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 复习 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2489638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诊断学 复习 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医诊断学 复习 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医诊断学 复习 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医诊断学 复习 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医诊断学 复习 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诊断学 复习 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诊断学 复习 资料(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1、公元前五世纪扁鹊 “切脉、望色、听声、写形” 2、公元前三世纪黄帝内经 从理论上奠定了中医诊断学的基础3、西汉 淳如意 创“诊籍” 4、东汉 张仲景伤寒论 创六经辨证,创辨证论治理论,奠定诊断学基础5、中藏经华佗诊病学术经验6、西晋王叔和脉经为我国最早的脉学专著7、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对传染病从发病特点和临床症状作出诊断8、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病源诊断的专著9、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10、施发察病指南是诊法专著11、危亦林世医得效方论述危重疾病的十怪脉象12、明朝张景岳景岳全书13、明朝李时珍濒湖脉学14、元朝敖氏敖氏伤寒金镜录为论舌的第一部专著15、曹炳

2、章彩图辨舌指南 16、陈修园医学实在易17、叶天士外感温热篇创立卫气营血辨证方法18、吴鞠通,温病条辨创三焦辨证法则中医诊断学-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研究诊察疾病,辨别证候的一门学科诊断、诊法-包括望闻问切四诊辨证-在望闻问切四诊所得基础上进行诊断的辩证思维证-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正盛衰等方面的病理概括,是疾病本质的反映。症-即症状(患者个人感受)和体征(那个观察所得)的总称,是疾病过程表现个别、孤立的现象病-人体正气与致病邪气抗争所引起机体阴阳失调、生理功能失常的一个完整生命过程基本原则:审察内外、辨证求因、四诊合参第二章 四诊一、望神(一)望神的含意:神是人体生

3、命活动的总称 广义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生命 狭义人体的精神活动:精神 目光、神志、面色、形态得神:有神、精充气足神旺 失神:无神、精损气亏神衰 临床意义:正气已伤,脏腑功能衰败(虚)假神:垂危病人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 临终前预兆(回光反照,残灯复明)面色:突然颧红如妆 两目:目光突然转亮、浮光外露言语呼吸:突然言语不休、声音转亮精神:突然精神转佳、意识似清 饮食:突然思食、索食 临床意义:脏腑精气耗竭,阴阳即将离决 阴不敛阳,虚阳外越 二、望面色 一般以望面部色泽为主色与泽的关系色与泽,又称“气色”色属阴,主血,反映血液的盈亏泽属阳,主气,反映脏腑精气和津液盛衰(四)常色与病色1

4、、常色: 红黄隐隐,明润含蓄有胃气,有神气 (1)主色面色、肤色一生不变的色泽 (2)客色因季节、气候不同而发生正常变化的面色常色2 五色主病青主寒瘀痛经风 戴阳证面色苍白,却时而面红如妆,嫩红带白,游走不定,赤热虚实妆戴阳 多为虚阳外越,此为真寒假热之危重证候黄主脾虚湿黄疸 黄疸:阳黄黄而鲜明如橘子 湿热熏蒸白寒阳虚气血脱 阴黄黄而晦暗如烟熏 寒湿郁阻黑寒肾虚饮痛瘀 疳积小儿面黄肿或青黄或乍黄乍白,腹大青筋恍 白 白而虚浮带水气-阳虚不能气化水液苍 白阳气暴脱或阴寒凝滞,大失血证黧黑黑中带黄脾肾阳虚黑而黯淡阳虚 黑而干焦-阴虚眼眶黑-水饮三、望形体桶状胸痰饮,或肾不纳气 扁平胸-肺肾阴虚,气

