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外业验收汇报材料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2491307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2.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外业验收汇报材料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公路外业验收汇报材料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公路外业验收汇报材料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公路外业验收汇报材料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公路外业验收汇报材料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路外业验收汇报材料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外业验收汇报材料资料(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G209线怀化城南池回至黔城公路改建工程 外业验收汇报材料公路改建工程一阶段施工图外业验收汇报材料1.概 述1.1 项目背景和任务依据1.1.1 项目背景拟建项目怀化城南池回至黔城公路是G209中的一段,其中池回至竹田段是G209和G320线的共线路段。G209和G320是怀化市“二纵四横”骨架公路网中的重要一纵和一横及南北和东西方向的主要经济干线,是区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建设对提高区域路网技术等级,改善区域路网结构和交通条件,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加强国防建设都具有积极意义。项目地理位置图本项目位于湖南省怀化市鹤城区、中方县和洪江市,是目前怀化城区进出高速公路的唯一通道,也是怀化最

2、主要的出城路。本项目起于怀化城南池回沪昆高速公路入口处,沿怀黔公路,途经中方县城、中方镇、怀化工业园、竹田、牌楼、孔木湾、双溪,止于洪江市黔城镇,路线全长34.454km。1.1.2 任务依据1、中标通知书;2、G209线怀化城南池回至黔城公路改建工程勘察设计合同;3、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湘发改交能2010319号:关于G209线怀化城南池回至黔城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1.2 设计标准主要技术指标表序号项目技术标准1道路等级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2路 段起点至孔木湾孔木湾至终点里程21.313.1543路基宽度32.0 m24.5m4设计速度80 km/h80 km/h5荷载标准

3、公路级6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7设计洪水频率特大桥 1/300、其他桥梁和路基1/1008桥梁宽度32.0 m24.5 m根据工可研究报告、批复意见及交通量预测结果,本项目全线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80km/h,起点至孔木湾段21.3km路基宽度32m,孔木湾至终点路基宽度24.5m。全线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采用公路-级,其他技术指标按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执行,主要技术标准如上表。1.3 测设简况、设计方案拟定及推荐方案的确定1.3.1 测设简况1、测设经过根据G209线怀化城南池回至黔城公路改建工程勘察设计招标文件及中标候选人公示,由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

4、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二院”)本项目的勘察设计。路线设计与外业勘测人员于2009年10月6日开始投入工作。根据“工可”推荐方案的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我公司勘察部门先进行了带状地形图的测绘工作。设计人员利用已有的地形图,开始进行“工可”推荐方案的现场踏勘和调研工作,对沿线所经河流,沟渠、地上地下管线及相交道路等进行详细勘查,认真听取沿线单位和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意见,认为“工可”线位线形与旧路结合较好,因此在工可线位的基础上,对其优化调整后做为初步设计的路线推荐方案。经实地调查,本项目终点调整至怀化黔城汽车站北侧城市道路的起点处,终点桩号为K34+454。2009年11月下旬,设计人员按照

5、纸上定线选定的路线走廊,将路线及交叉节点方案向业主等有关部门进行中间汇报,了解当地公路交通规划,认真听取了相关单位的意见。设计人员针对具体线位落实构筑物的位置,形式、规模和数量,对占用土地、拆迁建筑物、拆迁电力、通讯等管线进行细致调查,就构造物设置问题与地方政府反复协商,基本取得了一致意见。2、初步测量概况(1)地形图测量本项目地形图测量采用全野外数字测图方法,使用RTK直接测定各地物点、地貌点坐标,而后用清华山维测量绘图软件进行数字化成图。 测量地形图比例尺为1:2000; 等高距为1米。 测图宽度为拟定路线中线每侧200m。 地形图测量精度均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 地形图上高程注记点分布均匀

6、,沟底、沟口、凹地、水涯线上以及其它地面倾斜变化处,均测高程注记点。 地形图标示居民地、独立地物、管线及境界、公路、水系、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各类控制点、地理名称等,并突出公路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有关各项要素。 为满足公路设计需要,公路中心线附近的高压电力线均测注高压线伏数及线高。(2)控制测量本项目平面系统采用1954北京坐标系统,中央子午线经度为110。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测量成果如下:序 号工 作 内 容工 作 量备 注1一级GPS控制点18(个)2一级导线点106(个)3四等水准41.826(km)(3)中线控制桩测量为了收集沿线道路、河流、地物、地质、地形等

7、基础资料,对大、中桥桥位轴线、地形变化点、现有地物附近均按勘测规程有关要求敷设了中线控制桩。(4)路基路面勘察1、对不良地质的路段(岩溶、软基、采空区等)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查,摸清其成因、特点和现状情况,形成不良地质地段表。2、根据沿线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通过调查附近天然、人工坡面的高度、坡度和稳定性情况,为设计提供依据。3、调查现有路基、路面情况,着重调查了路基、路面的病害情况,并通过怀化市交通局收集了原有道路的施工图设计图纸和竣工图纸。4、当主线占压现有道路、河沟时;下边坡放坡较远,造成边坡过高且危害路基稳定时;有需要避让的重要地物时,需要设置挡土墙,外业着重对设置挡墙的地形条件、水文条件

