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认识微型计算机的组成说课稿.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488658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1认识微型计算机的组成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2.1认识微型计算机的组成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2.1认识微型计算机的组成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2.1认识微型计算机的组成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2.1认识微型计算机的组成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1认识微型计算机的组成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1认识微型计算机的组成说课稿.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认识微型计算机的组成 说课稿云南省曲靖农业学校 李寿林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云南省曲靖农业学校的李寿林老师,很荣幸有机会参加此次说课比赛。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认识微型计算机的组成 ”,我将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五个方面对本课设计做以说明。一、学情分析他们是网络技术专业一年级的学生,90后的他们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该专业男生居多,他们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喜欢动手实践、合作研究能力强。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他们对知识的储备,我认真分析了教材。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该课选自高教社出版的由周南岳主编的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 XP + Offi

2、ce 2003(第二版)。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文化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讲授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编写上以任务为引领,以行动为导向,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2、任务分析认识微型计算机的组成是第1章第2节任务一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计算机工作原理的重要基础,也是了解计算机各个常用部件及功能的认识基础,更是应用好计算机必要的前提。3、教学目标的确定在学情分析和教材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大纲对本课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 知识目标:1. 认识计算机主要部件并了解其作用。2. 分辩计算机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的组成。3. 初步了解软件应

3、用的范围。2)能力目标:1.通过对照与识别计算机的设备,学生能够全面认识计算机的组成及其作用;学生能够区别计算机的各种硬件、软件。2.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交流,提升自己的协作与表达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关系,养成自身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提升计算机素养。4、根据教学实际及教学目标,确定重、难点如下:重点:1了解微型计算机的主要部件及其作用。2. 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的组成。难点:1. 能够明确认识主机与裸机。2. 能够分析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关系。三、教学策略1、学法指导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

4、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因此,本节课我指导学生使用探索发现法,合作学习法,反思法,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学法指导让学生达到“会学、会做、会用”的能力。探索发现法: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探索发现,学习计算机的组成,通过对问题的主动探索,可以自行发现知识,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合作学习法:指导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组成进行合作学习,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学习,不仅可以理解、发现、感悟、反思、建构知识的意义,还可以获得知识的更新和情感的升华反思法:设计好帮助学生反思学习的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2、教法分析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

5、生说过:“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是根据做的方法。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现在,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做中学、做中教”。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科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在课堂上我充分贯彻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主要采用了案例分析法、启发诱导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在课程导入环节,我通过展示计算机软、硬件的笑话,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更直观、更生动的学习相关知识。启发诱导法:在课程导入环节,我设计带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层层质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交流与讨论,师生共同解惑。任务驱动法: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

6、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本课中我给学生分配了三个任务,“各部件对号入座”、“软件连连看”、“我的理解与感受”,学生通过任务引领,分别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组成、软件的分类以及硬件与软件的关系三大知识。教师则走下讲台完成了角色转换。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合作者、指导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四、说教学过程本堂课教学过程共分为五大环节。(一)案例分析,导入新课上课之初,我从生活中的一则关于计算机软、硬件的笑话入手,让学生们分析笑话的笑点所在。笑话内容是这样的“一天,小张去电脑市场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机器上标有2.3 kg的字样,买回家后,他自己装好了Windows XP系统和很多计算机软件,一天他

7、不经意地又将该笔记本电脑放在自家的电子秤上称了一下,结果发现却是2.4 kg,他怀疑是计算机销售商卖给他的是另外一款笔记本电脑,于是又拿着笔记本电脑去找销售商,结果销售商问了他一些问题后又问到:你是不是装了很多软件啊?小张答道:是的。”销售商又说到:“这就对了,你装了很多软件,笔记本电脑当然会变重了”学生通过阅读笑话,纷纷指出:“电脑不会因为装了软件而变重的,如果那样的话,家里的电脑安了那么多软件岂不是要重的搬不动吗?”。然而大家又无法解释其中的原因,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其中的奥秘,甚至有的学生提出:“硬件是什么,和软件有什么区别?”大家的学习兴趣被极大地激发出来,而我也顺势导入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8、。(二)启发诱导,释疑解惑要想解决新课导入环节学生的疑惑,需要宏观地为学生讲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并且让学生能够清晰地区分硬件与软件的特点。因此,在本环节我通过形象比喻,采取启发诱导的方法,将计算机的组成与人类身体的组成联系在一起对比分析,创设问题,层层递进,引发学生的思考,在思考中主动探索建构知识。首先,我给学生抛出第一个问题:“生活中,我们在评价某人的时候,从哪些方面评价呢?”学生依据自己的认知,回答有外表、体格、思维、学识、气质等方面。接下来,我又提出第二个问题:“那么,如果将大家所说总结为硬件和软件两大方面的话,你们认为哪些属于硬件,哪些属于软件呢?”学生脱口而出“外表、体格是硬件,思维

