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优秀导学案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2488093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琵琶行》优秀导学案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琵琶行》优秀导学案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琵琶行》优秀导学案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琵琶行》优秀导学案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琵琶行》优秀导学案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琵琶行》优秀导学案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琵琶行》优秀导学案资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琵琶行导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欣赏作者用语言文字来表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技巧。 指导学生熟读全诗过程与方法:1、诵读法,通过熟读课文来感知课文内容 2、研读法、点拨法师生共同探究,寻求文字背后的知识,品味白居易语言的独特魅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悲剧美。教学重点:感受作者通过文字表现音乐形象的技巧手法。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以及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温故知新欣赏沁园春 长沙名家范读,背诵这首诗。情景导入:放一段高山流水的古曲,让学生在明快的节奏中感知音乐中的“高山”“流水”先进入音乐

2、欣赏的氛围。然后在音乐的背景中教师开始讲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伯牙的人擅长弹琴、作曲,他在汉阳江口弹琴时碰到子期在岸边细细倾听,并赞叹不绝。伯牙十分惊叹,这样一位樵夫打扮的人,怎么会欣赏我的琴声呢?他请子期上船,并问他:你喜欢听我弹琴,我现在弹一曲,请你说出曲子内容。说罢,伯牙弹了起来。子期听后说:妙极了!你弹出来的琴声像巍峨的高山一样,像流动的江水一样。伯牙惊叹不已。从此,他们成了知心朋友,后人因此用“高山流水”来称呼知音。被贬浔阳的白居易在落魄失意之时也偶遇了一位知己,并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著名的琵琶行由此写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3、。设问导读 自读诗文,完成下列各题。1、唐代描写音乐的著名诗歌有哪几首? 2、诗歌标题琵琶行中的“行”怎样理解? 3、白居易将自己的诗分为哪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 4、阅读诗歌,给下列字词注音。 荻花 瑟瑟 拨弦 掩抑 抹 幽咽 钿 幺 霓裳 冷涩 乍 迸 帛 嘲哳 舫 贾 5、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 (1)、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2)、整顿衣裳起敛容。 (3)、暮去秋来颜色故 (4)、老大嫁作商人妇。 (5)、又闻此语重唧唧 。 (6)、凄凄不是向前声。 6、诗前小序有些什么内容?对全诗有何作用? 7、全诗共五段,根据课文内容给每段写一个小标题。 互动探究 题解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4、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它的特点是“篇无定句,句无定字”,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句法长短不一,富于变化。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唐以后,歌行一般用五、七言古诗体裁。 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省新郑,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

5、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官。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写作背景: 元和十年,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杀了宰相武元衡,向中央政权示威,白居易认为这是重大“国耻”。激于义愤,他率先上疏“急请捕贼,以雪国耻”。但都被权贵们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又造谣诬蔑说,白居易的母亲因看花坠井

6、而死,而白居易却作赏花诗,“有伤明教”。于是贬为江州刺史,继而又贬为江州司马(九品小官)。白居易获罪的真正原因主要是他写的针砭时弊的讽谕诗,正如他自己所说,“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又愤慨。到江州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社会世态炎凉,他有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这首诗是诗人贬职到江州的第二年(元和十一年)秋天写的,当时诗人45岁。 这首叙事诗,主要记叙白居易贬谪江州时,在一个萧瑟的秋夜,送客浔阳江头,偶逢琵琶女,从其苦难的身世联想到自己政治上的坎坷失意,顿时触发了天涯沦落的痛苦心境,悲怆之意油然而生,他饱蘸满腹辛酸之泪,尽情倾述悲愤之情,写下了千古绝唱琵琶行。诗人正是

7、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诗一问世,即广为传送,远扬塞外,直至今天,虽历时千载,仍传不衰。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就修建了琵琶亭。于是琵琶亭永远的记载了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浔阳江水又将这个美丽的故事千古的流传下来。检查预习情况: 见PPt课堂练习 自由朗读诗文。第二课时 一、熟读全文把握诗文的内容大意及写作思路 (1).朗读:(伴乐朗读)先自由朗读一遍;老师做必要的指导,再听示范朗读(可用多媒体);接着全班齐读;个人自由选段读(比一比)(2). 把握诗文的内容大意(检查预习作业:疏通全文把握大意) 1.小序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

