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试生物试卷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92492122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591.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试生物试卷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湖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试生物试卷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湖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试生物试卷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湖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试生物试卷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湖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试生物试卷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试生物试卷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试生物试卷题 Word版含解析(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浏阳一中、醴陵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 目前普遍认为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C. 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D. 寒冷时出现寒战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答案】B【解析】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A正确;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B错误;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C正确;寒冷时出现寒战现象是下丘脑接受寒冷刺激

2、,通过神经体液发送信息,使骨骼肌战栗,是正常的稳态调节,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D正确,所以选B。2.大量的组织液积累在细胞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下面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毛细血管管壁破损长期坚持素食小蛔虫进入淋巴管花粉海鲜等引起过敏反应时肾小球肾炎导致血尿A. 只有 B. 只有C. 只有 D. 【答案】D【解析】【分析】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

3、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详解】毛细血管管壁破损,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增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正确;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组织水肿,正确;淋巴管阻塞,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正确;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

4、吸水造成组织水肿,正确;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血浆蛋白渗出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正确故选D。【点睛】关键:分析是否导致组织水肿的核心点是根据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种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变化,如引起血浆渗透压升高的因素会导致组织水肿;引起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的因素也会导致组织水肿。3.如图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及小肠绒毛内部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葡萄糖进入1的方式是协助运输B. 3内液体渗透压过高可引起组织水肿C. 由2携带的氧到心肌细胞内被利用,至少需要经过6层生物膜D. 5内液体含有的蛋白质与3内一样多【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1是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5、,2是红细胞,3是毛细血管,4是组织液,5是毛细淋巴管。【详解】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是方式是主动运输,A错误;血浆渗透压过低可以引起组织水肿,B错误;由红细胞携带的氧气到组织细胞内被利用,至少需要经过红细胞膜、毛细血管壁(2层膜)、组织细胞膜,线粒体膜(2层膜)共6层生物膜,C正确;与淋巴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错误。【点睛】熟悉题图中各部分结构和液体名称是解答本题的基础。4. 关于渗透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B. 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C.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微粒数目无关,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体积D.

6、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关于渗透压的知识。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所以C答案是不正确的。考点:考查渗透压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5.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液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

7、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pHA. 只有 B. 只有C. 只有 D. 只有【答案】C【解析】由于人体血浆中存在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因此人血浆的pH通常维持在735745之间,正确;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可避免CO2在血浆中积累而导致血浆PH下降,因此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正确;当血浆中的碱性物质如Na2CO3过多时,Na2CO3与H2CO3反应生成NaHCO3,NaHCO3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正确;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缓冲对存在于血浆中,因此不是通过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

8、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来调节血液pH,错误。综上分析,供选答案组合,A、B、D三项均错误, C项正确。【考点定位】血浆PH的调节【名师点睛】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能够维持pH的相对稳定,其调节过程如下:6.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 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B. 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C. 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D. 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基础【答案】C【解析】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A正确;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

9、,Na内流,B正确;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单向传递,C错误;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基础是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D正确。7.有人用通过手术获得部分下丘脑被损毁却能存活的大鼠,并进行了相关研究。下列结果可能的是()A. 刺激该大鼠下肢无反应B. 该大鼠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C. 该大鼠体温无法维持平衡D. 该大鼠尿量减少【答案】C【解析】躯体的运动中枢不是下丘脑,而是由大脑皮层的躯体运动中枢控制的,A错误;下丘脑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部分下丘脑被损毁可能会出现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最终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

10、液减少,B错误;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部分下丘脑被损毁可能会出现体温无法维持平衡,C正确;部分下丘脑被损毁可能会出现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D错误。【点睛】解答D选项,要注意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细胞合成,不是垂体细胞合成。8.如图所示是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的图解,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兴奋可以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由构成的突触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B. 释放的过程需要提供能量,所以属于主动运输过程C. 结构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D. 具有特异性,一般是由蛋白质组成的【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的图解,其中为轴突;为线粒体;为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

11、;为神经递质;为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为突触前膜;为突触间隙;为突触后膜。兴奋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需要通过突触结构,突触包括为突触前膜、为突触间隙和为突触后膜,A正确;为神经递质,是通过胞吐方式释放的,该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B错误;结构为突触小泡,是由高尔基体“出芽”形成的,C正确;是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具有特异性,一般是由蛋白质组成的,D正确。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突触的结构9.下图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如果该图表示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则a表示感受器,b表示神经中枢,c表示效应器,且其中的信息均以局部电流

12、的形式由a传到cB. 如果该图中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c分泌的激素过多对于a分泌d、b分泌e均具有抑制作用C. 如果该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则d过程只发生在细胞核中D. 如果该图中a表示突触小体的膜(即突触前膜),b为递质,c为突触后膜,则发生在a中的信号转换过程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1、若图示表示反射弧,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形式进行传导和传递2、图示表示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则c是甲状腺,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抑制下丘脑a分泌TRH即d,垂体b分泌TSH即e3、若该图是基因表达的过程,则d过程转录,场所主要是细胞核,e表示

13、翻译,发生的场所是核糖体解:A、若该图表示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在神经纤维上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是以化学信号的形式传递,A错误;B、若a表示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b垂体;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使c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B正确;C、若该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则d为转录,场所是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e为翻译,场所是核糖体,C错误;D、如果该图中a表示突触小体的膜(即突触前膜),b为递质,c为突触后膜,则发生在a中的信号转换过程为电信号化学信号,D错误故选:B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10.下列关于人体生

14、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 大脑皮层言语区中的S区受损伤,会导致运动性失语症B. 人的短期记忆主要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C. 感染结核杆菌后,机体主要通过特异性细胞免疫的作用将其消灭D. 在调节人体血糖平衡时,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相互抑制【答案】D【解析】大脑皮层言语区中的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故S区受损伤,会导致运动性失语症,A正确;人的短期记忆主要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B正确;感染结核杆菌为胞内寄生菌后,机体通过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作用将靶细胞裂解,再通过体液免疫中的抗体将其消灭,C正确;

15、在调节人体血糖平衡时,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血糖浓度升高,共同维持血糖浓度的稳定,两者属于相互拮抗的关系,而不是相互抑制,D错误。11.上海科学家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沉默之谜。此前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请你推测上海科学家对此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可能是 ()突触小泡内没有细胞核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糖蛋白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糖蛋白突触小泡不能释放相应的递质A. B. C. D. 【答案】D【解析】突触小泡中没有细胞核,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错误;可能是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糖蛋白,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但由于突触后膜上没有相应的受体而无法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正确;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与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糖蛋白无关,错误;可能是突触小泡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兴奋就无法在突触中传递,正确,故选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