9、、学识、气质是软件。”这样一来,学生对人类身体硬件与软件的区分认同感提升了。这时,我马上提出第三个问题:“总结一下,硬件和软件的区别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学生回答起来有些难度,但是也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思考。终于,大家得到了共同的结论:“硬件是实实在在的,能看到的;软件是能感受到的。”此时,学生感到豁然开朗,纷纷表示终于明白案例笑话中蕴含的道理所在。有了硬件、软件知识的铺垫,我将带领学生一起走入微型计算机的世界,具体分析计算机硬件系统及软件系统的组成。在出发之前,我和学生先制定了一个探索方向:首先,要明确硬件的组成,因为硬件的具备是计算机正常使用的前提;其次,探索计算机软件的分类,软件是使计算机“活

10、”起来的动力;最后,确定计算机硬件与软件之间的关系,明确硬件与软件要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三)逐步突破、完成任务1、硬件组成探索有了方向后,学生们都迫不及待地出发了。此时,我下发本节课第一份任务书“各部件对号入座”。请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解决,观察面前的电脑,将备选部件名称,填写在表中空白处。任务完成后,各小组加以展示说明。理论知识的学习往往是枯燥的,传统的做法是将理论的结果直接告知给学生,让学生记忆、背诵。而我的做法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对任务书要求的分析与思考,在“做”中学会知识,在动手中学会学习,在体验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学生通过这个任务不但认识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部件名称,

11、而且进一步了解了各部件的作用。然而,此时,学生对硬件组成知识的掌握是零散的,并没有形成系统的概念。因此,我结合各部件的作用,为学生呈现这样的一个知识结构图,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与此同时,各小组通过我的总结,也可以对本小组的任务进行评估,并加以修改,达到知识的系统性及连贯性,便于学生掌握。2、 软件分类探索软件的使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们能够很快说出多种多样的软件,然而在归类上略显吃力。此时,我组织学生开展游戏活动“软件连连看”,将软件分为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应用软件三大类,并提供不同软件名称,让学生进行连线归类。这个游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结合各软件的用途完成任务,在游戏中收获

12、知识,达到知识内化的效果。3、硬件与软件关系确定学生通过以上两部分的探索,对硬件、软件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结合日常使用经验,具备了分析硬件与软件关系的能力。所以,此环节下发本节课的最后一份任务书“我的理解与感受”。让每位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将自己对硬件与软件的关系的理解与感受加以总结,并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在任务表格当中,完成这个过程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回顾总结及反思,达到了知识内化的效果。这时,我们也达到了成功的终点。(四)总结梳理、巩固提升本节课最后一个环节知识总结。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完成了最后一份任务书的要求,实现了组内自评与互评并加以整合,推选出代表进行知识的总结梳理,学生们的理解与感受各有不

13、同,但有一点是统一的,即电脑的软硬件是相辅相成的,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电脑系统,两者缺一不可,没有软件的电脑等于一堆废铜烂铁,无任何功能,同样没有硬件只有软件,软件无立足之地,就像一张报纸,纸张作为硬件,报纸上的信息作为软件,两者互相配合,才能更好的实现彼此的价值。(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课下作业是课堂知识的延伸,在这一环节,我引领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抛出问题:“如何选购一台微型计算机?选购时需要注意的硬件参数有哪些?”学生带着问题查阅资料,进行调查研究,为下节课所学知识做好准备。(六)板书设计在板书方面我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电教资源,使用PowerPoint、Photoshop等软件自制

14、一个排版合理、制作精美、观看清晰的电子教案作为板书,替代传统的黑板上的粉笔板书,那为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简洁明了地展示本节课的知识点。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板书。五、教学反思在设计本节课时,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1、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很好的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学生在有序的教学设计中体会到自主学习的成就感,在合作探究中体会成功喜悦。2、注重任务的设计,任务难度符合学情,学生积极性高,参与度高,有利于激起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建构。3、课程的设计注重思维的发展和方法的总结,有一定的思维量,锻炼学生的思维技能。并且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养成。1.2认识微型计算机的组成说课稿 李寿林 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