规模达到1.03万亿美元,全球电子商务规模达到5725亿美元,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兴业态迅猛发展,数字内容、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等产业均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电子信息产业是北京支柱产业之一,2010年,电子信息产业出口约占全市出口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