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生态农庄创 业计 划书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2490836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休闲生态农庄创 业计 划书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休闲生态农庄创 业计 划书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休闲生态农庄创 业计 划书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休闲生态农庄创 业计 划书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休闲生态农庄创 业计 划书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休闲生态农庄创 业计 划书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休闲生态农庄创 业计 划书资料(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休闲生态农庄创业计划书目录第一章概况3第1节项目概况3第2节项目名称3第3节项目地址3第4节企业类型3第5节资金来源3第6节建设规模4第7节项目目标4第二章产品服务介绍4第1节产品服务描述4第2节产品服务优势5第三章市场调查与SWOT分析5第1节S内部优势6第2节W内部劣势6第3节O外部机会6第4节T外部威胁6第5节SWOT的分析表格7第四章机遇与分析8第1节外部风险分析8第2节内部风险分析9第3节应对风险对策10第五章管理体系10第1节管理理念10第2节农庄的规划原则14第3节农庄的生态规划18第4节农庄的规划内容23第5节农庄的交通道路规划27第6节农庄的生产规划建设28第7节农庄的生态环

2、境保护30第8节农庄的管理规划32第9节观光休闲生态农业模式所具备的各种特征35第六章发展前景41第七章附录41第1节团队成员任职及责任:41第2节组长评分42第一章 概况第1节 项目概况生态农庄园是为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享受而开辟的休闲娱乐,是都市人的理想休闲场所。以城市为市场,以旅游为手段,以参与为特点,以文化为内涵。今年来,伴随全球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人们发展现代农业在注重其生产性功能外更注重其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日趋加快,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人们都希望能有一个能让自己放松释放压力的地方,于是,温州永嘉休闲生态农庄园便应运而生。第2节 项

3、目名称温州永嘉休闲生态农庄园第3节 项目地址温州永嘉县郊区第4节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第5节 资金来源自筹及贷款第6节 建设规模总面积约为2000亩第7节 项目目标建设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发展高产、高效、低耗、无污染无公害的花果蔬菜、畜禽产品。加大科技支农力度,调整和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创建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坚持走持续发展的道路,改善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进行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结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进行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达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使之成为集农业综合开发、生产经营等功能于一体的集集体休闲娱乐,旅游

4、观光,开发避暑山庄,生态环保于一体的大型农庄。第二章 产品服务介绍第1节 产品服务描述生态农庄可以满足都市人群度假休闲的需要以及都市绿色农产品的供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日益强烈。它的主要特征可以体现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各种农业机械的产生以及各种信息设备的普及更为农业庄园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农业庄园可以将各种农业生产和消费一体化,方便人们的购物与消费,改善人们的消费方式,提高消费质量。生态农庄的优势使得它必将受到人们的青睐。生态旅游便利,健康,离高消费水平的城市人群比较近。生态农业绿色,满足城市人口的绿色消费需求。它主要针对的是城市人口,方便他们生活。第2节

5、 产品服务优势政策优势: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都十分重视三农问题的解决。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大量的惠农政策,大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同时,它将有利于大学生自主创业,为更多的人提供就业岗位。环境效应优势:改项目以生态环保为经营理念,在这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环境效应的保护更为明显。产品和服务优势:从产品讲,生态农庄的农产品属于绿色无公害产品,发展到加工,依旧有其优势。就服务来讲,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农庄将以一种创新的方式为旅游者带来一种旅游享受。成本和价格优势:由于生产首先立足于农村,且品种也不是非常的丰富,也较容易管理,拥有廉价的劳动者,因此生产成本也相对较低。由此,在价格上也能为大多数人接受,具

6、有很大的竞争优势。第三章 市场调查与SWOT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消费档次不断提高,对有机的、绿色的、无公害的农产品的需要不断增加,其价格也是一般农产品的数倍,市场潜力巨大;同时人民生活水品的不断提高,为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目前,城乡居民用于旅游方面的支出已占到了全年支出的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一。本项目的开发正是围绕这一项目进行的。产权式绿色农庄有高回报率投资,旅游娱乐,基地优质有机农副产品的采摘和采购功能等等。另外,该项目适应了旅游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旅游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推进了现代旅游业和农业的发展。不仅拓宽了旅游资源的开发路径,而且把旅游、农业、新

7、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快了结构调整,提升和丰富了旅游的内涵,减少了旅游开发的投资风险,更重要的是迎合了大众的消费心理。第1节 S内部优势1. 农庄开发了动物性标本。2. 农庄具有高、中、初三级技术人才立体交叉的人才结构。3农庄养殖名特优珍禽,如孔雀、贵妃鸡、绿壳蛋鸡等数十种的珍禽,并建立了规模化的养殖生产基地。第2节 W内部劣势1.地理位置比较偏僻。2.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还比较落后,交通网络不够发达。3.旅游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规模还比较小。第3节 O外部机会1休闲农业是一个新兴产业。2.农产业具有地方政策的扶持。3.自然旅游比较丰富,人文旅游资源价值第4节 T外部威胁国外乡村旅游研究已经积累

8、了不少研究成果。2. 国内对观光农业(旅游农业)的研究起步较晚,还不发达。3. 农业生产活动与旅游活动相脱节、项目雷同、创意肤浅、缺乏农业文化内涵和综合效益低下。第5节 SWOT的分析表格优势S劣势W机会O优势机会(SO)农庄建立了规模化养殖生产基地。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都比较丰富,具有很大的发掘潜力。劣势机会(WO)地理位置比较偏僻。2农产业具有地方政策的扶持。威胁T优势威胁(ST)农庄具有高、中、初三级技术人才立体交叉的人才结构。国外乡村旅游研究已经积累了不少研究成果。劣势威胁(WT)1.旅游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规模还比较小。2.农业生产活动与旅游活动缺乏农业文化内涵和综合效益低下。,第四章