5、阴两虚单腹肿大,四肢反瘦-肝郁或脾虚,气滞水停血瘀 四、望头颈五官九窍(一)望头面颈项与头发1、头形过小囟门早闭 过大先天性脑积水 均属先天性发育不良,多伴智力不全(肾精亏虚)2、囟门 高突:“囟填”多属实证、热证下陷:“囟陷”多属虚证迟闭、不闭:“解颅” 肾气不足3、面肿水肿:阳水:快,头面部先肿 阴水:慢,下肢腹部先肿抱头火丹-焮红肿胀,色如涂丹,压之褪色,伴有疼痛火毒邪热上攻大头瘟头肿大如斗,面目肿盛,目不能开5、腮肿:耳下肿痛感受时邪热毒 痄腮-腮部突然肿起,面赤咽痛,或兼耳聋-温毒证 发颐颧骨之下,腮颌之上,耳前一寸三分,发疽肿起少阳,阳明经毒热上攻瘿瘤颈前颌下结喉之处,有肿物如瘤,

6、逐渐长大,可随吞咽移动。 肝郁气结痰凝,或与地方水土有关瘰疬颈侧颌下,肿块如垒,累累如珠,历历可数。 肺肾阴虚、感受风火时毒(二)望目五轮学说: 心内外眦的血络血轮 肝黑睛风轮 肺白睛气轮 脾眼胞肉轮 肾瞳人水轮目赤肿痛热证全目赤肿:肝火、肝经风热上攻眼球突出瘿瘤、肺胀、肿瘤(单侧) 昏睡露晴脾虚、疳积目眦淡白血虚、失血 目胞色黑晦暗肾虚 (四)望鼻1、五色变化酒渣鼻-鼻头色红生粉刺(血热入肺)鼻煽肺热、喘证 小儿多见鼻衄肺胃蕴热、阴虚肺燥灼伤鼻络鹅口疮-婴儿满口白斑如雪片(胎中伏热蕴积)(六)望齿与龈 1、望齿牙齿洁白润泽津液内充,肾气充足干燥如枯骨阴液已伤(胃阴或肾精)牙齿松动肾虚咬牙啮齿

7、动风、小儿虫积、胃有积滞2、望龈 正常色淡红而明润:胃气充足,气血调匀淡白血虚、失血牙龈肿痛胃火上炎齿衄兼红肿:胃火上炎红肿不甚:脾虚失摄乳蛾-咽喉红肿、疼痛、溃烂、脓点 实热(肺胃热毒壅盛) 红色娇嫩,肿痛不甚虚热(肾水亏少,虚火上炎)五、望皮肤(一)色泽发赤 丹毒(抱头火丹、流火、赤游丹)发黄黄疸:阳黄、阴黄发黑肾阳虚衰白斑白殿风:风湿侵袭,气血不荣(二)润枯肌肤甲错-皮枯如鱼之鳞 (血瘀)(三)肿胀肿胀近按之如泥:水肿(阳水、阴水) 按之随手而起:气胀(气机不畅)(五)斑疹斑色深红或青紫,点大成片,平摊于皮肤下,抚之不碍手,压之不褪色。阳斑、阴斑 疹形如粟粒,色红而高起,摸之碍手,压之褪

8、色白碚湿温等患者皮肤上出现的白色小颗粒,多由湿郁,汗出不畅所致缠腰火丹腰部和胸胁部皮肤灼热刺痛,成簇水疱,多为肝火所致湿疹初起红斑,迅速肿胀起疹或水泡,继而水疱破裂,干燥结痂,留痕 湿热蕴结,复感风邪(七)痈疽疔疖痈:红肿高大,根盘紧缩(阳证)疽:漫肿无边,皮色不变(阴证)疔:形小根深,麻木痒痛疖:形小而圆,红肿热痛不甚六、望小儿指纹适合于3岁以下小儿色泽辨寒热,紫热红伤寒,青惊白是疳 ,三关测轻重风关邪浅病轻 气关邪深病重 命关危重透关射甲络脉直达指端七、望排出物与分泌物(一)望痰涎涕唾1、痰与涕 痰黄粘稠成块热痰 痰白清稀,灰黑点寒痰痰少而粘难咯燥痰痰白滑量多易咯出湿痰 脓血腥臭痰肺痈2、