8、和基底承载力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部分挡墙位置安排了钻孔试验工作。5、沿线地表积水、径流、渗流,地下水的埋深变化对路基的影响调查和处理方案。调查了沿线地表水渠、沟溪的位置,高程和流向。6、现场核对1:2000地形图所示地形、地貌和地物。7、调查沿线砂、石料场,并对有代表性的料场安排了相关的材料试验。8、结合外业期间的土石方数量情况,初步确定了取、弃土场位置,对取土场进行了取样试验工作。9、调查了与本项目相交公路的路面、路基、排水等情况,形成了现有道路调查表。10、根据外业调查情况和地质调绘初步成果,有针对性的布置了地质勘查工作。(5)桥涵勘察根据收集的原路设计图纸及竣工图纸,了解了全线的桥涵状况

9、,逐处进行核实。对原有桥涵进行了外观、孔径调查,并对桥涵与现状地形的适应性进行评定,为拟定结构物提供参考依据。通过调查后,要求业主部门委托相关单位对原有桥梁进行检测。(6)隧道勘察无。(7)路线交叉勘测收集了与本公路交叉的公路、乡村道路的等级、技术状况、规划,并充分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另外,对与本路交叉的地下管线位置、种类、归属、交叉方式等做了详细调查。 (8)经济调查调查了公路与管线的交叉桩号与交角,房屋和电力电讯管线的拆迁数量及种类,沿线市、乡、镇的分界桩号,坟墓的搬迁数量,农作物的种类及其分布范围,建筑材料的价格等,收集了征地、拆迁设施的补偿费用等,能满足初步设计需要。(9)施工便

10、道等临时工程调查本项目交通组织方案为在原路两侧拓宽施工,路面采取单侧加铺的方式,不需要施工便道。其他施工场地等临时工程尽量利用荒地、坡地或利用公路路基布置。(10)地质勘察根据沿线调绘的地质、地形、地貌等特点,结合路基桥隧等工程需要,采用了钻探、物探、坑探、试坑、手摇螺纹钻、抽水试验等方法进行综合勘察。全线桥涵等构造物及高路堤、高边坡路段共布设了钻孔99个,预计总进尺516m;取土样16组,岩样24组,动力触探127次。(11)测设成果G209线怀化城南池回至黔城公路改建工程初步设计外业勘察的主要工作量如下表:初测主要工作量 名 称合计路线里程(km)34.454施测中桩(个)1822一等GP

11、S点(个)18四等水准测量(km)34.454中、小桥(m/座)409.28/8涵洞(道)182筑路材料调查(处)41.826征地拆迁调查(Km)34.454常规工程地质调查(Km)34.454地质钻孔(m/孔)516/99环保调查(Km)34.4541.3.2 老路原设计标准、路基、路面、桥梁现状G209国道怀化至黔城段在1998年底由铁道部第四勘测设计院完成了施工图设计文件,并同期开工,于2000年中旬左右竣工通车。为在原209国道的基础上局部改线改建而成。根据原路的施工图设计资料,改建后G209为二级公路,设计速度80km/h,路基宽度15m,水泥混凝土路面宽度14m,原有路面结构为24

12、cm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17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5cm级配碎石底基层。设计车辆荷载为汽-20、挂-100。G209线怀化至黔城段通车10年以来,运营情况基本良好,但在交通量增长较快及超重车辆较多的情况下,路基、路面均出现了病害。具体如下:1、路面:(1)水泥混凝土板损坏横斜向裂缝G209线怀化至黔城总体呈南北走向,道路的东侧行车道水泥混凝土板横向裂缝较多,尤其是池回至竹田段,所占比例高达约60;道路西侧行车道水泥混凝土板横向裂缝相对较小,所占比例约2025。 掉角 磨耗层局部脱落 (2)接缝破损:接缝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薄弱环节,出现病害的机率大类型多,接缝病害,主要病害现象包括:接缝挤碎、

13、板底脱空等几种病害。2、路基怀黔公路在改建完毕通车运行初期,全线设置有完善的排水及防护措施,但是随着道路两侧城镇化建设,K3+400K6+200中方县城段、K7+520K8+300中方镇段、K8+600K8+830怀化市工业园区及K29+000K31+000双溪镇段已开始在原有国道两侧铺设辅道,建设城镇道路,局部路段道路两侧已开始大规模填土,在这过程中,老路的排水系统与防护措施不可避免受到改建和破坏,有些边沟已被挖除改成市政排水,有些沟中设置了水泥混凝土管道,有些边沟被废弃堵死,排水不畅,沿线大部分的涵洞都存在积水,淤积现象,有些倒虹吸也被完全埋入地下废弃。 路基不均匀沉降不明显,主要是在路面

14、破损严重的地段存在翻浆的情况。其次,在道路两侧大规模填土的路段,新填土未经压实,路基填料不符合要求的段落较多,如:K5+500K6+500段。 3、桥梁(1) 原有桥涵分布情况 原有桥梁一览表序号中心桩号河名及桥名桥面宽 (m)孔数及孔径 (孔-m)交 角 ()桥梁全长(m)12356781K1+577.820枫木湾中桥153169053.042K2+472.630红岩溪中桥153169053.043K7+072.687茅莉溪中桥153167053.044K12+823.712竹田中桥1541613569.045K17+387.800牌楼小桥15258520.006K17+695.844牌楼中桥153169053.047K19+679.600孔木湾中桥153169053.048K29+463.843双溪中桥153169053.04合计:中桥7座总长387.28小桥1座总长20.00沿线原有涵洞,多以灌溉为主,与沿线水利设施结合较好,部分涵洞由于连接的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