9、机遇与分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收入增加,整天生活在城里的人们对大自然的山水风景,农村的田园风光情有独钟越来越多的人们都喜欢跑到农村去“拥抱大自然”。周末节假日走出喧嚣的城市,到最贴近大自然的农村去领略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秀丽怡人的风景,丰富多彩的农家绿色食品。这些无疑给近年萧条的农村经济注入一股全新的活力。第1节 外部风险分析1政策风险: 国家对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业及旅游的政策,尤其是当地政府对其的态度2金融风险: 来自于市场利率风险。利率决定投资生态农庄的融资成本,进而影响其经营成本,最终决定项目赢利水平3自然风险: 这是指自然因素带来的风险,比如:当地环境污染和自

10、然景观的退化,绿色无公害农业及生态旅游投资项目在建设过称中出现超标准等.4行业风险: 公司要面对潜在竞争者的加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生态观光旅游景点不断增加,行业内竞争加剧。当地管理局对票价实施涨幅控制,这样一来,对景区经济效益产生一定的影响。5其他风险: 本公司不排除其他因素,如:政治,经济,自然因素等不可抗力因素第2节 内部风险分析1市场风险 正处在萌芽时期,还不具备一定的规模化环境污染,生态农家乐虽然不少,但大多是以家庭模式经营,其规模之不言而喻,且大部分农家乐产品重复,经营项目雷同,特色不鲜明,缺乏科学规划,消费层次低,功能单一等等,专业化和市场化2管理风险绿色无公害农业,生态旅游投

11、资项目承包之后,一般由项目管理师全权负责,而管理师的个人风险偏好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增加项目建设的风险。因此,项目投资者和管理师具有优化配置(风险最小化,收益最大化)3完工风险存在于绿色无公害农业,生态庄园旅游建设阶段,主要表现为:项目工期延长;项目建设成本超支;由于种种原因项目迟迟达不到设计规定的技术经济指标4投资风险绿色无公害农业,生态旅游投资规模巨大,投资范围广泛,随着市场因素的不断变动会给投资效益带来很多方面影响;如果环境保护不当,将会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生态旅游的利益第3节 应对风险对策1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增加风险防范意识。对生态旅游投资的各个环节及其相互联系进行深入研究分析

12、,摸清产生风险的各种要素,寻找风险产生的特点与规律2积极利用好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当地优势自然资源等条件。利用当地良好的自然资源优势和历史文化优势,降低生态旅游的经营风险,同时使生态旅游经营实现多元化生产,分散市场风险,以此增强景区的抗风险能力。3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加强对风险的预测与监测。生态旅游企业内部应建立规范科学的投资决策程序和投后管理程序。规范科学的内部运行程序使是及时识别风险、化解风险的重要保证,用程序化,规范化防止盲目投资于偏颇。第五章 管理体系第1节 管理理念1.整体协调发展理念社会经济发展背景的巨大变迁使区际、区内各要素之间的联系空前密切,作用也更为强烈。因此,

13、必须突破传统观念上封闭的行政区界限的束缚,着眼于区域整体利益的维护和实现,促进区域整体协调发展。整体协调理念不同于计划经济体制下通过“高度指令+强烈干预”达到整体性的模式,它是一种“共识”型、“契约”型的模式,强调不同行政区域之间及区域内城镇之间和城乡之间的相互协调;强调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整体协调发展。整体协调理念认为,为了保证整个城市的生态协调发展,除了考虑城市化区域空间以外,也要将农村空间、生态空间等作为重要的规划对象,而且其规划要从原来着重考虑城镇“点”和交通“线”,走向兼顾市域“面”的阶段。2.综合要素统筹考虑理念以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的规划模式忽视了对生态环境和社会公正的关注,如今人

14、们已直接感受到漠视环境所带来的昂贵代价。城镇体系规划走出以经济为唯一目标的误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构基于经济、社会、环境、技术等多元价值目标的规划是城市开敞空间体系规划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这就要求重塑生态园林城市的景观要素,要具有以人为本的城市观、适应空间和生态的自然观、保护环境资源的发展观、整合环境的设计观来整合规划要素。具体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强化自然要素在城市景观形态中的主导作用,保护作为城市景观核心的自然要素,强调自然环境因素对城市形态的限制作用,重新认识自然景观生态系统的作用,例如建立城市生态绿地空间与气候、山地系统、河流系统、林地系统、动植物群落良好的互动关系。统筹人工环境要

15、素,塑造城市特色,整合文化要素,体现人文特色。3.有限目标理念 城市是一个受时代背景变化强烈影响的复杂系统,尤其在当今区域内要素流动迅速而又复杂的背景下,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只能是有限目标的规划,必须对能真正发挥作用的内容进行规划,从而提高规划的编制效率与可操作性。从现阶段看,生态园林城市规划主要有以下目标:从市域层面确定城市自然生态化和社会生态化的发展战略;进行宏观整体结构规划,提倡技术型和战略型相结合的规划,达到规划战略与战术的融合;合理规划生态空间,确定开敞空间体系要素,并建立完善的开敞空间系统;确定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则和措施;确定合理的城市生态指标体系;建立合理的游憩体系、防灾体系、景观体系等等。4.城市开敞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