9、涎与唾口流清涎量多脾胃虚寒(脾冷)口中时吐粘涎脾胃湿热(脾热)不自主流涎中风后遗症 “滞颐”(小儿口角流涎)脾虚、胃热虫积 八、望舌 包括舌质与舌苔两个部分。(一)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舌诊方法:光线、姿势(正卧位)、顺序(先舌苔在舌体)、饮食、季节与时间、年龄与体质、揩舌和刮舌 (二)望舌色(1)淡白舌:瘦薄而白-主气血两虚 胖嫩而白-阳气不足(2)红舌:主热证实热 虚热(3)绛舌: 舌绛红有芒刺-温病热入营血 少苔或无苔-阴虚火旺(4)紫舌:淡紫舌:为气虚寒凝,温运无力所致绛紫舌:热盛伤津,血凝所致淡红瘀点:气滞血瘀所致注意点:青紫舌主病的两重性绛紫舌色红,干枯少津热盛血瘀淡紫舌色白,湿

10、润多津寒凝血瘀望舌形(1)老嫩老:舌体坚敛苍老,纹理粗糙,舌色较暗;主实证嫩:纹理细腻,舌色浅多津;主虚证(2)肿胀:舌体较正常大而厚淡白而胖大气虚、阳虚;红肿而胖大心脾积热;(3)瘦小舌:舌体较正常瘦小而薄;淡白而瘦小气血两虚;红绛而瘦小,少苔或无苔阴虚火旺;(4)裂纹舌舌表面有各种形状的裂纹红而干燥有裂热盛伤津;淡白有裂阴血不足; 多津而有裂纹湿盛(5)芒剌舌乳头增生,肥大,高起如剌,邪热亢盛;舌尖心火亢盛 舌中胃火亢盛(6)光滑舌舌面光洁如镜,光滑无苔 - 胃气将绝(4)望舌态(1)强硬:热入心包痰浊内阻中风先兆(2)痿软:气血两虚阴液枯竭(3)震颤:气血亏虚肝风内动(4)吐弄:心脾有热

11、动风先兆(5)歪斜:肝风内动痰瘀阻络(6)短缩:寒凝经脉热灼筋痿二、望舌苔舌苔为胃气上蒸所形成。正常为薄白苔(1)白苔:主表证、寒证白而干裂如积粉内热伤津,瘟疫暴起(2)黄苔:主里证、热证(3)灰苔:主热证、寒湿证灰而干燥热甚伤津 灰而滑润内有寒湿(4)黑苔:主里证(热极或寒极)多由灰苔发展而来黑而干燥热极津枯 黑而滑润寒湿内盛(3)腐腻:腐苔如豆腐渣主胃气衰败;腻苔如油状物主湿浊内盛;(4)剥脱苔:主胃阴大伤、正气受损全部脱落镜面舌、猪腰舌 部分脱落地图舌第二节 闻诊 (一)语声 1、语声重浊:外感风寒,肺气失宣 金实不鸣实证:肺气不宣,清肃失职 金破不鸣虚证:肺肾阴虚,虚火灼金 (二)语

12、言(1)谵语: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热扰神明(实证)(2)郑声: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 -心气大伤(虚证)(3)独语:自言自语,喃喃不休,首尾不续,见人则止 气郁痰结(癫症)(三)呼 吸喘:呼吸困难,气促,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 实证:病邪壅塞肺气,气机不利 虚证:肺虚不能主气,肾虚不能纳气哮:呼吸急促,喉中有痰鸣声,时发时止 宿痰内伏,复感外邪 (四) 咳 嗽咳有声无痰;嗽有痰无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实证咳声重浊 虚证咳声无力,声低气怯 咳 嗽咳声重浊紧闷寒痰湿浊停聚咳声不扬,痰稠而黄热证燥咳干咳无力,痰少而粘湿痰咳嗽痰白量多而易咳顿咳阵发,气急,连声不断,终止作 鹭鸶叫百日咳白喉咳声如犬吠(白喉) (五)呕吐 实热声大、势猛、黄绿苦水 虚寒声小、势缓、清水 “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六)呃逆 实热呃声频作、声高有力 虚寒呃声低沉、气弱无力(七)嗳气 食滞胃脘嗳气酸腐, 肝气犯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