8、事梗概,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2.小序已经较清楚地讲述了琵琶女和故事和自己的感受,为什么还要写成一首诗呢?学生:写诗合可以更好地抒情达意,给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鸣,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3.概括各段的大意。学生:序言部分:交待写作动机第一段浔阳江边闻琵琶;第二段江心聆听琵琶曲;第三段江中各诉身世苦;第四段同病相怜感慨多;第五段重闻琵琶青衫湿。4.提示:可从两条思路去分析这篇文章,哪两条呢?(引导学生找出)明确: 第一条思路:三奏,即琵琶女的三次演奏(明) 第二条思路:三感,即作者的三次感悟。(暗)二、课堂练习复述琵琶女的经历三、课堂小结一千多年

9、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因为音乐,让他们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这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诗人白居易也在这个不朽的夜晚,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平平仄仄地走着,一路洒下两行滚烫的泪水,沾湿了历史的脸庞,永远都无法抹去。那琵琶曲究竟是怎样的人间仙乐呢?我们下节课继续。五.课后作业熟读课文,特别是要求背诵的段落。理清全文结构图,分析其诗人感情的变化六.板书设计琵琶行(并序) 琵琶女 白居易 京倡京官 内容大意:序言部分交待写作动机第一段浔阳江边闻琵琶;第二段江心聆听琵琶曲;第三段江中各诉身世苦;第四段同病相怜感慨多;

10、第五段重闻琵琶青衫湿。第三课时教学重点:赏析课文,重点把握诗人与琵琶女的相似命运以及诗人的情感变化;教学过程:一、 导入:上节课我们对课文有了一个总体的了解,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二、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把握诗人与琵琶女的相似的命运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引导学生回忆诗中内容大意) 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有何共同点?琵琶女和诗人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3“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引导学生用原诗文回答,齐读相关诗句,感受“沦落”之情)1)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

11、,年年欢笑;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京倡商妇怨2)读序、第一节与第四节相关部分,了解诗人的遭遇与心境。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京官谪官恨4“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音乐(琵琶声)。明确:是相似的命运.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这正如浔阳楼楹联所言:枫叶四弦秋,枨(chng,触动)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句(gu,勾)留江上别离情。5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可分为三个回合 三个回

12、合:一闻琵琶(第一节)邀相见,再闻琵琶(第二节)诉沦落,三闻琵琶(第五段)青衫湿。 (2)赏析描写琵琶曲的语段6精读第二段思考:是什么样的琵琶声竟然有如此吸引力和感染力呢? 一闻琵琶是什么样的声音,不知道,但可以从两人当前的心境中猜想到它的基调:悲凉哀怨。理由有二:琵琶女在“绕船月明江水寒”之际,显然是借弹琵琶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寂寞感; “醉不成欢惨将别”的主、客的情绪受到触动,加重了离愁,以至“主人忘归客不发”。 一闻琵琶闻声不见人,二闻琵琶见人再闻声。第二节是重点精彩诗节,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琵琶女的出场、弹奏情形和乐声变化。(详写重讲;)(分层导读,达到背诵) 找出描写琵琶女出场的名句,体会琵

13、琶女的形象特征。 琵琶女出场,举止端庄,神态含羞,似有满腹辛酸心事。 诵读描写弹奏情形的诗句,分析描写内容和表现力。 调弦定音,非同凡响,声中含情;信手续弹,声声含悲,心事无限;弹奏名曲,技艺高超。虽没有具体描写乐声,却为下面具体描写乐声做好了铺垫。 三.课堂小结正是在这样相同的境遇中,诗人才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情,可以说,白居易是琵琶女的“知音”,所以他才写下了这篇感人的作品。琵琶女手下的仙乐是如何通过文字向我们传送的呢?请听下回分解。第四课时教学重点:赏析描写琵琶曲的语段,掌握其技巧;情景交融的画面美一.导入:简单复习所学内容直接导入二.教学过程细读第二段鉴赏具体描

14、写乐声的诗句 1.诗人是用什么手法来描写乐声的?交流讨论明确本课描写无形的音乐所运用的方法:明确:第一就是运用比喻(修辞方面):“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把音乐的音高、节奏、旋律用画面形象地写出来,给人以无限的联想; 第二就是用双声叠韵词(用字方面):“嘈嘈切切”,“幽咽”,能把音乐的韵律和节奏表现出来。 第三就是运用的对比(有声和无声)、动静结合的方法:在小学的作文中,曾经常写到“我们教室里非常的静,连一根针掉到地上都能听到它的声音”,那么,以这种手法来写,就能突出教室的静,这种写法,在以后的作文中也应借鉴一下。第四就是运用心情来表现音乐:如“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表现了心情的压抑,就可以体会到弦声的低沉。第五就是把无形的音乐化为有形,(通感),有了画面感:比如说“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诗人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的表达了出来,并能区别音调音色的变化,真是妙不可言。2.请依据乐声特点体会乐曲的发展变化和琵琶女的感情变化。(试画曲线图展示乐曲发展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